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也谈当年的票证----和驴兄商榷

(2014-01-09 00:32:34) 下一个

驴兄谈论票证,给出了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人口增长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为什么以前不用票现在必须用票?只有一个解释,需求增加,购买力增加了”。不错,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中国人口从60年代末的6亿人,到75年8亿人(驴兄的数据是77年,我掌握的资料应该在75年,为他减少两年)。15年里,人口增长2亿,长幅33%,年增长率为1.92%。但它是否是实行票证的“只有一个”的解释?我不是专家,对“人类学”的知识少之甚少。但我也有另外一组数据,与大家分享。

其一:1994年上半年,全国最终取消粮票制度;而粮票是所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票证中(油票,肉票,鱼票,糖票,鸡蛋票,豆腐票,(这些项目在有些地方是证的形式),等等),最后消失的票证。可以说,到那时,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几十年的票证制度,终于结束。

第二个数据::1995年2月15日,是中国的12亿人口日,就是说中国从1975年的8亿,增长到12亿,有二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总增长率50%, 年增长率2.05%;比驴兄给出的年代稍微多了一点。

这二十年中,还包括继续留在文革时期和没实现改革开放的76,77,和78三年。这三年,全国票证情况,无任何好转;从那时过来的人,都知道,无需我再拿出证明。以后呢,人们用了20减3等于17的17年,在全国人口增长率基本相同的的条件下,取消了在中国实行了四十多年的票证制度。这显然让驴兄的“只有一个解释”的人口增加和“更要命的是这些婴儿潮”的需求说道是无法解释的。

其余驴兄说的,和他提倡的统计学思维没什么联系了,都是观点性的叙述,再争也是个说个的话。其实,我想就连驴兄自己心里也清楚,造成全国范围的票证制度的真实起因是什么。低下和不真实的经济增长率,当局追求政治目地而有出无进的巨大消耗和浪费,是造成全民贫瘠的最主要根源。王二傻网友在回帖里说:“对当时历史环境的总体判断,应该还是先回到物质匮乏的层面上较有说服力。先有总体判断,然后格物之至”, 我觉得是很中肯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