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华名人饮食缘之三十一

(2009-02-18 10:51:14) 下一个
799、蒋经国30年代末在赣南时,有厨师涂光明选用上好五花肉为主料,佐之以梅干菜、白糖、味精、精盐等蒸制名肴,时人称为“经国扣肉”,又名“龟峰扣肉”、“梅干扣肉”。
  800、毛泽东1965年6月收到章士钊《柳文指要》稿后,派人送去桃杏各5斤,并附信称:“大作收到,义正词严,敬服之至。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今奉上桃杏各五斤,哂纳为盼!投报相反,尚乞谅解。”
  801、彭德怀相当尊重何香凝,在北京时常去看望,每次也带些小礼物;有次带来一大包枸杞子,说是给老人明目的。何大喜,但多分给身边工作人员。
  802、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滑稽大家刘春山原是城隍庙里开馄饨小店的,在成名后,多有人嘲讽出身;但刘走红后日夜忙碌演艺时,却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中路)南京电影院(上海音乐厅)对面开了一家特大馄饨店,取名“泰山食品公司”。门旁还立一块广告招牌:“笃定馄饨泰山石”。他说:“这也算是君子不忘旧。”
  803、楼海云在美国纽约四海酒楼做厨师,某日肯尼迪总统夫人慕名特来,还叫酒楼清场。事前白宫侍卫叮嘱酒楼不许拍照,但肯尼迪夫人吃得很满意,餐后一定要和他拍照,还对他说,这是她生平吃到的最佳美的中国菜。可楼却行若无事。后汉弗莱副总统也慕名前来吃饭,饭后也要合照。他拒绝了,说:“ 我是来做饭菜的,并不是来陪客人拍照的!”汉弗莱听了反而赞叹不已。
  804、毛泽东1958年6月在北京中南海与黄镇等谈话时说到吃狗肉,他说:“外部一定会有很多迷信,过去不吃狗肉,父母都反对吃,吃狗肉在我们乡下名声很不好,所以我过去也反对吃狗肉。可是你从没吃过,为什么说不好吃?还不是迷信?后来开始吃了,吃了多次,很好吃。”
  805、周恩来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宴请美国演员卓别林全家,卓别林最喜吃北京烤鸭,那是随周恩来赴日内瓦的北京全聚德厨师现做的。饭后,他的长子向周提出要求,又要了一只烤鸭带走,此事当年轰动日内瓦。
  806、李仪祉民初出国留学,同学严敬斋、张奚若在上海某西菜馆送行,但不知西菜如何吃,也不懂何谓牛排猪排,只有“蛋炒饭”懂得,就叫了一客蛋炒饭,但只见有一只铜匙,就再要来两只铜匙,三人共尝之。
  807、于右任某日上中山陵,直至下午二时未进餐,即购得生蒜大饼数枚充饥,有衣锦少妇随一抱小孩仆妇而过,小孩要吃于饼,于即送给一饼。仆妇向少妇说此乃于院长。少妇当于面冷笑,哪有堂堂国府委员布衫大褂坐地吃饼的。于之秘书不耐,说近处着呢制者军官均为院长侍卫,前之汽车为专车,切勿以衣冠、饮食轻人也。少妇始赧然。
  808、项南1981年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时,在崇安县接待港澳记者团,特地交代在晚宴上请记者吃地瓜。要陪同人员对他们说:“地瓜本是最粗贱的食物,历来都是家里人自己吃,不能待客,更不能用来招待远方的贵客。今天项南同志不把诸位当作客人,而是当作家人一样看待。”众皆大喜。
  809、罗瑞卿郝治平1941年在太行山结婚,晚饭有鸡,罗将鸡肫夹到郝碗,对她说:“这个最好吃了。”郝说:“最好吃你怎么不吃?”又将它夹回罗碗。让来让去,最后罗将它一分为二,一人吃一半。从此罗家吃鸡,鸡肫总是罗和郝各吃一半。
  810、谭延以圆滑被呼为“水晶球”,1930年以行政院长死,蒋介石、胡汉民挽联评价甚高,但南京某小报刊有挽联甚谑,但确如其人: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祸大,大到院长;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811、许世友1971年9月,因毛泽东南巡到南京,急忙从住所取出渔网,穿上草鞋,到鱼塘打鱼。他把打起的鲫鱼精心挑选,只留那些十条一斤的小鲫鱼,放进水桶送到专列上,向毛说:“我给你打了几条小鱼,望多保重啊。”原来,毛素来爱吃“虎口鲫鱼”。
  812、宋子文来汉口,要尝桥口武鸣园百年老店所制河豚,陪同官员谁也不敢答腔。宋则知趣地说:“我知道吃河豚谁也不敢请客。”说着就掏出一块钱,“算咱们自磨刀自吃自吧!”他在那儿连喝了三大碗河豚老汤。回上海将它肴浆似雪、味浓鱼鲜说得淋漓尽致,以至后来财政部同仁每来汉口,必至武鸣园尝味。
  813、齐如山在北平时,常拉梅兰芳赴陕西巷恩承居小吃,恩承居系仅五六个座头小屋,无单间,客人如烦可于旁边小院。齐每餐必叫一份“善才童子”,配上两个酒菜,四两同仁堂绿茵陈。所谓“善才童子”,“善”是药芹炒鳝鱼片,“才”是口蘑柴鱼汤,“童子”是蚝油滑仔鸡球,该菜以味醇质腴、滑而不腻著名。因顾客多贵人,后人称此店为“小六国饭店”。
  814、毛泽东1961年因江青伙食费某月高达260多元,就把自己厨师程汝明和邓师傅、刘师傅推荐给江青。江青让每位厨师试做一天饭,每顿两个菜,一荤一素,外加一汤。第一天是邓师傅,做的菜江青吃得不多,都剩了;第二天是康师傅,江青吃得也不多;第三天程汝明做了,江青把菜全吃完了。程心想坏了。江青果真留下了他,而且一留就是16年。
  815、萧红1935年3月在上海亭子间写作,某日赴一家兼买早点的老虎灶买油条。回家发现包油条纸竟是鲁迅手稿,非常惊讶和生气,写信予鲁迅。鲁迅回信却说:“我的原稿的境遇,你知道了似乎有点悲哀;我是可以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我自己是在擦桌子的,因为我用的是中国纸,比洋纸能吸水。”
  816、杜月笙1950年寄居香港时,应毛泽东邀,打算回上海定居,托《新闻报》总编钱永铭给毛泽东写回信,不料信写好后,钱永铭醉酒,酒醉之中装错了信封,把给毛泽东的信错装了给蒋介石的信封中了。
  817、许世友1985年在南京为祝邓小平八十大寿,特地带来一瓶茅台是八十年陈酒。邓说:“我就喜欢喝茅台,酒越陈越香呀!”酒后,许提出合影,邓又说:“咱们喝了茅台,脸色都泛起红润,可能都显得年轻了些,照出相来一定会好看!”
  818、舒同1930年参加红军已是25岁,负责人嫌他老,跑不动路,杨成武为他出主意瞒掉了两岁。在他九十大寿时,儿子王征拿了半只蛋糕送给杨成武。杨吃着蛋糕说:“老爷子九十大寿?他其实已经九十二啦!”
  819、季羡林二战时留学德国,因德国为同盟国封锁,常饥饿,为此常赴乡下帮助农民挖土豆,每次可获5斤土豆报酬。他一餐就能把5斤土豆都吃光,仍无饱意。
  820、蒋百里得海南友人赠当地特产嘉积鸭,膘足肉肥,骨软而脆,以为远胜于北京鸭。
  821、常香玉年轻时在宝鸡,因为青帮头子娶小老婆堂会演出悲剧《孔雀东南飞》,引起该流氓大怒,要打她。她跳上桌子当场吞服两枚金戒指自杀;后经抢救,吃了韭菜,喝了蓖麻油,拉了几天,拉出了金戒指,从此不再戴金戒指。
  822、杨耐梅30年代某日专程赴江苏泰州忠保庄镇上小店奇芳斋品尝蟹粉汤圆,此汤圆煮熟后蘸以特制香菜卤子,十分好吃;郑正秋闻之,因春节太忙特派儿子郑小秋去买,老板坚持只限堂吃,后始破例卖了60只,外加一罐香菜卤子。
  823、唐鲁孙住成都吃赖汤圆,称此汤圆馅子用纯净鸡油,咬开馅儿里的透明油脂,味清而隽,入口便觉绝非猪油,但此店甚小,楼下铺位和厨房,楼上作坊制作汤圆用提筐从楼板上方洞吊下,绳上系小铃铛,供楼下人接住煮熟。
  824、毛泽东1948年在西柏坡接待米高扬喝汾酒时,针对米高扬所说,“谁都说中国的酒好喝、菜好吃,可是我们就是做不了;将来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要派人来学习中国的菜肴,增加西菜的花样”,就说:“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等革命胜利后,我当在北平用最陈年的老白汾酒和最好的中国菜,请你吃饭。”
  825、陈云50年代因肠胃不佳,改为个人吃饭,定时定量,一星期菜谱就是全年通用菜谱,春节也同:早晨不吃牛奶,而是一杯豆浆,两片面包,一袋果酱,一碗稀饭和六颗花生米;中饭一个荤菜、一个素菜,晚饭为青菜、豆腐。
  826、马超俊三十年代南京市长任内时,某年约请市府官员过春节,特地派人从上海乔家栅定制汤圆招待,盖此处汤圆甜的蜜渍香泛,溅齿流甘;咸的膏润芳鲜,腴而不腻。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