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旧事回忆:金敬迈和《欧阳海之歌》

(2011-01-29 14:01:07) 下一个


心君的旧时回忆文章里提到童年时听小说《欧阳海之歌》的播音,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大概都记得这部红极一时的小说。

那是1965年,文革的前一年,我小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反对帝修反,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人人要思想革命化,已经成为宣传的中心和主调。《欧阳海之歌》就在这种政治大环境下,出版的。它是军队作家金敬迈,根据欧阳海的生平事迹,创作的一部长篇。出版后,受到了极高的评价,京城各大新华书店都在热卖。周末父亲回家,也毫不犹豫地为我们买了一本。

在哥哥姐姐阅读后,才有机会轮到我(当老小惨啊,什么都得最后!)我很快就被故事吸引住了。和那几年出版的《红岩》,《艳阳天》等著作一样,都是给学生和年轻人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我很喜欢这部小说,也深深被欧阳海的精神所感动。在很短的时间里,我连续读了两遍,有些章节甚至是反复阅读的。

记得在小说的最后,当欧阳海将要冲上铁路,推开受惊的战马以拯救列车和路边的战友时;在生命的最后四秒钟里,作者用四段文字,描写英雄:他想到,他看见,他听到,和他要说,精彩极了。那时年纪小,记事快,多看了几遍,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了。不夸张地说,它帮我树立了纯真的时代幻想,英雄幻想。

但今天想说的,是小说中的另一个故事和作者的改写。

欧阳海连队的指导员因救战士受伤后,上级派来一个代理指导员,叫薛新文。他很主观,又自信,对欧阳海成见很深。小说用几件事描写薛兴文的主观和欧阳海的委屈。可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欧阳海都忍受了。并且有一段说欧阳海读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深受教育,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那是在1965年,刘少奇是国家主席,毛主席的接班人,当然少不了这么写。

直到老指导员回到部队,才发现了薛新文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在全连大会上,薛做了检查并向欧阳海道歉。这时欧阳海不但没有责怪薛,在大会上讲自己学习《修养》的体会;还说对照《修养》,他自己做的还很不够,要更多学习等等。又一次提及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并大颂赞歌!我虽然知道这是小说,但英雄的成长,离不开毛主席刘主席的教导,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一年多以后,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把刘少奇打个半倒,虽然还没有彻底戴上叛徒,工贼的帽子,但在宣传上和人民眼中,已经是反对毛主席的中国赫鲁晓夫了。金敬迈当时是红的发紫,从作家上升到文化部门的负责人,《欧阳海之歌》也还在继续高唱。只是书中有关刘少奇的段落有点跟不上形势,有点使他难堪。一天,哥哥拿回一本新版的《欧阳海之歌》,对我说,你看看吧,他把写刘少奇的地方都改啦!我那时虽然不大,对文革和政治,也知道了不少的事情。由于很喜爱这本书,就读了第三遍。

新版里,在全连大会上提及《修养》的话全不见了,这倒情有可原。但让我吃惊的改动,出现在以前认真阅读和领会《修养》的文字上。大意是:在整理营房的杂物时,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修养》的书,好奇地翻看了一下,竟是宣扬孔孟之道的个人修养,还是要求共产党员们做到的!他读了后,感到阵阵的恶心,随手把书扔掉了。正好,一阵风吹过,张页散乱的这本《修养》,就被吹到一堆垃圾中了。

这种强烈的反差和对比,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了,打击太大了。心中“名著”的丰碑,就这么一下子打个粉碎!这么多年,还能记得当时的心情,还能记住那些不敢相信的文字。原来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这么随心所欲地被戏弄的!如果不是自己亲眼读到,别人说我真不会相信呢。也是从那个小小年纪开始,我就不断对自己说,千万别写这样的文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