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毛是怎么知道一号号令的---我对汪东兴说不之四和五

(2004-10-25 18:46:33) 下一个
【原创】毛是怎么知道一号号令的---我对汪东兴说不之四辩析林副主席指示第一个号令对于长期以来负责毛泽东的安全警卫和日常工作、生活管理,经常不离左右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在《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第一章以林彪急于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为标题,在小标题为《林彪的第一号令》文中是这样描述这个一号令来证实林彪是怎么样“急于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 和“试探一下凌驾于毛主席之上下命令,看毛主席的反应”:1969年10月17日,林彪背着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以“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为由,擅自发布了“林副主席指示第一个号令”。黄永胜等人于18日将此令迅速下达全军,使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10月19日,林彪采用电话记录方式,以急件传阅报告毛主席。 他们先送交周恩来总理阅。周总理阅后批示:请主席阅。 我拿此急件送到主席住处,给主席看。毛主席看后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对我说:“烧掉。”我以为主席是让我拿去烧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主席自己拿起火柴一划把传阅件点着,给烧了。接着,他又拿起传阅件的信封又要烧。我赶紧对主席说:“主席,不能烧,你都烧了,以后查问起来,我无法交代。留下这个信封上面还有传阅件的编号,你不要烧了。” 主席听我这样说,这才作罢。 当天晚上,周总理打电话问我:“主席看过林彪的紧急电话通知没有?” 我对周总理说:“我送去给主席看了,主席看后给烧了。” 周总理惊诧他说:“烧了?” 我回答:“主席看后不高兴,自己就烧了。我劝了以后才留下传阅件的信封。” 周总理听到这里没有说话。 林彪和黄永胜等人知道了此事,慌了手脚,下令撤销了这个命令。 “林副主席指示第一个号令”的内容有这样几点:一是抓紧反坦克武器的生产;二是组织战时指挥部,进入临战状态;三是各级领导加强战备值班;四是严密注视中苏边境的形势及时掌握情况,随时报告。 他想试探一下凌驾于毛主席之上下命令,看毛主席的反应。 看得出来,毛主席对林彪的这个号令很反感,但当时不便说什么,特别是当着我的面不好讲林彪的不是。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他在这件事上的论述有多少不实和疑惑:首先,1969年10月17日这个日子是不是对的?(1) 中共中央1971年12月11日印发的《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1969年10月18日,林彪乘毛主席不在北京,擅自发布所谓‘林副主席指示第一个号令’,调动全军进入战备状态,这样的大事竟不请示毛主席、党中央,实际上是一次篡党夺权的预演。”并且在此文件中点出这个号令发布前未向毛泽东请示报告,是背着毛泽东干的所以是 “阴谋活动”, 以至说成是“篡党夺权的预演”或“反革命政变的预演” 。(2) 张云生的回忆:10月17日,林彪、叶群坐飞机去了江苏省苏州市。 18日下午5时许,张云生记录了林彪的“六条口述”-----林彪以国防部长的身份向全军下达的进入紧急战备状备的口述命令。(3) 阎仲川的回忆:在军委前指驻地,10月18日晚20时左右,黄永胜让阎仲川部队传达林副主席有几点指示。(4) 广州军区于18日23时15分收到号令稿并于19日1时40分,便将贯彻执行情况向军委前指作了报告。(5) 如果说林彪是在1969年10月17日擅自发布了“林副主席指示第一个号令” ,那么他都把这个号令发布给谁了?直到18日黄永胜等人才“迅速”下达全军,使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隔了一天,要求进入“临战状态” 的命令才传达,是不是效率也太低了吧?恐怕真有战争的话,老窝都被别人掏了。 (6) 周恩来是在10月19日的反应:在众多的国家领导人疏散后,周恩来是留在北京主持工作的。如果林彪的命令是在17号下达的,为什么周恩来到19号才报知毛泽东?周恩来办事效率有这么低嘛?那为什么后来,18号的事情怎么又成了17号了呢?极有可能是与后来的林彪新的罪名有关。“九一三事件”之后,林彪的“一号令”曾被认为是“迫害老干部的动员令”而受到没完没了的“批判” 。 假“战备”之名迫害老干部,把朱德、陈云、聂荣臻、叶剑英、陈毅和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统统赶出京城!。(最主要的是刘少奇惨死在河南开封的责任推到了林彪的头上)。而且这个流毒至今还存在!不信,请看下面的几个人的传记:(1) “九大之后,(徐向前转,第二十二章,在十年动乱中) ,•••10月17日,林彪借口防止敌人搞突然袭击,要加强戒备,快速疏散人口,遂发出反革命政变预演的第一号号令。借机将几位老帅,副总理等,从北京“疏散” 到外地。   (2) 10月17日,林彪在苏州作了《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18日,总参谋长黄永胜等将此作为“林副主席第一号令”下达,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为配合战备需要,中央决定把一些人员从北京疏散到外地。其中包括一些原中央领导,也包括一些“文革”“要犯”。老同志中,朱德、董必武到广东,叶剑英到湖南,陈云、王震等到江西,聂荣臻、陈毅等到河北。“走资派”中,刘少奇送河南开封,陶铸送安徽合肥,邓小平则被决定送到江西。(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第十五章 战备疏散) (3) 1980年12月5日至8日,在《工人日报》连载的《胜利的鲜花献给您——怀念我们的爸爸刘少奇》一文的第19节,有这样的记述:"1969年10月17日,根据林彪'一号命令',将爸爸送往开封。疏散中央党政军领导人是由毛泽东决策、经周恩来主持安排的。10月17日吴,周恩来借许多领导人在新落成的首都体育馆观看体育表演之机,在表演结束后,同政治局的几名成员于休息室分批会见了一些老的中央领导人,其中有董必武、朱德、陈云、李富春、陈毅、叶剑英、邓子恢、张鼎丞、陈奇涵、王震等。周恩来传达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疏散中央领导人的决定,并宣布了每个人的去处,要求大家于10月20日或稍晚离开北京。林彪发布战备指示在10月18日,因此,北京一大批领导干部向外地疏散与林彪发布战备紧急指示并无关系。但在“913事件”后,先是在官方文件中,继之在大量的各种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不仅把这批老干部的疏散,甚至把办“五七干校”等,都说成是林彪发布战备紧急指示的结果,林彪是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阴谋,而把这些老干部赶出北京的。这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第二:毛泽东是怎么知道的这个“林副主席指示第一个号令” (1) 张云生的回忆:(背景:在九大之后到9-13事件这段时间,叶群林彪和汪东兴的联系是很热络的-九大时,汪东兴的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资格还是林彪支持黄永胜提名的。) 10月18号晚(估计在5时半左右,根据是黄得到电话是在8时左右,张云生压了两个小时才打电话给黄永胜)),从林彪那里出来后,叶群就向我布置说:“你把这份电话稿照抄一份给我。向主席那里报告,由我负责。传给黄永胜,由你负责。”叶群会不给毛泽东报告?是不是想当反革命了?而汪东兴的说法是:林彪采用电话记录方式,以急件传阅报告毛主席。 他们先送交周恩来总理阅经周恩来向毛泽东转报。这里面有两个疑问: (a) 在现有的周恩来的材料中(如年谱,晚年周恩来等) ,没有任何过可以证明林彪或叶群曾给周恩来打过电话的证明,而周恩来是可能同毛泽东在19日联系过,不过不大可能是“传阅件” ,因为当时周在北京而毛泽东在武昌 (汉?) ,相隔一千多公里,极有可能的是电报(传真) 之类的,并且这个所谓的“传阅件” 我推理为是周自己在收到地方上报到中央的电报电话自己形成的一个文件,因为多数报告都把林彪指示称为“林副主席一号号令”或“林副主席一号令”(这是怎么形成的,下面会有论述) ,所以,周恩来不会不明白这个“第一” 的含义,这和周责备黄等人时对“一号”这个字眼极为敏感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毛泽东看到的根本不是阎和另一位参谋长形成的“一号号令” 也不是张云生电话告知黄永胜的紧急指示! 所以在周恩来传给毛泽东的件上也就有了“一号”的字样,叶群早就打过电话给汪或毛,但绝对没有提什么“一号” ,当毛收到周的这个件时,发现了这个不同,这才是毛泽东生气的主要原因,你林彪做事对我还明着一套暗地里另一套!烧了你算了!而且这时的毛泽东并不清楚这个“一号”是阎仲川和另一个参谋的杰作。如果不是良心的话,阎等人大可以把此事在以后的审查中推卸给林彪(可敬啊) 。周恩来在责备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李德生等人时,还询问林彪指示的来历、内容。如果周恩来早就阅经过的话,那周早就应该知道了嘛,还要问?还有,如果林办的人有谁形成的电话记录又送给周的话,这就不叫做“擅自” 和“背着中央”了,因为当时周恩来是留在北京代表中央主持工作的!难道中央只有毛泽东一个人?这恐怕在汪东兴的眼里是这样的。如果周恩来合谋林彪的话,后来的“四人帮” 还不靠此大肆攻击周?(b) 汪文与他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时发出的中共中央文件提法矛盾。中共中央文件称林彪是以电话直接向毛泽东报告的,现在却又改为;而且,电话记录稿变成了装在信封中送来的“传阅件”,何况把呈毛泽东一人审阅的文件称为“传阅件”也很外行,但愿这是代笔人因不熟悉党政机关文电分类的格式而出现的笔误。(迟泽后:林彪“一号号令”发出前后)第三:叶群是怎么知道毛泽东“烧掉” “一号号令” 的在军委办事组在10月20日下午在京西宾馆召开的军队各大单位负责人会上,叶群突然插话说:“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保密观念才强哪。他老人家听了我们报去的林彪同志关于加强战备的意见之后,便说:很好,烧掉。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看不出手慌脚乱的样子)。”如果说“林彪和黄永胜等人知道了此事,慌了手脚,下令撤销了这个命令”(汪文) ,叶群还会这样讲?(叶群和江青是一样的没有政治头脑啊)。知道毛泽东“烧掉” 的有汪东兴一人,还有后来打过来电话的周恩来,首先肯定毛泽东不会打电话告诉林彪。难道是周恩来?周恩来不是一个大嘴巴的人,并且当周知道毛泽东烧掉的事后,不再言语了,很明显,周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这是“大逆不道” 。所以将此事告诉林彪等人的只能是汪本人(从后来的庐山会议和汪的政治历程来看,汪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汪东兴究竟是以何种方式和语气告诉林彪等人的?从叶群的话来看,汪本人也没有真正读懂毛泽东的做法,要不叶群还说“很好” 呢。况且以当时林彪的地位和汪的感恩戴德之想,恐怕在告知林等人时,还美言几句也说不定呢。由此推断,汪在描述毛泽东的“不高兴” 之词是有出入的。第四: 林彪和黄永胜等人到底有没有赶紧“下令撤消了这个命令” ?真实的情况是,“一号号令”在全军被认认真真地执行了半年之多。并且,北部几个军区的部队因为天气寒冷受尽了苦,抱怨的人一大堆。这一点很好证明,因为经历的人太多。不多论述。第五:毛泽东为什么“很不高兴”、“很反感”而且仅仅烧掉而没有采取其他措施?实际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毛泽东收到了两个版本的“一号号令” ,一个是叶群的电话内容,一个是含有“一号” 字样的周的“传阅件” 。正是这两者的区别造就了毛泽东的不悦。为什么毛泽东又没有采取其它措施呢?因为这个所谓“一号好令” 的产生背景。1969年3月,两国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的珍宝岛多次发生激烈战斗。 毛泽东在1969年4月中共“九大”期间多次讲到战备问题,提出“要准备打仗” 。8月28日根据周恩来的建议,毛泽东又签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命令》。《命令》要求边疆各级革命委员会、各族革命人民、解放军驻边疆部队全体指战员高度树立敌情观念,充份作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9月11日,周恩来与柯西金在首都机场主要就缓和边界紧张局势问题达成若干口头谅解。但在柯西金回国之后,苏联方面却突然在两国总理达成的谅解基础上出现倒退而且陈军百万于边境。9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指示召开有各大军区司令员、政委、作战部长以及各总部、各军兵种领导人参加的作战会议,主要研究加强“三北”(东北、华北、西北)战备问题。根据9月11日中苏两国总理达成的原则协议,两国政府随后商定,从10月20日起,在北京举行边界谈判。中国方面估计,这次谈判有可能对缓和中苏关系特别是缓和边界紧张局势达成某些协议,但苏方也有可能以此为掩护向中国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不可不加戒备。10月中上旬,为防止大规模突然袭击,中央负责人及一些老同志陆续疏散离京。军委办事组撤至北京西郊办公,总参谋部组成了以副总长阎仲川为首的战时指挥班子,“前指”进入京郊战备工事。由此可见,当时整个国家是作足了功课,你可以象胡乔木在《中国为什么犯20年“左”倾错误》一文中,指责其为当时中国“左”的错误的五大表现之一,但在当时来看,又有什么不对?这就是毛泽东没有采取其他措施来阻止林彪的这个号令的原因。第六:说道底这个“一号号令” 是怎么形成的呢?而整个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张云生传达的原稿标题是《首长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黄永胜向阎仲川传达时,讲的是“林副主席指示”,经阎仲川整理加工以军委前指名义发出时,又简化为“第一号号令” 。 (阎仲川说:“这是我们前指开设之后发出的第一份首长指示,就从一号编起,叫‘一号号令’吧!”时间是1969年10月18日21时30分。在“背靠背” 的年代,同阎在一起的另一位值班参谋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另外,阎还给二炮部队下达了“第二号号令” ;向总参二部、三部等单位下达了“第三号号令” ;向各总部、各兵种、国防工办、国防科委下达了“第四号号令”。 而整个事情一直到“913事件”之前,没有听到任何对林彪的指示有任何非议。但“9-13” 之后,一切都变了。一九七二年7月2日,中共中央专案组发布的《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反革命政变材料之三》中,罗列了林彪二十一条罪状,其中第一条就是“林彪擅自发布的第一号一级战备通令”。 但令人奇怪的是,后来的“超级审判” 并没有给予林彪此罪名。汪东兴不会不知道这一点。《超级审判》一书提到,“两案”决策者原曾想把“一号号令”问题作为林彪罪状写进起诉书,但感到证据不足,于是调集了14名来自军队要害部门的干部(多数是师职干部),破天荒地进入中南海,查阅中央核心机密档案,从中寻找证据,最后一致认为包括“一号号令”在内有几个问题“定罪理由不充份”,因而决定“不列入起诉书内容”。参加查阅中央核心机密档案的14人中,有人后来曾向阎仲川透露,他们查到了林彪向毛泽东报告的记载。第七:事情的焦点---是否曾在事先向毛泽东报告? (1) 而在文革中,毛泽东曾经下令:文革期间,不经军委主席批准,任何人不准调动一兵一卒。这可是通令全军的。你想,这可是千军万马的调动!没有毛泽东的同意,林彪能动得了这么多的部队?如果毛泽东没有事先同意的话,不知要有多少人的“人头落监狱” ? (2) 大家都知道,军队是毛泽东的命根子,禁脔,谁也别想分一羹。像发布调动千军万马的“一号号令”这样的大事,如何瞒得过他?还有号令既然未经毛泽东同意和批准,毛泽东在知道后又为何不予撤消? (3)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叶群的话:(很有玄机的)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保密观念才强哪。他老人家听了我们报去的林彪同志关于加强战备的意见之后,便说:很好,烧掉。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有两点:一个是“听了我们报去的林彪同志关于加强战备的意见” 字,如果是象汪讲的:林彪采用电话记录方式,以急件传阅报告毛主席。 他们先送交周恩来总理阅。周总理阅后批示:请主席阅。那么叶讲的应该是“看” 字。一字看真伪啊! 另一点是“烧掉” ,只打电话,毛泽东听了,烧什么东西?烧得是周的“传阅件” ,那是汪东兴告诉了叶群之后,叶群知道这么一件事并且可见汪告诉的多迅速!(因为叶讲此话的时候已经从苏州跑到北京去了) (4) 从整个文革的局势和叶群对毛泽东的态度来看,这么大的事情她不可能不先通报,并且这是在张云生提醒后她亲自向林彪提的议! 综上所述,毛泽东是预先知道并且同意的,最为关键的是后来“生出来的一号” 两个字触动了他那敏感的神经!我不解的是毛泽东南巡时都没有提一号号令,以老毛的性格掘地三尺都要把你的老问题找出来,恐怕是每一位将军都深知这种事情没有毛泽东的同意林彪是不可能调动“千军万马” 的。幸运的是,对于这件事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说法:1994年夏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详细介绍了“号令”发布后我军的活动概况,  同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发表专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的编写者们如何排除种种阻力和干扰,去伪存真,坚持据实记述“一号号令”为例,充份肯定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近年来的新编的《毛泽东军事活动大事记》是这样描述的“1969年10月中旬 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备战问题。不久,发现林彪擅自发布"紧急指示"、调动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我们可以看到,不再是“林彪的第一号令” 之称。所以,汪说:他想试探一下凌驾于毛主席之上下命令,看毛主席的反应,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