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非西方艺术博物馆

(2007-02-02 16:14:00) 下一个

摘自:实用法国网:www.franceutile.org


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非西方艺术博物馆
Musée du Quai Branly : un musée des arts non occidentaux


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或“布朗利沿江大道博物馆”-法文的准确说法是“Musée du Quai Branly”;此外,法国媒体还习惯于称它为“Musée des Arts premiers”;而“Arts premiers”这一概念,不光在法文里含糊,翻译起来则更是困难。从其所指内容而言,它的意思应与原先的“Arts primitifs”或“Arts bruts”-即所谓的“原始艺术”-相去不远,只是少了某些西方人对非西方艺术的某种“居高临下”的审视眼光,因为这里法文的“premiers”也可理解为“首要的”、“重要的”意思。对“Arts premiers”的诠解,也可加上“遥远的”、“远方的(lointains)”这一层含义。当然,由于博物馆实际收藏陈展的主要是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带原始艺术风格的艺术品,所以,事实上可以把这一博物馆视为“非西方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座由希拉克总统亲自提议兴建的大型博物馆;1996年倡议,经过十年的设计、建设,才于今年6月20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希拉克总统及300多名贵宾的出席下举行揭幕典礼,并成为法国媒体整整一个星期连续不断报道的最大文化话题。这也是希拉克两任总统12年治下完成的唯一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有媒体嬉称是“希拉克的娃娃”,也更有人开始策划预谋,试图一旦希拉克过世,便把凯布朗利博物馆命名为“希拉克博物馆”-就象戴高乐在巴黎有一座机场和广场、蓬皮杜有一座当代文化中心和一条沿江快车道以及密特朗有一个国家图书馆那样。

凯布朗利博物馆(鉴于希拉克总统还健在,故眼下还只能用一个这么别扭的名称)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建在紧挨埃菲尔铁塔的塞纳河边的一块愈来愈罕见的可建筑地皮上。那用支柱架空的既象一座航空母舰,又象一只浑身长满鳞片和植物的巨大昆虫的超当代建筑设计出自著名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之手(他的诸多建筑杰作包括巴黎五区的阿拉伯世界学院[Institut du Monde arabe]和卡迪埃基金会[Fondation Cartier]等)。整个工程耗费2.32亿欧元。新博物馆集中了原先设在巴黎金门(Porte dorée)的非洲与大洋洲艺术馆的2.4万件以及人类博物馆(Musée de l’Homme)的25万件非洲、大洋洲、亚洲和美洲馆藏艺术品。但只有其中的3500件作品作为常设展品被陈列在550个布置在一个长200米的一气呵成的长廊中;其余藏品都被贮存在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贮存室中,将陆续以临时展的方式,向公众展示。

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可说是一个体现非西方艺术和文明的人性与神奇的精品缩影;展品中包括各种吉祥物(fétiches)、塑像、面罩、饰物和各种宗教与日常生活器具,充分反映出人类精神与创造性的伟大和多样性。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是全世界第一个西方人放弃原先殖民者心态而以平等的眼光来展现非西方艺术的一座博物馆。有人称之为“他者博物馆(Musée de l’Autre)”。希拉克则在揭幕典礼上声称这是一座向曾经“被侮辱和蔑视的人民”致敬的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展方式也极为现代、独特。

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除了承担博物馆职能之外,还是一个关于非西方艺术和人类文化学的高等教学与研究机构。已98岁高龄的法国著名人类文化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曾是这一博物馆建造计划的积极支持者;他把自己的两件珍贵藏品也捐给博物馆展出。而凯布朗利博物馆除了在馆内专门设了一个以“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命名的大型阶梯演讲厅外,曾还在官方揭幕典礼之前,于6月18日星期天专门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组织了一次私人特别展示,请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夫人、馆长和希拉克总统文化专员的陪同下优先欣赏参观……

无论它未来的名字叫什么-“凯布朗利博物馆”、“原始艺术博物馆”、“远方艺术博物馆”、“他者博物馆”、“非西方艺术博物馆”,还是(也许会有这一天)“希拉克博物馆”,对于欣赏艺术和文化巴黎的中国游客来说,它无疑是个与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一样不能不去的胜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