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和小人书兄抬抬杠

(2011-03-03 12:19:42) 下一个

先说两句大话:文学作品的人物塑造,要有它的连贯性,或说是要根据人物自己的性格来发展故事。这是个很专业的文学创作话题。老实说,我一点不懂,也从未写过小说,整个一个门外汉。但要说一直病泱泱的,并一直厌恶仕途经济的林黛玉,突然一天,打起精神为国奔赴沙场,当了像林四娘一样的“巾帼”,我是不能同意的。不符合林一贯的形象和性格,不符合贾宝玉林黛玉相互之间能吸引对方的精神魅力,也不适合故事从开始到78回的主线。

我俩共同认为,曹把书的故事讲完了,也就是林黛玉死了,而且不是善终。不同之处是我还是倾向于她死于不能接受的婚姻上,而且是急病(因伤感过度)或自杀。这门婚事根本没成,而不是像你所说的他和明妃一样,远嫁了,并为国立功了。这我在[玉在奁中求善价] 里说了。再补充几点。

【五美吟】中的五个女人,都是悲剧,所以,用来暗示她的结局,这很明确。又都是和男人有关,所以和她的婚姻有关,这也没争论的地方。可你说是用来暗示她们都是“为了国家兴亡舍身报国的”,有点不准确,至少绿珠、红拂不是。我理解曹雪芹用这几个人的故事来表达林黛玉对婚姻的想法。诗中提及的西施,虞姬,明妃,绿珠和红拂,分别代表着林黛玉对自己爱情的期盼(像西施白头到老),热烈(像虞姬刚烈忠贞),无奈(像明妃身不由己),殉情(像绿珠为爱舍身)和欣慰(像红拂慧眼识人)等。因为这几个人的身世大不相同,不可能一一对应在林的身上;但若只说一个是针对,而其余都是陪衬,又过于实用。所以,我还是觉得把【五美吟】理解为林黛玉的心声更好些。

再说说贾政和王夫人的事。从【芙蓉诔】里,可以看到宝玉的愤恨,特别是对他长辈女性的愤恨。不知你还记得这句,“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这话说得很重了。若是吊晴雯,还能理解为佣人老婆娘;若说是吊黛玉,那可就不是别人了,只能是那几个逼使黛玉外嫁的当局者了。

贾家发生些麻烦后,朝廷要严处,连作为皇妃的贾元春都受到连累。这时,如果一个负责处置这案子的王爷,听说贾家有貌似天仙,才如文姬的薛林二美女,借机索要,贾政安敢不从?(这时的贾赦已经折进去了,因石呆子的命案,只有贾政当家)。从王夫人这儿讲,薛林二人,一个是她的亲外甥女,会来事,知书达理,招她喜爱;一个是他丈夫的外甥女,她不很喜欢,又多病。在老贾母不能视事的前提下,她作主,她会把谁送走?答案很清楚:让薛宝钗嫁给宝玉,谎说已经定了亲,就送林黛玉一人入王府,去那个“何来万户捣衣声”的深宅,确实是两全其美的方法。贾政从来没特别顾眷过他妹妹的孩子,说他是“狠舅”也行,曹雪芹对他一直没好感;同时也从未写过宝玉对生母王夫人的感情。能对比的是,宝玉对贾母的感情。

至于黛玉会去哪个王府家,小说里提到过的两位王爷,一个是北静王,是作为正面人物来处理的,和宝玉的私交相厚;另一个是忠顺王,致使宝玉挨毒打的那位,书中的反角。我知道,太多的人想让黛玉和北王成亲。但你想,曹雪芹会把这个最大的屎盆子扣到他喜爱的人物身上吗?其实是我说反了,正因为他没做这等让曹雪芹深恶痛绝的坏事,他才成了“正面人物”。

啰嗦了一堆。很赞同你说的,全书开始就交代结局的写法是独特的,目的是有意识不写(或暗写)最后的部分。但不同意你所说的林四娘暗示了林黛玉的结局:我的看法她死了,死的原因是被逼嫁人,而她只能以死抗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