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法国薰衣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当代世界杰出的十大指挥家(ZT)

(2009-06-01 04:31:39) 下一个

(排名就是不好,很多好的指挥都不在其中,10名里,7名已经不在人世了,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聆听那些活着的传奇指挥的音乐会!过段时间要去听梅塔指挥的维也纳交响乐团音乐会。)


1.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2.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
3.列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y
4.威尔海尔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5.尤金·奥曼蒂(Eugene Ormandy
6.赫伯特··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7.雷昂纳德·伯恩斯坦(Leonarel Bernstein
8.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
9.小泽征尔(Seiji Qzawa
10.祖宾·梅塔(Zubin Mehta
  

  1. 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意大利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九岁入帕尔马音乐院学大提琴和作曲,1886年成为里约热内卢歌剧院的大提琴演奏者,代理指挥演出了《阿伊达》博得好评,从此就任正式指挥。同年返回意大利,在特里诺和米兰以指挥歌剧新作和瓦格纳的歌剧而著名。1903-1906年任布宜诺斯艾利斯歌剧院指挥,1908-1915年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主任指挥。1915年回国,重任斯卡拉歌剧院音乐指导。1928-1936年任纽约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37年任纽约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37年美国音乐界为他挑选优秀演奏员组成NBC(国家广播公司)交响乐团,由他任指挥达十七年,直到1954年退休。在将近70年的指挥生涯中,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出过100多部歌剧和无以数计的管弦乐曲,演出曲目极为广泛。他的指挥艺术在世界乐坛上影响极大,到本世纪60年代为止,一直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他是从瓦格纳浪漫主义指挥学派向强调客观性的现实主义指挥学派过渡的奠基人。他竭力主张总谱是指挥家唯一的遵循原则,应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谱,最大限度地表现原谱。他的指挥特点以感情浩瀚、壮阔及风格多样而著称。他善于把作者的意图丝丝入扣地传达给听众,他的座右铭是:我不要听那些音符,问题在于音乐的意义,在于音响的灵魂。另外,作为一名大提琴演奏家,他对自己的演奏要求严格,力求表现得尽善尽美,其风格简洁明快,富于歌唱性,有鲜明的个性与活力。他擅长记忆乐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2.布鲁诺·瓦尔特 Bruno Walter18761962),德国指挥家,钢琴家。他从十八岁起,就在德国好几个城市的歌剧院任指挥。1901年被聘为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乐长。1913年至慕尼黑歌剧院任音乐指导。1922年后,除活跃于柏林、莱比锡和萨尔茨堡音乐节外,还到英美演出,国际声誉增长。1933年后,因受纳粹迫害而离德去奥、法。1939年起,定居美国的二十二年中,达到了他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瓦尔特的指挥风格柔和优美,将管弦乐的各声部都处理得富于歌唱性;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指挥传统,被誉为莫扎特专家。他特别擅长于指挥勃拉姆斯、瓦格纳和马勒的作品;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他对马勒的音乐几乎达到迷醉的程度,他是马勒《第九交响乐》和《大地之歌》首演的指挥者。他反对指挥夸张的体态活动和指挥动作。他指挥时好像不是依靠双手的动作,而是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协调整个乐队。他很重视乐队队员的情绪,并善于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表演才能,从而充分调动每个演奏员的积极性。瓦尔特不仅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的音响,而且他有办法使乐队奏出他所追求的理想音响。他同时又是优秀的钢琴家,曾以独奏兼指挥的身份演出过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他还作有交响曲、室内乐和理论著作。


    3.列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y18821977),美籍英国指挥家。在牛津大学皇后学院毕业后,入伦敦音乐学院。1905年去美国,曾在教堂任管风琴手兼合唱指挥。1908年在辛辛那提交响乐团任音乐指导。1912年,应聘为费城交响乐团任音乐指挥,将该团训练成为以音响绚烂华丽、效果丰富多采而著称的乐队。组织过全美青年交响乐团、纽约市交响乐团和美国交响乐团。他从1917年开始录制唱片,1929年开始作广播演出,后来又在电影里演出,并作有巴赫、德彪西等作品的乐队改编曲。为了掌握录音技巧,还专门到柏林去学习。1973年回到伦敦,九十岁的他还在继续从事唱片录音。 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挥风格豪华壮丽,对比强烈,充分发挥了乐队的表现力。他是一位不拘一格、勇于革新的指挥家。他在费城交响乐团任职期间,曾提出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对乐队的排列进行了多次试验,最后打破了传统乐队的排列方法,把全部小提琴手都排列在右边。直到今天,有许多乐队还沿用他那独特的排列方法。他指挥时特别强调指挥者与演奏者之间的内心交流。他认为如果没有内心交流,指挥者就只不过是一个击拍者而已。他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他向美国人民介绍了许多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他不仅是美国指挥艺术发展史上的伟人,而且在世界指挥艺术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4.威尔海尔姆·富特文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1886-1954),德国指挥家。八岁开始学音乐,上小学时即显露出其非凡的音乐天才。起初在朱里赫与斯特拉斯堡任指挥,后历经柳伯克、曼海姆等地,1920年应聘为柏林爱乐乐团指挥。曾于1926-1928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归国后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队指挥,同时到德国各城市及维也纳、巴黎、伦敦等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观众们无不欢声雷动,他由此而名震全球。1937年成为柏林国立歌剧院音乐总指导、柏林爱乐乐团指挥和德国纳粹政府的音乐顾问,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被误作战犯。1947年他终于被宣判无罪,才重新开始演出。 富特文格勒的指挥特点是:一登上指挥台,就处于一种忘我状态,时而吟唱,时而面目动情,时而踏足,时而闭上双眼……奇怪的是,乐队成员会情不自禁地与他一同作出反映。他的指挥富有催眠术般的魔力,听他指挥演出时,听众好像看不到乐队,而会全神贯注到令人迷醉的音乐中。在指挥旋律时,他不赞成有棱有角地拍击,认为那样会破坏旋律的流畅性。在他的指挥中始终保留着瓦格纳浪漫主义指挥学派的主观因素,因此他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学派指挥家。他指挥的曲目广泛,气势雄厚,是德国优秀指挥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5.尤金·奥曼蒂(Eugene Ormandy18991985),美籍匈牙利指挥家,小提琴家。五岁时便以小提琴神童进入布达佩斯国立音乐学院,十七岁就成了国立音乐学院的教授。1920年拿起指挥棒,开始专攻指挥。1928年入美国籍,此后陆续指挥了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及费城通俗管弦乐团的一系列音乐会获得成功。1931年成功地指挥了费城音乐剧院的演出后,当即被聘请为明利亚波利斯交响乐团常任指挥达五年之久。自1936年起,任费城交响乐团音乐指导及第四代指挥。此后在该团度过了四十多年的指挥生涯,并与该团录制了四百余张唱片。他尊重古典传统,主张坚实浑厚而又细腻的演奏风格,使费城交响乐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不仅以擅长背谱指挥而闻名,而且有惊人的阅读和理解总谱的才能。他曾得到美国政府、总统以及其它各个国家所颁发的各种嘉奖,并获得十七所主要大学与音乐学校的荣誉博士学位。


    6.伯特··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伟大的奥地利指挥家。自幼学钢琴,曾进维也纳音乐学校和萨尔兹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他的指挥生涯先从小城乌尔姆开始,1938年被聘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乐友协会管弦乐队指挥,1949年起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起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常任指挥,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他是现代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人们称他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他也是拜罗伊特、萨尔兹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人的音乐节——复活节音乐周。 卡拉扬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的配合如水乳交融般天衣无缝,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他擅长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精雕细刻、巧妙布局,甚至适度夸张,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而进行。卡拉扬一生共指挥录制了650多种唱片,仅录制贝多芬全部交响曲的唱片,就有7000多万张。他在晚年时期达到了他指挥艺术的最高峰。


    7.雷昂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美国指挥家、作曲家。曾就学于哈佛大学和柯蒂斯音乐学校。1943年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1958年成为该团第一个美国指挥。他在任的十一年间,正是该团的黄金时代,此间他曾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他创作的著名作品有《耶利米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渴望的年代》,小提琴独奏、弦乐和打击乐的《小夜曲》,舞剧《幻想自由》等。他写的通俗音乐剧《镇上》和《奇妙的城镇》是百老汇经常上演的剧目。1969年辞去指挥职务专门从事作曲,但仍在欧洲各地作客席指挥而引人注目。享有纽约交响乐团桂冠指挥家的称号。奥地利于1977年举行了伯恩斯坦音乐节来表彰他的艺术活动。伯恩斯坦最有研究的是马勒的作品,堪称为马勒专家。他的指挥风格理智而直率,并富有时代精神。他认为真正的指挥应该是这样:他们以身体的动作代替语言,对乐队来说,指挥必须运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他所要求的东西。在激动时或处理高潮时,他甚至会跳起来。伯恩斯坦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把自己的感觉全部表现出来。


    8.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 当代著名的意大利指挥家。自幼接受音乐教育,并就学于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十岁起就曾研究指挥法,并指挥过室内管弦乐队。1958年在美国库赛维斯基国际指挥比赛中获奖,后在维也纳音乐学院随名家深造,1963年又在米特洛波劳斯国际指挥比赛中获奖,加之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上成功地指挥了维也纳爱乐乐团,使他一举成名。1969年被聘为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指导,1971年又与不设常任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订立了终身契约,并以首席指挥的身份积极筹办演出活动。阿巴多的指挥富有生气、明快流利,具有意大利素质。他对交响乐队了如指掌,得心应手,善于抓住音乐中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从而得心应手地控制整个乐队的演奏。他指挥的意大利歌剧堪称一绝,在当代指挥家中是无与伦比的。


    9.小泽征尔(Seiji Qzawa1935-),日本著名指挥家,后加入美国籍。生于中国沈阳,1951年入日本东京桐朋学园高等学校音乐系学习指挥。1959年在法国第九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伯克郡音乐节的指挥会演和卡拉扬主持的比赛中获奖。1960年初次登台指挥法国国立广播管弦乐团,接着又出色地指挥过纽约爱乐乐团,旧金山、加拿大、伦敦交响乐团和维也纳乐团等,1970年起任旧金山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和音乐指导,后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签订终身合同,任音乐指导兼指挥,并兼任新日本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每年都有一定时间回日本活动。 小泽征尔的指挥风格,既能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地将乐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他善于运用带有表情的目光和会说话的双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表现意图十分明确。他指挥时好像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游泳,使观众感到他浑身都是音乐。


    10.祖宾·梅塔(Zubin Mehta1936-),当代著名的印度指挥家,生于孟买。父亲是孟买交响乐团的创始人与常任指挥,后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音乐部长。1954年他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指挥。1958年在英国利物浦国际指挥比赛中获奖,随即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并开始在欧洲各国进行客席演出。1960年被聘为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音乐指导,后任美国洛杉矶爱乐乐团的副指挥,后升为常任指挥与音乐指导,使得该团的艺术水平迅猛提高。1968年后又兼任以色列爱乐乐团的音乐顾问。1978年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 梅塔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著名的亚洲籍指挥家,他与日本的小泽征尔和中国的朱晖同被人们誉为东方鼎足而立的当代三大指挥家。他在指挥时感情激扬、精力旺盛、风度豪爽,洋溢着时代感,对音乐的处理既明快而又充满活力。他擅长指挥后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如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斯特劳斯等名家的作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