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智者不退,仁者不休

(2011-02-02 11:00:01) 下一个


智者不退,仁者不休

锵锵三人行,文涛,杜平,林奕华三人谈到中国人退休的问题,我还第一次听说了“乐退”这个词。说是现在有一些中国人声称要挣够一亿以上人民币,就打算在四十五岁退休,并且把它称之为“乐退”。

 

当然也可以说这些人的所谓退休,应该说是人生目标的一个转移。比如,做房地产的改做文物收藏;做IT的改做电影投资人,开饭店的开辆巡洋舰周游世界。用林奕华的话说,就是他们在森林里和狮子老虎争食争厌烦了,改改和小鹿小白兔玩玩。这些丛林中强悍的高手,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趁身体还好,精力还充沛好好享受一下他们自己挣来的革命果实。

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据说是在五万人左右。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又一新生事物。屈指一算说这话的人应该是七零后了。不觉有些悚然。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阶段的划分往往是身不由己的。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就业,什么时候退休,这都不是你说了算,哪怕就是那些提前下岗的,提前退休的大多也是迫不得已。前几年回国时就已经听说一些我的同代人,四十几,甚至刚五十出头就已经下岗退休,还感到很惊奇,原来父辈兄长们考虑的问题一下子就摆在了眼前!在英国,退休的年龄一直往后推,而中国的退休年龄却一直往前提。中国的优势在于年轻人多的是,行行业业都不愁找不到人接班。

说到退休,杜平和林奕华更欣赏那些一辈子都有事情干的人。他们说,真正的智者是不退休的,他们的大脑会一直工作到心脏停止跳动为止。我知道这样的人,我父亲就是从七十岁开始实施他的宏伟计划,准备用十卷的专著记下他一生积累总结的经验和认识。到八十岁他去世时,完成了六卷,并且全部出版。如果不是他的心脏出卖了他,我坚信父亲一定会全部完成。这样的人古今中外不胜枚举。前段时间我女儿告诉我09年在伦敦举行了一个雕塑展览。作者是一个叫路易斯布尔乔亚的九十八岁的老人,而且是女人。她的作品惊世骇俗,她的创作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到去年去世。另外像修女德雷莎(Teresa),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都还在帮助受苦受难的穷人;星云大师也一样,普渡众生的使命不会因为他年事已高而停止。正可谓是智者不退,仁者不休。

可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当前对于大多数中国民众来说,有一份旱涝保收的退休金,有医保,有属于自己而且不用再还贷款的房子,那就是真真正正的安度晚年了。在我们家里我和我老公都属排行小的,哥姐都已退休。他们,还有我认识的一些人,他们的退休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据我了解,除了有个别人被返聘,仍然在岗外,其他差不多都是一退就休了。我的意思是说就真的什么都不再干了。他们有在家炒股的,也有去老人大学逛逛的,坚持游泳爬山的,学着弹琴跳舞的,帮着孩子带孙子的,当然也有打打麻将混时间的;但我真没听说,(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悄悄做而不声张的),有谁在搞人生转轨,另辟新径的,即使继续写书论著或者去做社会义工,积德行善的好像也没怎么听说。其实,对于这些四零后们来说,虽然他们不一定经历战乱,但也都是挨过饿,被运动过的。如今人生走到了尾声,最珍惜最认可的还是平安是福,健健康康是福,儿孙绕膝是福,其他的,能做点什么,能再得到点什么都是老天多给的BONUS, 都可谓是添加出来的的福分了。

可是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以来,中国惊人的变化也渐渐地反映在人们的退休观上。三十年前的年轻人渐渐地都将退出历史舞台,到了我们五零后,六零后这批人走进退休大军,这退休的风貌就大不相同了。有人花钱在太湖买一小岛,按照自己的设计建立起一个自己的世外桃源;有人买下游艇,参加训练,锻炼肌肉,打算独自驾船周游世界;还有人参加自行车远足俱乐部;还有人一年大半年都在登山,登遍世界高峰;也有很多人皈依宗教,遁入佛门……。相对自由的生活一下子就形成了退休生活多元化的势态。文涛说,他心中的梦想,或者说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将来挣够了足够的钱,退了休,就到地中海什么地方买个房子,摆脱过去的一切,摆脱纷繁的生活,好好让自己安静下来,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云云。

林奕华说现在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过去七十古来稀的说法显然已经OUT了。五十岁就相当于过去的二十五岁,六十岁相当于二十八岁……,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立刻盘算起重回二十五岁后的二次人生。五零后的朋友们,让我们想想吧,怎样重来会更精彩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