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正国 英文名字Chinese decent

我的中国!中国呀,你不该诞生了一个叛逆-孙中山?!
个人资料
正文

转载BBC-中国山区农民的苦日子 记者来鸿 (图)

(2007-12-19 01:38:07) 下一个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140000/newsid_7149800/7149814.stm 彼得·戴伊 BBC商业节目主持人 就在中国为2008年奥运会作准备的同时,我们听到的,大多是经济蓬勃发展、大城市旧貌换新颜的故事。但BBC商业节目主持人彼得·戴伊发现,村子里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变化。 农民马玉保是位老人。他和妻子住在中国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窑洞里,他们已经见识过了很多个冬天。但今年这个冬天,将是他们这个住户零散的深沟村,最难熬的一个冬天。 山里很干,已经有两年没下过春雨了,这里的主要人口,都是穆斯林少数民族。连着两年,庄稼都没有收成。没有小麦,没有玉米,马家就靠几只羊生活,再加上亲戚们的帮助和政府每月200元人民币的福利金,这是只有最穷的人才有资格领取的。 "生活很苦,"马家的人说,一脸听天由命的样子。 但他们小小的农家院落正冲着的,是世界的一大奇观:崇山峻岭、画卷一般的中国山区景象。 他们住的窑洞建在山坡上,这里是著名的黄土高原,沙漠的大风刮过中国广阔的地表,留下数百米深的陡峭沟壑。偶尔下过的雨水冲刷走地表的干涸黄土,留下了神奇的峡谷和壮观的峭壁。 总是嫌农田不够多的智慧的中国人,世世代代在这里脆弱的山岭上开辟出梯田,层层叠叠的耕地,一直蔓延到山顶。 地,也许可以耕种了,但在这样的干旱条件下,产量都不高。 两年的大旱,只不过让人再次想起了山区生活的艰苦,这与中国蓬勃发展的城市中的新贵,是如此地遥远。 城市的繁荣 40年前,中国的大部分地方都是这么穷,到处是像这样的农村。 然后在2 9年前,迎来了正式的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蓬勃的经济增长开始了。改革的本意,是要改变整个国家的面貌,而不光只是城市。 城市地区发展迅猛,充满活力,交通繁忙,房地产火热。一个崭新的中国消费阶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形成壮大。 人们原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让最底层的穷人也受益于新的繁荣发展。 二十年来,评论家们一直在自豪地说,有多少人摆脱了贫困。 但去年夏天,权威的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一项官方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实际上比以前人们所想象的规模更小、更穷。 据估计,生活在世界银行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的人数是原来估计的3倍:3亿人每天的生活费只有一美元或者更少。 现在,崭新的中国开始公开自己的忧虑,探讨农村发展滞后的原因。 今年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5年一次的党代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讲话再次强调了对农村贫困问题的关注。他承诺采取更多行动。 你在城市里遇到的人会对此表示同情。报纸的评论可以自由谈及贫困,而在中国,人们原以为贫困已经正式被根除了。 大规模移民 窑洞冬暖夏凉 与此同时,在宁夏的群山之中,马玉保和他的妻子不知道该怎么做。他的两个成年儿子都有病,甚至连获取生活基本必需品都成问题。 在这样干旱的大山里,马先生每天要跋涉很远去打水,水装在似乎是临时凑合用的橡胶罐子里,绑在骡子背上。大约要走4.8公里远,再回来,他总共要花4个小时。 他说,他想离开这个村子,就像很多其他人做的那样。 邻近的小山村原来有1800名居民,现在500多人都至少在一年中的部分时间进城打工,贴补他们的务农收入。 专家说,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大规模正式移民,搬到百里之外的灌溉农田地区,而非试图"改善"山区生活。 但我要说,住在山上的窑洞里,还是比较舒适的,有点像生活住在大篷车里。 这些窑洞冬暖夏凉。当冬天外面的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时,窑洞里面还温暖如春;而夏季气温达到28度了,里面却凉爽宜人。 而且还有一个真正令人羡慕的特色:一进门就是张泥做的床,也就是"炕"。走出门外,往炉膛深处添一铲子燃烧着的煤,炕就烧得暖暖和和了。 对于一个贫困线以下的村子来说,这可是难得的家里享受。 不过,马玉保和他的骡子每天仍然需要花上四个小时,才能有水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记者来鸿 BBC派驻世界各地的记者发回的随笔、感想。 有关报导 “新农村”看到了新希望? 2007年03月07日 | NPC 中国农民负担"减少千亿元人民币" 2006年08月19日 | 中国报道 中国城乡差别是否成了“一国两制”? 2006年05月05日 | 网上互动 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03月22日 | 网上互动 中国河北流血冲突案农民取回土地 2005年07月21日 | 中国报道 观察:中国农民仍被视为二等公民 2006年03月08日 | 中国报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