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个人资料
正文

大陆对台政策的几个基本策略及分析

(2009-08-24 12:57:19) 下一个
写于2003年12月1日
  
  谈台海危机有几个问题应先搞清楚:台湾是否曾经是一个独立国家?台湾岛的主权究竟属于谁?台湾当地政权在与祖国大陆分离而且事实上处于独立状态五十多年后是否有权宣布为独立国家?

  首先台湾从来不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台湾的土著民族就像北美印第安人虽然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但始终没有形成国家政权的形式。
 
  因此第二个问题也是很清楚的,即台湾岛的领土主权从来都是隶属于中国大陆政权的,不管大陆政权如何更迭,如何改朝换代,这种隶属关系没有改变过,尽管这其间台湾曾经被其它国家占为殖民地但最终仍然以国际上公认的形式归还给当时的中国大陆政权。

  第三个问题至少到目前为止也是很清楚的,还没有哪一个国际公约或国际法条款规定一个国家的一部分人生活在该国的一部分领土上多少年以后就有权宣布成立一个新的国家,即便真有类似的国际公约也还要看中国是否是签约国或中国政府是否愿意接受该公约的约束。既然从法理上说这些问题都是清清楚楚的,为什么台海问题演变成了台海危机?我相信时至今日台海两岸的绝大多数普通民众都明白统一的中国能给两岸的人民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且都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统一问题,如果中央政府与台湾的政治家们都是像他们口头上反复宣称的那样以人民的利益为执政的宗旨,何时统一,如何统一都只是时间问题而且都是可以和平解决的问题,之所以本来是内部问题演变成了危机甚至是国际危机以至于到了战争甚至有可能是核战争一触即发的地步,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首先,台湾独立的意愿和主张由来已久,我以为最初的起因应该追溯到蒋介石败退台湾前后。蒋先生为了稳固他的政权对当地民众施行了严厉的统治,著名的台湾“二二八”起义就是台湾反抗大陆政权暴政的一次民意的大爆发,国民党政权的血腥镇压触发了台湾民众摆脱大陆政权追求独立的最初的意识,这是以实现台湾独立为宗旨的民进党赖以立足和发展的根基。国民党在台湾喊了几十年光复大陆,实行了几十年的戒严令,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虽然蒋经国执政后期解除了戒严令开始注重发展经济,注重民生民意,并对被认为是本土政治家的李登辉委以重任,希望挽回国民党在台湾民众中的恶劣形象,但国民党政权是外来政权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几十年的一党独裁民心丧尽,加上李登辉的“叛变”,国民党下台民进党陈水扁上台就成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有人说蒋介石先生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当然这其中不排除他个人的中国情结,但实际上或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他一生坚持和梦想要光复大陆这个总原则而必须坚持或者说必须承认的一个前提。而正是蒋介石本人在台湾的统治特别是初期的残酷镇压引发了台独意识最初的起萌,而且也正是他几十年完全依赖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维持先是在大陆后是在台湾的蒋氏家族政权,心甘情愿地让美国利用台湾这个“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实现美国在亚洲及全球的利益,才使得今天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发言权,占据着可以从容进退却又举足轻重的地位。

  简而言之,台独的意识最初确实是产生于台湾民众之中,而台湾历届领导人从蒋介石、蒋经国到李登辉、陈水扁是台独势力从萌生、发展、壮大直至掌握政权这一过程中起了反、正两方面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其中蒋经国(无意中)、李登辉促成了台独势力历史命运的最重要的转折。

  如果以上的简要分析大致不错的话,根据这个基本事实可以对照分析大陆对台政策的几个主要基本判断及由此而产生的策略。

  其中之一是:台湾独立是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少数人的主张和要求,台湾大多数民众长期以来是被台独分子蒙蔽、欺骗的,所以对台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而实际情况是,不仅台湾独立的意识正是产生于当地民众之中,而且具有独立意识的民众已经不是少数,这是台独政治势力得以存在、发展以至掌握政权的重要社会基础。因此在没有与之配合的具有针对性、有力的政策措施的情况下对台政策中反复强调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就基本上成了一厢情愿的空洞口号,对被寄予厚望的台湾民众不可能产生决策者希望产生的政策感召力。应该说明的是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共产党与国民党血里火里、文斗武斗几十年,最终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赢得了绝大多数民众的信任与支持,而且共产党当年也正是在国民党几十年的高压政策下发展壮大起来的。要想使毛泽东等一代开国元勋当年赖以成功的法宝继续发挥威力,仅仅口中念念不忘远远不够,而应是充分意识到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要做具体有力的大量工作实实在在地与李登辉陈水扁代表的台独政治势力争夺台湾民众的支持,这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而既然“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作为对台政策的基本方针,要做的工作再艰难再繁杂也是不能回避的。要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有付出比简单一“战”更艰辛的努力才可能达得“善之善”的目标!

  基本策略之二是:国民党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劝说、甚至可能联合国民党或至少利用台湾岛内不同党派之间的矛盾可以遏制台独势力。

  实际情况是如前所述,蒋介石的一个中国原则除了其中的中国情结外是附属于他光复大陆总原则的,而蒋介石以后的国民党的一个中国理念基本上是维系于党内元老的中国情结,而从党的施政纲领上说在实际上抛弃了光复大陆的总目标后一个中国就不再是必须或不得不坚持的原则了。而且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中国甚至是国民党必须修正甚至放弃的原则,近几年台湾政局的演变和国民党政治态度的变化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蒋经国取消国民党在台湾实行了几十年的戒严令一方面是他比老蒋要开明,反省了老蒋在大陆失败的教训,但也许更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之举。眼看几十年光复大陆的梦想不可能实现,老蒋几十年的严厉统治又人心丧尽,国民党的执政地位如何能靠一纸戒严令长久维持?!如果继续老蒋的既定方针则十有八九国民党在台湾要重蹈在大陆失败的覆辙。这一人所共知的事实说明国民党在台湾从来不代表大多数民众的意愿,在台湾民众心目中国民党从来都是以军队和金钱为资本强加于民众头上的外来政权。尽管蒋经国执政期间的作为对国民党在民众中的形象有所改善,但几十年的统治造成的恶果积重难返,出现李登辉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物”也许正是偶然中的必然。

  对台政策的基本策略实际上对国民党寄予了相当大的希望,前几年甚至有人提到所谓第三次国共合作,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这种希望基本上又是完全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而且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与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基本方针是自相矛盾的。以国民党在台湾民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加上国民党几十年来出于意识形态和自身利益的需要严密封锁大陆消息,对共产党极尽丑化污蔑。而大陆改革开放后两岸刚开始有些人员和信息的交流,共产党就要与国民党“携手”完成统一大业,这对摆脱一党独裁没有太久,已经享受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台湾民众来说不缔是恶梦重温,而这又正是国民党在台湾的主要政治对手——代表台独势力的民近党所希望看到的,这不仅可以在台湾本土范围内政治上击败国民党又可以借台湾民众的意愿抗拒大陆统一台湾的压力。下面就该说到大陆对台政策中另一个基本策略的运用失当对民进党掌握台湾政权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台湾是一个紧邻祖国大陆四面环海的岛屿,没有战略纵深,对外经济交流和重要资源全靠海上运输,一旦遭到封锁不用多久必然陷入崩溃。由此大陆的对台政策一个重要基点就是:力争和平统一,和平手段不成功则武力收复。本来以战争方式作为统一台湾的最后手段是一个主权国家处理内部矛盾完全有权采用的方式,但在对台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是以军事战略优势为后盾逼迫对方选择和平统一,过早地、不合时宜地摆出摊牌的架式,以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显示并非能一举制胜的力量,而李登辉、陈水扁正好借此威胁将台湾民众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强烈不满和抵触成功地转嫁给了在民众心目中同是外来政权的共产党,因此96年的军事演习引发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不放弃武力统一变成了实际效果是以台湾民众的生命财产和台湾多年的经济成果为“人质”,胁迫政治对手就范。

  此举引起的恶果不仅使当时还没有放弃一个中国理念的国民党进一步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将许多对大陆不太理解的民众驱赶到了台独势力一边,更为严重的是引起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反面效果。首先是反复强调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一基本方针更加难以得到被寄予希望的台湾大多数民众的理解,而且大陆的负面形象一旦形成要想挽回则不得不付出加倍的努力和时间上的代价。其次是给了美国以台湾保护人的角色出面干涉、加强对台军售的绝好借口,多年前埋下的“伏笔”——“与台湾关系法”这时产生了成倍放大的效果,美国不仅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轻易地从双方获取“渔翁之利”,而且随着大陆一方的步步被动,美国在台海危机中简直就成了法官,发号施令一样限定海峡两岸处于某种对美国最有利的状态。

  一着不慎虽然还没有到满盘皆输的程度,但大陆一方越来越深地陷入了难以摆脱的被动局面,到如今已经面临基本上无路可退的境地。

  最近的事态演变,虽然美国似乎是倾向于大陆,第一次明确表示“反对”台湾独立,但归根到底美国是不会协助中国统一台湾的,绝对不能对美国再报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要摆脱目前的被动局面可以选择的余地已经很有限,按照多年来对台政策的习惯思路走下去看来就只有不惜一战了,虽然战争的结局按照大陆目前的军事准备完全有能力取胜,但军事上的胜利很可能并非台海危机的最后结局,不仅战争将使双方都遭受不可避免的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战后的局面可能更复杂。看看美国与伊拉克战争,在双方军事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美国占据了几乎所有的有利条件、动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情况下尚且不能将伊拉克的抵抗力量彻底消灭,而且还造成了大量的平民百姓的伤亡。大陆对台湾的军事优势远不能与美伊战争相比,台湾的面积、人口远大于伊拉克,武器装备和战争准备远胜于伊拉克,地形则更是复杂的多,再加上美国可能的干涉,对台战争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此轻言战争绝对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因此,首先战争方式只能是作为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不应该再用来作为威胁手段,任何官方或半官方的言论在可能涉及战争时都应该慎之又慎。而且必须看到由于多年来政治上的被动所带来的后果大大增加了未来可能不得不采取的军事行动的难度。不轻易谈论战争并不等于不做准备,相反战争准备应加快步伐,设想最困难的局面,制定尽可能完善的作战方案,力争在不得不打时不仅要确保胜利而且应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其次,在政治上不能消极等待,认定时间对大陆有利而采取“拖”的手段。任何有利局面和主动地位都不可能是靠消极等待就能等来的。但政治上的主动并不等于盛气凌人,摆开居高临下的架子以中央政府对内陆省份的态度看待台湾的地方领导人。应该看到台湾几十年来实际上是处于独立的状态,具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应该具备的行政、管理、经济、外交等等方面完善的机构和运行机制,而且这个地方政权的管理效能和取得的经济成果比许多主权国家要好得多,要使这样一个远离大陆的地方政权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即便是在他承认一个中国的情况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实大陆对台湾的政治优势比军事优势要大的多,可以说政治上是全方位的优势,加上文化、经济、地理、血缘等各个方面天然的联系,大陆的政治家们有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

  在目前的情况下政治上应该改变一下对台独势力代表人物的态度,以前的策略是寄希望于国民党,不与台独政治势力直接对话以孤立“少数”台独分子。这一策略实际上是失败的,民近党已经是执政党,等待台湾政局再发生变化,等待台湾出现有利于大陆的政治局面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消极态度,因为即使国民党或亲民党可能掌权他们对统独问题的态度完全可能不是大陆所希望的,甚至有可能为了掌权为了拉选票而放弃原来似乎对大陆有利的立场。因此大陆应该主动承认台湾的大选结果,不管是谁掌权都看作是台湾合法的地方领导人,中央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以平等待人的态度直接与台湾领导人对话,先不管对话的具体内容,只要对话就是政治上的进展就是争取主动有力的一步。用罗斯福的话来说就是“说话要和气,但手中要有大棒”。为了和平统一的大目标“说话和气”这里不应该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三,既然“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就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时时事事看美国人的眼色,美国之所以能在台湾问题上占据如此有利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大陆太过于顾虑美国是否会干涉、如何干涉,在对台湾当局束手无策的同时不切实际地希望能通过美国人对台独势力施加影响,结果形成了像是中国“请”美国人来做仲裁。多年来的事实清楚地说明美国绝对是从他自己的利益出发来看待台湾问题的,希望美国“压”台独只能是饮鸠止渴,只能是被美国玩弄于股掌之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具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不具备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的情况下,处理内部事务如此软弱无力,被动怯懦实属世所罕见。其实大陆对美国的态度同时直接影响着台湾对大陆的态度,大陆对美国顾虑越多台独势力对大陆就越肆无忌惮、有恃无恐。因此绝不应该对美国抱有幻想,要想利用美国对台湾施加有利于大陆的影响,单靠让步、妥协只能永远被动,路越走越窄。相反抓住美国的一些弱点,甚至有意给他制造一些麻烦,在有理、有利的关键问题上敢于针锋相对才能使美国意识到中国大陆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才能迫使他在台海问题上做出有利于大陆的举措。

  总而言之,简而言之,在无所作为和被迫动武这两个极端之间,处理台海危机并非只能口头上表示谴责、强烈反对等空洞单调的外交词令,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各个领域中国大陆的有利条件及其组合运用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和方式显示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决心、意志和手段。
2003-12-0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