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真的故事 萧莫

(2008-07-27 12:57:26) 下一个

这是个真事儿,因为是我亲身经历,而且就发生在我家。

那年夏天,北京挺热,晚上睡觉窗户是开着的。二楼嘛,谁还能真的爬上来?再说有什么好丢的?家里又是几个大活人,爸妈都正中年,我也算个半大小伙子。怕什么?搭上白天复习考试紧张点儿,晚上睡觉睡得挺沉。我和我妈在大屋,我爸在小屋。睡着睡着,就觉得脸上有什么东西在爬。莫不是树上的肉虫子?想用手胡撸吧,一是害怕,二是抬不起手来。大肉虫子,谁不害怕?不想大肉虫子从脸上往下爬了,爬到肚皮上,又往大腿上爬。又痒又怕,,猛地一睁眼,看见床边儿一个黑影,瘦长条儿,不象我爸。 “ 谁? ” 我大叫一声, “ 有人进来了! ” 我接着大叫。我妈就象上了弹簧一样, “ 腾 ” 地一下跳了起来,那条黑影一见形势不妙,转身就往屋外跑,门锁着,就向窗户冲去。。。

说到这儿,我得说说我妈。我妈虽人届中年,但腿脚利索,行动快捷,常常是大步流星,旁若无人。比如我姨生我小表弟的时候,我妈在我姨父陪同下到医院看我姨。我妈一路撞过去,撞得医院里看望病人的壮汉们颠着脚后跟儿摇着胳膊才站稳。我姨父在后面左边点一下头, “ 对不起 ” ,右边点一下头, “ 对不起 ” ,一路 “ 对不起 ” 过去。还有一次过马路一边儿和人打招呼一边儿向迎面过来的汽车撞去,把汽车撞得停了下来,自己一个铁板桥躺下去睡着了。等醒来的时候一看周围一大帮人,面带焦急和泪痕,我妈一个鲤鱼打挺儿,下了床, “ 噔、噔、噔 ” 走了出去,挺快,把后面一条龙跟出来的人拉得老远, “ 你上哪儿去?这儿是医院。 ” 紧着追出去。

咱再说这小偷儿慌忙中奔向了窗户,我妈在后面三步并作两步,追了出去。不过毕竟小偷儿先行了几步,已然让他跨上了窗台,一条腿在外,一条腿在里。但形势立即发生了变化。小偷儿属于那种优柔寡断,胆小如鼠的范畴,往下一看离地面好几米,就含糊了,就这么犹豫的一霎那,使他失去了关键的战机,我妈已是马不停蹄,几个跨越式跃到了窗前,一个董存瑞举炸药包,或黄继光堵枪眼式的壮举,紧紧抱住了小偷儿在窗里的腿,使得小偷儿此时想逃已是不可能了。

与此同时,我爸也已闻声从小屋冲出,一路熟练地打开所有能开的电灯,喊着, “ 怎么回事? ” 奔了过来,见到我妈死死地抱住小偷儿的腿从窗户上往里拖,嘴里咬牙说着, “ 你给我回来! ” 我爸一见,心里早已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人过四十而不惑,牢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请神容易送神难啊,还是早点把小偷儿打发走为上策,于是大声叫道, “ 你快给我滚出去! ”

我妈抱着小偷儿的腿,仍然咬着牙说, “ 你给我下来! ”

我爸单指指着小偷儿,厉声喝道, “ 你给我出去! ”

我妈气喘吁吁地说, “ 你给我下来! ”

我爸提高嗓门儿,大声怒斥, “ 你给我出去! ” 还指着窗外。

双方形成对峙状态,僵持了几个回合,小偷儿忽然说,你们一个叫我下来,一个叫我出去,到底想让我干什么?一句话说得大家都安静了下来。是啊,大家口径不一致,让小偷儿无可适从。二者矛盾,取其折衷,那只有骑在窗台上保持这种姿势。可时间长了对小偷儿不利,说不定什么时候外面有人来了,那就插翅难逃了。说时迟那时快,小偷儿忽然抽出一把尖刀,声明道,你再不放我可扎啦!我和我爸都吓呆了,只有我妈仍然勇敢地抱住小偷儿的腿不放。小偷儿急了眼,照着我妈的手就扎了下去。形势不允许再犹豫,我爸狮吼一声, “ 你敢! ” 偷空儿四周扫了一眼,想找个趁手的家伙,可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没有象棍子棒子之类的东西可抄。其他家具俱是大部件,谅真要拿,也举不起来,造不成威胁,再说我妈还在那儿呢,投鼠须忌器,所以只能先声夺人,以气势取胜。我爸是他们研究所有名的男高音,每逢过年过节。总免不了大家欢迎我爸上台高歌一曲,有时也就掌声之后感谢大家鼓励再来一曲。此时更兼用武之时,一股丹田之气轰然迸出, “ 放下! ” 果然有效,震得小偷儿一楞,小偷儿手中的刀再也不敢落下。这时我妈的力气也使过了头儿,手脚一软,就让小偷儿求生的欲望占了上风,挣出腿来,一个跨栏动作,二腿均已跨出窗外,再双手一推,人就飞了下去。一声挺沉重的落地声, “ 咕咚 ” ,肯定是一个标准的屁股墩儿,然而等我们爬到窗口上往下看时,已然是人去院空,踪影不见了。院里寂静如山林,那么大的动静,也没有惊动街坊四邻,大家睡得都挺沉。

然后就是慌慌张张地带我妈去医院包扎伤口,还好,此小偷儿并非江洋大盗,也非惯偷儿,属一惊一吓就跑的那种。另外,家中的财产也无一损失, 20 寸大电视稳稳当当地还摆在那儿。我妈手上受伤是唯一的损失。基本上是虚惊一场。至于耽误了睡眠,比较容易弥补。从这件事,最重要的是--我们及时召开了家庭会议--要吸取教训。教训是多方面的,以及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的。我妈说,晚上睡觉不能开窗户;我爸说,这种情况你不能那么大意,他手里有刀。好在这个小偷儿脑子还清楚,万一碰上那不要命的,多危险!还是俗话说的, “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着 ” ,关键时刻,他要什么就让他拿什么,只要下回别来了就行。不过有一条是大家有共识的,即近来阶级斗争这根弦确实有所放松。

故事讲到这儿讲完了?

没有。这么大的事,哪能一个晚上过去,第二天就没影儿了?那把革命群众,街道积极分子摆到什么位置上去了?北京的胡同里,居民楼里,大杂院儿里,一惯有许许多多的业余 “ 警察 ” ,时兴戴红箍儿的时候都戴红箍,后来不时兴戴红箍儿了就便衣了,便衣就便衣,其实更具战斗力。你戴红箍儿让人一眼看见了,坏人就警惕了,倒让你不好抓了。不戴红箍儿了,会麻痹敌人,出奇制胜,抓他一个瞅不冷子,措手不及,一抓一个准儿。抓的对象不限,当然主要是溜门撬锁,小偷小摸,以及婚前往来,男女关系等等了。街道委员会对敌斗争中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即吃了晚饭,天一擦黑儿,在拐角处一坐,审视过往的闲杂人等。凡生疏面孔者,一眼盯住,几点几分进的哪家大门,已然是几个钟头多少分钟尚未出来,等等。。。东方文明给西方人最大的印象是妇守妇道,夫守夫道,以至于不少西方老爷们儿梦想找个贤慧朴实的东方女性为妻,少女少妇们寻摸个东方小白脸儿为夫,不能说没有北京业余警察老太太们的功劳,无形中为咱们长了国 “ 份 ” 了。

第二天,一个邻居就说了,昨儿晚上听见你们家有响动,我们还以为是两口子打架呢,一个让出去,一个说你给我进来,我们心想,谁家两口子不打架呢?一个锅里耍马勺,哪有铁铲不碰锅沿儿的?所以我们就没过来管。你看,谁知道是闹贼了呢?要知道是闹贼,咱们说什么也不能让他跑了啊。后来听见 “ 咕咚 ” 一声,把我们吓了一跳,心说这是跳楼了?一看,一个黑影窜了,才知道是小偷儿跑了。

其实,跟街坊四邻说话,不能深分析,听听算了。谁家还不是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只要小偷儿没到自己家就好,把别人家的损失引为教训,引为借鉴,减少自家的损失。同时还可以带着沉重的表情和声调说安慰的话,以表街坊四邻的深厚的阶级感情。不久,三楼以下家家都装了铁窗。

我家那天晚上来了小偷儿的消息,不径而走,传了开去。但再传回来时,竟有大相径庭的不同说法。

一种是这么说的:

他家那天晚上门窗不严,小偷儿爬进了屋。小偷儿刚想偷彩电,被女主人发现。女主人奋不顾身徒手和歹徒搏斗,搏斗中女主人不敌受伤,歹徒趁机夺窗而逃。

这种说法里完全没有我爸这个人物,是我妈只身徒手战歹徒。如果赶上选举英雄模范,我妈必榜上有名无疑。

另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那天他家夜里去了小偷儿,还没偷着东西就被主人发现。主人大智大能,没有责怪小偷儿,还送给了小偷儿一付项链儿。小偷儿羞愧难当,夺窗而走。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

他家那天晚上去了小偷儿,啥也没偷着。主人发现,但一经见面,二人情投意合,交谈甚欢,推心置腹,相见恨晚。 ( 如果继续传将下去,可能会推杯换盏,一醉方休。 ) 临走,主人还送了小偷儿一付项链,并且再三嘱咐说 “ 走好 ” 。

于是认为我爸送小偷儿一付项链是肯定无疑的了。说 “ 走好 ” 呢,也在理,因为要感化小偷儿,教育小偷儿, “ 走好 ” 之意,不外乎今后要走 “ 正路 ” ,莫走邪路。小偷儿呢,自不必言,定是自惭形秽,声泪俱下,幡然改悔,就手儿金盆洗手,从此年年选为先进。

后来我家搬家了,搬到了六楼。夏天呢,开头还不敢开窗户睡,后来看看六楼实在太高,无爬上来之可能,即使爬上来,若是再以同样姿势跳下去,可以肯定,不大可能只摔个屁股墩儿,再飞也似地从容遛之乎也,也因此仍然开窗睡。至于如何对待小偷儿,通过这次还算幸运的经历,得出结论,一定 “ 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高英姬 回复 悄悄话 不甘落伍,2009年了,你都好吗?你赶紧出来‘吱’一声,给我们报个平安。

不能说的问题解决了吗?
高英姬 回复 悄悄话 哈哈,不甘落伍,你外甥萧莫也是这么逗啊,喜欢他的大作。他爸妈好有性格,一个进来一个出去,为难起小偷了,哈,笑倒。最好能找到这个小偷来个采访,那可以拍电影电视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