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小筑

小小地方,贴着海姑娘我喜欢的文章和帖子 此博客为海姑娘的个人好贴转摘博客
正文

职场健康:学着打理心理感冒

(2005-10-04 20:08:03) 下一个
津津毕业不久却已换了两份工作。如今,面对第三份依然不合己意的工作,津津开始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开始讨厌起上班这件事。

  梅小姐是一位认真负责的部门主管,琐碎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使她经常处在焦虑和不自信的状态中。尽管尝试过各种减压方法,但情况丝毫未见好转。



  丁先生在机关的机要办公室工作,一次意外让他从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在他的脑海中,总有一个念头不断出现,而他也不能自控地随之做出各种“荒唐”举动。

  精品职业顾问素描

  王二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北京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效学会认知工效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科学学会会员,国际应用心理学联合会会员,美国管理科学院外籍会员。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像津津、梅小姐、丁先生这样的问题。也许你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信号——你的心理健康可能出现了问题。

  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是职场常见病

  记者:最近的调查显示,六成白领认为自己存在心理问题。您认为,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王二平: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会带来压力。职场人要和老板、客户等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有时还会产生冲突。对一些人来说,人际交往恰恰是其弱项,因而会产生倦怠感。二是工作本身也会带来压力。很多时候,工作压力来自于期限压力——到什么时候就要交什么东西。就像我们做研究,探索本身是很有乐趣的,可一旦被告知要在一个期限内拿出一个研究成果,这种压力就把乐趣抵消了;工作压力还来自上级和自己对工作成果的过高期望,人们总担心得不到预期成果该怎么交差。

记者:这些压力会给职场人带来哪些影响?

  王二平:压力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损害,进而严重影响到身体。有三种心理健康问题常见于职场,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我可以说,所有人都曾有过抑郁症。你得过感冒吧?一个道理。



抑郁症一般表现为活动兴趣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等。绝大多数的抑郁症可以自愈,最好的方法是给自己放个假。但也有人的抑郁症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发展到自杀。他们认为生活中没什么可留恋的了,这样的人最后连写遗书的动力都不够了。抑郁症不太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因为很多人的表现无外乎是不爱说笑了、不爱交往了。别人只觉得他是有什么心事,或暂时情绪消沉,结果反而贻误了治疗。

  职场上得焦虑症的人也较多。有人面对喜欢的人心跳加速,有人一到考试就发烧,这是正常的焦虑。还有人一想到不好的念头,或者要做社会规范不允许的事时,就会心慌气短,也是正常的。但有些人从一醒来就无缘由地感到心慌,要做什么事都觉得很心烦,经常失眠,天天处于惴惴不安中,这就是得了焦虑症。焦虑症往往诱发于某件事没有做好。如果说抑郁症是动力水平过低、不停放松发条的话,那焦虑症就是动力水平过高、不停拧紧发条。多数人的焦虑症也是可以自愈的。

  强迫症的发病率较低,其患者总会在脑海中反复出现某些念头、幻象等。“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实际就是强迫意识的表现。还有一种叫强迫行为,即无谓地重复某种动作,结果影响到正常的思维和工作活动。有强迫症的人虽然明知这不正常,并极力抵制,但终归难以摆脱。强迫症无法自愈,一定要得到适当治疗。

  一般说来,这三种病症和人的性格有关。爱逞强、脾气急躁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和焦虑症,谨慎、过于自律的人往往容易得强迫症。

记者:这些压力会给职场人带来哪些影响?

  王二平:压力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损害,进而严重影响到身体。有三种心理健康问题常见于职场,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我可以说,所有人都曾有过抑郁症。你得过感冒吧?一个道理。



抑郁症一般表现为活动兴趣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等。绝大多数的抑郁症可以自愈,最好的方法是给自己放个假。但也有人的抑郁症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发展到自杀。他们认为生活中没什么可留恋的了,这样的人最后连写遗书的动力都不够了。抑郁症不太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因为很多人的表现无外乎是不爱说笑了、不爱交往了。别人只觉得他是有什么心事,或暂时情绪消沉,结果反而贻误了治疗。

  职场上得焦虑症的人也较多。有人面对喜欢的人心跳加速,有人一到考试就发烧,这是正常的焦虑。还有人一想到不好的念头,或者要做社会规范不允许的事时,就会心慌气短,也是正常的。但有些人从一醒来就无缘由地感到心慌,要做什么事都觉得很心烦,经常失眠,天天处于惴惴不安中,这就是得了焦虑症。焦虑症往往诱发于某件事没有做好。如果说抑郁症是动力水平过低、不停放松发条的话,那焦虑症就是动力水平过高、不停拧紧发条。多数人的焦虑症也是可以自愈的。

  强迫症的发病率较低,其患者总会在脑海中反复出现某些念头、幻象等。“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实际就是强迫意识的表现。还有一种叫强迫行为,即无谓地重复某种动作,结果影响到正常的思维和工作活动。有强迫症的人虽然明知这不正常,并极力抵制,但终归难以摆脱。强迫症无法自愈,一定要得到适当治疗。

  一般说来,这三种病症和人的性格有关。爱逞强、脾气急躁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和焦虑症,谨慎、过于自律的人往往容易得强迫症。

案例1 让我如何不郁闷?

  津津:我是一个从会计专业毕业不久的女孩子,但从今年4月至今,我已换了两份工作。换第一份工作是因为我看不到发展机会,换第二份工作是因为公司离家太远。对眼下这第三份工作,我依然不满意。



  在我看来,会计工作要有一个安静的办公环境。但我现在的办公室是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仓库,工作时间常有人来打扰,隔壁冷库24小时不停转的机器也让我饱尝噪音之苦。在里面待一上午,我就会头痛难忍,根本无心工作。

  其实来这家公司工作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是一家开办初期的小企业,工作难免是要辛苦些,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下来。如今看来,坚持到底的代价就是在糟糕的环境中以糟糕的状态工作。现在,一想到工作,我就痛苦焦虑,甚至开始讨厌上班这件事。朋友说我得了上班恐惧症,果真如此吗?

  王二平观点:学会珍惜

  我认为津津可能有抑郁症的症状。此外,她还对自己的职业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当津津发现工作条件低于自己的期望时,工作兴趣和动力下降了,工作效率也不高,只是敷衍、将就。这就是抑郁症的表现。津津所在的是一家新开办的小企业,工作条件难免艰苦,也许老板的办公环境也不甚理想。津津不该对这些期望过高。如果津津很在意工作环境,只好再觅新职。在津津看来,会计理应有明亮、安静的办公室,但实则不然。在任何企业,财务室都是人来人往的。看得出,津津缺乏对专业、职位的清晰认识。

  最后,我要提醒津津,作为刚毕业的学生,你要学会珍惜自己找到的工作。毕业不到半年,津津换了三份工作。这样的跳槽频率会让企业心生疑问:“你能在我们公司待多久?”更何况,会计是一份讲究年资的工作,大有“越老越值钱”的特点。我建议津津尽早踏实下来,认真积累经验。

案例1 让我如何不郁闷?

  津津:我是一个从会计专业毕业不久的女孩子,但从今年4月至今,我已换了两份工作。换第一份工作是因为我看不到发展机会,换第二份工作是因为公司离家太远。对眼下这第三份工作,我依然不满意。



  在我看来,会计工作要有一个安静的办公环境。但我现在的办公室是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仓库,工作时间常有人来打扰,隔壁冷库24小时不停转的机器也让我饱尝噪音之苦。在里面待一上午,我就会头痛难忍,根本无心工作。

  其实来这家公司工作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是一家开办初期的小企业,工作难免是要辛苦些,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下来。如今看来,坚持到底的代价就是在糟糕的环境中以糟糕的状态工作。现在,一想到工作,我就痛苦焦虑,甚至开始讨厌上班这件事。朋友说我得了上班恐惧症,果真如此吗?

  王二平观点:学会珍惜

  我认为津津可能有抑郁症的症状。此外,她还对自己的职业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当津津发现工作条件低于自己的期望时,工作兴趣和动力下降了,工作效率也不高,只是敷衍、将就。这就是抑郁症的表现。津津所在的是一家新开办的小企业,工作条件难免艰苦,也许老板的办公环境也不甚理想。津津不该对这些期望过高。如果津津很在意工作环境,只好再觅新职。在津津看来,会计理应有明亮、安静的办公室,但实则不然。在任何企业,财务室都是人来人往的。看得出,津津缺乏对专业、职位的清晰认识。

  最后,我要提醒津津,作为刚毕业的学生,你要学会珍惜自己找到的工作。毕业不到半年,津津换了三份工作。这样的跳槽频率会让企业心生疑问:“你能在我们公司待多久?”更何况,会计是一份讲究年资的工作,大有“越老越值钱”的特点。我建议津津尽早踏实下来,认真积累经验。

案例3 我患上了强迫症?

  丁先生:我在机关机要档案室工作。最近,我常常怀疑自己得病了,但我没有勇气去医院,我担心一切成真,我也担心被同事和朋友知道。

  事情还得从半年前讲起。一天,我在上班时发现,自己在头天下班时居然没锁好办公

室的门。仔细检查几遍后,我确认没丢任何东西。“我一直小心谨慎,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我自责不已。此后,每到下班,我都要反复确认门窗关好没有。推一推,不放心。打开再锁一遍,还是不放心……我花在锁门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即使回到家,我也惴惴不安:“万一没锁好门怎么办?”我知道自己的状态有问题,我也想改变,但我控制不了自己,我该怎么办?

  王二平观点:学会坦然以对

  丁先生的确是患有强迫症。强迫症往往和人格特征有关系,具有认真、谨慎、自律过严的人格特征的人,如丁先生,一般容易患强迫症。

  强迫症状可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前者是指总是缠绕于某个念头不能自拔。比如丁先生总在想门窗关没关好这件事。强迫行为指患者为减轻因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重复做某种动作,然后又因意识到这样做不必要而更焦虑。比如丁先生反复检查门是否已经锁好。强迫症无法自愈,一定要去就医。

  此外,从丁先生的担心中不难看出,现在社会还普遍存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偏见。一提到心理健康,人们就将其与智力、人格特征联系起来,这是不对的。人们要打破偏见,患者更不能讳疾忌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