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线空间

吾生也有牙,而雉也无牙,以有牙碎无牙,耶~!但是要记得刷牙,否则会有蛀牙,蛀牙导致无牙,无牙则置身碎于有牙之险境。。。
个人资料
正文

平凡书:是“五十年一遇”也应问责高压塔的倒塌

(2008-02-16 14:11:26) 下一个
来源: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18906


  今年春节前的这场大雪,使得中国南方广大区域的高压输电塔大量倒塌,给该区域造成巨大的灾害。起初,听到有关方面说这是一场20-3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后来电塔倒塌事故越演越烈,又出来“50年一遇”的说法。显然,“一遇”的年限越长,自然界应负的责任越大,人为的责任就越小。于是有人不服,找出历史资料进行论证,(请见附后引文)。说是湖南的雪冰灾是3年两遇,与所谓的50年一遇简直是十万八千里之差。面对这种差距,笔者无所适从。笔者虽非学气象出身,也非从事强电专业人员,但还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也许还有资格参与一点讨论:究竟怎样来确定灾害是xx年一遇。

  和一条河流不同,雪冰灾害是发生在一个广大的面积上。不能靠一个点的气象历史记录来判定该气象是多少年一遇。所以先应该把考察的区域划分成气象小区。为说明这种方法,举例如下。譬如把湖南省分成湘北、湘南、湘西三个小区。查看某种灾害在每个小区的平均记录,从而找出其发生的频率。譬如说使高压线挂冰到30mm厚的天气在湘北是4年一遇、湘南是8年一遇、湘西是6年一遇。那么对全省来说,高压线挂冰30mm的天气是几年一遇呢?这就遇到一个科学定义问题。

  如果把全省三个区都出现高压线挂冰30mm的天气叫做‘湖南省出现雪冰灾天气’,那么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是192年一遇(4X8X6=192)(这个计算当然很粗糙,考虑到三个区的气象有一定相关性,答案会比这个数字小;但无害于本文的基本宗旨)。但是,如果把三个区域中只要有一个区出现高压线挂冰30mm的天气,就宣称‘湖南省出现雪冰灾天气’,那么此事件发生的概率就是0.54(1/4+1/6+1/8=0.54),也就是两年一遇。这两种定义的差别就是造成‘公’和‘婆’各执一词的原因。而且可以看出,“50年一遇”的说法还很委屈,因为算出来的是百年以上才有一遇!

  考究雪冰灾害,为的是寻找高压塔设计的依据。那么,究竟应该按那种定义来选择设计标准呢?答案显然是:不同的气象区域按不同的标准设计才合理。笔者从网上得到的数据是:南方电网抛弃了原苏联的那套标准,转而采用西方标准:挂冰厚度10mm,三十年一遇。由此而声称,我们是按标准办事的,责任全在天气,谁教它来个50年一遇的大雪冰灾?谁教它挂上50mm的冰柱?

  不对吧!本文后面的引文说明,湖南05年就有挂冰30mm拉倒大量高压塔的记录,为什么不引起警惕?这个“50年一遇”的说法,按南方4-5个省同时出现雪冰灾的概率来说,是不为过。照前面的粗略计算,你抬出个百年一遇的说法也是可以的。但湖南的大量电塔倒塌的事实,却是3年前的事,你们不顾本地区的实际气象,用“30年一遇“的设计来对付3至5年就可能有的灾害,领导者和设计者能推卸掉身上的责任吗?

  写到这里,不免想起1960年前后的事。那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因饥饿死去几千万人,缺营养而浮肿的不计其数。上边也是说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其实,老百姓不懂什么概率计算,他们却说,中国这么大,从来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否则,凤阳人何以还有机会打着花鼓到外地去逃荒?)哪来的全国无例外的自然灾害。可不是,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外侮也没有内乱,居然同时闹灾,赤地千里,而且连续三年,其概率几乎是零。可是这种无理的论断一直还在大陆流传。现在又有人想故伎重演,用“50年一遇”来掩遮领导者的重大失误。

  中国就要开人大了,广大人民希望在这次会议上对这次的雪冰灾害进行严肃的问责。已经在网上看到有人对气象预报质疑,也有人对政府的反应迟钝质疑,还有……这是人民的权利,也是一种真正主人翁的态度。但本人认为,从现在出现的重大灾害影响来看,电力部门是关键,而高压塔大量倒塌又是关键的关键。宝鸡输电站一座未倒,湖南省05年倒塌几十座未引起重视,仅仅用“50年一遇”能交待过去吗?

  在此,我向两千多名人民代表呼吁,不要再满足于开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啦,你们应该真正代表民意,把会议开成“问责的大会,议政的大会”,从而为走向“民主的大会,开放的大会”迈进一大步!


附录:2005年2月湖南电网受暴风雪袭击的有关资料

  1.报道:《用热血融化寒冰湖南电力职工踏冰冒雪“保电”》

  摘要:

  2005-2-2510:12:18红网

  ——在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一场罕见的冰冻席卷三湘大地。6000多名充满血性的电力职工勇斗严寒,赢得了一场壮烈的“保电”战——

    ——从农历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九,一场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突袭湖南,持续的冰冻使湖南电网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威胁。

  ——湖南全省出现的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从2月7日开始,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为害之烈为近50年之最。

  ——截至2月16日,湘北、湘西电网相继有10条线路倒塔断线,其中3条50万伏线路倒塔24座,5条22万伏线路倒塔17座。电网安全岌岌可危,湖南“西电东输”的几条大动脉,处在痛苦不堪的痉挛之中。

  ——在湘北、湘西的山区、丘陵地带风口处的线路上,导线覆冰厚度达30到80多毫米不等,最高达到设计值的6倍,有的铁塔甚至因荷载超过抗冰强度而倒塌。

  2.《电网技术》2005年24期:《2005年湖南电网冰灾事故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黄强;王家红;欧名勇

  介绍了2005年春节前后湖南电网的冰灾情况及现场取样数据,结合湖南的地形特点分析了湖南易形成雨雪冰冻天气的原因及其特点,对220kV、500kV线路发生倒塔断线的区段(点)进行了微地形特征统计分析和倒塔原因分析,根据“避、抗、融、改、防”五字综合技术措施提出了已建线路和新建线路防冰灾事故的应对措施,同时指出为及时掌握电线的结冰情况应积极开展红外仪观测系统和远程信息传输系统的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省电力公司湖南省长沙市410007(黄强;王家红);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欧名勇)

  【关键词】:电力系统;湖南电网;冰灾;冰闪;雨淞;不均匀覆冰;纵向不平

衡张力

  引言:2005年2月7日至17日春节前后,一场历史上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突袭湖南,持续的大强度冰冻使湖南电网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先后发生了电力线路冰闪跳闸、倒塔断线事故。因不堪重负3条500kV线路倒塔24基、变形3基;6条220kV线路倒塔18基、变形9基;其它电压等级线路也遭到了严重破坏。面对恶劣的自然灾害,湖南省电力公司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修,同时国家电网公司也迅速组织有关专家亲赴事故现场调查情况,研究对策。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引起电网瓦解。本文主要结合湖南的气候特点分析…

  3.《湖南电力》2003年05期:《湖南电网防冻融冰体系改革之探讨》

  许源,刘人玮,李军

  湖南电网由于其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输电线路的覆冰、融冰工作几乎每年都必不可少。通过对有关气象资料和湖南电网防冻融冰历史资料的研究分析,对湖南电网现存的防冻融冰体系的改革做了一些探索。

  4.《高电压技术》2006年02期:《湖南电网覆冰输电线路跳闸事故分析及措施》

  吴文辉:分析了2004年12月湖南电网输电线路覆冰跳闸事故的主要原因-绝缘子串冰闪及其机理。比较了各种防覆冰跳闸措施的效果和利弊,并指出应从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环节着手,采取避、抗、改、防等措施加以防冰,一旦出现覆冰应积极采取融冰和除冰措施。

  5.《湖南电力》2005年05期:《湖南500kV输电线路覆冰倒塔原因分析》

  刘纯,陆佳政,陈红冬,华岳论坛

  对湖南500kV复沙Ⅰ线倒塔段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单元模型,计算出铁塔随导线覆冰厚度变化的极限承载力,分析了该事故段铁塔倒塌的原因。根据计算结果,对铁塔的2种局部加强方案进行核算,并提出改造建议。

  6.《电力设备》2005年07期:《湖南电网冰害事故天气成因分析》

  易辉:在导线覆冰种类中,雨凇覆冰是对线路危害最大的一种类型。文章详细介绍了2005年2月7~13日期间由于雨凇类导线覆冰造成湖南省500kV电网大面积倒塔事故情况;同时,从雨凇的定义出发,论述了雨凇在湖南省的分布,并从湖南省独特的地形分析了湖南容易产生雨凇覆冰的原因,以及由于历史罕见的天气条件造成这次严重事故的原因。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