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顾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负手看惊涛 之 加勒比海游轮 (1)

(2007-07-26 13:51:04) 下一个
加勒比海游轮上的7天

顾剑

旅游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自驾车出游,可以跟团坐飞机大巴出游,可以坐火车,甚至有人背包搭车或者骑车走遍天下。我对后者的潇洒,心向往之,却自认没有这份勇气和体力。坐游轮出海,是种很特别的方式,不仅在於舒适,而且总不免有那么一点点神秘和浪漫的味道。“泰坦尼克” 的故事不用说,中国小说里面,楚留香岂不也是住在一艘海船上的么?

於是就有了这次加勒比海7天之行,於是就有了这篇小文章。其实以我的文笔,本不适于写游记,记得中学的时候,写起说明文和议论文是一把好手,可是记叙文每每也就是七、八十分,无论如何生动不起来。我以往在网上纵论军事历史,可以侃侃而谈,可这次尝试游记,如果沉闷之处,还请多多包涵。网上写游轮的帖子不是太多,希望我也能给想这么玩的朋友提供一点签证、停车、价格之类的实用信息。所以第一部分写船本身,第二部分写海上生活的吃、住、玩,第三部分写岛屿游记,第四部分提供一些签证、小费、船票、陆海连接之类实用的东西。

加勒比海游轮上的7天 (1) 船

顾剑

先说说船本身吧。

我这次5月初从迈阿密坐的挪威游轮公司的“SS Norway”号,出海7天,走东加勒比海航线,停靠3个岛屿,再回迈阿密。我一直认为,出去玩不光是看风景、看美女、吃美食,还得顺便学点什么人文方面的杂学,所以事先查资料、“做作业” 是很必要的,(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我这是把“逍遥游” 变成了“苦恼爬” ,一笑)。平时在网上写惯欧洲军事历史,尤其是二战,一看船名SS,我马上就条件反射地想起党卫军,后来问船员才知道,SS是蒸汽内燃机动力船Steam Ship的缩写,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现今大多数的游轮都是装备的柴油或电动引擎了。说起这艘船,还真有点传奇性呢。

这是一艘建造于50年代,1960年下水的旧船,当初不是“游轮”,而是“邮轮”,是跨越大西洋的豪华定期班轮,那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在那个时代,大西洋上的骄傲是“泰坦尼克号” ,“玛丽女王号” ,“伊丽莎白女王号”这些传奇,她们都是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定期班轮。当初这艘船的名字叫作SS法国号,属於法国政府国有的班轮公司,法国人以国号冠名,把她当作自己的骄傲。我稍微查了点资料,在属於那个时代的著名豪华班轮里面,1911年下水的泰坦尼克号4万6千吨,巡航速度21节,1912年处女航中沉没。1934年下水的英国玛丽女王号8万1千吨,巡航速度29节,是那个时代名副其实的女王,二战时常常用来运兵,现在在美国加州的长滩作为博物馆和旅馆。1967年下水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7万吨,28。5节速度,直到现在还在大西洋航线上。这艘挪威号,当时叫法国号,尽管作为超级班轮之一,以豪华和法国美食名闻遐迩,但是可谓生不逢时,60年代已经是民用航空的年代,到1979年,挪威游轮公司仅以1千8百万美元买下来(这是拆船卖废铁的价格),然后花了7倍于此的价钱改装成加勒比海上的游轮,改名挪威号。因为有这段历史,所以无论外形还是服务,她身上还能依稀看到当年泰坦尼克、玛丽女王那些船的影子,跟今天的所有新式游轮不同。

这艘船7万6千吨,因为当初是为了横渡大西洋的,要抗北大西洋的惊涛骇浪,所以线条与现代的游轮明显不同。这里是照片(船上方彩色的,是港口有人在玩滑翔伞)



这是出港时航行在我们旁边的一艘新游轮的照片



两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现代游轮层数要高得多,我想是为了增加有甲板阳台的豪华套房数吧,尾部宽平,应该是为了增大游泳池等公共活动面积,但是现在的新游轮动力小得多(只有一个烟囱),因为游轮本是设计来在艳阳普照的大海上平稳滑行的,不是为了与惊涛骇浪搏斗。不过我还是更喜欢这艘旧船流畅的线条,她现在还保持着世界上最长客船的记录,据说整个两舷从头至尾所用的钢板,没有一块是完全平直的,全都带有一定弧度。从远处看起来,更象战列舰,而不象游轮。挪威号的老船长有一天开玩笑说,今天的游轮,全都好像是造了一半没有了原料,结果一刀切下来,只造了前一半似的。

挪威号7万6千吨的吨位,在今天的游轮来说,不算小,但也算不上巨大。大多数豪华游轮都在5万到10万吨之间。我教国际商务,从案例里知道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游轮,是Royal Caribbean公司的四海航行家号, Voyager of the Seas,14万吨,比挪威号大将近一倍,也在加勒比海区域。但是这个记录据说到2003年10月份就要被新下水的15万吨玛丽女王二号打破了,有报导说明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玛丽女王二号计划停靠希腊,我猜想这艘船将来可能也是象伊丽莎白二世号,玛丽女王号那样的大西洋班轮吧。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