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详解美军战斗支援旅设计运作 zt

(2008-02-23 09:55:52) 下一个
详解美军战斗支援旅设计运作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08-2-23 20:42:46

《2003年陆军转型计划路线图》展示了一个将于2014年完成的(跟以前)截然不同的陆军编制结构的蓝图。陆军转型计划标志着终结军和师这种固定的编制结构的时代已经开始。

未来陆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模块化的构成。

  陆军将由新的军和师司令部组成,这些军和师的司令部被设计成能够胜任指挥控制由不同功能部队组成的混编力量来执行各种任务。传统的作战旅将被重组为模块化部队称为旅战斗队(BCT),旅战斗队编有强大的作战力量,具有相当的维持能力,能够胜任执行各种任务。旅战斗队有轻型,斯特瑞克型和重型三种不同的类型,不同有着对应的标准配备,最终将转化为未来战斗系统旅。

  在重组旅战斗队的同时,传统军级和师级的支援单位也在被模块化的改编。规划了5种新型的旅级规模的部队用于支援部署中的新的旅战斗队。这5种新型旅分别为:航空旅,火力旅,战场监视旅,维持旅和战斗支援旅。这里只针对战斗支援旅(Combat Support Brigade,CSB),先前也叫机动增强旅(Maneuver Enhancement Brigade,MEB)作专门的介绍。

  战斗支援旅具备的要求

  前面4种新型旅都可以在传统的部队编制中找到相对应的原型,但战斗支援旅在以前的部队中是从没有过的一种全新的编制。这是一个新的司令部结构用于为各种任务提供单独的指挥控制单元。在以前,各种任务分别要求单独的指挥控制单元和部队编制。而战斗支援旅则把具有各种不同职能的部队如:工程部队、宪兵部队、防化部队、信号部队、执行后方任务的部队以及战术作战部队(TCF)等等一起合并到这个新的编制结构中去。

  陆军的模块化概念要求一个部队的编制结构应该是具有弹性的、能胜任多任务的、人员配置是有效率的、以及能够及时作出反应的。此外,部队还应该具有单独或者跟其他部队联合进行部署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更进一步的来说,部队需要适应在单位合成和部署行动方面的新观念,同时能够在一个非线形和非接触的任务环境下进行独立的部署。战斗支援旅正是按照这个指导原则进行设置的。发展战斗支援旅将为未来部队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和能力的任务单位。该旅将能够为在一线作战的旅战斗队提供有效的支援,同时能够在它既有的任务范围内承担支援进攻,防卫和稳定任务,还能在军或者师指挥部的后方承担维护后方的任务。

  战斗支援旅在先前被叫做机动增强旅。名称的改变并没有减弱其所承担的任务,简单的来说战斗支援旅的任务就是:为指挥官(通常为师级)提供重要的机动支援。为了实现其机动支援的任务目的,战斗支援旅着重强调在不需要额外建立一个专门用于跟师级甚至军级司令部进行协调的更高层次指挥部的基础上能够承担在整个战区内对各种任务的支援行动。

  战斗支援旅是通过承担以下几个主要的任务来实现其提供的机动支援的:

  1)高机动能力:以任务为中心,能够向指挥官确保在任何时候,部队能够准时的机动到任何地点,从而保证指挥官的战役意图得以进行或实现。

  2)执行防卫任务:为单支或者多支部队,机构,或则个体目标提供保护。

  3)战地管理控制:对于作战部队攻占的地区进行占领管理和维持该地区秩序的运转。

  4)基础设施修建:担负起在占领地区的基础设施的重建和修复,为当地政府的重建,恢复当地的社会秩序提供帮助。

  5)执行后方任务:并不直接参加战斗任务,为作战部队使用后方的城市和地方提供服务,并为作战部队运输持续补给。

  在一个展开行动的地区这些任务几乎都会被囊括执行以支援战斗部队行动。在以前,师司令部承担了战地管理,设施修建和后方服务等任务,如今在一个展开任务的地区,这些都将被归为战斗支援旅的任务范围。

 CSB (ME) 编制





战斗支援旅的编制特点

  战斗支援旅的特点是能够对执行中的各种任务提供支援。因此其旅司令部编制的设计就要既具有模块性,有具备多任务控制能力。在非接触非线性战场环境下具有很强的履行任务能力。对于战斗支援旅来说,其唯一固定不变的编制部分就是其具有通信和后勤保障能力的旅级司令部。战斗支援旅的编制结构是可以根据具体执行任务要求,作战对象,作战地域和气候,参战部队及其自身支持能力,作战时间,和国内反应(METT-TC)的不同可以灵活变化的。但总的来说,战斗支援旅将包含3到8个营,这些营级部队可以是工程兵,防化兵,宪兵,也可以是被特别配属的更专业化的任务部队,如:军械爆炸物处理部队和民事部队等等。

  具体人员和部队配置为:全旅567名官兵, 建制内单位: 旅部连(172人), 信号连(51人), 支援营(344人)。战时加强部队(最多状态下): 1x工兵营(连), 1x宪兵营(连), 1x防化营(连), 1x防空营(连)(复仇者/爱国者/SLAMRAAM/MEADS均可), 1x军械爆破处理营(连), 1x民事营(连), 1x战术作战部队营(连)。

  旅司令部需要必需的参谋人员以完成对所承担各项任务的指挥控制。旅部参谋对每一个所承担的任务进行策划,并通过一个计划实施子系统向负责作战任务的军官(S3)和旅指挥官提供相关任务建议和决策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个完善的语音子系统对多任务进行指挥控制。作为一支多任务部队,战斗支援旅还需要跟其他的功能旅一起担负起向师或者军司令部提供支援的任务。基于这样的考虑,战场支援旅还需具备向其他功能旅派遣一个功能营的能力。

  在实际运用中,各个执行作战任务的旅战斗队会接受任务特遣部队,这些任务特遣部队是陆军根据具体执行任务要求,作战对象,作战地域和气候,参战部队及其自身支持能力,作战时间,和国内反应(METT-TC)的不同所派出的。战斗支援旅要能够根据师司令部的命令向作战的旅战斗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任务特遣部队,这些任务特遣部队将暂时性的接受旅战斗队的指挥负责为其承担保障和支援任务。战斗支援旅则要负责组织这样的任务特遣部队,并为之提供支援和运输保障,完成任务后任务特遣部队归建后还要负责其休整。

  由于未来战场的非线性和非接触性,战斗支援旅被设计成能够在多个地域执行任务。旅司令部能够以司令部和战术司令部的形式部署,并且还具有组建部署一个新的战术司令部来支援一个短期的或者特定任务的行动,比如:敏感地区的执勤。战斗支援旅有一个专门的旅支援营建制用于给旅内部署部队执行补给和运输任务。

  战斗支援营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有一个由负责作战任务的军官(S3)领导的额外小组,其职责是专门负责战地管理和后方任务。在战区,战斗支援旅还负责诸如部队驻扎协调,基地防卫,交通线保护,和维护局部地区安全等任务。

在正常情况下各部队和基层单位只负责其所承担的防务。但在威胁等级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战斗支援旅将派出其下辖的宪兵部队或者战术作战部队(TCF)来提供额外的防卫支持。这种由战斗支援旅派出的部队去执行战术任务要比派出一个旅战斗队去执行相同任务反应要快。



战斗支援旅将在陆军现役部队,国民警卫队和预备队中分别组建,其中现役部队中所占的比例较少,最主要的来自于国民警卫队。2007年9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战斗支援旅的总数将为23个,其中现役陆军4个,陆军国民警卫队16个,陆军预备队3个。首批4个旅在2006财政年度组建。这种全新的部队编制的诞生需要在训练上作出相应的调整:1)要通过在教育和经验上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培训旅高级指挥官。指挥控制一个多任务部队的能力急切的需要研究出一些新的办法来把各种任务整合到一个完整的执行计划中去。2)在司令部中需要研究提出一些办法能够帮助对未来战术和任务环境下的多任务这一概念作出融汇完整的理解。美国陆军机动支援中心目前正在编制训练计划和规划相关装备以支持战斗支援旅司令部的所担负的职能。

  来源:美国陆军联合会

  作者:Klaude A.Miller ,David L.Draker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