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网上无名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陪你,不要怕

(2008-09-02 19:36:27) 下一个

最近写了开学的情况,收到不少网友留言,有的同情有的勉励,有的不解有的责问。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往往就是会产生极其不同的看法和反应。基于对事情始末了解的强弱,有些意见靠谱,有些意见不靠谱。但是不论如何,我确信一点,就是大家对我们全家,尤其是孩子,的关心与爱护。谢谢,谢谢你们如同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惜我的三个宝贝。

孩子的学,已经上了两天,我这里不妨报告一下。

插班三年级的阿小J,如何处理她的功课,是我们的一大难题。

每天的中午和下午,接她的时候,班主任都要同我谈话,重点就是她的功课跟不上。这位老师人很温和,只是愁眉苦脸,看着阿小J唉声叹气。我心里特别同情她,不幸被分到这么难教的学生,需要多操很多的心不说,还会拖累班级荣誉。

小J跟不上的根本原因,是中文太差,就连每天老师布置在黑板上的作业,都要同学或者是我帮忙抄写。他们现在所学的课文,已经是长长的散文,词汇量基本等同于大人。在那些大段的课文里,小J只认识零星几个中文字,根本如读天书。学校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我们完全无从下手。

于是我只好先带她认识当课的新字,让她每天都有收获,其它慢慢去补。大侠认为要恶补,强化学习,可是哪里去找时间呢?就这么应付差使,她都已经每天拖到十一点才能睡觉。

小J非常懂事,自从开学,不再要求看电视做游戏。有时候我问她,要不要休息一下,她总说:“不用了,谢谢。功课实在太多了,我得抓紧做,才能早做完,早睡觉。现在我就不休息了吧。”我心疼她,对她说:“孩子,你不用着急。不论发生什么问题,妈妈跟你在一起,妈妈帮助你。你知道么?其实你已经很棒了!回中国以后,你学会了那么多的中文。你想想啊,你在中国的同学,如果现在去美国,大概什么都听不懂,英文还不如你现在的中文呢。你可是已经会听,还会认会写很多的字,进步非常快。只要继续努力,你会跟得上大家的,千万不要紧张。”

她的数学也跟不上,不过好在我们从前带她多学过一些运算,所以勉强可以维持。因为教学方法和思路上的差异,她有时搞不明白课本到底要讲什么,作业到底要做什么。我就耐心再耐心,把显而易见的问题,再用更平白的语言加以讲解,一遍又一遍,换尽了方法,直到她能够理解为止。

她的英文当然很好,好过她的英语老师。国内的英文课本上面,有许多说不上是错误的错误。我们出过国的人都有体会,从理论上来讲,是正确的用法,只不过在英语国家,那些用法根本没有人在用,也没有人明白是什么意思。孩子已经大了,知道老师发音不标准,也知道课本编写得不好。

我不想骗她,就对她实话实说:“你的看法也对也不对。你从小接触英文,但老师没有。所以她可能有不如你的地方,不过我希望你不要对老师和同学这么说,因为不礼貌,会伤害别人。而且老师专门学习过怎么教书,所以她肯定也有很多比你强的地方,你一样要好好向她学习。就好比你的中文,没准有什么你认识的字,你的同学都不认识呢。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如果有什么你不确定的,回来问我,我可以帮你。你千万不要去批评别人。”

到了晚上,临到给弟弟念故事书,提前先跟她谈话。我说:“宝贝,妈妈知道你也想跟弟弟一起听故事,但是我希望你能够自己读自己的书,不要再只看图画书。你的那些大书,我们辛辛苦苦背回来,就是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够坚持自己阅读。学到了的东西,经常使用,就不会忘记。你也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中文书,你的中文会提高更快,也能从书里学到很多从其它地方学不到的东西,像妈妈一样,读好多好多的书,知道好多好多的事情。”

放学的时候,我常常鼓励她跟同学一起走路聊天,多交朋友。每当她的同学知道她从美国回来,从前在学校都是讲英文的,总会非常羡慕地说:“那你的英语肯定超级棒了!我妈妈说了,学好英语是最重要的!”

听到这样的夸奖,阿小J总是低下头,抿着嘴微笑。

两个小的刚刚入学,学业方面暂时不成问题。需要慢慢习惯适应的,是学校纪律。三个孩子每天回来,都为老师的要求而紧张不已:老师说今天必须买书皮包书皮,不然明天扣分;老师说绝对不能迟到,否则站在教室门口喊“报告”,老师不点头不许进去;老师说以后不许用左手写字了,要改成右手;老师说必须完成作业,不然就站到教室外面去做完,才能回来上课;老师说如果明天再忘记带课本,就对我不客气,把我的书包扔出去;老师让你们立刻给我请家庭教师,不然我的功课会越来越差;老师说不要再用铅笔写字,得用钢笔,必须是黑色的;老师说记作业一定要用专门的作业记录本,带家长签名那种,不签名不许进教室上课;老师说上课的时候手必须放在课桌上,身子坐直,不然就赶出教室罚站;老师说没有A4图画本就不能上美术课;老师让带课外书去学校,跟同学交换,明天必须带去,记住啊,必须!。。。

这些要求,我听得莫明其妙。但是全国的小朋友世世代代就是这么过来的,我凭什么抱怨啊?我只能当一名合作的家长,这是在开学第一天,教导处主任对全体家长提出的基本要求。

我从前写博客,不会事无巨细地记载这些枯燥的内容,不过现在改了做法,是因为这几天在网上查找有关中国homeschooling的信息,想要看看有多大的可能性。结果看到许多家长之间的交流,让我很受鼓励与感动。

“What are educational alternatives for expats' kids in Xiamen? We homeschooled for 12 years because for most of the time there was no Int'l school, and we tried Chinese schools but had some problems (others have done well with this though, and things have improved)…”

“Yet China has changed the whole family and I'm certain it's the best education Zak has received up this point. In the US, so much of what we hear about China is simply untrue. The country is changing so rapidly it's unbelievable. And Zak is able to witness that. He's made friends. He now eats with chopsticks as easily as with a spoon and fork. He can order food and negotiate taxi rides to visit his friends across town. Another benefit I didn't expect is that he's voluntarily eating more vegetables. Without a doubt, the Chinese have refined the culinary arts to perfection and one of his favorite foods is qing cai, a leafy green vegetable sauteed with garlic and soy sauce. It's true that the world is our school and homeschooling from abroad has been an amazing venture. ”

“...We have been home schooling for 13 years, our first graduating in 2001. ..In 2001 my oldest daughter and I made a trip to Guinea, Africa and helped put on a 3-day event for homeschool missionary families in the area. We had classes, crafts and a Medieval "feast" as a finale. Through this experience, God has given me a heart for missionaries and workers, particularly overseas, who desire to homeschool. This website is an attempt to follow God's leading and help you do the job God has called each of you to. Please feel free to explore this website. I will be adding things of interest when I can. Most of the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you will find here are based on a Christian worldview. Occasionally I will recommend something that is not from a Christian Worldview, but may be a great resource for homeschooling. I have provided links for information and websites that may be of interest to you. .. I hope you find this website helpful and encouraging. ...but let us encourage one another,--and all the more as you see the Day approaching. Hebrews 10:25”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这些交流当中的具体信息,而是用以传达信息的平台,还有支持这个平台的相互关怀。

其实不论是海龟,还是出国的老外,其中包括身在海外的华人,都有特别属于某个群体的特别烦恼与忧愁。我们有的人正要踏上这一条路,有的人正在路上苦苦挣扎,有的人欲要掉头折返,有的人终于苦尽甘来。。。

我并不知道有没有海龟跟读我的博客。如果有的话,我相信在很多很多的方面,大家可以彼此扶持,或者至起码,彼此倾吐。博客有这样的好处,它以现在进行时记录着一些真实的故事。不论写故事的作者,故事里面的主人公,还是看故事的读者,没有一个人知道故事的下个情节是什么,或者它将如何结局。我们都在随着一天天日子的过去,等待着一段又一段的人生,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譬如在我正写着的这个故事里,有我亲爱的家人相依相伴,有网上网下的朋友理解支持,更有同路上的人们,因为大家相类似的经历,在某时某刻得以甘苦与共。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之一,让我们即便处在艰难的处境当中,也能找得到出路,感觉得到安慰。

在日照的时候,去参加一对新人的婚礼。席间,新娘子抱住阿小N亲了又亲,对我说道:“他实在是太可爱了。你的孩子都特别可爱,我真想一直抱着他们,跟他们在一起玩。”

阿小N坐在新娘腿上,冷静地侧身对她说:“那是因为你没有养我们。”

真的,养孩子,不仅是跟他们一起玩儿,还是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流泪一起吃苦。所以,let us encourage one another.

张韶涵有首大俗歌,我从前就贴过,因为实在很喜欢,今天再贴一回,《隐形的翅膀》。听不到的同学自己搜搜吧,满世界都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7)
评论
邹娅 回复 悄悄话 偶阿姨的孩子曾经送去低年级(类似留级)学习 等过了一段适应时间再慢慢往上学 不过小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 我还知道有中学送去读2年的 回来后中文特别榜 目前我就只教育孩子中文 希望她的中文能更上一层楼
阿贝 回复 悄悄话 很感动。三个孩子都不容易,幸运的是,有小名与孩子们甘苦与共。希望尽快度过艰难时刻,我帮不上忙,只能在一旁为你们加油。
worldling 回复 悄悄话 阿小J情商这么高,一半是来自大侠的基因,一半来自阿小名的教育吧:D))
-CC- 回复 悄悄话 “阿小N坐在新娘腿上,冷静地侧身对她说:“那是因为你没有养我们。”

》》阿小N真有智慧。
高龄老妈 回复 悄悄话 唉,真实啊。我儿子每周一检查小杯子,可是那只是摆设,喝水根本不用。他很不解。还有其他类似的事。形式特多。三两天考试排名,课间操,休息时间总被改作业占用。课后补习名为自选,实则必须花那个钱。

他英文老师倒是乖巧,让同学自己听录音,她把我儿子叫一边,给她读英文:-)。

不过,小孩适应的很快。好处是一年下来,中文突飞猛进!
染染 回复 悄悄话 写的真好,情真意切.女孩子就是乖,即使开始难点,以后,她一定能赶的上的。既然家人如此理智,也一定能理智的教导孩子,相信楼主已经度过了回国的适应期了,祝你们全家快乐。
雪玲珑 回复 悄悄话 我的一位朋友homeschooling她的孩子们(在美国), 我可以帮你问问她所用的教材, 还有学业如何取得认可。 有些人会担心homeschooling 的小孩会不会过于孤独, 不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 我看我朋友的孩子们没有这个问题。 可能跟他们经常参加教会活动有关,而且他们与朋友之间的家庭互动也很多。 我说的是个案, 没有代表性。

哪样的教育模式适合你的孩子们, 我想你是最有资格说话的。 在这种摸索的过程中, 痛苦是一定的, 但都是短暂的。

孩子们还是继续上学, 你一边详细地了解关于homeschooling 的方方面面, 然后再做决定。 因为一旦定下来了, 最好就不要变更。

不能帮上你什么忙。 为你祷告!

我会尽快把了解到的信息发到你的email.
l0l0 回复 悄悄话 Hug hug. You are a great mom with three great kids.
老史 回复 悄悄话 多么可爱懂事的JNT啊。。。

阿小名,我觉得homeschooling不太现实吧,对孩子来说,太孤单了,JNT们需要与同龄的孩子们在一起;对你而言,压力太大了,三个孩子的教育压在你一个人身上,太重了....心疼啊。。。

想不出什么别的好主意,无论如何,
阿小名,我们和你在一起 - ZT
搏客 回复 悄悄话 孩子们回到父母的祖国,正经历着父母当年出国时同样遇到的CULTURE SHOCK. 痛苦,但应该是短暂的。
applaud 回复 悄悄话 好有耐心。一定会熬过来的!

我昨天瞎掺和来着。现在很不好意思。

”那是因为你没有养我们“-- 这娃太厉害了!
功夫茶 回复 悄悄话 "我们有的人正要踏上这一条路,有的人正在路上苦苦挣扎,有的人欲要掉头折返,有的人终于苦尽甘来......"

深有同感. Sunday 在 纽约我参加一个由NIKE 主办,全球26城市的 THE HUMAN RACE+10K 的比赛。(the total 6.2 miles race), 由于是比赛, 开始的2.5K我跑的很快, 感觉特别累....我就想no more race in the future. 为什么我在这苦苦挣扎。我也可以在家喝着咖啡,听着音乐,读着书,那样多谐倚。可是当我跑到体育场,看到欢呼的人群,我感到出琦的振奋。我forget一路上的苦苦挣扎, 我期待着下一个周六18miles marathon training.我期待this year marathon race.

人就是这样:当我们闯过那些挣扎,艰难,不管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we'll find such an amazing experience.

困难是暂时的,加油,3 little JNT.....




xux 回复 悄悄话 Hug hug. Hope all your kids still can keep their originality/creativity and fun presonality after going through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That's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many math problems they learn to solve.
蛛儿 回复 悄悄话 经常看你回国的故事,对今后有好处:)
mycereal 回复 悄悄话 小孩子都很可爱。
homeschooling 我不太懂。以前在院子里看到一个美国女的给她的小孩子homeschooling, 我在想小孩子是不是会lonely, 没有学校里的那种热闹。
闲人Filiz 回复 悄悄话 真实生动,不易啊!
LA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阿小名的评论: 好,我会去问,有具体的信息后发给你。可能要几天。
阿小名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大家!本来都好点儿了,看见你们留言,又差点哭了。

LAer,我是在认真考虑homeschooling的事情。不过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情况较多,在深圳好像不多。据我所知,有的通过了美国的认证,有的就是私下这么教,也不知道可以不可以。在有些国家,如果孩子该上学的时候还满街乱窜,警察会来干预。但是中国好像没人管,不过因为牵涉孩子以后学业能否被认可,还有我自身的能力考察,我还是希望能够找到详细的资料和依据。如果您能帮我提供什么途径,那就太感激了!我的邮箱是:wuming_online@yahoo.com
LAer 回复 悄悄话 我认识的有在这边homeschooling的,也有正准备去中国的,也计划homeschooling;如果你真考虑,我可以再详细问,只是如何pass information 给你?
GraceUS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三丰子的评论:
俺们加州,穷,公校,课本不归个人,学期结束收回去,下一学年的孩子继续用。所以,小葛已经八年级,家里一个课本都没有。
LAer 回复 悄悄话 如果 homeschooling, 直接用美国的教材,然后另外给他们上中文,可以吗?homeschooling 可以到初中。我想他们以后也不太会上国内的高中,大学是一定不会的,所以不需要跟国内的教学进度,反而要跟美国的教学。
我也在湾区,小孩和你们的同样年龄;也考虑过如果回国几年他们的学校问题;所以想homeschooling是否可行?
三丰子 回复 悄悄话 如下的话,阿小J在美国上过小学你是知道情况的,所以没有刺激的意思。一来如实汇报,二来真是这是两个极端呀!

这差别也太大了。昨天我也是酸酸地怕儿子累着了。今天回到家,诺大书包里面就一饭盒,一张老师的欢迎信,一张童子军广告!!!
问孩子如何,他说好玩!问他干了什么?说“玩,吃饭,然后休息,再玩,然后snack time. 体操,然后就结束了。”说班里有个玩具特酷!问有没有课本 (知道没有,还是抱着一点希望),回答道:“什么是课本?”我们上学时候好歹也是有语文数学课本的!!!
一个是重压,一个是放羊,非我们家长能左右。只能这样了.
我就是 回复 悄悄话 阿小名,我们和你在一起
一如既往,喜欢阿小N, 哈哈
graceusa 回复 悄悄话 宝贝儿,
从你决定回去那天起,我就担心九月一日。我知道这一天对你和孩子都是个大考验!
早晨上来,读到前一篇,眼泪在眼眶打转。
这一篇,不再那么emotional, 可还是揪着心。
我相信,孩子们会很快适应,两个弟弟尤其是。你多帮帮姐姐,她是困难最多的。
接下来,会是个很挣扎的阶段,你要坚持住, OK?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