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工和庄冬都是我老庄!

先是庄工被封,现在庄冬又被封啦!
正文

清唱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2008-09-22 17:23:21) 下一个




清唱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不知怎的没敢做任何后期制作。下面的文章是网上搜来的!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1957年5月11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1957年5月11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是毛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毛泽东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 〔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不同韵。作者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骄杨〕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杨开慧(一九○一──一九三○),湖南长沙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后随作者去上海、武汉等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隐蔽在长沙板仓坚持地下工作。一九三○年十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十一月牺牲。

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一八九八──一九三二),湖南长沙人,作者早年的战友。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一九三○年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曾任红军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一九三二年九月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据肃反运动中被害。

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的去处的问题。

〔扬(yang扬)〕飘扬。

〔重霄九〕九重霄,天的最高处。我国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

〔吴刚〕神话中月亮里的一个仙人。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树,吴刚被罚到那里砍树。桂树随砍随合,所以吴刚永远砍不断。

〔嫦娥〕神话中月亮里的女仙。据《淮南子·览冥训》,嫦娥(一作□娥、恒娥)是羿(yi异)的妻子,因为偷吃了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到的长生不死药而飞入月中。

〔舒广袖〕伸展宽大的袖子。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忽然听到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捷报,两位烈士的忠魂顿然高兴得泪流如雨。

一字一句领略雄浑苍茫的景象,感染乐天达观、笑看风云的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进入心驰神往而优美的意境!

此诗最初载于1958年1月1日《湖南师院》 。李淑一是杨开慧烈士20年代初在长沙私立福湘女子中学读书时的同学兼好友。1924年,经杨开慧介绍,她与毛泽东的战友柳直荀结婚。

1932年柳直荀在洪湖牺牲。解放后,李淑一一直在长沙第十中学校教语文。1950年李淑一曾给毛主席写过信,毛也回过信。1957年1月,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在《诗刊》发表后,李给毛主席写了一信,并附有她在1933年写的一首怀念柳直荀的词《菩萨蛮》 ,另外还想向毛主席索取早年毛主席写给杨开慧的《虞美人》 ,因她听杨开慧谈起过这首诗。5月11日,毛主席给她写了回信。信中说:“淑一同志:惠书收到了。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样。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罢。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李淑一收此诗后,即被传开,湖南师范学院的学生知道后,写信给毛主席,要求发表。毛主席复信说:“来信收到,迟复为歉!《蝶恋花》一词,可以在你们的刊物上发表。 《游仙》改《赠李淑一》。”1959年再改作《答李淑一》 。

从诗人最初的标题《游仙》,我们就已经闻到了那发自肺腑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气息。杨柳二烈士已经仙去,忠魂飘上了“重霄九”,进入了月宫。

一起句,诗人用两个“失”字,沉痛之情及至深的怀念油然而生。虽看上去平谈,但读来令人悲伤不已。取其姓杨柳,这偶合的姓氏,非常亲切自然地引出第二句。第二句的“杨柳”堪称天造地设,奇妙异常,而且天然产生双关意思,杨柳的忠魂和杨花柳絮轻盈飘飞的样子。而“重霄九”有烈士浩气长存之感,也有诗人一贯的雄姿英发的特征。接着诗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而幽凉的神话世界,仙人吴刚为二忠魂“捧”出了桂花酒。这种酒本是仙人自己所饮的佳酿,但由于忠魂飘来,即十分虔敬地以如此美酒款待。下阕,起始二句,诗人从仙人把酒相迎,自然过渡到寂寞的嫦娥舒展起宽大的衣袖为英烈起舞,以表敬意。

最后二句,诗人大笔急转,嫦娥仙女正在为忠魂舞蹈之时,却忽然有人来 报告人间已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好消息,两个忠魂闻之“泪飞顿作倾盆雨”,这一艺术夸张,形象而满怀激情地表现了英烈的激动之情,使英烈终于感到心灵得到了美好的告慰。同时这二句也传达出诗人自己内心对革命终于成功的不胜感慨的情怀。这是混合着无限悲伤与欢喜的热泪!是超凡脱俗的热泪!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非常独特、完美。想象力极为丰富、奇异、巧妙。从烈士的姓氏到飘飞的杨柳之花,再到月宫,受到吴刚的桂花酒及嫦娥舞蹈的欢迎,然后是热泪飞洒大地的宏大场面,真正做到了天上、地下任诗人翱翔的局面,浪漫的精神、优美的古代神话,再加上现实的“忠魂”为出发点,正应和了郭沫若为这首诗所作的评价:“不用说这里丝毫也没有旧式词人的那种靡靡之音,而使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气也望尘却步。这里使用着浪漫主义的极夸大的手法把现实主义的主题衬托得非常自然生动、深刻动人。这真可以说是古今绝唱。”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