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玩笑

这是我在新浪博客的备份,欢迎您到那转转:http://blog.sina.com.cn/liuilp
正文

巴黎的蒙马特 (2009-10-29 23:51:02)

(2017-04-07 13:34:35) 下一个

 去巴黎呆了五天,该去的,能去的都看了.印象最深的居然是巴黎的蒙马特.

  巴黎名胜大都聚集在塞纳河两岸,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奥塞博物馆,艾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街,大小皇宫,甚至凯旋门和巴黎歌剧院也都在步行距离之内. 因此,买张塞纳河水上巴士票,玩转巴黎就不成问题了.

    但是,塞纳河两岸的名胜只能说是巴黎的正史,它见证了法兰西的兴衰和巴黎的辉煌,欧洲历史在这里匆匆而过,留给后人们郑重其事地去反思沉淀的厚重,从这些人类遗产中去探寻创造的初衷.

  巴黎的野史则在蒙马特高地.这里不仅有可俯瞰巴黎市区的蒙马特山,有闻名遐尔的圣心教堂,还有著名的红磨坊夜总会.历史上的诸多名人都曾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波西米亚式的生活.达利,莫奈,毕加索,凡高成名前都整日里盘桓在蒙马特的街头酒馆里,拿着他们日后价值连城的画作换酒喝.

  我们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去的蒙马特.从地铁站上来,抬头就看到了著名的红磨坊夜总会和它屋顶上那标志性的大风车.据说它和曾在附近如今已不复存在的黑猫夜总会开创了如今仍风靡世界各大赌场的歌舞表演,上空秀等,已及类似单口相声的笑话秀.据说,如今在美女如云的巴黎,在这里跳上空秀的居然大都是来在澳大利亚的艺术院校的科班生,不知是巴黎的美女缺乏舞蹈的资质,还是夜总会的老板愿意雇用带点野性的澳洲女孩来干这名声不佳却来钱快的行当?

  沿着曲曲弯弯的石板路上山,不时看到普通的民居门前挂着一块古迹提示牌,说十七,十八或十九世纪的某年,某位大艺术家,大画家曾蛰伏于此,于是我们忙不迭地感叹一番,以表达对白驹过隙和萧瑟秋风的敬畏.

  在一所小学门口,竟然也有类似的一块牌子.我用那早已荒疏的法语磕磕巴巴读着那被岁月冲淡了的字迹 - 纳粹德国占领法国其间,法国维希傀儡政权要所有学校把犹太孩子交给德国人.这所小学曾将它的七百名小学生交给了纳粹.这段历史成了法国人的禁忌,绝少见诸于法国的媒体和文学作品中.学校门口挂上这块耻辱牌,对后来在这所学校教书和学习的老师和孩子们的心理影响难以想象!

  终于登上了还不及艾非尔铁塔一半高的蒙马特山!从这里俯瞰巴黎与从艾非尔铁塔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在324米高的艾非尔铁塔,看到的是巴黎的静止的美,是一种居高临下,置身事外的游客感觉;而从这里可以感受巴黎的脉动,巴黎的人气,和巴黎的熙熙攘攘.

  据说当年巴黎公社起义,就是始于斯又终于斯的.早年学马列,对巴黎公社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权充满向往.也对那战死在拉雪滋公墓前的147名公社战士满怀崇敬.来到蒙马特山才知道,巴黎公社当年把大炮就架在这山上,本意是抵御来犯的德国人.那个屠杀巴黎公社的法国首相梯也尔,曾在蒙马特山指挥军队围剿巴黎公社,把最后几百名公社战士赶进了这里的石膏矿,然后用炸药炸毁了矿井,这几百人至今仍埋在蒙马特山下.

  与巴黎圣母院齐名的圣心大教堂矗立于蒙马特山顶.修建它的初衷是乞求上帝宽恕巴黎公社在对巴黎专政的短短两个月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其实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是以大开杀戒为标志的,尤其是无产阶级的革命 - 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连古巴的革命都把原来巴蒂斯塔政权的人赶尽杀决.

  只不过巴黎公社干得更绝,连下榻的巴黎威斯汀酒店旁边的凡度广场雕塑都给砸了,害得我们只能欣赏后来又竖起的一根柱子,想象着当年那尊拿破伦的雕像多么威武雄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