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装修-------坎坷的道路,看不见结局 (抗体牛,永远的)

(2005-03-23 05:54:47) 下一个
回家第二天,先去我们的新家参观。连接就是我们小区的介绍。这个房子,说实话我并不特别喜欢,但是某人的意见是这个地点容易升值,然后我爸妈也认为比他之前看中的几个总好些,于是就定下来了。我去看的那天,先交了一堆各式各样的费用,然后拿了一大摞各式各样的表格和合同副本,最后进了房子,差不多是黄昏了。我们家是b户型,进门的地方阳光不是太好,又没有电,不过我们还是在水泥洞一样的未来客厅餐厅卧室里用意念摆满了家具,刷满了油漆。 卖房的小姐说我们客厅和餐厅之间的拐弯叫曲径通幽,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这个通幽给他去掉,让阳光亮亮堂堂的进来。这样客厅里的摆设就可以有变化了。我们俩每天对这房子的平面图思考和做梦。然后操着“没事儿透着乐”里头的天津话说,哥,你不是会摆吗? 我妈家刚装修完,装修公司拿他们当样板房。我觉得还不错,可是狗人说,咱们要是装成那样儿都不如,我就要哭了。我妈说,要先定家具的风格再定地板和墙面。我们于是开始逛家具市场。北京的家具城里美轮美奂,我们进了第一家店,指着3.5厘米厚的板子搭起来的黑色书架,气壮山河的说:我就要它了!被我妈连拖带拉出来,说,你懂什么,那是刨花板的,最不好了----来,来看这家,这是密度板的,而且上门测量,免费设计...... 我们逛了两三天家具城,没什么感觉,于是找家装公司上门设计。第一家找到的公司说,他们是一级资质,我们欣然进去,我刚跟一个看着顺眼的女设计说上话,两个看上去很不顺眼的男的就拉住某人留下了地址。之后我再要力挽狂澜,已经无济于事。那两个男的就大言不惭的抢了活儿。这两个人拿着他们的一级资质没完没了的吹,我看得不顺眼,就问,那我们这杀鸡的活儿也不好意思用你们这牛刀吧?旁边一个人说,我们总公司是一级,我们在北京这个是3级。我说,那你们不做大工程啊?他说不做。那两个人就不吹了。 最后一共是3家公司,约好了同一天的不同时间量房子。到了那天我跟我爸妈早早在新房子大厅等第一家那两个一级资质。足足等了1个小时,两个人在我们无数电话催促之下姗姗而来。我爸妈在那个冷飕飕的大厅里冻着,我肚子里的火就噌噌的往上窜。他们来了,我的脸色就黑成锅底了,一声不吭。那个设计师一看我的眉眼儿就说,我们跑一趟也不容易,您也请体谅体谅我们。 等三家公司都量完了房子,我的嘴巴也讲干了,我们四个人的肚皮也饿瘪了。刚打算出门吃饭,一个电话过来,说是我们约的第四家我不是就约了3家吗?到了一看,那人绝对不是设计师的打扮,果然,是个工长。到底是我约了人家然后忘了,甚至也没在笔记本上记下来,还是这个工长在旁边听到了不请自来,到现在也是个谜。不过看过房子之后我们对他抱着比较大的希望,他对家具的摆放,尺寸的要求,还有风格(!)都似乎挺有一套理论。当然这希望是相对于总体的失望而言的。这时候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设计师能设计的,都是行活!恐怕还不如我们非专业人员殚精竭虑的成果。 于是我们继续逛家具店,而且还看地板,地砖。还有,看售楼处的样板间,同时朋友家的新装修。到看过那四个设计师的效果图,还有我们家楼上楼下的邻居之后,某人终于承认,其实我妈妈家还算装得不错了。这个承认,标志着我们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 可是某人并没有变成现实主义,而是成了批判现实主义。 他忽然开始对所有流行的装修方式和家具款式不屑一顾,说他当过20年木匠的哥哥都能做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所有公司给我们的报价,我们都无法接受。比如,一家要给我们做柜子,每平米320块,跟买的价钱一样,还不包括门。我们第一次去百安居的经历更让他信心百倍。在百安居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所谓“板材”。那天我们弄清楚了什么是密度板,大芯板,报话班,欧松板,集成材,还弄清楚了他们各自的特性,环保要求,制作工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