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FridericHandel-WaterMusicSuiteNo.2-AllaHornpipeWhyishegreat?AstheconductorThomas..."> GeorgeFridericHandel-WaterMusicSuiteNo.2-AllaHornpipeWhyishegreat?AstheconductorThomas..." /> 50位西方伟大的作曲家(18) 乔治.亨德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 博客 | 文学城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50位西方伟大的作曲家(18) 乔治.亨德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2010-09-21 04:54:21) 下一个

File:Haendel.jpg

George Frideric Handel - Water Music Suite No. 2 - Alla Hornpipe

Why is he great? As the conductor Thomas Beecham memorably put it : 'Handel wrote Italian music better any Italian, French music better than any Frenchman, English music better than any Englishman, and with the single exception of Bach, outrivalled all other Germans'

What’s his story?
Out of music's great bon viveurs, Handel churned out masterpieces at an astonishing rate(Messiah took him just three weeks) and had a canny knack of giving the public exactly what it wanted

Defining works: Messiah; Water Music;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Zadok the Priest
( Classicfm)




Georg Friedrich Handel 乔治 · 弗雷德里克 · 亨德尔 (23/02/1685 - 14/04/1759)

1685 年 2 月 23 日,亨德尔出生在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与他伟大的同龄人巴赫不同的是,他的家庭并没有多少音乐气息: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认为音乐是卑贱的职业(的确,在当时的保护人制度下,音乐家只能算是有技艺的仆人)。但天生喜爱音乐的小亨德尔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的练习弹古钢琴(难以想象,后来在键盘乐器演奏领域可与巴赫匹敌的亨德尔,竟是这样接受他的启蒙教育的!)亨德尔就是在这样充满矛盾的逆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


后来,当地的 主萨克森 — 魏森斯菲尔大公偶然发现了小亨德尔练琴并深深为他的毅力和天分所感动,于是出面说服了老亨德尔同意他天才的儿子认真的学音乐。此后的几年中,亨德尔随作曲家、风琴演奏家查豪学习了键盘乐器和作曲,也学会了演奏双簧管和小提琴。凭著过人的天资和名师的指教,小亨德尔进步的很快。

1697 年老亨德尔去世时,念念不忘要让儿子作一个律师而不要去搞什么音乐。亨德尔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艺术追求。 1702 年,他先进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算是不违父命,同时又在当地的教堂里担任兼职管风琴师。

十八岁是成家立业的年龄 —1703 年,亨德尔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只身远行到汉堡在歌剧院里当了一个小提琴手(巴赫也是在这一年开始了管风琴师的职业)。 亨德尔的才华不久就引起了一些艺术赞助人的注意,他们中有些人打算拿出钱来供年轻的亨德尔去意大利学习歌剧和作曲(当然不是无偿的,学成后要回来为他们服务)。抱负远大的亨德尔婉言谢绝了这些赞助:他要凭自己的努力挣足学费去留学,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卖给别人。

1705 年,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阿尔米拉》的上演获得了成功,使他得以踏上留学的旅程。在当时意大利是全欧洲歌剧艺术的圣地。亨德尔越过阿尔卑斯山,在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仑萨和威尼斯等地学习了三年,同斯卡拉蒂和科雷利等大师都有交往,把意大利的歌剧艺术学到了手 .


学成归国的亨德尔在德国处处受到欢迎。 1710 年,这个 25 岁的年轻人就任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个不错的差事,而是把眼光放到了海外。当时的英国比德国富裕得多,歌剧艺术在那里也更受欢迎。但自从普赛尔 1695 年逝世后,英国的歌剧艺术就止步不前,需要新鲜的血液。亨德尔看准了这个机遇,就向主人请了一年的假,渡海去了英国,此后几年亨德尔就往返于英德之间。他的到来给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一股清风,在伦敦他的歌剧《里纳尔多》大获成功, 1713 年他以一首《女王生日颂歌》博得了安妮女王的赏识,于是亨德尔索性就不回汉诺威了。


命运捉弄了这位开了小差的宫廷乐长: 1714 年没有子女的安妮女王驾崩,亨德尔的 “ 老 导 ” 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以英王亲戚的身份继承了英国王位,亨德尔恐怕要遭殃了。可他镇定自若,以一部精心创作的《水上音乐》欢迎了新国王乔治。国王对乐曲的华贵典雅赞叹不已,问这是何人所作。当得知作者是老部下亨德尔时,不仅原谅了他的旧过,还当即增加了他的年薪。

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特别是歌剧,这为他在全欧洲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也是举世公认的管风琴大师,在当时也只有巴赫才可与他匹敌。但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原来盛行的意大利语歌剧在英国开始衰落。 1729 年由普佩什作曲的一部名叫《乞丐的歌剧》的喜歌剧在伦敦上演。此剧采用英语对白,取材于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该剧上演后大受好评,传统的意大利歌剧相比之下显出了严重的弊端:用意大利语演唱限制了英国听众的理解;神话故事、贵族恩怨等等题材也不能引起新兴市民阶层的兴趣。作者通过此剧对亨德尔和他的意大利正歌剧作了无情的讽刺。当一群盗贼上台时,响起的音乐竟然是亨德尔在英国的成名作《里纳尔多》中的《十字军进行曲》!


靠意大利正歌剧起家的亨德尔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的几部歌剧上演相继遭到失败,最终他经营的歌剧院被迫关闭。嫉妒他的政敌趁机制造各种流言蜚语 ……1737 年,内外交困的亨德尔中风偏瘫,人们以为他的音乐生涯完了。


就在这种绝境中,亨德尔奇迹般的站起来了。经过几个月的温泉治疗,他战胜了偏瘫。面对萧条的意大利正歌剧市场,他把精力转向了清唱剧的创作。清唱剧 (Oratorio) 是一种从十七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常以宗教的或半宗教的故事作为主题,没有复杂的舞台情节而注重音乐的表现。由于剧情取材于英国人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而且采用英语演唱,在英国会有不错的市场。 1742 年,他在一种不可思议的热情驱动下,仅用 24 天就完成了清唱剧《弥赛亚》的创作。同年这部作品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低调上演。出乎很多人意料,这部作品在都柏林一炮打响。亨德尔又重新回到了英国人的音乐生活中来了!

消息传到伦敦,人们纷纷要求一睹位快。次年在伦敦上演时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终乐章《哈里路亚》奏响时,国王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站起来听完了全曲(《哈里路亚》要站著听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了维护《弥赛亚》的地位不因过多的演奏而受损,英王下旨每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指挥。

亨德尔的清唱剧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了一个个音符之中。从《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到《参孙》都同样出色。 1750 年(巴赫在这年逝世),年迈的亨德尔在车祸中受了伤,第二年他的视力开始减退,不久完全失明。他依然拖著病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包括每年春天指挥《弥赛亚》的演出。

1759 年春, 74 岁的大师照例指挥了演出,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老人倒下了。几天以后,这位乐坛上的巨星陨落了。 亨德尔享受了国葬的待遇,长眠在历代国王圣贤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在那里有一座亨德尔纪念像耸立至今。


回顾亨德尔的一生,他确实是乐坛上的常青树和多面手:他一生近 60 年的音乐生涯中,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罗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Handel House at 25 Brook Street, Mayfair, London


亨德尔:《水上音乐》、《哈利路亚》、《广板》等作品 10 部作品

01 、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
亨德尔的《水上音乐》,乃作曲家访问伦敦时,为伦敦的王室而作,作于 1715 年。当时,在泰晤士河上夜游,是皇室喜爱的夏季活动,前呼后拥的同时有音乐家在旁演奏音乐。亨德尔共参加过 3 次这样的活动。他的《水上音乐》手稿已丢失,现在演奏的版本,是根据克里塞德( Karl Franz Friedrich Chrysander , 1826-1901 )校订改编的全集 20 首,分为 3 套组曲。后来的英国指挥家哈蒂( P . Harty )于 1823 年精选出一个 6 首版,包括:
第 1 首:快板;第 2 首:抒情曲;第 3 首:布列舞曲;第 4 首:号角单簧管舞曲;第 5 首:充满感情的行板;第 6 首:坚定的快板(此首为哈蒂版独有)。

02 、亨德尔:《哈利路亚合唱》
选自《弥赛亚》。亨德尔的《弥赛亚》作于 1742 年 8 月 21 日 -9 月 14 日,共用 24 天, 1742 年在都柏林首演,是亨德尔最著名的作品。弥赛亚原意为 “ 受膏者 ” ,后成为君王代称,犹太亡国后,弥赛亚成为犹太人所盼望的 “ 复国救主 ” 的专称。而耶稣教认为耶稣即弥赛亚,应是救世主,而不是 “ 复国救主 ” ,凡信他的人灵魂都克得救。亨德尔的《弥赛亚》脚本据《圣经》内容编成,共 3 部分。歌词选自《以赛亚书》、《诗篇》、各福音书及保罗的语录。

03 、亨德尔:《哈利路亚,阿门》
选自《犹大.马加比》。亨德尔的清唱剧《犹大.马加比》,编号 HWV63 ,作于 1747 年,剧情取自《圣经.次经》中的《马加比传》,叙述犹大继其父而成为犹太领袖,曾于公元前 165 年率大军推翻叙利亚统治,占领耶路撒冷,恢复圣殿祭祀,后于公元前 161 年阵亡。

04 、亨德尔:《广板》(歌剧)

广板》,亨德尔于 1738 年春在伦敦写了一部题为《西尔斯》的意大利式歌剧,同年 4 月 5 日首演于皇家剧院。该剧叙述了古代波斯王西尔斯图谋霸占兄弟的情人而遭失败的故事。歌剧第一幕第一场中,西尔斯在宫院里唱了一段带宣叙调的咏叹调,仅有一句歌词: “ 未见过如此可爱、漂亮的大树荫。 ” 由于这一咏叹调的旋律优雅、抒情,不仅为历来的歌唱家们所喜爱,而且成了小提琴或管弦乐队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名曲。因原唱段标有 “ 广板 ” 的速度记号,所以器乐曲即以此为题。其曲首的音乐徐缓从容、庄重和谐,尔后节奏稍有变动,且偶然作跨小节的切分处理。全曲旋律通过模进、跳进等方式绵延不断地伸展,具有复调音乐的旋律特点。

05 、亨德尔:《杜鹃和夜莺》
选自《 F 大调协奏曲》,亨德尔的《管风琴协奏曲》共 2 集,每集 6 首。第一集的第 4 号和第 5 号均为 F 大调。而第 4 号第 1 乐章 “ 后半部出现风琴模仿小鸟鸣声的音型 ” ,故本录音可能是第 4 号协奏曲。

06 、亨德尔:《不论你走到哪里》
作品创作背景不详

十七世纪亨德尔的《不论你走到哪里》一曲教堂音乐中,就散发着格莱戈里式的素歌气息,一种神奇的回归感,似乎在招唤某一颗流浪的心灵回归;还具有一种大难之后风平浪静的归属感,这就起源于国际大影片常常延用宗教音乐的因素。抑扬顿挫,静穆、超脱、淳朴、清澈,是对中世纪音乐风格的公正评语。它一直影响着中世纪之后的未来。( http://bbs.duzhe.com/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127413 )

07 、亨德尔:《唤起小号高傲的声音》
选自清唱剧《圣.塞西利亚节日歌》。亨德尔的清唱剧《圣.塞西利亚节日歌》,作品编号 HWV76 ,作于 1739 年,将德赖登的诗谱曲而成。

08 、亨德尔:《看,征服的英雄来了》
选自《犹大.马加比》。亨德尔的清唱剧《犹大.马加比》,编号 HWV63 ,作于 1747 年,剧情取自《圣经.次经》中的《马加比传》,叙述犹大继其父而成为犹太领袖,曾于公元前 165 年率大军推翻叙利亚统治,占领耶路撒冷,恢复圣殿祭祀,后于公元前 161 年阵亡。

09 、亨德尔:《快乐的铁匠》
选自《大键琴组曲第 5 号》。亨德尔的《大键琴组曲》,有的为教学而作,有的为他自己的演奏而作,深浅不一。共 4 集,最著名者为第 1 、 2 集的 16 首组曲。《大键琴组曲》第 1 集共 8 首,本录音为第 5 首( E 大调)中最后的抒情调与变奏曲,又名《快乐的铁匠》(磁带译作《咏叹调与变奏曲》),变奏曲由阿勒曼舞曲与库朗舞曲中引出。

10 、亨德尔:《一个孩子为我们而降生》
选自《弥赛亚》。亨德尔的《弥赛亚》作于 1742 年 8 月 21 日 -9 月 14 日,共用 24 天, 1742 年在都柏林首演,是亨德尔最著名的作品。弥赛亚原意为 “ 受膏者 ” ,后成为君王代称,犹太亡国后,弥赛亚成为犹太人所盼望的 “ 复国救主 ” 的专称。而耶稣教认为耶稣即弥赛亚,应是救世主,而不是 “ 复国救主 ” ,凡信他的人灵魂都克得救。亨德尔的《弥赛亚》脚本据《圣经》内容编成,共 3 部分。歌词选自《以赛亚书》、《诗篇》、各福音书及保罗的语录。

(参照: http://cuanxianghou.blog.hexun.com/49742611_d.html

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个人轶事

    

一、天国礼赞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作品

174189月,亨德尔在二十四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当他写完《哈里路亚》合唱时,他的仆人看到亨德尔热泪盈眶,并激动地说: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弥赛亚》第一部分的《田园交响曲》,采用了意大利阿勃鲁齐山区风笛吹奏者的音乐,据说是1709年亨德尔在罗马听到的。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音乐协会,为亨德尔安排了一场慈善音乐会。亨德尔非常感谢他们的盛意,答应为他们写一些比较好的乐曲,结果就创作出《弥赛亚》。17424月,《弥赛亚》在都柏林的尼尔斯音乐会堂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17433月,《弥赛亚》在伦敦首次演出时,听众深深地为音乐所打动。当《哈里路亚》一曲中主上帝全知全能的统治一段开始时,听众感动得一齐肃然起立。当时英王乔治二世在座,也站了起来,一直站到合唱结束。从此形成习惯,每逢演出《弥赛亚》,唱到《哈里路亚》时,听众都要一齐起立。奇怪的是,《弥赛亚》的词作者杰南斯对亨德尔的音乐并不满意,他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弥赛亚》的音乐配不上他的歌词。亨德尔死于1759414日复活节前一天的早晨,死后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墓碑上刻着《弥赛亚》第四十五曲的第一句: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二、水上音乐与乔治第一
1712
年,在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里担任乐长之职的亨德尔,再次向宫廷请假去英国。宫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但要他及时回来。亨德尔到伦敦后,取得了英国宫廷作曲家的职位,于是常住英国,久久没有返回汉诺威。1714年,汉诺威选帝侯继承了英国的王位,称乔治第一,他对亨德尔的迟迟不归一直心存芥蒂。据说,第二年乔治第一乘御船巡行泰晤士河时,亨德尔为他写了《水上音乐》,才重新博得了他的欢心。

其实,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是1717年才完成的,那时乔治第一对亨德尔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据布兰登堡公爵驻英国的使节彭内特的记述,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是为1717年乔治第一从兰贝斯到舍尔西(均为伦敦泰晤士河沿岸地名)的水上巡行而作的。基尔曼西格男爵精心安排了这次巡行,舳舻迤逦,侍从如云,极宴乐之盛。一只游船上安置着五十人的乐队,包括小号、猎号(即圆号)、双簧管、大管、德国长笛、法国长笛(鸟嘴笛)和弦乐器,但没有歌者。亨德尔为这次巡行特别创作的《水上音乐》,包含二十个曲子,演奏一遍要一小时。亨德尔的音乐大为乔治第一所赏识,他命令在晚餐前和晚餐后各演奏一遍。当时碧波万顷,管弦齐作,其独特意境可想而知。

三、铁匠乐谱商
伦敦附近的埃治威尔有一家铁匠店。传说有一天亨德尔走过店门前,看见一个愉快的铁匠,一面打铁,一面唱歌,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和谐而匀称地伴随着歌声的节拍。亨德尔顿时被这动人的歌声所打动,以致久久不能 忘怀;回家后,他根据铁匠的歌唱的曲调,写了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取名《快乐的铁匠》。这首变奏曲是亨德尔第一套古钢琴曲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乐章,在亨德尔生前出版的乐谱中从没有用过《快乐的铁匠》作为这个变奏曲的标题,所以这个传说并不可靠。还有一种说法,这个曲调是刻在埃治威尔墓地一个铁匠的墓碑上的,亨德尔从墓碑上抄下这个曲调,用作变奏曲的主题。这显然也是不真实的。 

《快乐的铁匠》原名《咏叹调与变奏》,古钢琴曲,为亨德尔所作《古钢琴组曲》第一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曲。后人改名为《快乐的铁匠》。乐曲由主题及五个变奏组成,称为咏叹调的主题简练纯朴,跳跃却又略显单调的旋律和丁丁当当的节奏,使人联想起铁匠作坊中那种特有的愉悦气氛(片段1),其后的五个变奏都建立在这个主题之上。第一变奏采用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乐曲气氛更为欢快,但主题依然清晰分明;在第二变奏中,十六分音符连缀而成的音型移至低声部,主题隐伏在上面两个声部中;第三变奏和第四变奏采用川流不息的急速三连音,先出现于上声部,后移至低声部,情绪兴奋活跃;由音阶式上下进行的波浪式的旋律线组成的第五变奏,充分运用力度的强弱变化等表现手法,使乐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意大利著名吉它演奏家和吉它作曲家朱利亚尼曾将这首名曲改编为竖琴独奏曲,并改名为《亨德尔主题变奏曲》

其实,第一个在这首变奏曲的乐谱上加上《快乐的铁匠》标题的,是乐谱出版商林特伦。他原来是个铁匠,外号快乐的铁匠,后来才作的乐谱商。顾客常常要求他演奏这个曲子,为了谱子好卖,他把组曲中的这个乐章单独出版,并用自己的外号作了变奏曲的标题(互动百科)


 




Description: "The blind Handel being led to the organ." — Cooke, 1910
Source: James Francis Cooke, Standard History of Music (Philadelphia: Theodore Presser Company)78
(双目失明的亨德尔被人领到管风琴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