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笔会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个人资料
亚特兰大笔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宵枚:我们的下一代和外族通婚的文化因素一谈

(2010-06-11 10:36:09) 下一个

通过华讯, huaxuntoday.com 我了解到, 最近 , 美国《侨报》报道,纽约市立大学亚裔研究所两位韩裔教授的研究表明 , 56.4% 的在美国出生的华裔(也即通常说的 ABC )选择和非华人结婚,其中选择和外族通婚的男性占 52.8% ,女性则为 59.5% 。华讯上署名闲心散人的一文说 , “ 也许我们在美华人家庭的大部分后代都会是与外族裔通婚 ” 。闲心散人文章中又说 , 这两位韩裔教授调查也发现,印度人最少和外族通婚。

我回身一看周围 , 尽管我们自己这一辈经过风吹雨打 , 仍旧成双结对的多是黑头发 , 黑眼睛的炎黄子孙 , 但真有不少朋友的下一代和外族人或交友 , 或结婚 . 很多中国女孩子和白人男孩交朋友 . 我觉着这个题目很有趣 , 就想了想 , 又问了问朋友 , 写出这篇小文和网友分享 .

我有位加州的朋友 , 她美丽能干 , 先生是她在南京大学时的大学同学 , 先生在美国读了博士 , 教美国高中生 , 英语能力特棒 . 两人经营了一个美丽温馨的家 , 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 . 他们的大女儿交了一位美国白人男朋友 . 我问这位美丽的朋友 , 为什么在美华人家庭的大部分后代都与外族裔通婚 ? 她说 , 地理条件决定的吧 . 这边中国人少 , 外国人多 . 没机会遇到合适的中国人呗 . 她又说 , 他们下一代 , 在学校社会上接受的是美国文化 , 没有我们这一代的条条框框 . 他们不会因为老一辈文化的差异而不交往 . 他们遇上了爱上了 , 就走到一起了 .

我还有一位朋友 , 贤淑细心 , 对朋友对家人体贴入微 . 她不仅交了很多中国朋友 , 还交了许多美国朋友 . 她教育了一位好儿子 , 英俊有为 , 爱家爱学习 . 她一心想让儿子爱上一位中国姑娘 . 为了这 , 她和一位有位靓女的朋友 , 精心安排了一次家庭聚会 , 希望儿子和朋友的女儿产生火花 . 没成 . 她说她老美的朋友谈到 , 男方的爸爸妈妈来看儿子孙子 , 住家两天 , 那儿媳妇就烦得不得了 , 请他们出去住旅馆 . 这儿媳妇还不允许公公婆婆单独带孙子们出去 , 只能在他们在场时 , 和孙子们玩 . “ 我儿子要这样对我 , 我肯定会伤心的 .” 我的好朋友说 .

记得几年前 , 有一对朋友 , 因为看到自己的老同学圈中 , 有一 , 两位和老美结婚又离婚的女生 , 人到中年 , 孤身一人 , 戚戚复戚戚 , 就耽心家中千金会落入与老美男孩的情网 . 他们很希望自己的千金在高中和大学时期 , 就多和中国男孩交往 , 以便为将来的生活铺平道路 . 但女儿回家说 , 她同学中的中国背景的男孩子都是被爸爸妈妈惯坏了的 spoiled brat, 对女生很不好 . 具体问怎么不好 , 这女孩又说不出来 . 一般来说 , 说不出来的 , 往往是感觉 , 而感觉往往和文化相联 .

这男女找朋友 , 和文化 , 和时代的关联太大了 . 老毛时代 , 只有当兵 , 才能避免下乡 . 当上了兵 , 就意味着城市户口 . 所以 , 很多姑娘找当兵的男朋友 . 高考恢复后 , 男大学生们 , 成了姑娘们心仪的对象 . 改革开放后 , 钱包满满的大小老板们 , 又成了当嫁女人的眼热的对象 . 国门大开后 , 中国人对中国人 , 常常不够礼貌 , 但对外国人 , 却高看一眼 , 用西方社会常见的彬彬有礼的态度相待 . 嗬 , 好多姑娘又以嫁给外国人为荣了 .

这儿指的是一般现象 , 颇有一点落入 “ 嫁汉嫁汉 , 穿衣吃饭 ” 的模式 , 后一种或 有人戏称为 “ 昭君和亲 ”, 为世界大同作贡献吧 .

但我们中很多人在美国有工作 , 有生意 , 下一代 有学历 , 能自力 . 女孩不需要通过结婚而实现衣食无忧 , 男孩不找煮饭婆也不会吃了上顿 , 没有下顿 . 所以 , 下一代人的价值观和我们大不一样了 . 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呢 ? 他们到底接受了美国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呢 ?

有一年 , 我在宾州印地安那城工作的医院外科病房发生了一件让每个人都开心激动说个不停的事 : 注册护士珊娣拿了许多玫瑰花到病房来 , 把护士站打扮得花团锦蔟 , 甜香扑鼻 . 一问她怎么回事 , 她说在她家的公寓里 , 有十二打玫瑰花 . 我只听说有人送十二支玫瑰 , 从来没听说有人送十二打玫瑰啊 . 怎么回事 ? 珊娣说她周五晚上 , 出去和朋友聚会 , 回公寓的路上 , 看到一个年轻人酒醉倒在路边 . 她上前一看 , 她认识这位年轻人 . 他在附近的爱优皮大学任教 , 珊娣和他在一个男女青年聚会的爬梯上有交往 . 于是 , 珊娣和朋友把这位狼狈的年轻老师送回了他的住处 . 这位年轻老师 “ 没成我的男朋友 ”, 珊娣说 , “ 这次我救了他 , 他就送玫瑰给我 .” “ 那天花店来送花 , 我猜就是他叫的花 . 送花的小车停在我楼下 , 送上来一打后 , 叫我别忙着关门 , 还有更多 . 哦 , 我想大概是送两打玫瑰感谢我帮他的大忙 . 因为如果我不送他回家 , 他酒醉后 , 可能遇到坏人 , 最轻也有可能被警察逮到监狱里住一晚上 . 所以他感谢我 , 给我送两打玫瑰 . 谁知那送花人上楼下楼搬了又搬 , 最后一数 , 送了我十二打玫瑰 ! 我的小公寓塞满了 !” 由此 , 我和她聊了聊 , 说到情人节男友送女友花儿 , 什么的 . 我说送花也不一定就是爱 . 珊娣轻轻地但挺认真地说 , “ 我们从小就这样长大的 , 所以 , 相信这个 .” 珊娣的玫瑰花故事 , 成了那个外科病房的经典故事 , 激动一时 , 传颂好久 .

是啊 , 是啊 . 从小在美国长大 , 情人节男友不送花 , 这个男友当得太差劲 ; 吃饭时说话 , 这太粗俗 ; 和别人交谈时 , 嗓门大一些 , 实在太粗鲁 ; 在工作场合 ,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 , 大声争论 , 那简直就是神经病 .

所以 , 我们的孩子在外面 , 在学校 , 接受了这些文化 , 潜移默化 . 而在家里 , 他们又接受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 五千年的历史 , 经过了无数灿烂辉煌的时期 , 也越过了不尽的艰难险阻 . 整个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居安思危 , 励精图治 . 所以 , 对中国人来说 , 买花 , 不如买其它实用的东西 . 吃饭时讲话 , 只要不噎着就行 . 对长辈上级讲话 , 要和气恭顺 , 对同辈就免了 . 那男子汉在家里大呼小叫 , 唯我独尊 , 痛快啊 ! 耳濡目染 , 习惯成自然 , 呼之欲出 .

孩子们到了花季年龄 , 同样功课出色的异性同学 , 一边是社交场合文质彬彬 , 体育场上生龙活虎 , 个人交往时 , 罗蔓蒂克小动作不断 ; 另一边是社交场合或大声喧哗 , 或沉默不语 . 个人交往时 , 或太含蓄 , 或太直率 , 尴里不尴尬 . 所以 , 我们的许多好孩子都交上了异族朋友 . 毫无疑问 , 主流文化就是少男少女倾心向往的文化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鲍鸣 回复 悄悄话 这是个有趣的话题。依我看,与其说ABC们喜欢和其它族裔通婚,倒不如说他/她们选对象的时候,首先看中的是对方的人,而不是出身,或者说,对方是什么族裔并不重要。我想,这是件好事,说明美国这个大熔炉,还是work的。
知足. 回复 悄悄话 宵枚大姐的评论文章总是很有见地,佩服!
咱也希望孩子以后找同族的,而且自小就潜移默化地教育:讲故事都说以后找个‘黄‘马王子,实在不行找白马王子,尽量别找黑马王子。可惜成效甚微,大概还是会奔’主流文化‘,孩儿大不由娘啊,咱只求能过上普通人的小日子,别太晚成家,养孩子,至于另一半的族裔,咱不计较,只要两人高兴就好。
岑岚 回复 悄悄话 下一代与外族通婚的文化因素是个很大的课题,宵枚信手拈来,轻轻巧巧,举出了许多事例来辅助,将人们平时不经意间滑过去的场景和细节找回来,细掰细辩,展示一番,引人深思。期待二谈三谈……
玉舟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宵枚大姐的好文章,这样一个普遍存在又不好拿捏的问题还真是会困扰我们。但是甭管什么种族,第二代的婚嫁问题都够令人头疼了,一桩美满婚姻是人生最大的福气。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宵枚:

好文章!这是目前我们华人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主流文化就是少男少女倾心向往的文化 .”真是这样。记得在儿子六年级的时候,就和同学们参加礼仪培训课程,教跳交谊舞,教餐桌礼仪,教为女孩服务。男孩子都是西装领带,女孩子都如花朵一般。中国人更务实,西方人讲浪漫。来自中国的女人不会在乎送不送花,可是美国女人会在乎,还要送到公司,让大家看到。少女也会在乎。中国女孩尤其是在美国长大的,受周围的影响,也盼望浪漫的生活,尤其是幽默,有趣和生活的多样性,这些都吸引着这些少女。我身边也有男孩的家长看中了中国女孩,一打听,人家早就心有所属了。看来男孩子更不容易。
谢谢好文分享,对我很有启发。
土豆沙拉 回复 悄悄话 宵枚,你的文章对我非常有启发。谢谢深邃思考的好文。
戈壁红柳 回复 悄悄话 坐一回宵枚的沙发,读一篇有趣的话题,翔实生动,成长环境决定文化取向,但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能融汇不同民族优点的一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