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林毅夫的不凡人生

(2008-02-05 06:58:38) 下一个
林正义、林正谊、林毅夫都是同一个人,林正义可说是奇人中的奇人,他的传奇人生。

林正义是宜兰人,幼年家境十分清苦,读初中的时候,母亲帮人洗衣维持家计,林正义每天放学必须先到宜兰新生综合医院载运馊水回去喂猪。由於家住夜市附近,环境十分吵杂,林正义晚饭後先倒头大睡,到了午夜十二点才起来念书,念到第二天清晨为止。由於功课很好,宜兰初中毕业後获得保送,直升宜兰高中就读。在宜兰高中,林正义高一念的是「忠」班,高二转到「信」班,「信」班读的就是丙组,准备考台大医科的那一组(当时大专联考的分组和现在不太一样,医学院和农学院都是丙组)。不过,林正义大学联考并没有考上台大医科,而是分发到台大农学院农工系的水利组就读。

那个时候,国内先是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台湾有史以来第一次学生运动),民国六十年十月二十六日中华民国又退出联合国,台大校园一时风起云涌,但是一般的大一新生对时事其实都还懵懵懂懂,而林正义却不然,发起了「大一学生代表会」组织(简称「一代会」,後被选为「一代会」主席,和当时的「全校班代表联谊会」(简称「班联会」)、毕业生代表联谊会(简称「毕联会」)分庭抗礼,在台大校园争取发言权。

由於投入太多时间在「一代会」,林正义大一上学期的功课并不好,可说是「满堂红」。那一年,大专学生成功岭受训第一次从「璁训」改为「寒训」,也就是大一上学期上完课之後,十二月份就要上成功岭受训八个礼拜。

林正义人高马大,身高一八三公分,在受训连队算是非常突出,受训又很认真,棉被总是折得有棱有角,深得班长、排长喜爱。在受训到第四、五周的时候,林正义向部队班长、排长报告,他决定要投笔从戎,不回台大念书了。台大的学生在成功岭受训,深感军中袍泽的温暖、以及对国家的向心力,决定留在军中,对当时被社会讥为「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的台大学生,真是一个震撼弹,也是大专学生成功岭集训十几年来的头一遭、一大卖点。当时的行政院副院长兼国防部长蒋经国先生特地到成功岭视察,并发表这一大振奋人心的消息,各大媒体广为披露,一时传为美谈。

林正义刻意不进入与他背景较相近的中正理工学院就读,而选择进入军事训练较严格、与他背景较不同的凤山陆军官校就读。进入军校之後,林正义改名林正谊,以与从前的林正义有所区别,真是煞费苦心。在陆军官校,林正谊不负各级长官的期盼,以第二名的出众成绩毕业。毕业之後又考上政大企管研究所就读,拿到硕士学位之後才下部队,被派到金门马山连当连长。在求学过程,蒋经国已经高升行政院院长,但是还是关心林正义的近况,并嘱咐当时的总政战部主任王升将军特别照顾林正义。

金门马山连在金门东北角,是国军距离大陆的最前哨,与共军据点角屿退潮时的距离只有一千八百多公尺,可以掌握大陆福建白河口、小嶝角、刀屿、大伯屿、小伯屿等一线共军的动态。马山连因为常常要向到前线视察的长官和外宾们简报,因此,只有最优秀的基层军官才能出任马山连长。由此可见国军对於林正谊可说是极其呵护与关照。

民国六十七年十二月初,中共召开历史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陈云、叶剑英为主的集团,击败了以华国锋为主的「凡是派」掌握政权,并界定此党的政策方针从军事建设转移到经济建设。十二月十六日,中美断交。六十八年元旦,中共全国人大常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共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对金门的炮击。

这些重大事件,或许改变了林信谊的想法。民国六十八年五月十六日傍晚,林正谊带著一些机密文件,绕过了哨兵的视线,由马山观测所附近向海中潜行,并藉著一颗篮球的协助之下,载沉载浮地游向大陆角屿,成功地到达大陆。金门地区最忌讳军人叛逃,晚点名少了一人,立刻大阵仗搜索、演习,「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时兵荒马乱了好几天,但是始终找不到林正谊。传说中,林正谊带走了金门极端机密的驻地作战计画,里面注记了金门兵力部署、防御演习、反登陆、反空降、以及沿海防御共军登陆的琼麻、刺条等数量。

因为始终找不到林正谊,五月中旬,金防部下令驻守南雄的三一九师与驻守金东的二八四师互换阵地;六月,一五八师移防台湾,一二七师改驻小金门,一四六师则驻守金中。短短一个月,驻守大、小金门的五个师全部移防。同时,重新制订「通讯密码表」和金门的作战计画。据说林正谊到大陆後,拒绝中共以他做为对台湾统战的工具,因此中共也没有发表他的消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林正谊尸体,陆军总部在事件发生一年後,依据军中作业规定,宣布林正谊死亡。林正谊的直属师长、旅长、营长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同时期投笔从戎的大学转学生,从此在军中受到压抑,影像层面不可谓不大。

但是林正谊并没有死亡,他成功登陆大陆之後,改名林毅夫,进入北大研究生院,取得经济学硕士。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兹教授访问北大的时候,林毅夫主动要求担任翻译而大受赏识,一九八二年在舒尔兹教授的协助下,获得奖学金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一九八六年毕业,再赴耶鲁大学博士後研究一年,一九八七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先後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农村部副部长。一九九三年,林毅夫集合了大陆改革後首批接受西方经济学教育的学者,成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为中共本土经济研究的重镇,也成为中共领导人最重要的经济智囊。

一九九三年底,林毅夫发表「关键在於战略目标的转移—评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议」,除了肯定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之外,也检讨了大陆当时经济问题的所在,例如∶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循环;国有企业改革成效不彰;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以及中央政府收入占整个政府收入比重的不合理;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等。其後几年,中共总理朱熔基主导的经济改革理念中,都和林毅夫的分析不谋而合,因此才会有「朱熔基的智囊」之称。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或是林毅夫,是中国经济研究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的主要推动者。由於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大陆的发展有高度兴趣,林毅夫的学术地位愈益提高。经济学家傅里曼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谁能把中国的经济问题解释清楚,谁就能得到诺贝尔奖。」林毅夫也常谈起中国人到现在为止仍和诺贝尔奖绝缘,他认为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至迟到二0三0年,大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将执世界经济学的牛耳,就如同历史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由英国转变到美国的历史一样,最後终将转变到中国来。他认为他个人正爲著这一天在播种,至於自己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那就无法预料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