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古代冷兵器的几大颠峰之作(组图)

(2009-07-16 13:27:02) 下一个

青铜剑时代的最后颠峰 —— 秦剑

  秦始皇兵马俑一、二号坑所出土的青铜兵器,最让人着迷的首先要数锋利坚韧的秦青铜长剑。柳叶状剑身的秦剑,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94.8厘米,远远超出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宝剑(长度一般在 50 ~ 65 厘米)。秦剑剑身特长,剑茎(柄)也相对很长。秦俑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其剑茎长度多在17~20厘米左右。根据秦剑的长度、重量和技击实用功能推测,秦剑多数为双手使用(双手剑在某些时候单手使用亦可);少数剑茎较短者可能是单手剑。

  回顾中原铜剑的发展历程,剑身一直在不断地加长。当其初起之时,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60厘米左右;战国晚期,一些剑超出了70厘米,最长达75、76厘米,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更上新台阶,超过了80厘米,最长者将近95厘米。




  青铜剑在技击格斗中,首要功能是刺杀敌人、穿透对方的铠甲,劈砍、划拉只是辅助功能而居于其次。比对手的剑长出近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作为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最后巅峰,秦剑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再看剑身造型,整把剑分由八个平面,组合而成。通长三尺,又剑尖至剑柄,厚度各不如一。此法更增强剑身弹性,在遇到剧烈撞击时不易断裂。

  秦式铜剑不仅长,而且很锋利。一些剑出土时毫无锈蚀,光洁如新,锋刃锐利。经试验,一次尚能划透18层纸。这些剑表面都呈灰黄色,组织细密,没有沙眼。而且剑身表面都进行了精细的锉磨、抛光,故极为平整光亮。每一件兵器,都经过严格的制造工序,接受精确的标准控制。因而,每一件兵器,外观,形状,成分,不差分毫。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兵器工厂,皆然如此!


铁器时代的转折
— 西汉环首刀

虽然在秦朝后期已经出现了铁器,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与科技水平的限制,多采用低温冶炼,炼出的铁,杂质较多,疏松多孔,根本无法用来制作兵器,所以那时仍旧使用技术成熟的青铜兵器。

这种情况一直到西汉才有了重大发展。西汉是铁的时代,蓬勃兴起的炼钢业将汉军队铸成为那个时代罕见的钢铁雄师。钢铁提供了兵器更为坚韧的骨骼,而从中亚引进的 “ 百炼钢 ” 锻造技术更是加强了钢铁坚韧的特性,催生出长达 1 米左右的环首刀。所谓的 “ 百炼钢 ” 就是将铁胚反复折叠锻打,就象揉面团一样,从而将钢铁中的杂质和气泡排除,增加其轫性。1974年7月,在山东临沂苍山地区出土一把东汉的环首刀,刀身上还刻有隶书铭文十八字:「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卅湅」就是三十炼,也就是这把刀曾经使用「百炼钢」技术将钢材折迭锻打达三十次之多,而在这把刀的刃部还发现经过「淬火」。「淬火」是将刀刃加热到某一高温,再用水、油或空气使其急速冷却,并让工件表面硬化。

在尚无马鞍和马蹬的骑兵眼中,那粗犷有余细致不足的直窄刀身蕴含了前所未见的凌厉杀气,厚实的刀背将轻易承受住猛烈挥砍的应力,使他们化身为扑袭的猎鹰。

环首刀彻底取代长剑是在东汉末年,在那之后它将作为一个经典和传奇横跨过 300 年时光直达隋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短刀在东晋就出现了分裂,导致两种刀式的并行发展,一种是直窄样式,另一种是近代常见的宽体样式。但古人对事物的革新总是异常谨慎,就如同他们腰里别着剑鞘千余年,才在波斯双环的影响下,用绳将刀剑挂在腰际,宽体刀还要再承受几百年的寂寞。


冷兵器时代的顶峰
— 唐直刀

经过汉代以后四百多年的实战洗礼,尤其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作战需要,到了唐朝以直刀为代表的制刀技术发展到了顶峰,在唐朝的骑兵中直刀的装备数量高达百分之三十。唐朝的直刀不同于汉朝的环首刀,它去掉了在汉刀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


龙宫唐直刀

唐刀制造精良,堪称是一款艺术品,唐直刀的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包钢技术,所谓包钢简单的说就是 “ 软包硬 ” ,采用来自中亚的优质钢材来制造刀刃,外覆以极具弹性与韧性的庖丁铁。而一把直刀的成品必须经过三十次左右的反复锻造。

锻造复合成刀型後在下水淬火前覆以一层特制泥土於刀身上,靠近刀背部份覆较厚泥土,依次渐薄而下,刃口处则不包泥土,刀身下水淬火时刀口未包泥土处直接与水接触可增加其硬度,包覆泥土部份并未与水直接接触可增加其韧性与弹性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使刀口坚硬不易缺口。

一把好刀应软硬兼备,於格斗时刀之两侧具有弹性可吸收化解对方兵器攻击造成之震力,避免手掌被震麻木而兵器有脱落之虞,而刃口因坚硬的特性不易成缺口,成功的克服了传统铁器过软或过硬的矛盾,使之软硬兼顾攻守得宜。因此它是一款十分可怕的武器,它的威力只能以恐怖来形容,一般的铠甲根本无法阻挡唐刀的劈砍。

唐直刀流传到日本后,当时的日本贵族都以拥有一把唐直刀为荣,经过历代的演变之后发展成为日本的武士刀。而唐直刀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是由于它的技术太先进,工艺太复杂,用料太昂贵,造价高昂,以至于只有国力昌盛的大唐盛世才用得起。

日本正仓院是世界上仅有的古代木构建筑博物馆,里面珍藏着日本圣武天皇生前最喜爱的全套生活用品,其中有很多反映盛唐文明风采的珍贵文物。但正仓院在国内知者不多,最为吸引我们的是,他们保存有当年从唐朝进口的大量珍贵绝品。

正仓院唐刀图






正仓院七星唐刀






长藏刀 有唐直刀的血脉




唐刀分为很多系列。陌刀为军事管制用品 , 只有军队才可以使用。仪刀允许官员百姓配用。唐直刀是藏刀,日本刀的直系祖先。中央电视台制作过相关节目,称唐刀的工艺被几个中国剑匠已经发掘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