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8年3月21日—星期五

(2008-03-22 22:08:43) 下一个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8年3月21日—星期五

322前夕 法国等五国再度重申反对入联公投
【综合消息】综合媒体消息:322前夕,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和哈萨克斯坦政府20日分别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表示反对台湾当局推动“入联公投”。
据报道,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安德烈亚尼说,法国政府“非常明确地”反对台湾当局推动“入联公投”。法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地区现状的行为,主张台海地区加强对话,促进合作与稳定。安德烈亚尼援引萨科齐总统的话说,台湾当局推动“入联公投”是“无益而且令人遗憾的举动”。
西班牙外交部发表新闻公报说,西班牙政府重申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对台湾当局推动“入联公投”感到担忧,认为这是台湾当局单方面的行动,不利于地区稳定与和平发展。
葡萄牙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台湾当局推动“入联公投”将加剧台海地区紧张局势,损害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各方的利益。葡萄牙政府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阿根廷外交部发表声明说,阿根廷政府对台湾当局一意孤行地推动“入联公投”表示严重关切。阿根廷政府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认为“入联公投”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不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副部长努尔兰.叶尔梅克巴耶夫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哈萨克斯坦政府反对“台独”,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的企图,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时事点评】我们注意到,法国也在再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当局推动“入联公投”。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是好事,这说明起码到目前为止,意欲充当欧盟外交旗手、开始拿“抵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注:法国外长的原意是,是官方抵制开幕式,但运动员又参加奥运会)、也想插手台湾问题的法国人,还在“观望”之中。

●担心“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的法国人(欧盟),也在观望“入联公投”的后续发展
显然,由于北京将在“科索沃独立后续阶段”发挥重大作用,因此,因担心“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而准备有效制衡北京的法国人(欧盟),也在观望“入联公投”的后续发展:即在观望“入联公投”能否举行,也在观望一旦华盛顿决定搞“入联公投”,北京又将如何处理?
在之前的点评中,在“台独”问题上、包括所谓“入联公投”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是连续的:

●美国人打“台独牌”的目的
第一,我们认为,自2004年台湾“大选”之后,美国人打“台独牌”的一个重要、且非常现实的目的就是为了迫使北京在中东收手,但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作为问题的另一面,值得高度警惕的是,不论是美国决策层策动“废统”、还是“入联公投”,也的确是在“刻意地”做准备工作,为美国一旦需要就随时制造“台独重大事变”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自陈水扁“废统”之后,华盛顿操纵台湾政治表现出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第二,根据我们的观察,自布什与陈水扁在“废统”上玩双簧之后,华盛顿在操纵台湾政治的层面上就表现出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
一边向邱毅之类的“爆料大王”提供猛料,从法律层次将陈水扁家族、及其核心幕僚、包括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逼入困境;
一边又“威、逼、利、诱”被逼走投无路的陈水扁去玩“废统”,从而将其当作一枚“残子”使用;
最后,就是要这枚“残子”起到一种掩护的作用,以“充分掩护”那时刚刚当上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及其核心幕僚,在“一切为了赢得大选”的“挡箭牌”下,慢慢地将国民党打造成第二个民进党。
这一点,早在马英九团队以“一切为了赢得选举”、历史性地抛出了“台独选项”的时候,我们就曾经明确指出过。

●华盛顿的确具有“随时”制造“台独重大事变”的能力
第三,在第一、第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美国凭借其在台湾几十年的浸淫,的确掌握了从操纵台湾政局走向、到操纵台湾民意“起伏”的一整套工具。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华盛顿的确具有“随时”制造“台独重大事变”的能力。
在这里,我们提请大家注意,我们非常强调“随时”这两个字。对此,北京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

●“入联公投”的恶劣性质不在于它是否通过,而在于它是否举行
第四,所谓“入联公投”,其恶劣性质不在于它是否通过,而在于它是否举行。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旦举行且没有受到任何严惩,也就意味着“在台湾地区生活的人”拥有了“有权决定是否加入联合国的权力”,也就是“在台湾地区生活的人”拥有了“自己决定是否选择独立的权力”。
显然,赋予“台湾人”这份“选择权”,正是所有支持“台独”的国际势力的努力方向,也是“台独”势力梦寐以求的、包括那个马英九在内。

●一旦“入联公投”举行且没有受到任何严惩,台湾问题将“立刻成型”一个“标准平台”与“标准舞台”
第五,基于第四点,我们不难看出,一旦“入联公投”得以举行且没有受到任何严惩,可以这样说,在“台湾人”“无成本地”获得了“选择是否独立之权力”的同时,所有支持“台独”的国际势力也同时“无成本地”获得了一个“从容打台独牌”的“标准平台”;而所有“企图延续台湾政权以继续攫取各种利益”的个人及团体,也就“无成本地”正式获得了一个“从容表演台独”的“标准舞台”。
显然,那个打台独牌的“标准平台”是“西式标准”,也就是西方所谓的“民主选举”;而这个表演台独的“标准舞台”也是“西式标准”、也就所谓的“民主选举”。

●一旦“入联公投”得以举行且没有受到任何严惩,北京将面对多如牛毛的“公投结果”
非常清楚,一旦“入联公投”得以举行且没有受到任何严惩,日后,只要支持“台独”的国际势力在战略上有所需要,那么,为了满足这份需要,岛内的“台独”势力及附属利益集团(包括马英九之流),出于“延续政权以继续攫取各种利益”的私利,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尽各种名目、去满足这份需要。
不难想像,在各种“需要”的驱使下,不论是为了岛外台独势力的“大需要”,还是为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小需要”,在庆祝新年,或者庆祝三八女节、甚至是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在“民主、人权”名义下,什么“入联公投”.、或者“制宪公投”、“更名公投”必将名目繁多,且频繁出现、并逐级升级。最后,对岛内台独势力及附属的利益集团而言,为了满足岛外支持者的需要,就是举办一场、或者多场“台独公投”也将毫不顾忌;至于是“不支持”、还是“不反对”、或者是“反对”这些个“公投”,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岛外势力”频繁敲诈北京的筹码,更别提是“承认”、或者是“不承认”必将多如牛毛的“公投结果”了。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北京做好最坏打算之后,如果华盛顿仍然不顾一切地下令陈水扁继续“入联公投”,那么,为了避免今后的诸多麻烦,就必须启动《反分裂国家法》,在“时间许可的”范围内,根据全球战略上的需要,择机动用“非和平手段”对“台独”势力予以严厉严惩,要么“尽可能快地”打碎那个标准平台与舞台,要么就顺势、彻底地解决台湾问题。

●再谈四年前的一个建议
说到这里,我们想再次谈谈近四年前的一个建议,那就是:在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靠着两颗子弹赢得选举之后;在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访华,要求北京在伊拉克问题上全面配合美国的要求遭到拒绝、回去就大谈“一中原则”是个神话之后;在2004年5月北京突然发出“517”声明、严辞警告台独分子“悬崖勒马”、并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并正式动用“朝核问题”牵制华盛顿之后;在2004年7月时任布什政府国家安全顾问、与“极强硬的切尼”观点“有点儿不同的”赖斯访华“再次失败”之后;在访华失败的赖斯离开北京,时任新加坡副总理的李显龙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楞是坚持“以私人访问的形式”“高调地”访问台湾、以实际行动、替美国“公开挑衅”国际公认的“一中原则”(注:后遭到中国痛击、被迫认错,正式担任新加坡总理之后,由于公开反对台独,被台湾“外长”骂为鼻屎大的国家)之后;
特别是,在美国的默认下,陈水扁公开叫嚣“制宪”进一步挑衅大陆底线、替“华盛顿中东战略”向北京施加压力的情况下,
我们曾经公开建议,北京应在激化“朝核问题”对美施加压力的同时,以“擦枪走火”的形式,择机对“台独”进行上规模的军事打击。至于时机,以靠近美国总统大选的时间(2004年11月之前)为宜。
在东方评论员当时看来,在美国总统大选之前、择机对“台独”进行军事打击的“好处”是显然。

●在台湾问题上,“北京的被动”源于两点
我们认为,仅就台湾局势而言,在与美国角力的过程中,由于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而“台独”不仅有国际势力的大力支持,“台独”本身更掌握有相当规模的行政、经济、特别是军事资源,对想尽力维持一个和平建设环境的北京而言,处境被动是显然的。
但是,除此之外,北京被动还主要在于两点:
第一,“台独”势力、特别是支持台独的国际势力(美国)在近十年来从来没有因搞“台独”、或者因怂恿“台独”而“真实地”承受过任何军事风险;
第二,“被寄予希望的”“台湾人民”、和“友好的”“美国人民”也从来没有因“台独”而“真实地”承受过因“台独”言行而引发台海战争、以及因“台独”的挑衅、有可能令中美爆发全面战争的巨大风险而带来的巨大冲击。

●我们之所以认为北京有必要“主动地擦枪走火”........
因此,当时我们之所以认为北京有必要“主动地擦枪走火”,发动一场上规模的军事打击“台独”的行动,就在于我们认为北京应该利用美国共和党、民主党在台海政策上的明显差异(尽管是竞选需要)、利用在美国两党在争夺白宫宝座上的“难分高下”、直到投票最后一刻都不知谁输谁赢的激烈“行情”,特别是利用赖斯访问北京、闻到强烈的硝烟气息之后、一回去就“急忙”对“美国是否会推迟大选日期的报道”做出澄清的“混沌时刻”,将“台独”言行、以及支持“台独”的言行都必然会承担“现实的代价”做成“真实的案例”。

●只有用“真实的案例”去如实证明...才能......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有用“真实的案例”去如实证明支持“台独”的各种国际势力,其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言行“必然承受”相应的沉重代价,那么、必须集中精力于中东、中亚方向的北京、才能最大限度地抑制其无成本、或者低成本“玩台独牌”的冲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压缩其“玩台独牌”赚取利益的空间与灵活性。
值得强调的是,“入联公投”、或者可能的“更名公投”、“制宪公投”、甚至“台独公投”等等,对那种没有为“台独”行径承受到任何代价的、骨子里抱持着“能独则独”的“台湾意识”而言,是极具诱惑力的,也是极易受到蛊惑的。
只有用“真实的案例”去如实证明“台独”言行“必然承受”军事打击之惨重代价,那么,那种不论是泛蓝、还是泛绿都在顶礼膜拜的、旨在“能独则独,不能独则维持现状”的所谓“台湾意识”,才能切实地明白“台独”不可行、才能切实地起来反对“台独”势力的任何“台独”言行、而不对“能独则独”的任何举动抱任何幻想。
显然,根据我们的观察,在华盛顿的“台湾布局”中,随着陈水扁的下台,不论是将“台独”公开写进党纲的民进党,还是已经接受“台独选项”的国民党,不论它们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在美国全球战略需要的关键时刻、自然都是可以扮演一个“蛊惑”角色的。

●如果......那么,这份所谓的“入联公投”也不可能成案
当时,我们认为,抓住机会对台独发动一场真实的军事打击、绝对有助于早日形成一种对“能独则独”不抱任何幻想的“台湾意识”。从现在看来,一个“真实案例”对以夺取台湾政权、重新上台为当前“最大政治”的马英九、国民党而言,将尤具警告意义,足以令其即不敢、也不可能抛出所谓“台独选项”、至于这份所谓的“入联公投”也不可能成案。

●再谈北京正式开打“东北亚核竞赛牌”之前的一次“模拟试验”
真实的情况是,在2004年9月份,面对华盛顿动用“台独”的施压,北京果断启动了“朝核危机”。结果就是,朝鲜两江道突然发生了一次强大的爆炸,公开的报道是:爆炸产生了蘑菇云,直径有三公里之大。
有意思的是,对那股吸引了全世界眼球“蘑菇云”,“方方面面”的说法各异:
首先,是朝鲜官方的说法,朝鲜官方的解释是“为了建水力发电厂,早就计划好的炸山工作”;而真实的情况却是,那一带根本就不具备建设水力发电厂的地理条件;
其次,是日本人的猜测,日本根据自己的卫星情报,确认“那是一次核爆炸”;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人的态度,美国人说:那绝对不是一次核爆炸;
最后,是北京的态度,对那朵“蘑菇云”是朵什么性质的“云”,北京始终保持着沉默。
仔细对照,我们也就不难看出,上面这几位的态度,特别是日本与美国的态度,与朝鲜前年10月份悍然第一次核试验之后的态度是否有点儿“似曾相识”?
事实就是,朝鲜在2004年9月的升起的那朵“蘑菇云”、实际上成了2006年10月朝鲜悍然进行核试验、北京正式开打“东北亚核竞赛牌”的一次“模拟试验”。

●华盛顿在2004年面对那朵“蘑菇云”的内心恐惧
而什么狠话都说过的华盛顿、在朝鲜悍然核试验之后的“外强中干”是有目共睹,当时已经就任美国国务聊的赖斯,面对日本“讨论核武装”的巨大压力,为了求得“中俄”的帮助、压制住日本的核冲动,除了将朝鲜核试验定性为“失败的核试验”以堵日本之口外、还不得不在“中俄”之间过一种“长期旅行”的生活。
从2006年朝鲜悍然进行核试验之后的“美国言行”,足以见证华盛顿在2004年面对那朵“蘑菇云”的内心恐惧。
真实的情况就是:当时早就宣布准备访华、却一直扭扭捏捏的美国国务聊鲍威尔,在“蘑菇云”升起后不久,就在大爆炸的硝烟中飞到了北京,并抛出“台湾从来不是主权国家”态度。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主张针对台独势力、以“擦枪走火”主动发动上规模的军事打击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主张北京不要理睬鲍威尔在卸任前、为正在竞选连任的布什抛出的这棵“胡萝卜”、并“在美国大选期间、在布什与克里、共和党与民主党争得难分难解的关键时刻,在双方都在辩论伊拉克战争的是是非非的关键时刻,针对台独势力、以一种‘擦枪走火’的方式,主动发动上规模的军事打击”,用“真实的火力”在国际社会面前、在“台独”势力面前、特别是在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是否愿意因台湾而与中国进行一场核战争的美国社会面前、‘全面测试’华盛顿决策层的台海政策、‘全面测试’一下那部美国政府‘怎么解读都可以’的《与台湾关系法》”、在必须承担巨大的战争风险与代价的最后一刻,华盛顿的决策层到底会给出什么“版本”的解释。
不过,真实的情况却是,北京在华盛顿“公开确认”“台湾从来不是主权国家”、并保证让陈水扁将其随后准备在“双十”讲话的“台独”主张删除之后,北京没有“擦枪走火”,取而代之的是已退休的钱其琛外长一封发表在中国英文官方报纸上的、公开抨击布什的公开信。

●我们的担心
当时,我们对此是表示了遗憾的。显然,我们的遗憾是出于一种担心,担心没有为大肆推行“台独”、没有为大力支持“台独”而承受过任何军事风险的岛内、外“台独”势力,因为“无畏”而在“台独”方面将走得更远,在打“台湾牌”、特别是打“台独牌”方面将更加有恃无恐。

●在遏制“台独”的问题上,北京仍然是非常被动的
在我们看来,随着《反分裂国家法》的推出,尽管北京通过这种方法部分废掉了美国《与台海关系法》的解读空间,但是,通过美国玩“入联公投”的整个过程,通过华盛顿利用陈水扁这枚“残子”调整台湾政治布局的整个过程,客观地讲,在台湾问题上,自96年以来,由于从来没有让“台独”、特别是支持“台独”的国际势力承受过“现实的军事风险”,在遏制“台独”的问题上,北京仍然是非常被动的。显然,最能体现这种被动的,莫过于“入联公投”这种直接冲击《反分裂国家法》的例子了。

●今天,我们仍然建议一旦时机准许,主动“擦枪走火”仍然是一种选择项
在今天,我们仍然建议,北京有必要做最坏的打算,一旦华盛顿铁了心要举行“入联公投”、要在正在“瞪大眼睛”观望“入联公投”后续发展的“国际社会”面前,特别是法国人(欧盟)面前进一步测试中国的底线的话,那么,北京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下决心、依据《反分裂国家法》予以严惩,但动作要做在第二时间,要做在“美国时间表”之外,一旦时机准许,主动“擦枪走火”仍然是一种选择项。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四年前的建议,是因为担心出现“台湾意识”对诸如“入联公投”之类的“分裂行径”将引起的严重后果不以为然;而今天的建议,也是出于此种担心。

●“美日”、甚至欧洲人的另一种操作空间
另外,从支持率来看,如果没有出现“319之类”的意外,马英九可能当选。这样一来,“台独”基本盘始终保持在30%的台湾政局,外加40%的“中间派”,特别是“泛蓝”支持者软弱性、妥协性,就足以给“美日”、甚至欧洲人以另一种操作空间。

●警惕“欧美”将巴尔干搬到了中国大陆旁边
在我们看来,这种操作空间对欧盟也许特别有吸引力。对欧盟而言,一旦美国相对实力继续下降,目前仍然严密控制着台湾的美国、有朝一日也可能会接受这样一种设想,那就是:如果将“整个中国”视为欧盟、将整个台湾视作“塞尔维亚”,利用那占台湾人口30%的“台独”死硬分子,从中另外弄出一个“科索沃”来又有何不可?
显然,对于面临“科索沃后续发展”难题的欧盟、以及面临中东难题的美国而言,这也就等同于将巴尔干搬到了中国大陆旁边。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此,北京要非常地警惕。

●好的经济条件并不能有效阻止分裂势力
坦率地讲,考虑到这些可能性,我们认为“绿”的在台湾执政、比“蓝”的要稍好!非常清楚,对北京而言,防止“整个台湾独立”比防止“巴尔干”一块块地独立,要容易一点儿。就算国民党能够上台、就算国民党上台兑现了“部分三通”,让台湾经济有所好转,但加拿大魁北克、英国爱尔兰也在闹分裂的事实表明,好的经济条件并不能有效阻止分裂势力的。
显然,一旦民进党下台,那么,对一个下台交权的在野势力而言,一旦那个“标准平台”与“标准舞台”成型,而整个过程中又没有支付任何“成本”的话,那么,对于那个曾经充分享受权力,正常情况下、4年之内不可能再次上台的民进党、或者依附于它的“台独”势力而言,一旦北京没有好的控制手段,日后在国际势力的蛊惑下,即便是单纯地为了再次享受“上台执政”的甜头,其追求“科索沃”效应的热情恐怕也很难遏制!

●如果北京不能对“台独”分裂势力予以严厉惩罚,或者尽快彻底解决台湾问题,那么,台湾巴尔干化可能性就不能排除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世界局势已形成“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地中海联盟”公开PK“大中东计划”、“中欧俄”也想在美国后院建立一套制衡美国机制的巨大变化之后,如果北京不能对“台独”分裂势力予以严厉惩罚,令台独分裂势力心有余悸,或者尽快彻底解决台湾问题,那么,“欧美日”将台湾巴尔干化可能性就不能排除。
当然,如果“入联公投”没有举行,那最好!但是,从最坏层面考虑,一旦“入联公投”成为事实,那么,为了避免上述结局,北京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在权衡全球战略的前提下,参考2004年那朵“蘑菇云”的经验,并做出不同于2004年的选择,利用“入联公投”冲击《反分裂国家法》的机会,充分择机做一个“军事打击的实例”、甚至是武力彻底解决台湾、以免后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