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贴 归国的价值何在?

(2009-12-11 21:13:20) 下一个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backhome&MsgID=317145



NZspring 于 09-12-11 11:29:13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归国的价值何在?

大多数可以on the position to choose 海归 or not 的人,都在30以上或40以上的年龄段,思维方式已经基本固定,很难有再改变。这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自己难被改变,其二是试图改变别人时,如遇到阻力,可能会轻易放弃努力。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

对比之下,国内成年的人出国后,如果有公平正义感,国外的生活会令他产生羞耻的感觉,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物质上的羞耻感这几年少些,但精神上的羞耻感要多些,如果对国内有好的了解。这种感觉可能是显性的,如果这个人主动思考;也可能是隐性的,如果这个人physically在国内,因为在国内他会不自觉地去对比。

也就是说,如果归国,就会碰到这个问题,既在道德上,也在心理上,更在感情上。

窃以为,海外经历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尖端前沿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以及因此体现的遵纪守法,按规则办事和相应的一系列自然而然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在国外足够长的时间很难认识,如果不思考并有意识除掉旧的不好的东西,很难成为自身的独立人格。坦白地说,那些天天惦念着国内吃喝嫖赌的想法,就是这样,即还是没有学到真正的国外先进的东西。打磨假芯片的陈进和招摇撞骗的吴征就是典型。

海归应首先带回的是价值观,而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新的价值观显然不会在中国立刻奏效,如何保持和发扬是一个个人应该考虑的问题。同时,国内人还有极大的虚无的自豪感和自大感。海归如果放弃价值观,其实,就是徒有虚名了。然而,事实是归国的都在国内发生种种价值冲突,大多以妥协或失败告终。

中国国内的教育虽然花费不菲,但没有任何基本的人格和理想的塑造,也没有能力的培养,充其量只是沿袭的知识填鸭,根本不管社会是否需要。北大才子卖肉,大学生掏厕所都是具体体现。现在的教育,产业化“做大做强”了,然而比起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差的太多,无法相提并论。

前驻美大使胡适几十年前就说留学是国耻。留学的悲哀还在于精英外流,这也是美国国策的聪明之处。

那时,新中国成立前后,还是出现了钱伟长,郭永怀,邓稼先等主动许国毫不犹豫的海归(钱学森其实根本不算)。现在,恐怕是笑话了。

何去何从,考虑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就是民族文化的悲哀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