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在东瀛

思绪点点、生命闪闪!
正文

关于理论

(2008-02-28 20:25:38) 下一个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必须服务于实践。上述定论好像流传已久,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哥哥经常就称我为“方恨少”。屡屡反思,却总不得法,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我的思维习惯促使我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会先下个定义,然后在界定的范围内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那么什么是理论呢?可否理解为一部分人所掌握的事物现象背后的规律,并就其普遍性已经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人们通常依据这种普遍的规律性去分析特殊现象,当然,随着事物的发展,理论也在不断更新。

定义出来后,接下来就可以探讨理论的产生过程。不可否认的是,理论多种多样,产生的过程也形态各异。以毛主席的持久战来论,在经历了抗战初期的挫折后,结合国内外的各种情况,毛主席得出了中国的抗战将是一场持久战争,战争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结论。同时,蒋委员长也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争理论。抗战最后的结果都验证了上述两个理论的准确性。因此,某些理论的产生需要由实践者在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可总结出来,不可凭空而出。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必然知道隆中对。50几岁的大实践家刘先帝三顾茅庐向27岁的诸葛青年垂询平天下的大计。27岁的青年人给出的理论为:先取荆州、经略益州、连吴抗曹、待益州平定后,两面出击曹操,则汉室可兴矣。隆中的英雄在鞠躬尽瘁后,未能实现兴汉大计,千古之后,英雄的热泪仍让人唏嘘不已。27岁的天才的理论应是来源于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形势的准确预测,由此证明未经实践也可创造出伟大的理论。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多地来自于学校的教授,理论的创设也多数在实验室、或电脑旁完成。浩如烟海的书卷里,最能掌握正确方法的那一群人,创设理论的概率也更高。因此,正确的方法+勤奋的阅读是我们现时提高理论水平的捷径。

但是,无论何时,任何理论都应服务于实践,没有用处的理论是对人类文明的浪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