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曼谷二三事 (三)

(2009-11-15 12:11:01) 下一个

大皇宫座落在湄南河畔。与皇宫隔河相望,是黎明寺。

黎明寺建于大城王朝,是泰国非常著名的寺庙。1768 年,泰王郑信率兵打败侵占泰国的缅甸军队,复兴泰国,定都在吞武里,(就是现在曼谷湄南河的西岸地区),并建造了这座寺庙。传说当郑王到达吞武里的时候,正值黎明,故将寺庙命名黎明寺。从1780 年起,黎明寺一直供奉着从万象运来的玉佛,直到玉佛寺建成。寺里最重要的建筑,是高80米、始建于1809年的婆罗门式尖塔,叫巴壤塔,是泰国境内规模最大的石塔。它的四周,各有陪塔一座,比主塔矮小很多。整个建筑群,高低相谐,错落有致。巴壤塔是泰国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精湛的宗教艺术和深邃的文化遗产;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图片和模型,甚至刻在了泰国的货币上。

从曼谷的游览图上看,在皇宫附近乘轮渡过河,直达黎明寺,要比乘车过桥,再绕一个大弯才到,要近得多,也会经济很多,符合史家旅游“少花钱多办事,快办事”的原则。可没想到的是,叫的出租车的司机,一句英文不会,我们是半句泰文也不会。不想让人家失望再换一辆出租,只好拿地图指给他看,外加双手比划划船的姿势。司机好像是个明白人,点头说OK,我们就上了车。等开了一会,凭我的直观,车的方向不对。只好叫他停下来,再问,再说,再比划。最后清楚了,他是要走过桥绕大弯的弯路,整个一个少慢差费。只好放弃了去轮渡码头这个概念,指指图上大皇宫(反正大皇宫离轮渡不远),说就去这!他表现出“原来如北”的理解态度:车掉个头,向大皇宫奔去。

快到皇宫前,车沿湄南河开了一小段路,车窗外看到了黎明寺,急忙指给他看。这回,他终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要乘轮渡去黎明寺。一个急拐弯,轮渡码头就在一堆低矮的棚子房子之间,好一个“歪打正着”。我们一起哈哈大笑,下车时,大儿子提醒管钱的小儿子,“多给他些小费!”

和去玉佛寺和其它景点一样,刚下车,就有人跟过来说,黎明寺要到下午才开放,他知道另外的好去处,他的Cousin 有车,云云。真的要当笑话来听了,但也感受到人与人的不同:的哥不会英文,双方很难沟通,但他还是把我们带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没有丝毫的蒙骗。而眼前的这位,英文说的还可以,像是点文化的,可就是没真话!

湄南河水量充沛,浑浊不清。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水莲残叶,花蕾已被花农摘下,送到鲜花市场出售了。破旧的小渡轮,穿梭于两岸,船上看不见任何救生设施,这么重要的一个旅游景点,交通设施竟然如此落后、破旧,很有些想不到。联想起第一天晚上,在泰国第一大Mall: Central World 外边等车,天下着大雨,十几个人在等,却有很多的哥拒绝载客,宁可放空车而去。等我们叫到车,司机一口价不变,想狠宰我们一下。我们要他依计程表定价,他不干,硬把我们送下了车。几天的经历综合到一起,感到曼谷的行政当局,对旅游服务业的统一管理,是很疏松的,有待改进的。

巴壤塔是石塔,塔四周有非常精细的雕刻,从基座一直到顶尖。游客可爬到塔的中间部位,在那,石阶非常陡,必须以手用力拉住栏杆,才能向上迈步。下来时,只能面向石阶,倒着退下。再往上是不许可的,想象那些僧侣,每天要爬到更高的地方或塔顶供奉,得有多难和多险!信仰的真诚和由此带来的勇气力量,是我这样的俗人无法体会的。

前两天,为和野狼兄咏莲诗,结合几天在曼谷游佛寺的体会,也诌了几句,示丑在此,作为这一节的结尾。

万里西行入佛门, 南湄黎明花满盆; (曼谷在南湄河畔有黎明寺);

青灰长覆琉璃塔, 金瓦迎照佛祖魂。

玉体如磐悬空色, 莲座洁身望无痕;(玉佛寺中有玉佛为尊)

欲向高僧问尘世, 钟鼓音谙日已昏。




在湄南河上,远望黎明寺。





主塔和四个小塔之一。





山门





塔越往上爬,越陡。最后只有扶着栏杆前进





寺庙和民居





泰国寺庙的一个功用,为人保存骨灰。这是放骨灰的壁龛。








农贸市场的水果和鲜花





泰国是盛产兰花的国家。这是兰花中的精品---蝴蝶兰





给太座买个花串戴在手上,香气醉人的茉莉花。





含苞欲放的水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