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解放军太空一击 引发中美关系好戏连台

(2007-02-03 20:48:59) 下一个
新闻来源: 网络综合 于January 24, 2007 11:58:18 

2007年1月23日,在全世界等待了将近一百小时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才公开证实了中国军方1月11日所进行的太空反卫星武器试验。

  据纽约时报网络版1月23日美东时间晚8时20分的最新报道(纽约时报平面媒体将于1月24日刊行),中国政府在证实试验的同时声称“中国无意参加太空军备竞赛”;此次反卫星武器试验“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

  虽然中国最终承认了试验,但人们的许多悬念并未消除。

  美国政府是否“城府太深”?

  在中国大陆正式承认这次试验之前的五天中,美国媒体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媒体都表现得更加焦虑不安,好像中共反卫星武器试验产生的碎片已经砸坏了白宫屋顶。

  在昨天,纽约时报转引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里 (Stephen J. Hadley)的话,暗示“胡锦涛本人可能并不知道军事试验的实情”。无论是美国媒体还是美国政府官员,大约都已经急疯了----因而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常识:中国大陆是一个“党指挥枪”的国度。

  刘建超冷静地对北京的外国记者披露了一个事实:“在这次试验后,中国向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了通报”。接着,刘建超又回避了记者关于“通报”细节的提问。因此目前还无从了解中国在1月11日太空试验后的什么时候对美、日等国进行过外交通报,但肯定是在中国对全世界媒体公开证实试验之前-- --也就是1月23日之前。

  美国政府已经先于国际媒体得到中国官方的证实,接着它也装聋作哑。至于那位猜测“胡锦涛不知内情”的哈德里,要么是故意转移视线,要么就是因为自己级别不够而 “不知实情”。

  美国陆、海、空、天都能打卫星

  2002年12月到2006年年底,美国“关注公益科学家联盟”全球安全项目物理学家劳拉·格雷戈和戴维·怀特分别撰写文章,系统地披露了美国导弹打卫星的能力与内幕。

  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卫星能力》一文中,他们写道:“布什政府正在谋划的三种导弹防御系统均有反卫星能力。这三种导弹防御系统分别是陆基中程导弹防御系统、舰基‘宙斯盾’系统和机载激光反导弹系统。”

  陆基中程导弹防御系统。按布什政府的打算,美国一共部署20个陆基导弹拦截器,其中首批10个拦截器,分别部署在阿拉斯加的格利利堡和加州的范登堡基地,剩下的10个原计划于2005年至2006年部署完毕,但因伊拉克局势尚未部署完毕。

  中国大陆为何“缄默不语”?

  中国大陆此次太空军事试验的动机是国际媒体频繁谈论的一大话题。有些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太空攻击”是针对美国的,西欧国家则害怕中国的矛头会对准它们,而1月22日亚洲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则断言:中国反卫星武器试验的“真正目标”是“台湾”----大陆希望由此延缓台湾从大陆的离。

  然而绝大多数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此次反卫星武器试验的“政治和外交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

  既然如此,对国际媒体“缄默不语”,就不会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准备不足”。此次太空军事试验很可能是中共最高决策当局精心策划和周密实施了的一次战略行动,而静观国际反应或许也是这一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中国在试验完成后、正式公布前主动将有关情况向一些国家的政府进行通报,则凸显中国外交的精明与圆滑。

  中国外交急需以实力作为后盾

  直到1月11日中国成功完成反卫星武器试验之前,世界上还只有美国和俄国两个国家拥有比较成熟的太空反卫星军事技术(ASAT)。ASAT 的前身、苏联的“弹道导弹和宇宙防御计划(The Anti-ballistic Missile and Space Defense Programs或ABM & Space Defense Programs)” 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上个世纪80年代,ASAT的理论和技术在美苏军备竞赛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俄国在太空武器发面的发展势头已经远远不如苏联那样咄咄逼人,因此美国从1980年代末开始成为这一尖端军事空间技术的唯一强国。

  2004年10月美国商业周刊曝光美国军方“密谋对欧洲联盟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实施干扰或破坏”,再次在全世界引起了人们对“反卫星作战”的严重关注。其后不久,美国太空司令部又向英国媒体透露说,美国在2004年底和2005年初已经和将要把一种被称为“反通信系统 (Anti-communication System)”的新型太空武器“投入实战部署”。这一陆基卫星干扰系统利用电磁能的无线电频率在“不烧毁敌人卫星通信系统部件的情况下,使敌方卫星传输遭到临时或可逆式的破坏”,国际军事评论家一致认为这种太空武器的部署标志着美国向“掌握太空制空权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美国媒体广泛地注意到此次中国太空反卫星武器试验是今年1月18日的下午。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世界各大媒体的网站几乎全都发出了内容相同或类似的消息,“中国”、“反卫星武器”、“太空军备”、“解放军”…是这一轮炒作热潮中最主要的“关键字”。

  尽管太空试验的成功使中国挤进了世界太空军事三强的行列,但与从1959年就已经开始ASAT试验的美国相比,中国显然还不是对手;即使与俄国相比,也相差甚远,在军事和技术上的改进空间极大。但是,中国在政治和外交上却获益匪浅。总之,1月11日以后的中国俨然一副全新容貌。

  解放军太空一击 引发中美关系好戏连台

  尽管中国政府将太空军事试验一事较早地暗中通报给美国,但这一事件仍将为中美关系注入一股极不确定的能量。在伊拉克战争中焦头烂额的美国布什行政当局可能会回过头来仔细看看中国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从去年中国用激光照射美国卫星、中国海军潜艇追随美国航空母舰、中国高调展示歼-10战机到这次中国低调承认太空军事试验,人们可以看出中国军方的脉动:它的眼光远远不只是在台湾海峡。再往前追溯,从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到王伟事件,直接、潜在和未来的军事冲突始终伴随着中美外交和政治关系的起伏。

  估计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将就中国太空武器试验一事进行听证,然后决定美国将要对中国采取的政策;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将会产生互动,包括军方的高层交流。可以断定,在1月11日以后的中美关系中,军事因素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美国军事优势面对挑战

这件事成为这几天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专家们的热门话题,见面时动辄讨论此事,有的专家甚至回过头来检索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从事反导弹、反卫星工程的历史,试图从中归纳中国从事太空战的着眼点和潜在能力。可见中国此举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

美国人异乎寻常的反应,实际上是担忧中国空间科技可能造成对美国军事优势的挑战。美军对其他军队的优势是建立在卫星体系的基础上。美军实时指挥和控制主要靠通讯卫星,精确打击主要靠全球定位系统,战场对美军显得透明化主要靠侦察卫星。但美国卫星体系如果失去部分功能,则美军通讯、定位及侦察等手段必受重创,影响到美军打高科技局部战争的能力,同其他大国军队相比,恐怕就要退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双方紧张对峙而实力不分伯仲的状况。

中国从事空间军事冲突的潜在能力,无疑会在国际上成为“中国威胁论”的又一个推波助澜的因素,成为西方保守的政治家关于中国即使是和平崛起也要予以遏制的佐证。

若干西方战略家早就认定,历史经验证明,对于原来的超级大国而言,“崛起的大国就意味着崛起的威胁”。因此,西方国家真正要担忧的是中国崛起的后果,而不是在乎崛起的方式。这似乎应了一句谚语:“树欲静而风不止”。

另外,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如何作出互动以及如何判读对方一个关键性的行动的因素。这是此事在国际关系层面上的解析。

这件事在两岸关系上恐怕会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1月16日《航空周刊》透露了这则新闻后,紧接着,17日国台办发言人杨毅便警告,台北通过宪改谋求法理独立的活动在今年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由此可见,北京是着眼于中、美、台三角关系今年内可能出现异动的趋势,有意让其卫星杀手面世的,目的是向美国、日本发出告诫,在即将到来的两岸军事摊牌时刻,不要错打了算盘。从客观效果来看,中国卫星杀手面世,是要给国台办对台北发出的警告作后盾,警告的间接对象则是美国。

中国部分激光科技超越美国

据笔者研判,从军事角度看,美国无须过分担忧中国以陆基导弹击毁卫星的能力。纵使这则消息被证实是所言不虚,证明中国具有以陆基导弹击毁距离地表 850 公里的卫星,似乎可以摘星揽月,在战时会对在这个高度范围内运行的美国侦察卫星(可见光照相﹑雷達偵察﹑電子信號搜集等)构成威胁,可是对于在远大于这个高度运行的其他军事卫星如通讯卫星和全球定位系统,还是构成不了威胁。 

更何况,这次中国只是击毁了一颗在固定的低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而大多数美国侦察卫星在运行轨道上可以在接受指令以后随时变动轨道。换言之,可以击毁一颗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决不意味着可以击毁能够改变轨道的卫星。

其实,中国在战时攻击敌国的卫星阵列的撒手锏决不是陆基导弹之类的武器系统,而是陆基激光设施。在这方面先行启动工程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机所(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开拓激光科技的研究所),它们在从事强激光科技研究方面,在国内是佼佼者。

据报载资讯透露,中国强激光产品已经武器化了,在某些应用领域,走在美国前面。空军若干防空部队已经配备了激光武器。目前中央军委对此秘而不宣,以便在战争不可避免的情势下,给敌手一个突然打击。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屡见不鲜。苏军在1949年装备AK47突击步枪以后,斯大林仍将此事列为军事秘密,可见一斑。

报载,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拜登认为,当前美国不需要过分担忧中国从事太空战的能力,他告诫美国不要同中国展开太空军备竞赛。不过,他指出,美国需要重新审议太空军备政策,就此展开讨论。这似乎有悖于布什总统去年宣布的太空政策,却比较接近于北京过去宣示的相关主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