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时空

时光如水,瞬间流逝,刻木成文,永铭于心
正文

我们从这次申诉哈佛中学到什么?(图)ZT

(2015-06-03 10:20:24) 下一个

我们从这次申诉哈佛中学到什么?
文/草茅

 
过去半个月发生了什么?


 


最近,美国华裔社区最大的事件是什么?毫无疑问,是64个亚裔团体集体向司法部和教育部民权司提起行政申诉,要求调查哈佛大学招生程序中是否存在违法的“种族配额”。这也是近20年来亚裔社团在追求平等教育权益方面最大的联合行动。

5月15日,亚裔团体在华盛顿特区举行新闻发布会,华裔、印度裔、韩裔、巴基斯坦裔团体共同发声,是一次罕见的跨州、跨族群、跨阶层的集体维权。这次集体申诉,已经迈出了美国亚裔运动史上的一大步,亚裔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发出了有力的声音。

时至今日,这次申诉也已经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申诉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大讨论。主流媒体NBCABCCNNFoxNewsMSNBCNPR等电视广播媒体,以及APBloomberg
News
New York TimesWSJ, Washington Post, New York
Post
The GuardianCNBC Asia等主流媒体和不可胜数的国际媒体都围绕该话题刊发报道或专栏文章,一时洛阳纸贵。


在媒体报道之外,政界、学界、民权人士的声援日广,前劳工部长赵小兰,纽约州前副州长 Dr. Besty
McCaughey, 非裔学者Jason L. Riley等多位知名人士抨击美国名校招生中存在的畸高标准。就像这次申诉的带头人之一,佩斯大学的李春燕教授所说,这一事件给很多同胞们敲响了警钟:“它让很多人都睁开了眼睛。”

 这次申诉运动又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一向“安静且害羞”的亚裔群体的一次集体发声获得了热烈回应?以下也许是这次以及未来维权行动的宝贵经验。

 一、单干不靠谱,组织力量大

人们常形容亚裔族群是一盆散沙,在很多人的生活经验中,各扫门前雪是常态,凡是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永远的难题,不如吃暗亏,低头刨食。因此,在过去发生的维权行动中,常常是孤军奋战、鸡蛋碰石头,时间、精力、能力、金钱成本一旦不济,先行者就只得折戟而返,不了了之。

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华裔公民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参与度不足的后果。尽管亚裔已经生活在自由、民主、法治的社会,但公民权利的伸张还远远不够,而组织化维权,正是当前亚裔社区经历长久蛰伏而终于兴起的一种趋势。

这次组织化维权,联合了全国众多的亚裔社团,故能集思广益,调用各方面的精英和资源,由一个统一的组委会来制订目标和策略,同时引起了广大的认同和参与,因此具有空前的执行力和影响力。人们终于发现,孤立的个体行动的上限最多是自保,而组织起来的公民,才是生机勃勃的力量。

在这次维权行动中,华裔社区成了领衔主角,不同团体的带头人和广大义工们自发、有序、平等地组织在一起,高效地协作,彼此鼓励、彼此体谅,共同推动族群福祉。不觉中,未来亚裔社区表达和行动的路径已经清晰显现。

 二、把豆腐脑吃法都不一样的人们团结在一起

亚裔社区的复杂,一向在于缺少共识。

且不论韩裔、日裔、印度裔、巴基斯坦裔、东南亚裔的千差万别,仅仅华裔社区内部,利益和立场都千头万绪。可以说,一碗汤圆、豆腐脑都不止甜咸两种吃法,对于如何达到一个目标,更有千万种思路。在以往的维权中,不等对手回应,内部常常已经争破头。

因而这次维权行动,亚裔团体将所有的目光聚集到一个简单事实上:哈佛招生中到底有没有使用种族配额?这样一来,所有的头绪都指向同一个是非题。这使得情绪少了,偏狭少了,所有人都在谈证据、谈逻辑,因而从激进到保守的不同光谱中的人们,都能够为一个目标服务,也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口水。

 在共同诉求的前提下包容差异。无论文化、收入、教育、信仰背景如何,一个共同的诉求就是权利平等。这不仅是亚裔的诉求,更是美国社会的支柱之一。如组委会的一位同仁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希望“这些常青藤学校不要再歧视亚裔,当然也不要歧视任何人”。在全社会共识之上,再追求现实、合理的目标,才可能获得现在的大量关注和支援。

 三、亚裔的权利早已写在法律的案卷上

过去,亚裔社区总被诟病不能玩转美国社会的游戏规则。这种批评多指亚裔社区不擅长使用宪法、法律和程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美国是一个价值极其多元的环境,此之蜜糖,彼之砒霜。而只有宪法和法律是通行的规则和底线。反观当今美国的维权运动,主要依靠法律和程序解决,即使是政治力量,也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运行。而宪法和法律外的诉求很难实现,也难以服众,相助者必寡。

现代美国最重要的维权运动就是非裔的平权运动,其胜利是以国会通过《1964年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并赋予黑人拥有平等选举权为标志的。而《1964年民权法案》又以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为源流。可以说,亚裔的一切权利,早已一字不差写在法律的案卷上。真正的维权必然是以法律为依据,伸张合法权利。

因此,这次维权行动,并不是反对《1964年民权法案》和《平权法案》。事实上,亚裔社区也曾是平权运动的受益者,在20世纪60年代,受益于以上法案,亚裔在大学中的比例开始明显增长。而这一次,亚裔团体申诉的依据,也正是这些法案,以及相关判例。2003年,最高法院曾以颇为僵持的5-4投票结果判定,大学招生中可以将种族作为考虑因素之一,但不能作为主导因素,也不能使用“种族配额”。

这次申诉行动的议题,就是依法反对在高等教育中以种族为主导的对《平权法案》的错误实施。也正因诉求合理、合法,不论国内国外、不论左中右的主流媒体才争相报道并持续关注。

加州华裔团体The Orange Club的负责人Alex Chen说,“加州SCA5法案触发了华裔在政治领域建立自我保护机制的意识。而本次亚裔哈佛申诉则是华裔在法律领域建立自我保护机制的一个开端。”

四、      自己找出路,欢迎搭便车


从这次维权行动,可以看出成熟的社区中热心义工和普通大众之间的良好互动。The Orange Club的负责人Alex
Chen认为最劳苦功高的是草根义工们。这次遍布全美的大量义工在完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行组织、独立操作,凭借自己的智慧、汗水和激情,以最小的成本,激起了美国社会各阶层对亚裔入学歧视问题的强烈关注”。所有带头人和义工都秉持公心、能者多劳,为亚裔学生而奔走发声,几乎把自己工作以外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贡献出来了。他总结这次申诉是“华裔草根义工,出奇谋、发奇兵、建奇功!”

此外,过去诸多的维权运动中,带头人经常害怕搭便车的人太多,最终将自己拖垮。这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组织化不够、共识不足、法律意识不强所造成的。其实对于公民运动,多数人注定只是搭便车的——很难想象工作日大家都不上班,一年到头去抗议。换个视角看,所谓公共事务,本来就是为了搭便车的人发起的。就像广场上的水龙头和鲜花一样,不论付的税钱多少,都能享用、都能欣赏。 维权和政治行动的目的是公共福祉,是关于幸福的阳光事业。搭便车的人越多,就越多人受益,说明这个议题的公共程度越高,运行起来支持力量也就越大。

这次行动,喜见众多未能加入行动的公民通过理解、信任和支持来回报义工们。从这次维权起步开始,我们看得到,配合每一步行动,家长、学生、各界菁英、普通民众都积极地参与行动和讨论,把声音传遍社区甚至国家的每个角落。未来的行动,也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传播和批评指正。一旦偏离了社区中公民的利益,行动就将失去代表性,也就没了力量。

下一步我们做什么?

眼下,亚裔团体已经成功地提起了行政申诉,并空前地唤起了整个亚裔社区的维权意识。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正在创造历史。然而,这仅仅是第一步。亚裔发声的目的,已不仅仅是融入主流社会,更要以亚裔文化的优势,主动出击,影响美国主流社会。


亚裔哈佛申诉组委会已经发布了最新简报,据悉,亚裔团体近日即将发起个人请愿 (petition),从而让不同族裔能以个人的名义也加入行动,支持向教育部司法部申诉的活动请读者关注

与此同时,众院外交委员会主席, 国会众议员Ed RoyceDana Rohrabacher正在起草一份联合声明信函以声援亚裔维权, 敦促教育部及司法部严肃对待这次申诉并立即展开调查。

下一步,哈佛申诉组委会继续欢迎更多亚裔团体的加入,会将他们的署名补充添加到正式申诉中。

此外,组委会正在考虑正式成立一个代表所有联合维权团体的非营利组织,继续为亚裔争取平等权利。


身后的长长的脚印告诉我们,只要亚裔社区的公民团结起来,就有机会为我们的孩子们带来公平的教育机会。现在车子已经发动起来了,大家什么时候上车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汉堡先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CHLQLZ100' 的评论 : 名牌大学就职前景和一般大学相比,前景大不一样。不是说没有例外。
soullessbody 回复 悄悄话 easycity,很赞同你的观点和辩论。不过想提醒你,和没有逻辑思维的人讲逻辑来辩论似乎行不通啊。
惜福666 回复 悄悄话 正是因为很多亚裔学生本身优秀但却没被哈佛和其它常青藤的学校录取 才有今天的诉讼。当华裔的领导者们为我们平权利益往前冲的时候, 我们不应该在后面拖后腿, 说风凉话。 听过他们的新闻发布会, 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为了亚裔的平等权利,为了培养我们的第二代,他们都在无私地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做着不懈的努力, 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支持他们。
CCHLQLZ10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asycity' 的评论 :
一个有理想,追求,又有能力的年轻人不需要一定要去哈佛才能成功。大学只是人生的起点。不是人生的终点。大学校名只是一道光环。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大学毕业以后如何走。
此外,如今最时髦的是不念完大学就缀学,自己创业。然后把公司上市或卖掉。所以,大学牌子就更不重要了
只有中国的传统思想会坚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从而把校名看得这么重。既然来了美国,何不入乡随俗呢? 请看周边的美国人,有谁死活要进哈佛的?
easycity 回复 悄悄话 "如果学生本身很优秀,我相信哈佛会录取他/她"
一厢情愿,有没有证据支持?“哈佛录取的人都很优秀” 不等于“申请人中最优秀的都被哈佛录取”

“优秀的学生不管到哪里上了大学都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成绩。”
这就是以成败论英雄了。如下的推理成立吗? “工作上有成绩的就是优秀的, 工作上有成绩的来自各个大学,所以以某种神秘标准认定的优秀的学生,上什么大学都行,都能以后干好工作。“

”此外,上大学受教育是为了学会如何工作。“
这种把大学教育当成职业学校的观点,哈佛有多少教授和工作人员会同意?

”这也正是目前Google 招人的基准.“
某个公司怎么招人,跟中学生要上什么样的大学,大学要招什么样的人有多大的关系?
有多少人会说我受教育就是要成为某一个大公司或者某一类大公司的员工?有多少优秀的大学敢说他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大公司的合格员工?

认为念书只是为了进大公司的人,真的是上上州立大学就够了。这样的人即使上了名校,将来出来也只是个跟屁虫,所在公司大小不同,自身职位高低不同的跟屁虫而已。

这次华人的申诉行动其实已经落后了,一年前就有组织状告哈佛。很多白人支持这种行动,认为明显地压制某个族群或团体,受损的不只是这个族群或团体,整个社会的道德根基都在受蚕食。公开压制亚裔学生的美国,不但不是华裔移民当初向往的美国,也不是绝大多数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向往的美国。
CCHLQLZ100 回复 悄悄话 如果学生本身很优秀,我相信哈佛会录取他/她。在美国,学校要看到的是学生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实际努力,而不是家长的努力与意愿。
此外,上大学受教育是为了学会如何工作。 上大学只是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如果念书只为了上名校,将来出来也只是个书虫。
优秀的学生不管到哪里上了大学都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成绩。正如Google 的CEO 所讲:“州立大学的优秀生和藤校出来的没差别。”这也正是目前Google 招人的基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