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也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09-03-23 23:26:41) 下一个


上周末,在一家爵士乐酒吧里和一个印尼华侨聊天儿.他的妈妈是雅加达的家电大王
,他本人也在新加坡读过中小学,现在在中国的生意发展做得也是有声有色.由于印尼
华侨的历史背景,他们很适合市场的这一套游戏规则,有时甚至比中国商人做得还出
色.

不过,在谈及公司上下级职员的关系时,他有些不解.他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伙计们拿
着老板给的工资,却不能象东南亚的伙计们那样对老板俯首帖耳,有时反而有些桀骜
不驯的样子.而在他祖辈们的口中,旧时中国的伙计们对东主也和南洋的打工仔没有
什么区别,可轮到他这一代的中国人,似乎有时老板还得顺着伙计的意思.他对此颇为
不解,问我是不是共产党执政后,就提倡人人平等,变成这个样子了.

我说,旧时的中国劳资关系对东家和新加坡的没有什么区别,看看老舍的<<四世同堂
>><<我这一辈子>>就知道.解放后,确实是自上而下推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消除雇佣
关系,这样都是打工的,都是挣工资的,所以大家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彻底与经济利益
脱钩.到了改革开放,逐渐转入市场经济,劳资政三方关系开始重新定位,即使是国有
企业,也有效益工资,那么服务态度,上下级关系也有了很大变化,但社会主义讲究人
人平等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因为共产党就是靠类似等贵贱,均贫富的允
诺掌权的,即使现在搞市场经济,在追求经济效益的终极目标下羊头也还是要挂的,这
就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那位印尼青年好奇地问:那么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又是怎么做生意的呢?怎么作?我
随口给他讲了一则往事:
话说当年溥仪特赦出狱,住在北京某胡同.他每天都去附近一家饭店吃早餐,服务员们
看他年龄大,就不让他排队,还给他腾出个座位来.后来,消息传开了,出于好奇心街坊
邻居为了看末代皇帝都来这里吃早点.可是那时候,大家都是挣固定工资,干多干少一
个样,但是顾客多了就意味着多干活.饭店里的职工就很不喜欢溥仪,每次他来就不给
他座位,还让他老老实实在队伍后面排着.害得溥仪只好每天饿着肚子去政协食堂吃
早饭.

看,这就是不追求商业利润,当然也不存在人剥削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