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孩子成长的过程

(2010-09-05 11:52:03) 下一个

 


这里想要讨论的是亚裔孩子在亚裔不占主流的环境中成长的困惑。


如果孩子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父母的生活应该也是相对应的,也是类似的环境。父母的理解和应对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理解和应对方式。俺同意家庭环境是第一因素。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终归是要困惑的。环境不同,有了进一步困惑的前提。


说说俺家孩子的情况。俺儿子是个性格很弱的孩子。从小就能看出来。两岁的的时候,我和一朋友带着孩子出去旅游,朋友的儿子比我儿子小几个月,50%中国血统,性格比较强。那一路,两个孩子之间出了很多问题。


朋友的儿子属于我强,你也不能弱的性格。他见不得我儿子软弱的样子,推你一下,你就躲着,打你一下你就哭。越是这样,他就越要来推,打。弄得一路上两个妈妈都很头疼。当时两个孩子都只有两岁多,矛盾已经很尖锐,应该说都是受天生性格主导。


后来我和朋友都主动不让两个孩子见面,各自成长,估计都有自己的长法儿。


儿子去上幼儿园,小学,一路上也都没改变自己的性格,哭的时候很多。虽然大人会跟他说,要坚强,不要老哭,遇到事情他还是会哭。我们也没有特别的理由就禁止他哭。跟他谈话,他也就说哭了之后心情好,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不知道这到底以内心强大还是不强大,看上去很矛盾。


小学在南湾,中国文化很浓厚的环境里,他们当然很认可自己是中国人,说不定还有优越感。虽然上学的班上没有中国孩子,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不一样,那时候学校还庆祝中秋节,孔子的生日和中国新年。倒是我们大人没有特别上心,学校的活动有时候参加,有时候就不参加了。


儿子初中开始,转了学校。离南湾远了,环境迅速白化。虽然还是加州,情况大不相同。新同学,新学校。他还是被改造过一番。他并不会一五一十地报告自己的想法和遭遇,但是大人还是能听到,看到蛛丝马迹。


有一次,他说一个同学告诉他英语骂中国人的词(听着像是切磋,而不是真的开骂,但是有一种忍不住非得切磋一下的潜意识)。以前大概不会有人跟他说,现在也到了年龄。另外,班上的孩子长到小学毕业还真没跟中国孩子同学过,有好奇,也有挑战的意思。他叙述得很平淡,我们也回答得很平淡,大致说,种族之间是会有冲突的。好比男性女性之间也有,又要结婚,又要打架一样。


过一阵子,他又说,一个同学向他解释,中国人(或者亚裔)为什么眼睛都是眯缝的,就是因为家长总给孩子吃米饭,吃饭时间到了,孩子一看,又是米饭,就用两只手按着太阳穴的位置往后掳,好比球体被从两端往外拉,就成了橄榄球体,天长日久,就眯缝了。这是一个笑话,但还是能感觉出孩子们之间在努力切磋彼此的差异。他回来说,大人就跟着一起笑。有时候还故意拿出来跟他说,他也就认可这是一个笑话,从而认可自己跟别人的差异。


内心强大不是某一天突然练成了,是一直在锤炼,日积月累而来。


儿子的问题还很多。他读书好,知道得多,却不知道收敛。老师很偏向他,同学就不会。中午吃午饭的时候,他会夸夸其谈。同学会惩罚他。大约上初中之后几个月吧,他自己终于也意识到了,回来跟我说了一句,就不肯接下去了。然后自己躺在床上想。估计成长的烦恼需要的就是这种沉默吧。


到了放假的时候,他已经变了不少。他回来说,刚开学的时候同学找他要吃的,他不给。到了放假的时候,他已经很大方地跟同学分享食物了。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互相影响。


儿子也说,班上几个一起长大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就形成了一个模式,老是有一个孩子会对另一个孩子不满,老是欺负另一个孩子。我估计就有点儿像儿子小时候和我朋友的儿子之间那种关系。如果他们一起长大,可能就成了问题。幸好大人注意到了,把他们拉开了。


孩子需要大人,大人也要认真看待自己的被需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