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缓慢型心律失常

(2008-06-25 10:51:19) 下一个
缓慢型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方面的异常所导致,其发病以心率减慢为特征,发病原因以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等所致者最为常见。为提高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笔者采用炙甘草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其中男21例,女44例;年龄11~75岁,平均57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5年。对照组45例,其中男14例,女31例;年龄12~74岁,平均56.6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5.3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10例患者均经心电图证实为心动过缓(心率<55次/min)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参照《中华内科杂志》1977年6月邀请有关专家研究制定的标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胸闷、头昏(甚则昏厥)、乏力、形寒肢冷、脉迟缓结代等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托品片,0.3 mg/次,3次/d;曲克芦丁片,180 mg/次,3次/d。治疗组:以炙甘草汤为基本方:炙甘草20 g,生地50 g,桂枝20 g,人参10 g,阿胶10 g(烊化),麦冬10 g,麻子仁10 g,生姜10 g,大枣10枚。随证加减:阳虚加制附子10 g,气虚加黄芪40 g,气滞血瘀加川芎15 g、丹参15g、川牛膝10 g,心悸、失眠加枣仁15 g,夜尿增多加泽泻10 g。每日1剂,水煎200 ml,少量频服。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患者无不适病症,心率>60次/min,心电图大致正常。有效: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明显改善,无明显心悸、气短、胸闷、头昏、乏力、脉迟缓结代等症。无效:自觉症状、心电图均无显著改善。
  2.2 治疗结果
  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6%;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8%。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二者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炙甘草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与西药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3 典型病例
  
  藏某,女,63岁,2004年3月因短暂昏厥、头昏、心悸、胸闷、黑朦求诊。心电监护显示:24 h室性早搏20 000余次,间歇性窦性停跳3 000余次,停跳时间最长达3.9 s,心率最快54次/min,最慢39次/min,伴轻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炙甘草汤加川芎、丹参、黄芪、泽泻,10剂后大有好转,炙甘草减为12 g,守方继服180剂。半年后随访已无任何不适,复检心电图:心率72次/min,偶发室性早搏,无停跳现象。
  
  4 讨论
  
  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等一系列心电图和临床表现。目前,西医常选用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但价格昂贵,使用肾上腺素β受体兴奋剂及抗胆碱类药物治疗,疗效往往不尽人意,且长期服用,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1]。缓慢型心律失常属中医惊悸、怔忡、厥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气血亏虚,则心失所养,久则累及心阳,导致心阳不振,脉动无力。究其病机,可责之为阴血不足、阳气虚弱;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阳气虚弱,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气不相接续[2]。炙甘草汤中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通阳益气,生地、麦冬、阿胶、麻子仁、大枣滋阴养血,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足而心脉通,共成阴阳气血并补之功,阴阳气血充足,则心脉得以恢复。清代张景岳对此有精妙的论述:“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回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炙甘草汤中,桂枝温通心阳、生地滋阴养血,炙甘草是君药,三者用量要大,方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甘草在一般方剂中的作用是“调和诸药”,不起主要作用,用量也小,但在炙甘草汤中,却是君药,对治疗脉迟缓结代起重要作用,用量宜大20~30 g。炙甘草只宜短期大量使用,后续要减量服用,以避免激素样副作用。
  通过适当延长疗程,来观察中西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变化,发现疗程越长,中药的显效率越高,疗效越巩固,而西药与疗程的长短关系不明显。
  选用药物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时,与各种西药相比,炙甘草汤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效果好,停药后不易复发,疗效巩固,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秀丽,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干预模式的转变[J].中国医刊,2002, 37(9):26-27.
  [2]王松夫.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8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5,11(10):13-14.
  (收稿日期:2007-07-02)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