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琴瑟

让你了解真实的海外生活,海外见闻,和阅读我个人的胡说八道哦,嘻嘻嘻......
正文

如果我是教育部长

(2009-03-02 23:11:14) 下一个
谈到教育改革的迫切性,我不得不从我在国外经历的一些人和事谈起。

记得多年前刚到澳洲时,在澳洲东部一所大学读三个月的英文,班上就象一个小联合国,亚洲人居多,恰逢圣诞节,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表演节目,所以大家各出奇招,到我们这组中国女孩子时,我们傻眼了,都说以前努力读书应付考试去了,居然什么特长都没有,我们唱歌跑调,以前的舞蹈早忘得精光,乐器一样不会,我悄悄问隔壁的两个日本人,他们打算表演什么节目,没想到他们从容不迫的从书包里拿出四个似箫,笛,塤之类的东西,只是和中国乐器有少许不同,当场吹奏表演给我们看,同学们使劲叫好 ,问他们怎么会这么奏多乐器,他们说,这在日本很平常,是他们的必修课,几乎每个日本学生都有几样特长。 我们看了都很羡慕,又很惭愧,觉得自己读了怎么多年书到底学会了什么?数理化在高考完后都丢回给老师了,而在中国大学学的东西对工作一点都没用,记得大学里有几个考试老是不及格,考试就搞舞弊,还整天打麻将混日子的来自农村和县城的同学,当时在学校就整天不好好学习,天天给老师送礼,拍马屁,争取如党,一切都是为了分个好单位留在省城。而城里的同学也有整天游手好闲的,但因为家在省城又或者有个好爹妈做后盾,毕业后是一定可以留省城或找份好工作,所以大家不好好学习而且对入党毫无趣。结果入党的全是来自于农村和县城小地方的同学。毕业后他们几个也如愿以偿被分在了省城的中国银行和税务局。还在若干年以后居然成了什么商学院的教授或在职研究生,几年前同学聚会上再见面时,他们几个有两个已经大腹便便,让人认不出了,有同学悄悄告诉我,他们是开后门去读研究生,不用考试的,而在考试的时候又找人代考等等,同学之间把这当笑话,可是他们照样可以骗骗不了解他们底细的人,继续做他们的教授和研究生,这种教授除了误人子弟又能教出什么样的好学生来呢?

中国的教育和考试观念,将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到了工作上,成了什么都不会的白痴,记得小时后我爱画画和看课外书,被父母时常打骂,规定除了课本什么都不许看,从小学就开始了为进大学而奋斗。而学校似乎是为了考大学而存在的,每天大量课程作业,题海战术压得学生揣不过气来,我曾经在湖南一所出了名的高考升学率很高的农村高中读过两年书,那里的教育是到了变态的地步,每天的各课习题和资料加起来有上百张,老师不管你是否做的完,拼命的发给你做,一天有十六个小时以上在上课作题,常常是这题没弄懂,又开始讲下一题了,所以这些农村学生不管懂不懂,什么都背,连数学题都背,只要能过高考就行,恶性循环,结果是什么也没学进去,加上恶劣的生活条件,那两年是我一生中最恐怖的两年,我这个在城里中学前十名的学生,到了那里成了倒数几名,现在想想都怕。其实,真正最后能进大学的又有几个?大部分人都考不上,而流落到了社会上,自身自灭了。所以,国外的学校是真正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而中国学校是为大学输送考试机器,学生什么都没学到,只能拿那句听来的话(有位学长对我说的)来自我安慰说:“大学培养了气质,大学生和不是大学生的美眉相比,气质好多了。”多年的寒窗苦读仅仅培养了气质,从日本学生的这件事来看,难道不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吗?

汉朝司马迁在写《史记—货殖列传》时引用了管仲的另一段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然而,中国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相对丰衣足食的国家,然而人民的素质却没有很大的改善, 并没有因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甚至于比原来更差,以至于失掉了以前所具有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见附文“让人警醒:富起来的中国人为何会失掉民族自豪感? ”),  负面消息不断,原先只为国内人所熟悉的陋习,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观念,自卑的心态,混乱的交通,假货,毒奶,毒饺,以及贪官污吏随着国人走向世界而“名扬天下”。我们在海外的中国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出国的人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富裕强大”而感受到多少尊重,相反,每一个在外华人感受到的是在出国前感受不到的歧视,在出国前,报纸媒体都爱报道中国人在外任何受喜爱,外国人来了中国又如何喜欢中国,所以每个人都以为由于中国在国际上一贯与人为善,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所以非常受尊重,而出了国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感受到的歧视和轻侮不仅仅来自于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还有更多的是从一些不怎么先进的落后国家,就比如中国的邻居来说吧,印度,俄国,韩国,蒙古,越南 ,东南亚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对中国心怀叵测有这强烈的敌意,留学生涯中最明显的感觉是来自于这些国家的学生对中国学生的敌视和歧视,只要看看那些去过那些国家的中国人写回的报道,几乎100%都感受到歧视,就连蒙古韩国这种在历史上一直被中国俯视的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的鄙视和歧视都非常普遍。很显然,他们的歧视和敌意来自于这些国家的媒体的负面渲染和敌视教育。 俄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和敲诈已经不新鲜了,蒙古人非常不欢迎中国人。 韩国的商场饭馆经常贴有用中文写的侮辱中国人的标语,诸如:中国人不得如内,不得偷窃,不欢迎中国人等。(见本人写的“海外生活记事——韩国人篇) 甚至与连某些非洲国家,都不时传来类似于98年印尼对华人的种族暴乱和屠杀的专门针对与中国人的有组织的抢劫和暴乱。然而,海外中国人感受最深的歧视是来自于中国人和华人自己,台湾人对大陆人的歧视是公开的,大陆新娘是三等公民比那些菲佣,越南,泰国新娘地位还低,甚至于被自己的乡下欧巴桑婆婆和女儿叫滚回大陆去。台湾人在和大陆人交谈是有很强的优越感(尽管是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甚至于还为自己的台湾式国语和庸俗变调的日本式遣词造句而沾沾自喜,“美食”非要叫做“料理”用以强调以区分大陆和台湾人。香港澳门台湾的人在国外会强调自己是香港人,澳门人或台湾人而深怕被误解为中国人,中国人在海外海关过境的时候,被各国海关尤其是欧美日等海关刁难已经是司空见惯,然而中国人在进入自己的海关是所收到的侮辱和不变更是让人寒心,不论是在中国的那个口岸入境,持中国护照的窗口总是如难民队伍一般排起长龙,也不见海关多开几个窗口, 每次和丈夫过海关,他是美国人,所以过海关的时候不用两分钟,而他必须在那一头等我至少半小时,让人深深的觉的做中国人的悲哀。而在国外不论那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澳门的海关,本国公民的队伍一定是最短的,过关的速度一定是最快的。长龙一定是外国护照的窗口。更让人生气的是,中国海关的官员对待外国人比较客气,很快就让他们通关,而对待中国公民就象对带难民和囚犯一样,非常粗鲁,象对待犯人一样上下打量,还不时盘问几句,记得2004年从美国经香港回深圳,因为我爱国所以出国近十年仍然是持中国护照,过关时发现那条长龙一望无边,身前全是大声喧哗的持双程证的广东乡下婆婆阿姨,大包小包,甚至与菜篮子,吵吵嚷嚷挤成一堆,我排了半小时的队还没排到一半, 忍不住骂了声娘,没想到被旁边一个在队伍外维持自序的海关人员听到了,他立刻对我瞪眼大声质问我:”你骂什么?你给我出来!”说着就要拖我出来,我心想县官不如现管,虽不怕他但和他一闹肯定浪费更多时间, 心想我先生一定等的着急了,连忙向他道歉,他才骂骂咧咧的走了。这样的侮辱我在国外都没经历过,当时就想,一定要加入美国籍做一个“上等人”也好过这样让国人侮辱自己。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见附文 “护照背后的大国玄机 谁在瞧不起中国人”) 所有的中国国人对自己人的歧视,都说明了中国人在富裕起来后反而更加自卑和自贱,外国人到了中国是上宾,而海外中国人回国只要是会中文的,立刻会被区别对待,有一个海外的华人成功华人回国创业,带了一个白人助手,在谈判时,中方以为白人是老板,以为此华人是秘书和助手,所以有什么都先询问白人,对华人十分轻慢,白人看到不对劲,主动解释说华人才是老板,中方这才恍然大悟,非常尴尬。在商店买东西,说外国话的就得到热情招待,而说中文的就被轻慢。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基于一种什么心态呢,首先是一种自卑心里,认为外国人都很富有理应礼遇,中国人喜欢走极端,在中国强盛时目空一切,闭关自守,在不强盛时又自卑自贱,奴性十足,从不把自己放到一个平等的水平上。其二,这是中国人不自信,虚荣的表现。为了给外国人留个好印象就卑躬屈膝,厚彼薄己。 其实这样并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更加让人看不起中国人,常常有外国人写文章表示不解为什么外国人在中国被当作贵宾,可以玩弄无数的中国美女,而中国人对自己的国人却如此轻贱? 要知道在几乎所有的国家,只有本国人才可以享受各种福利,优惠和最好的产品。这点在日本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日本人总是把一流产品留给自己,二流产品输欧美,三流产品才出口到中国,而我们中国呢,却是相反,一流产品留给输欧美,二流产品输其他国家,三流产品才给自己。 中国人的自贱心理也反映在国家的政策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对外资给于优惠待遇,导致很多中国企业将资金转入国外在回国投资,使很多人至今仍然觉得中国企业低人一等,以拥有外国注册公司为荣。人才都跑到外国公司去了。试想中国公司和外国公司一开始就不在一个相同的起跑线上,又如何可以竞争过外国公司?  一个如此有着如此强烈自轻自贱的心理的国家和人民又怎能有民族的凝聚力,有怎能让人以做中国人为荣呢?中国古人说得好:“人必自侮,然后人侮;家必自毁,然后人毁;国必自伐,然后人伐。”这种潜意识的自贱行为,有怎么让外国人不歧视我们呢。

中国人已经失掉了以前所具备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忘了什么是不卑不亢。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在这一点,我认为又是我们教育方式的问题,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是以鼓励学生为主,拿我的12岁大的侄子来说,我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的,小时候他是个小魔王,在学校是问题学生,可是学校的教育方式不是对孩子进行斥责,而是和家长交流如何让他改进,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要求他父母以后以positive (多鼓励,正面的)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永远不要用negative(斥责的,反面的) 的方式和孩子说话。举例来说,永远不要说:你是坏学生,坏孩子。而是说,你这样很好,只是如果这样你会做的更好。。。到现在,我的侄子已经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优秀学生了。我记得在中学时,有一个老师就以揭学生的短处为乐,不知道伤了多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的教育喜欢打击学生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比如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要搞排名,成绩不好的被当场点名,殊不知这样效果适得其反,很多学生破罐子破摔,不知扼杀了多少发明家,艺术家。崇洋媚外其实就是我们的教育让我们中国人变得很自卑,很没自信心,老觉的外国什么都比自己国家好。

我们在抱怨受到外国和外国人歧视时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为什么任何一个国家和人民都没有象中国这样多灾多难,没有象中国人这样受到诸多的责难和歧视。除了树大招风,人口移民海外数目众多引起外国人恐惧以外,更主要的是基于中国人自身低下的素质原因。 我们先比较一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在出国之前,我基于历史原因十分不喜欢日本人,可是出国后的一次在日本过境,又接触了很多的日本人,不得不承认,日本和日本人在国际上的形象好是有原因的。就连我这个十分讨厌日本人的人都对不由得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意。多年前在东京成田机场过境,因为飞机晚点而被迫在东京机场附近住一晚, 机场巴士接我们去宾馆,一路上只见建筑物,街道一尘不染,路上的车辆不论新旧都干干净净,树木上连灰尘都没有,标示牌,商店招牌,没有一个是掉漆脱色的,全都用很优雅的黑色书法字体写在白色的底板上,完全没有中国的大红大黄的俗气油漆斑驳的招牌,将汉字的书法的美感很好的表现了出来,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其实在颜料油漆没传如中国之前,中国的书法都是用墨写在白纸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汉字的美感。再看看车上做的日本人,每一个都正襟危坐,尤其是男人,背挺的笔直,没有一个东倒西歪的。街上的人虽然多但井然有序,没有推挤碰撞的,可以说每个人几乎都做到了“站如松坐如钟”。 日本人几乎看不到不修边幅的人,头发永远一丝不乱,浑身收拾的干干净净,后来到了澳大利亚,我就很容易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辨别日本人和中国人,那些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头发油腻蓬乱的不修边幅的人一定是中国人。而且每次都证明了我是对的。后来接触了很多日本人,他们很多并不时髦,但无一例外是爱整洁,朴实无华但礼貌恭谨。这两年时髦注意仪表的中国人多了,但多数人的现象还是没有改变。难怪多年前在澳洲看到的一本中国旅游指南的封面居然是以为满脸树皮满口黑漆漆氟牙的西北老大爷。大概老外认为这才能代表中国吧。总结一句,日本人爱整洁,爱精致, 注重修身,追求优雅,不能容忍脏乱差, 守纪律,有公德心,真正做到了:仓廪实而知礼节。 这一点在日本的产品,建筑,花园,和接人待物得到了充分表现。最近在一个国外杂志的统计调查发现,日本和日本人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最好,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不太好。人们似乎完全忘记了日本曾经是一贯法西斯国家。其中日本男人的形象最好,而中国男人的形象在欧美白人女性眼中是一个刚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具体表现是土气和不讲究个人卫生。中国人的诸多恶习诸如随地吐痰,不注意个人卫生和形象,形象猥琐,爱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说话喜欢站得很远就大声打招呼交谈,完全不顾旁人的观感, 没有公德心,不注意文物保护,没有自律,自私自利,喜欢随心所欲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而不顾旁人,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


说到吐痰的恶习,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农村念书的那两年,班上的同学经常在地上吐一大口痰然后用脚去擦,水泥地板上就留下了一个个恶心的痰印。 很多同学也会会随地擤鼻涕,然后用手一摔,把手往桌上一擦。。。当时看了见了我简直要昏过去。令我至今想起都不寒而栗。记得在海外一个博克上看过一个农村来的留学生的留言,听说从小长辈就是这么做,到城里才知道这是不对。随地吐痰成了中国人的标志也就不奇怪了。所以,我们的教育到底做什么去了。中国人说话大声,爱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随意攀爬涂鸦已经见怪不怪,这种“国粹”带到国外,当然会受到外国人的诟病指责。 比如受到韩国人等国人的歧视,就连台湾人都不愿意接待大陆团。 虽然多年前他们自己也好不了多少。我在美国所居住的新区是一个高档豪宅区,自金融风暴以来,房价下降了30%左右,也搬来了几户中国邻居。有一天我在屋子里听到外面很吵,很奇怪,因为平日是非常安静的小区,从没这么吵过,以为有人吵架,到阳台上一看,原来是两户中国邻居的父母老人家在相互打招呼寒暄,他们之间相隔至少500-600米。因为听不清所以相互只好喊叫, 就象站在两个山头要相互大喊才能听见似的。听起来好像在吵架。要知道,美国人讲话是很低声的,总怕吵到别人,在大街上老远喊叫是非常不礼貌的。这两家的老人看起来都穿的很好,知识分子的模样,可是行为却让人汗颜。还有的中国人买了房子后不爱打理庭院,好好的房子前后弄的芳草萋萋,惹来邻居的抱怨。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花园改成菜园,园子如果大不影响别人还没什么,就怕和邻居咫尺之隔,却还是用大便尿液施肥,弄的臭气熏天却毫不顾及邻居的感受。这样的人有怎么不惹人讨厌呢。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脏,这点我一点也不否认。你比较一下各国的唐人街和日本城就可以看出,就连堪称美国最干净的旧金山唐人街,都不敢恭维。街道到处是污水痕迹,没有绿化带,建筑杂乱无章,垃圾就算不停清扫仍然随处可见,招牌大概几十年没擦洗过,有的油漆脱落已经看不见,窗户的玻璃已经脏的看不出是玻璃,墙上是鬼画符,白墙已经看不出是原来的白色,商店里面又黑又脏,货物杂乱无章,为了多放货物已经没有转身的余地,多数商店把货物放到了商店外的街道边上。买蔬菜的就更糟,烂菜叶蔬果就仍在地上到处都是,菜筐全摆到了街上,墙壁斑驳,有的还贴了陈年报纸,柜台肮脏。餐馆就更恶心,到处油腻腻的,茶杯好像从没洗过。厨房简直不能见人,几十年的垢积到柜子,灶台,墙,到处污水横流。。。我已经不想再形容下去了。再开车去不远的日本城,漂亮的建筑,美丽的绿化带,干干净净的街道,窗明几净的餐馆商店,一切都那么赏心悦目。在日本餐馆就餐就象是欣赏艺术。厨房干净整洁,餐厅环境装修优雅。差别显而易见。你又这么能怪外国人对中国人不敬呢?我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的欧洲之行,在意大利罗马做生意的大多是温州的农民,在罗马的中餐厅不论外表和内部整修就象中国早期县城的肮脏餐馆,服务员都是温州来的同乡和亲戚,他们的外表就是乡下的农民模样,不同的是不在田里种田而在餐厅里。头发不知多久没剪了,油腻腻的搭在头上,餐厅很脏,碗碟茶杯都很脏。。。在意大利和法国做其他批发生意的都是温州农民,到那里都是不修边幅的脏脏模样。这样的中国人形象,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人在了解你之前,都是以貌取人的,不是吗?你可以穷,但却不一定要选择脏。

现在的年轻人连基本的传统和现代礼节都不懂,让我最难忘的是在美国的旅游频道看到的一幕。我平时最爱看美国旅游频道的“怪异食品”节目。节目是厨师兼主持人Andrew 在世界各地旅行时品尝的怪异食品。有一天报道他在中国广州的经历。他有一名地陪小姐和一名男翻译陪同去一户农民家了作客品尝农家菜。菜上来了, 只见 地陪小姐和那名男翻译就大大咧咧的坐在主位上, 身体占据了大部分桌子, Andrew 则坐在一个四方桌子的尖角处,每次起来夹菜还得站起来。通常主位应是留给德高望重的主人或客人的,Andrew 怎么都是远道而来的客人,理应坐上席。可是这两个年轻人却什么礼节都不懂,又没坐相。实在让人汗颜。更让人恶心的是,当主人一家Andrew在旁边坐下一起吃菜时,男主人大概是牙齿里夹了菜,居然用筷子在口腔里来回搅动剔牙。想想他的筷子还要去夹菜,不知他夹过的菜有没有人敢吃。我看了那么多集的“怪异食品”从没见过这么恶心的一幕,就连看Andrew在介绍非洲和印度的食品是也不曾见到。可见对国人的素质和礼节教育真是迫在眉睫。我常常感叹,同文同种的中国和日本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其实说穿了,是日本人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了。而我们呢是把我们的文化精髓丢光了,只留下了口耳相传的民间习俗和陋习,而我们的教育没有注重“树人”却只追求考试,中国的孩子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没人教育他们什么是优雅,礼貌和公德心,对和错,所以他们只有从他们的父辈学会了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不修边幅,随心所欲,无公德心,羞耻心。  如此中国的国际形象有怎么回好呢。 中国奥运做了许多的面子工程,包括对北京人的紧急礼节培训,然而奥运后有恢复原状。 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舍本求末,忽视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 所以中国社会现在,道德沦丧,草菅人命,贪污横流,假货泛滥,所以中国的假冒伪劣商品,山寨货,贪官污吏闻名全球。 如果我们能够注重对人的素质的培养,教我们的孩子礼貌和礼仪,教他们区别是非,懂得荣辱,又那里会有那么多的 假冒伪劣商品,山寨货,和贪官污吏呢。中国人要改变国际形象,不应该是盲目的讨好外国人把他们捧为上宾,贪图虚名, 中国需要的不是面子工程 而是应该教育我们的人民注重自身的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责任吗 。

再扯远点,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疆独问题,其实也与我们的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有关,尤其是与对少数民族的教育缺乏有关。新疆的维族小偷遍布全中国,其实也和我们缺乏对少数民族的道德和素质教育有关。其实汉民族其实是一个有着各种血统的混血民族,历史上的鲜卑族,契丹,满族等民族都一一被汉民族给同化而消失了。就连元代,蒙古族也不得不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汉化。归根结底是汉文化的魅力。因为在那些时代,汉文化代表着最先进的文化,最高的生产力,不论是什么民族的人统治中国都需要学习汉文化,诗词歌赋,礼仪,政治科学制度。我们在教少数民族汉语时不仅仅是要教他们懂得汉语还必须让他们对汉文化产生由衷的敬佩和兴趣。要对他们和对我们自己一样进行礼节和素质品德教育。只要让他们对汉族和汉文化有了尊重,他们才会有归附之心,才不会闹独立。


要提高中国人的素质,改变国际形象,提升国民的自信心,增加凝聚力,加速提高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让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不收外国欺辱的强国,就必须要从教育改革做起。 中国人口有八亿是农民,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农民入手。所以“ 加强农村教育”必须和 “教育教学”的改革结合在一起,必须先改变中国的教育目标和方向,以为提高人口素质,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目标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相应的改革以下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科目:1.必须从填鸭式教育改变为启发和发掘学生天赋才能式教育。在美国,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一般是在下午两点就放学了,学生可以选择放学或留在学校运动或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和课外课程。课程丰富多彩,有需要交额外钱的如钢琴,芭蕾,小提琴等。有不需交钱或很少钱的,如绘画,书法,手工,泥塑,瓷器制作,首饰设计和制作,编织,刺绣,唱歌,小型乐器,烹调,甜品制作,各种传统运动其中还包括野外生存,功夫,柔道等。我的12岁大的侄子最近就在为自己编织一顶帽子。很难想像一个男孩子会喜欢编织,可是在美国就无所谓,只要你有兴趣,就可以学。 假期就是各种各样的夏令营。美国学校还组织各种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如植树和去养老院看望和服务等培养爱心。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不学无术,对学业毫无帮助的,可是在美国却是作为你将来入大学的资本,因为大学并不会以为你考的好分数高就录取你,大学还要看你的综合能力,课外的成就和其他才能。这其实是美国和中国的教育目的不同,美国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本身天赋,想像力和创造力。所以美国学生可能在数理化方面考不过中国学生,但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是中国学生比不上的。所以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发明创造比比皆是。我先生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主要部门的头,他手下有十几个科学家,其中不乏美国和中国顶尖学府如麻省理工,清华的博士和博士后毕业的科学家,他对我说中国来的科学家一般很优秀,但是却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要我先生想好了解决办法指出工作的方向,他们就能作得很好,但你要他自己从头至尾把项目做出来,却很少能做到。还有就是中国科学家的表达能力很差,能做却写不出来,说不出来,英文表达能力非常差所以和印度人相比,印度人得到晋升的机会大很多,以为印度人可以把一粒芝麻吹成西瓜,而中国人却说不出。

因此,中国的教育改革应该学习美国的这种以发掘学生天赋才能和激发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根据中国的情况,各地的情况和条件设置相似的课程,让没一个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各种课程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将学生从填鸭式的繁重教育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的爱上学校,爱上学习。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
2.增加素质教育课程:礼仪课程和改进的德育课程。前文提到,中国社会的各种乱象,国际形象的恶劣,所经受的各种歧视, 归根结底都与素质教育的缺乏有关。中国人富足了,却没有人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所以很多暴发户以挥霍为荣,很多学生拿父母的钱海外大肆挥霍相互攀比,买宝马车就象买白菜一样,常常在国外引起轰动,他们自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洋洋得意。但是也有人不耻与之为伍所以现在的大城市出现了有很多贵族学校,学校迎合家长需要,教给学生各种礼仪礼节,还有前面提到的各式钢琴等课程,以便提高孩子的素质和提升气质,把孩子培养成社会精英和所谓的“贵族” 只要我们在我们普通的学校设立相应的礼节和素质课程, 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 金钱观,世界观, 那么我们就能把我们的所有学校都变成贵族学校, 就能把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精英。 如果能用国内外的事例作为辅导,从小学到大学根据各个年纪的水平由浅入深,由繁到简的设置各种礼节和素质教程,比如人可以穷当不一定就会脏,一个贫穷的家庭也可以活的干净,精致。假货的泛滥,道德的沦丧,贪污腐化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正确方向,那么学生有兴趣学,对不文明的行为,假货的泛滥,道德的沦丧,贪污腐化就会有判断力,学到后还能够因此影响他们的父母亲戚,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中国人具有日本人所具有的精益求精的精致精神。要培养学生的精致精神,就必须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美感做起,比如书法的美学,传统工艺的美学,建筑尤其传统建筑的美学,艺术的美学等等,比如古代的招牌就很有美感,比如武松打虎中的酒店旗杆上的客栈招牌配上古色古香的客栈,就有种说不出的美。想想为什么意大利的时装,鞋子,包包,奢侈品,家具等那么文明全球,他们卖一件抵得上我们买几十上百件的钱,主要是因为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时的发源地,所以意大利人比较有艺术细胞。一件物品,一道美食,不仅仅是要有用,能吃,还要有美感,只有这样才会促使学生动脑筋让一件事情做得更加的完美。只有这样,中国未来的产品制造者才会对产品精益求精,生产出更多的精品,才能将祖国的文化和传统发扬光大。才能更快的提高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 。我建议在大中小学增设如下课程:礼仪课程:现代礼仪: a. 中国礼仪: 就餐礼仪,仪表礼仪(如勤剪发,每日洗澡换衣等, 服饰的礼仪(不要穿着西服在田里干活),聚会礼仪,旅行出行礼仪,商务礼仪,电梯礼仪,排队礼仪,开车礼仪,居住礼仪,对外国人礼仪,说话的礼仪(如用低语调说话,不要影响他人等), 接人待物的礼仪,坐立行走礼仪( 站如松坐如钟) 等。。。b. 外国礼仪简介:如服饰礼仪(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对待女士的礼仪,在国外旅行的礼仪,国外餐桌礼仪,谈判礼仪,国外商务礼仪,在国外居住礼仪。。。传统礼仪: 餐桌传统礼仪(如主次位的安排),称呼礼仪(曾经有为我做花园的师傅自称为先生,就算我称呼他为师傅后他仍然不肯改,现在中国的称呼非常混乱)传统节日礼仪,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民俗传统,素质德育课程 其实大陆的中小学已经有德育课程,可是大多上冗长的说教和爱国教育,让人厌烦,学生也敷衍了事。不如以实际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要事半功倍的多。比如贪污腐化,不知道各为注意到没有,那些贪官污吏大多数贫困出身,来自农村的占大多数,说穿了,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占多数,而是因为农村出来的孩子一般生活较苦,没怎么见过市面,在面对金钱,美女和权利时就比城市出来的孩子更禁不住疑惑。还有很多人就象本文开头时所说的农村孩子一样,入党的动机不纯,不过是为了高官厚禄。难怪中国现在道德论丧,贪官污吏横行,素质德育教育真的刻不容缓。

a. 假货的对人民和国家的实质伤害和国际形象的伤害,
b. 抵制外界的不良诱惑,贪污腐化对自己,他人,国家的伤害,
c. 树立公德心,反对不文明行为。d.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e. 色情对个人的危害
f. 什么叫不卑不亢,如何正确对待外国人
g. 树立自信心,看到自己的优点。
h. 学回爱自己,尊重自己, 爱自己的国家, 尊重自己的国家( 不能再一流产品留给输欧美,二流产品输其他国家,三流产品才给自己)。
i. 性教育课程

3.增强中国传统教育科目是为了挽救和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不只是存在于民间的口耳相传的民间习俗,也不只是舞龙舞狮,划龙舟。而真正中国文化的精髓是 琴棋书画 ,易经八卦,草药辨识,中医知识,风水玄异,行军布阵,孙子兵法,戏曲京剧,茶艺插花,园林设计,亭台楼阁,杂技艺术。。。我建议中国应该增设的必修科目是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科目。 琴棋书画 是中国的国粹,可惜的是只能在小说中见到,现代人有几个是 琴棋书画 全能的?又有几个能会其中的一两样?中国的国画书法是最高雅的艺术,而琴和棋更是很少人能懂得的国粹,如果还不大力挽救和提倡,中国的传统 琴棋书画 必将消亡。如文章开头所述,如果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我们又那里会比日本人差。 琴棋书画 不但培养人的气质而且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必修科以外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比如中国茶道,中国插花,刺绣,编织,泥塑,中国草药,中国针灸,戏剧,京剧,易经八卦等。。。中国的传统精华不能只靠几个艺术戏剧学校,中医大学传承下去,而应该从小培养,发掘在这些方面有兴趣有天赋的人才而不是一次高考定终身。 

4.增加环保科目:多年前的一篇来自贫困地区的报告深深震撼了我。在中国的陕北老区,大姑娘连裤子都没有得穿,当地是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没有什么致富的途径,只能养山羊,而山羊是吃草和树叶,树杆的,如此恶性循环,土地越来越荒芜,人就更加穷困。所以加强环保知识的教育,尤其是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教育更是刻不容缓。人人都讲环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乱扔垃圾,乱砍滥伐的事情出现。所以,我们要增加环保课程如:
a. 植物的辨识和种植。
b. 环境保护
c. 垃圾分类
d. 生物链
e. 植树课程
f. 保护野生动物,捕捞的环保知识(在美国是不允许捕捉母鱼,螃蟹,过小的鱼类,濒临绝种的鱼类,不允许打鸟,兽,允许狩猎的地方也不可以射杀母兽和小兽)

5.因地制宜增加适合当地的致富技能课程。毕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进大学,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医生,电脑人才,还需要大量的新时代的农民和工人。所以,学校要肩负起为社会输送和培养地方人才的责任。鼓励学生职业不分贵贱,行行出状元。如4所述,陕北的农民没有环保知识,没有致富技能,所以越来越穷,所以5 要和4 结合起来,根据各个农村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利用当地的资源,设置相应的环保致富课程。如市场推广,编织,手工制作,果树种植,民间工艺。。。只要做到了这些,相信中国人素质在五年内就能有明显的改观,真正做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到那时中国人形象气质改变了,道德品质提高了,国家形象和国家实力迅速提高,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国富民强,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以做中国人为荣,台湾还何愁不回归,西藏新疆又何惧他们会独立?

多么希望我是中国的教育部长啊! 唉,壮志难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