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让我无语

(2009-04-06 01:34:35) 下一个

(随笔)

 

  说相声的郭德刚和开“文化公司”的宋祖德骂开啦。对这两位先生我本来是不怎么关注的。小的时候爱听相声,是侯宝林老先生的FAN,可到了一把年纪了,真的就对相声不那么感兴趣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别的原因。近来年相声衰落,可郭德刚先生在曲艺界异军突起,观众颇多。好事儿,我祝愿他。他和宋祖德先生骂战似乎是因为艺人小沈阳,出于同命相怜,出于仗义,郭德刚挺了小沈阳一把。可能是宋祖德认为小沈阳二人转出身,弄出的那些“玩意儿”登不了大雅之堂。这一来二去,两人干上了。

  那天我从网上下载了郭德刚在博客上针对宋祖德的骂贴。据说这帖子刚上博客就被删了,但有好事者还是事先COPY了下来,然后又贴在网上。老实说,这篇骂贴看过之后,我就两个字,“服了”。活这大半辈子还没见过如此炉火纯青的骂。通篇不带脏字,但其内涵可谓“恶毒之至”。骂人总归有点那个,不过我看到一些段落,还真忍不住乐。

  从骂贴的语言上讲,那是纯粹的天桥语言,皇城根下民们祖传的经典。或许有些语言南方人难懂一些。但我这个在北京生活过二、三十年的人能看明白。这如同北方人到了广东,一样看不懂人家当地的幽默一样。

  对于这样的骂,我认为没什么。人家郭德刚先生是说相声的,本来就极有语言天赋,人又刻苦,脑子好使。这玩意儿只能他琢磨得出来。过去天桥说相声的不都这么骂嘛(宋祖德人物这骂贴是枪手代笔。其实他是他不了解北京的天桥文化)。可他骂了文化人宋祖德先生呀!那人物可是个博士。是吗?我还真没怎么关注过这主儿。在我印象里,宋祖德文痞似的,在网上总见不少不是他骂别人,就是别人骂他。语言都很脏。这先生真要是个学者,怎么多年来只见他在恶骂?难道骂人能骂出个学者?因此我认为郭德刚并非在骂个学者,只是站在天桥的当街,光着板儿脊梁,摇着芭蕉扇,指着另外和他一样打扮的主儿连挖苦带损。不过呀,如果中国文化舞台上就是这样的相互恶骂。这好像是戈壁沙漠里阵阵狂风,越吹越荒凉。

  侃到这儿我得先声名两句。郭德刚、小沈阳的曲艺我没什么兴趣。然而咱也不说什么。我没兴趣可以不看,他们能逗乐,让很多人快活,且有很多FAN,我没有理由说东道西,假充高明。我爱猪八戒就行了,别看着许多个人爱孙悟空就横加指责。干什么非跟自己过不去呢?但文艺并非只有曲艺一种(多废话呀),我想中国的文艺作品应该满足各种想法的人。可是这些年来我总觉得中国的文艺领域越来越荒漠。

  之所以有以上一点感触,是因为近来还读了本“47207”。作者是孔庆东先生,现在早已是北大教授。这本书是妻子在回大陆探亲时买的,带回来好几年我一直没看。现在看了,可谓“虎头蛇尾”。首先自己就没有认真看完。开始一章写北大研究生宿舍里的人物写照的,还能看下去;后来就越来越如同嚼蜡啦。不客气地讲,我觉得孔庆东就是在卖弄词藻,纯侃的东西太多,水分呀,水分。到了后来我简直看不下去。因为不知道他要讲什么。看着、看着,总觉得自己老年性痴呆提前正在发作。

孔庆东?咱确实也不是太关注,印象中该是个做学问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才对他的这本书极其失望。忙上网“人肉搜索”。发行教授还真有很多年轻人的FAN哪。当然,骂他的人,甚至想把他赶出北大的人也有。为此我忙打电话我老妹。人家搞文学批评半辈子,该有个说法吧。没想到老妹吞吞吐吐。说孔庆东她并不很了解,甚至没读过他的著作,只知道他很敢讲话。我不甘心,仍希望她能给个评价。回答是:我早就不看现在中国大陆的文艺作品了。听到这儿,我无语。

 

  这种调侃的畅销

 

  好几年前老伴儿就从中国带回本“47楼207”,说当时在国内年轻人中很热门。我没留意,根本就没看。一种直觉让我“看了有上当的感觉”。但现在居家闲得没事,不禁拿来一翻,才看一小部分,也有了点想法。其实我起码该看我再说,不过先泛泛地谈感觉也未尝不可。首先的感觉,正如标题,这本书是调侃。夸张笔法的打诨,一心一意地逗乐。或许你可以说作者是想通过这些描述来反映当代大学研究生们的精神面貌。姑且如此吧。

  第一个感觉就是作者的虚无主义。是啊,理想主义寿终正寝了,从二十一世纪开始,虚无与市侩名正言顺地登上文学艺术的大雅之堂。看看国内出版的各类文艺作品和各个中文网站上人们都侃些什么就明白了。反正是人越像动物越好。我真懊悔早生几十年,不然可以光着屁股满街跑――裸奔。但我又庆幸自己出生于1950年代,因而有了体会理想主义的年代的时光。不过我可以坦白地告诉您,正因为我现在没了以往的理想(曾不断地修正),现在又没了像年轻人当野兽的本钱(年老体衰),于是就感到日子过得极其无聊没劲。实话说吧,从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之后,我就一直在琢磨哪儿去寻找活得有意思的办法,说得不好听,或“假模假式”一点,找个有滋有味活下去的理由。不幸,现在我还在惶惶然之中。

  “47楼207”给我的感觉就是书中叙述的人们都在为所欲为。就算是作者夸张也是他向往的心态,若真如此,他该在诞生在非洲草原的随便什么动物当中,然后享受无拘无束。你从我的态度中可以明了,我对这种追求虚无主义的倾向是否定的。但我否定又有什么用?作者洋洋得意地说,他的这本再版的书曾发行十几万册,盗版的数量也大致如此。而且放在图书馆里的这本书已经被翻烂了。这应该是真的,那我就更没什么可说得了。但我只想告诉人们,人类有今天的文明和进步靠的是理想。

  有人会说,理想的境界是人类不断文明的基础,但我怎么在人类文明史中最常看到的就是战争和杀戮。是啊,这是事实,这是历史。我的理解是,各种不同理想的碰撞中人类便有了政治的最高形式――战争,而这是这种竞争造成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为什么不提精神文明?这个……我也在彷徨中,特别是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

  别扯那么远吧。“47楼207”如果在中国年轻人中有如此好的市场。我看中华民族的精神真的“未老先衰”了。书的封底还用有一读者的话,大意是此书的作者和前几年很有名气的一位青年学者让其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我忽然想起了那位年轻学者。他曾到美国转悠过一圈,回国后就每每拿出祖师爷的劲头教训别人,还真像个“老夫子”,一副传统中国社会酸儒的,“好为人师”的面孔。对不起,我可能太失敬了。不过咱真的见不得这种轻飘飘的夸夸其谈。希望我们中国的年轻人都少侃几句,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那样,我看中国绝对大有希望。

 

 

附:

 

  郭德纲与宋祖德彼此之间的“博客骂战”一直未停。郭德纲在博文《人在江湖》中连环痛击宋祖德,但宋祖德称,该文乃他人代写,自己将让郭德纲“跪地求饶”。对此,郭德纲表示将“奉陪到底”。

 

  宋祖德称,自己之所以开战是因为郭德纲骂了自己的母亲而怒发冲冠,而他所声称“郭德纲儿子不是亲生”也激怒了郭德纲。随后两人各展“拳脚”,互骂言词之犀利尖刻实属少见,其中尤以郭德纲的《人在江湖》成为了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并被称为“骂战宝典”。

 

  对于郭德纲《人在江湖》的博文,宋祖德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称,自己经过调查证明该文并非郭德纲亲自所写,而是雇用一个大学生兼职编剧所作。宋祖德甚至声称,郭德纲如果能够写出这种文章,自己就一定退出中国作协。

 

  宋祖德还表示,自己并不是为了炒作,所说的话都不怕追究法律责任,并称律师建议告郭德纲,但自己暂时还不想。“我就等郭德纲给我道歉!”宋祖德说,“我的新文章在这两天发表,要让郭德纲给我跪地求饶!我就不信我一个博士,刘信达一个硕士,加起来还斗不过郭德纲这个中学生!”

 

 

 

郭德纲被新浪删掉的博文《人在江湖》

 

3 28日,青岛专场演出。5000人的现场,无一空座,山崩地裂,热情空前。青岛父老懂相声爱相声,让人感动。主办方盆钵盈满,皆大欢喜。唯独青岛部分媒体信口雌黄,污言诽谤,令人遗憾。后得知,系某些龌龊条件未得逞,遂造谣污蔑。闻言感慨,只能用被禁言的语气表达我的心情。世上有没见过面的朋友,没有没见过面的冤家,仅此一次,以后改了,好吗?乖,我疼你们。

 

   力挺小沈阳,惹来与专家口角。有人捧,有人恨。切齿者有之,眼红者有之。其实,大可不必。我挺小沈阳,是艺人间的义气。论艺人成名,无非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步步血泪,声声吟叹,待行至峰顶,又高处不胜寒了。成名后,一大三大,名气大了,开销大是非大烦恼大。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艺人的苦恼,是外人无法想象的。您看到的是舞台上的花团锦簇,景片后的凄凉又有何人知晓呢?

 

  我尊敬那些在自己领域钻研的专教授,那是真正的学者!为国为民,用血汗做学问,这些位是我心中的圣人。我痛恨的是那些披着教授马甲的假专家。正文一点没有,闲白比谁都强。踢寡妇门,刨绝户坟,骂聋子,卷哑巴,调戏老太太,打小孩,一天到晚跟浪风抽得似的。看谁红骂谁,老憋着跟人家分账。人家一还嘴,他还犯小性,跟自己怄气,假模假式的装流氓。真流氓我都不怕,何况你这模仿秀呢?读圣贤书,做仁义事,您真不懂吗?百鸽呼雏,乌鸦反哺占其仁,蜂见花不采结尔群,鹿见灵芝不逮鸣其众,占其义,羊羔跪乳,马不欺母占其礼,蜘蛛罗网而食,蝼蚁塞穴避水占其智,鸡非晓日不鸣,雁非暖日不至占其信。都做到教授了,连仁义礼智信都不懂,还需要说相声的来普及,不丢人吗?看起来,专家无情教授无义啊!那位老说别人泡沫文化的教授,您换换说法行吗?逮谁说谁泡沫文化,您得出新作品呐。按春晚的标准也得一年一个新的,您这都五年了,还更新不?呵呵,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此万祸之源也!口口声声是学者,一天到晚在演艺圈里腻着,人前反三俗,被窝看毛片。又想当教授,又想立牌坊。长虫绕葫芦,假充龙戏珠。估计这些位也确实没正事干,哭着喊着不炒作,可谁红往谁跟前凑合。这种心态,比结账后的嫖客空虚,比收工后的小姐寂寞,比年假里的鸡头孤单,我都想给教授点小费了。拜托,不要再用牙齿阉割艺人了,我们都穿上铁裤衩了,小心嘴。

 

   去吧,干点正事吧,灾区重建,台湾回归,贫困儿童,西部缺水,这些大事您快去研究吧。教授回头金不换!可千万别说这些与你无关,合着您就跟说相声唱二人转的犯能耐梗呐?再送您们几句话共勉:晨鸡初报,昏鸦早噪,哪一个不在红尘里闹。路遥遥,水迢迢,利名人上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人不见了。可笑可笑。

 

   叹罢多时,拿出一张祖德老师的照片,仔细端详着。一个学者,一个专家,一个真正的教授,一个德艺双馨的圣人。峥嵘峻拔高旷,顶天立地磅礴于天下。窗外,早春的冷月挂在天上,星星在颤抖。又偷望一眼祖德,真的令人柔肠寸断,犹豫彷徨悲伤,剪不断,理还乱。我端详着祖德的脸,那是一张摩擦系数极大的脸,使我身临其境的体会到那个久远的年代。整张脸极喜兴,一看就是喝了糖尿。真的奇怪,人脸怎能长得如此标致,细看竟然极象骨盆,造物主太神奇了。那一双眼睛,甚是有神,如栗子,底朝上,与膀胱相贴,尖朝下,前面贴耻骨联合,后面依直肠。英语叫prostate。祖德的嘴,豪爽通达,大笑时能直接看到裤衩上的花纹。那两个大牙,更是巧夺天工,我常天真的想,要是请祖德到后厨开启大桶番茄酱,那该何其壮观!就这张脸,气死画匠,难死木匠,鲁班来了都得哭,四面吊线,旋不出一个尜儿来。

 

   祖德对工作太忘我了,要注意身体,你不属于自己,你的身体属于所有肇事司机。另外,出门时,一定要佩戴避雷针,防患于未然。真有一天,被雷劈后,又被车压烂,用勺子往盆里舀尸体时,我们会难过的。

 

   请允许我赞美祖德。啊,祖德,你是一个奇才!一个伟人!有人背后议论你,他们说你:娘娘宫抱一兔爷,没人样。点灯不亮炒菜不香,不是好油。吃铁丝尿大筐。比电线杆子多挂下水。高粱地种荞麦,杂种。蛤蟆秧子跟着甲鱼转,装王八孙子。黄浦江翻船,浪催的。山羊群里跑京巴,狗日的野杂种。不!不!我不要听了,怎么能容忍他们这么说祖德呢?祖德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做了多大的贡献!祖德的舍己为人,你们不知道吗?祖德的离去,明朝才有了郑和,祖德的离去,清朝才有了安德海,才有了李莲英!让我们赞美祖德吧,让我们吃饭时,都先把第一杯酒泼给祖德,祖德,给我们托梦吧!

 

   相比较祖德,他的弟弟信达就有些不妥了。你没有照顾好祖德吗!我知道你习惯性肠炎,把扁桃腺拉出去了,但你的心还在吗?你为什么拿祖德开玩笑?江苏靖江插宋文化公司的刘总亲口说,看见你在成人用品店买橡胶制品往头上戴,说搞化妆舞会,你演宋祖德。你什么意思吗?我很气愤,要为祖德打抱不平,今天不把你骂出绿屎来,算你没吃过韭菜。蛤蟆转长虫又托生个王八,三辈没眼眉的玩意。说话也不利落,老跟含着狗粮似的,你个花椒木。一个眼的判官,瞎鬼。木鱼改梆子,挨敲的货。癞蛤蟆插毛,你算飞禽还算走兽?撅屁股看天,有眼无珠。不怕你眼儿紧,我这有大棒槌。说句实在话,为了你,操不尽的心,还有你大爷。子曰:唯祖德与信达为难养也。

 

   也送几句话共勉:杀尽江湖百万兵,腰间宝剑血带腥。

 

   呆犬不识英雄汉,粤东犹自叫铮铮。

 

   有朋友纳闷,此二人一姓宋一姓刘,为何亲兄弟?各位不知,这里有一位英雄母亲。其母善守寡,养五子。长子宋祖德,次子刘信达,三子庞小杨,四子萧雀,五子夏二。广东扫黄办曾为这位英雄母亲赠一匾:行行出状元。

 

  呵呵,今天太快乐了。

 

  看有人还嘴吗。

 

  我很期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