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啊!父老兄弟》引起的一场风波(陈丕显)

(2007-08-06 19:08:25) 下一个
20. 《啊!父老兄弟》引起的一场风波
  1980年秋天,湖北的一位作家张祖慰,写了一篇《啊!父老兄弟》的报告文学,挑起了一场在全国都有不良影响的风波。?

  这篇报告文学写的内容,是对“文革”中天门县发生的一起冤案进行甄别平反的事情。?

  在“文革”后期,1976年6月,天门县办了一个所谓“内外勾结、城乡勾结,贪污盗窃国家粮食30万斤的贪污盗窃集团”的案件。在当时的极左指导思想影响下,天门县委把这个案件作为全县抓阶级斗争、批资本主义的典型案件来办。在办案过程中,又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办法,搞逼供信,致使有三人被错拘、三人自杀身亡、二人自杀未遂、17人致伤致残,株连近100人,造成很大的不幸,影响极坏。?

  粉碎“四人帮”以后,省委根据天门群众的申诉,责成荆州地委派工作组到天门复查此案。工作组经过半年时间的调查,终于查清案情,断定这是一个冤案。天门县委将复查结果报经荆州地委和省委批准后,于1979年12月召开千人大会,公开为这个冤案平反。县委领导同志在大会上作诚恳检讨,并向受害者赔礼道歉;为死者开了追悼会,给死者家属抚恤,给伤残者治疗。受此冤案株连而被开除党籍的党员恢复了党籍;被撤职的干部,恢复了职务,并补发受害者工资、工分,全部赔偿受害者被没收的财物。与此同时,荆州地委报经省委同意,对原天门县委第一书记和一名分管此案的原县委常委,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办案负责人以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对打人致伤的办案人员进行拘留处罚。总的说来,天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个冤案的平反处理是比较满意的。?

  在这之后不久,1980年3月6日,中央机关处理上访问题领导小组决定编辑、出版“上访典型案例汇编(后定名为《春风化雨》)”,将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发人深省的典型上访案件,汇编成册,内部发行,教育干部汲取经验教训。在《征稿启事》中还明确规定,各地、各部门把上访典型案件稿写好后,“要送省(市)委处理上访问题领导小组负责同志或有关单位的党组织审阅签发”,才能上报征稿编辑室。?

  天门这个冤案,是湖北省委处理上访问题领导小组选定的典型案件之一,并约请作家张祖慰负责撰写“送审初稿”。张祖慰在省委办公厅信访处的安排与协助下写出了初稿。他在把初稿交给信访处的同时,背着组织,违反征稿规定,把这一内部文稿的初稿作为他自己的文章,以《啊!父老兄弟》为题,投送武汉市一家文艺期刊和全国一些其他报刊公开发表。张祖慰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在这件事情上不仅明显犯了违背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的错误,而且他写的初稿中还有严重歪曲事实、丑化党的领导和干部、煽动群众不满情绪、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性错误。?

  9月1日,省委办公厅信访处在《长江日报》的广告栏目中,发现武汉市有一家文艺期刊即将出版的目录预告中,有“送审初稿”《啊!父老兄弟》一文,当即向省委副书记、省委处理上访问题领导小组组长黎韦同志作了报告。黎韦同志说:请告这一家文艺期刊编辑部:“暂勿发。公开发表容待斟酌”。第二天,武汉市文联的一位负责同志给黎韦同志打电话,询问这一稿子为什么不让发表?黎韦同志又作了说明,不是不让发表,省委办公厅邀请作者撰稿,正是为了发表。但这是为内部出书而撰写的,如要公开发表,有好些地方还要再斟酌,要考虑在湖北党内外干部和群众中可能会产生什么反响;而且这又是“送审初稿”,文中不少地方还要核实,要如实反映,不要夸张或虚构。武汉市文联负责同志表示同意撤掉这一稿件。可是武汉市这家文艺期刊却在这一期刊物上来个“开天窗”,并以编辑部名义向全国各大报刊、文艺期刊发了一封严重歪曲事实真相的“公开信”,说什么《啊!父老兄弟》一文“不能发表的关键很清楚,这就是不愿让人民知道这个大冤案的真相,从中吸取教益,怕伤害制造冤案的有关人员”;“省里有关领导部门,为了保护犯了严重错误的干部,而置人民的利益于度外,显然是错误的。”

  在这封《公开信》的误导下,全国有几家报纸和期刊发表了《啊!父老兄弟》一文,有的还加上了批评湖北省委的编者按语,一时颇有轰动之势。为此,湖北省委处理上访问题领导小组向中央机关处理上访问题领导小组并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就武汉市这家文艺期刊的“公开信”问题作了报告;湖北省委办公厅也向中央办公厅报告了事情经过。后来在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宣传部领导同志的批评与帮助下,这几家报刊先后进行公开更正,作了自我批评,有的还写信给湖北省委表示歉意。?

  为了帮助武汉市那家文艺期刊编辑部认识他们散发“公开信”的错误。1980年12月2日湖北省委召开了讨论“公开信”问题的会议。黎韦同志代表省委介绍了有关情况,希望在武汉市委的领导下,由市委宣传部帮助市文联党组及这家文艺期刊编辑部,从讨论“公开信”入手,以更好地在文艺界党组织中具体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文艺界的团结。黎韦同志说:“从文艺工作来讲,当前主要的仍然要大力地去继续肃清‘左’倾路线的流毒和影响,对这种‘左 ’倾路线的影响不能低估。但在纠正‘左’的东西时,必须防止一种倾向掩盖着另外一种倾向,即反对四个坚持的倾向”。?

  1981年3月,在武汉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党组的帮助下,武汉市这家文艺期刊编辑部的同志通过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即中发〔1981〕7号文件),提高了思想认识,对散发《啊!父老兄弟》一文的“送审初稿”和“公开信”的错误进行了检查,承认他们“对省委有关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作了主观、武断、没有事实根据的指责……后果极为严重”;还检查了他们“考虑较多的是文艺民主,考虑较少的是加强党的领导,因之产生了这种非组织的、摆脱党的领导的错误,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武汉市文联党组为了“澄清是非,挽回影响”,决定将这家文艺期刊编辑部向省委、市委所作的检查报告,转发到收到过“公开信”与《啊!父老兄弟》一文“送审初稿”的单位。省委政策研究室编的内部刊物《湖北通讯》全文登载了这家文艺期刊编辑部的检查,并在“编者按语”中说:省委领导同志认为,对这家文艺期刊编辑部的检查“应表示欢迎”。?

  至此,“公开信”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啊!父老兄弟》一文的作者张祖慰却顽固地抵制批评,还不无得意地说:“省里公开点了我的名,我成了新闻人物,找我的人络绎不绝,在全省甚至在全国出了名。”致使这场风波拖延到全省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上继续处理,才得到了结。

来源:《历史的转折在湖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