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Too Good To Be True

(2008-08-06 01:03:16) 下一个

             
  在美国总能听到这句话,“Too Good To Be True。”意思是说,如果您觉得什么事情太好,太美妙,那未必见得是真的。人们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或他人,不可轻信,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再行动,因为美国是个商业社会。否定商业社会?请别误解我的意思。我是说,在商业社会下,追逐个人利益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损人利己?别这么说话,那是持久不了的。商业社会的成功者很少是靠行骗。但你要真正明白自己的利益所在。比如,一个推销员登门时,他说的好处你是否需要?这好处是以什么为条件的?一定要搞清楚了再行动。

  六年多以前我们在大学城当穷学生时,一个美国最大保险公司--大都会保险公司(据说现在有3000亿美元的资产)的顾客代理人上门了。他也是个从大陆来的中国人,我们还是同乡。这一下子把我们俩口子和他的感情距离拉进了不少,不由自主地对他信任起来,整个一个“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首先讲了为什么要买人寿保险。简单地说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万一我们俩口子谁一下“撂挑子”,未亡人也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经济上的帮助。当然,当然。我们很痛快地决定买人寿保险。既然他是为了我们好,为什么不买呢?这位再三的信誓旦旦,为了生计他是一心一意地要把活儿干好的,如果干不好,客户不满意就不会继续投资,公司那边也没他的好果子吃。他必须双赢。

  保多少呢?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而定。开始我和妻子各保了十万美元。买什么样的保险?这位代理人说最好带有投资性质的保险,也就是多交些钱。如果单纯的保险,每年交一百多块钱,但要是投资性质的,每年就得八百,也就是每个月交七十块。保险公司将把钱都投到美国股票市场的共同基金(Mutrual Fund)中经营。他列出一个计算表,“按每年10%左右的成长率计算,你们只要各投一万块就可以再不用投了。”他列举了大量统计数字,为的是显示大都会保险公司经营共同基金的成就。“放心,放心!不会有问题的。”接下来他又信心十足告诉我们,到六十五岁时,我们投进去的那各一万块会变成多少,七十五岁时会变成多少,到了九十五岁,我俩的那各一万块就变成了一笔极其吓人的数字。这些数字肯定是经过准确计算的。我也可以验证一下,不过太麻烦。反正已决定把钱交给他了,何必那么认真。

  这位还告诉我们,他给我们买的是终身保险。为什么要买终身保险呢?他的解释比较费解或者我们根本就没有用心听。最后他说:“反正你们就是各交一万,分十二年交完。以后这些钱就在共同基金里折腾,生小钱。你们投进去的钱到六十五岁肯定都得十万了。那时万一你俩中间有谁有个三长两短,保险公司就会把这些在共同基金中的钱退给你们的继承人。如果你非常长寿,你想想看,保险公司替你经
营的那笔共同基金得是多少钱呀!”他见我和妻子都在发傻,就又道:“如果以后你们觉得我根本就是在说谎,事情的发展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可以中途退出。保险公司保证将你们在共同基金的钱,连本带挣的,都退给你们,而且决不会罚钱。放心,你们保证不会受任何损失。”

  哎呀,哎呀!把我们看成什么人了?我们哪会斤斤计较?好了,咱们不谈钱了,坐下拉家常。一聊,他又知道我们有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于是又介绍了一种更大实惠的,带有投资性质的人寿保险,此种保险中包括子女的教育基金--对于我们来说是女儿上大学的钱。如前所述,保险公司将顾客的钱投入共同基金中经营。如果我们买了这种保险,在我们女儿上大学时,每年的学费将从包括教育基金的共同基金帐户上支出,每年一万,连续四年。四万块可不是个小数,这就需要买保险的人多出钱。每年两千,或一个月一百六十七块,连续十二年。

  谁都会算这个账。每年两千,连续十二年是两万四千块,支出的学费是四万块。好买卖呀!每年两千我们交得起!二话没说,买!这位代理人立刻拿出另外一种文件重新填写,并再次的进行解释:这个带有教育基金的保险算在我妻子名下。此时,我妻子买的保险包括教育基金,保十五万块钱,每年支出两千。我的保险仍是保十万,每年支出八百,等等、等等。我们的代理人又不厌其烦地说了许多有关保险的注意事项。真烦、真烦!我和妻子整个一个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是签字画押。谢天谢地,总算把这事完成了。什么都不再问了吗?咳,既然信任他还穷问什么劲儿,问了半天也似懂非懂。别让自己瞎操心吧。等送走了我们的代理人,我和妻子玩笑道:“咱俩现在都’死而无憾’了,每人保了那么一大笔钱,女儿上大学的钱也用不着发愁,而且活得越老就越有钱!整个一个’老来俏’。”

  以后呢?按月交钱呗。保险公司每月从我俩的银行帐户上自动扣两百三十七美元,一扣就是六年。这期间,美国股票市场的行情极好,牛市!这让我想起保险上的投资就踏实,虽然我没有做什么发财的梦。我和妻子所交保险的投资报告每年来一次。报告上的东西看不太懂,也没仔细看,直到我们一位热心好事的朋友过问此事。她看了保险公司发来的报告单,并向搞人寿保险的朋友询问后,得出的结论真是大出意外。我和妻子买的终生人寿保险并不是付十二年就了事,而是要一直付到我们死了的那一天!另外,到女儿上大学时,妻子人寿保险在共同基金帐户上的钱根本无法支付其四年的学费!

  “什么?!”我和妻子异口同声地惊呼。“我们遇上个骗子!”

  先别气急败坏。我们的朋友拿着人寿保险报告单一起进行分析。这回我一点也不嫌烦,拿出计算器很快算有了结论。六年来,我妻子共交了一万二千美元,我是四千八百块。按照我们代理人原来估计的10%的增长率,我俩交的人寿保险在共同基金帐户上,应份别为一万七千美元和六千八百美元左右,可报告单上仅表现为一万三千美元和四千四百美元。怎么?这大都会保险公司是怎么经营的共同基金?我妻子交的钱只长一点点,我还赔了四百美元!

  是的,这六年大都会保险公司的共同基金经营得真不怎么样,可也不是一点没长。问题在于我俩交的钱并不是全部都投入共同基金经营。报告单上黑纸白字写得清清楚楚,妻子每月交的钱中,有二十多美元被保险公司扣除,我是不到二十美元。凭什么?噢,让人家保险公司白给你干呀?人家指什么活着?成天喝西北风给你义务劳动呀?扣的钱美其名曰是各种各样的必收的费用,其实也就是人家买卖人要赚的钱。六年下来,妻子实际投入到共同基金中的钱是一万美元,我是将近四千美元。这样算下来,大都会保险公司的共同基金还是长了点,不到20%。用计算器列个式子很快得出每年的增长率,6%左右。所以现在妻子帐面上的钱是一万三,我是四千四。按照6%的增长率,到第十二年结束时,妻子帐面上的钱仅三万左右,而不是原来设想的五万元。而女儿四年的学费是四万!傻了吧?

  真糟!大都会保险公司经营的人寿保险共同基金的成长率连10%都到不了。嘿,你还真别这么感叹。就是增长率到了10%,妻子帐面上的钱也到不了五万。为什么?因为妻子每年真正投入到共同基金中的钱是不到一千七百美元。这样算下来,十二年过去,妻子帐面上的钱是四万块。如果要达到五万块,每年的增长率应该是14%左右!天啊,我原来怎么就一点没想到这些呢?!谁让你想也不想就信任了别人。

  还有,我们买终身保险的钱并非交了十二年就不用付了。你在保险公司保了险,人家就要收钱,只不过到时候这钱是从我们夫妇人寿保险共同基金中出,既然是终身保险就得交到我俩死的那一天。换句话说,保险公司是吃上我们了。

  “啊?!我俩为什么要买终身保险?到时候女儿大了,我们保得是哪门子险?”我一通乱嚷嚷,颇恼火。“我要是活到八、九十岁还保什么险?想当千年王八、万年龟呀!”你看看,你看看,这会儿发火了,早干嘛来的?

  “退掉!”不要以为这是意气用事,妻子和我工作的公司都为我们办了人寿保险,为什么我俩还要额外地买人寿保险?而况我们人寿保险共同基金经营得并不好。我们的代理人给了回话:退掉人寿保险可以,但要从我妻子的钱中扣掉九百美元,我是六百。

  不是不罚款吗?可代理人说那不是罚款,是某种手续费。手续费?有一次收九百块手续费的吗?我不想去咬文嚼字,更坚决地要求退掉大都会保险公司为我们买的人寿保险。然而,把我们从想入非非中拉出来的那位朋友又出了别的主意。她得知在美国有大量大都会保险公司的顾客正在告状,抱怨上当受骗,她劝我们也加入这“告状大军”。“只要写好状纸,寄给代表你们的律师就行。这是个特殊的案子,跟大都会保险公司打官司的律师团正在收集顾客抱怨的资料,不收钱。这个案子将在今年开春开庭。”

  “能赢吗?”我担心地问。

  “八成赢不了。大都会保险公司太大了,太有钱了,他们会雇最好的律师。”我们的朋友说。“但你们很可能会从保险公司得到些好处。你们一分钱也不用出,何乐而不为呢?”

  好吧,为了个人利益,我们也实用主义一回。 

       (07、2002)

后记:此后我们先后两次得到大都会保险公司的赔偿,当然,钱不会多,但毕竟是赔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