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香尸谜案大结局

(2007-04-02 10:26:44) 下一个



主持人:安徽省砀山县,这个地方可能许多人从未听说过,但是如果您几天以来连续收看了我们《走近科学》的节目,相信您对它已经不再陌生,因为2001年在砀山出土了一具罕见的清代女尸,六年以来,围绕着她的一系列谜团始终引人关注,但都无法破解,2006年底,《走近科学》记者赶赴安徽,对女尸带来的一系列谜团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终于使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砀山,是安徽北部一个极其平常的小县,这里的人们从未想到,在自己的脚下,竟会有如此罕见的考古发现。县城的西关有一个名叫梨园的小区,这里原是县葡萄酒厂的宿舍,2001年3月,在进行小区改造时,工人们意外地挖出了一口楠木棺材,这口棺材不但光亮如新,而且异常厚重。然而,当工人们费尽周折终于打开棺盖后,却吃惊地发现,棺材里躺着的竟然是一具衣着华丽的清代女尸!

  王绍强:她的长相很漂亮,当时打开棺的时候,有很多的建筑工人第一眼看到她的漂亮就像睡着了一样。

  女尸身高在161厘米左右,身材高挑、四肢修长,裹着一对三寸金莲。只见她肌肉饱满、肤色白皙,唇上的胭脂和指甲上的蔻丹还依然鲜红,整个尸体的状态看上去如同刚刚下葬一般。人们哪里知道,他们挖出的是一具罕见的湿尸。

  所谓的湿尸,是指在地下埋葬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表皮依然完整,肌肉富有弹性、关节尚能活动的尸体,著名的马王堆女尸就是一具典型的湿尸。可是,就在人们惊诧于女尸的美貌和保存的完好之时,也发现了棺中的大量随葬品。

  王绍强:因为看到这个女子身上带了很多的金银首饰,这才想起去拿,一个人拿了好多人都在拿,就是引起了一个哄抢,当时的衣服,帽子,头发也被拽散掉了……

  很快,随葬品被席卷一空!更让人痛心的是,罕见的女尸就这样被露天丢弃了近一天一夜,很快风干、变色,以至于完全失去了出土时的模样!更让人痛心的是,女尸在出土时居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以至于我们始终无法得知她的准确样貌!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2006年底,为了我们请来了曾经还原过马王堆女尸生前模样的中国刑警学院刑事样貌复原专家赵成文教授,为砀山女尸制作了一幅复原画像。

  赵成文:她还是属于漂亮的,一个是脸形是椭圆形的,眉毛呢是有点接近柳叶眉,比较平,眼睛很大,大眼睛双眼皮,这个是应该是蒜头鼻子,蒜头鼻子稍微有点小,高鼻梁,但是颧骨圆,我们从尸体上看,好象是颧骨比较稍高一点,但是从因为她是干尸,可能是显得颧骨高一点,生前可能是比较丰满。

  果然,这是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子。此后,经过记者多方查证,确定了女尸的死亡时间是在清朝雍正年间,这说明,她已经在地下埋葬了二百七十多年!

  可是,一具埋了二百多年的尸体,究竟为何保持得这般完好呢?事实上,根本原因还在于葬法和葬具。







女尸出土时的埋葬深度是地下四米左右,这里的温湿度几乎常年恒定,女尸的棺材为上好的楠木整板做成,严丝合缝,并刷着厚厚的油漆,密封效果非常好。女尸躺在其中,身下垫着具有防腐作用的中药材,与外界完全隔绝。很快,棺内残存的少量氧气也被不断繁殖的微生物消耗光了,于是,这里形成了真空状态,尸体的一切变化也都在那一刻停止了!

  而女尸之所以能够安然长眠,还得益于她棺材外面那两层用桐油浸泡过的柏木做成的套棺,它们被称之为椁。人们发现,在女尸的棺、椁和泥土之间还填满了一种可以防水的白膏泥,而这,在马王堆女尸的墓葬中也被发现过。

  白膏泥化验人员:白膏泥是用糯米汁调和石灰制成的。

  主持人:显然,是白膏泥对隔绝潮湿,保持温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女尸才能够在这样一个恒温恒湿的小环境中安然渡过了二百七十多年时间。可是,尽管女尸在地下被保存得出奇地完好,出土以后的遭遇却实在令人痛心!因为长时间被毫无保护地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女尸很快出现了脱水、霉变现象!

  然而,就在有关部门请来医学专家对尸体进行清理保护时,他们却意外地发现,这个女尸的颈部有一个横向13厘米、纵向9厘米的T形伤口!这个伤口是怎么来的,没人知道,这个女子是谁,也没人知道!因为当地没有关于她的任何文字记载,出土时也没有发现墓碑。

  于是,有人猜测她是香妃,可是经过我们的调查,所谓的香妃,在历史上根本就查无此人;后来又有人认为她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当地官员献给皇上的美女,因为怀孕被后宫派来的人所杀,可是经过解剖,女尸的腹中根本没有胎儿!

  那么,一个美貌女子,身上带着致命伤口,却又被如此厚葬,她究竟是什么人?

  通过解剖,医学专家彻底否定了女尸生前怀有身孕一说,不仅如此,他们还对女尸的年龄提出了质疑!

  陈幽婷:说她十七八岁肯定不是,因为她十七八岁时候整个的体形和腹部的情况不会是这种样子,说老太太也不像,因为她当时的手还是比较饱满的,从手上看还是比较饱满的,对于一个40多岁的妇女就有可能了。

  的确,女尸的身材高挑,四肢修长,显然生前并不肥胖,如果是一个年轻的姑娘,那么,她的腰腹部应该更加苗条。而现在,即使是在肌肉已经脱水、内脏已经粘结的情况下,她的腰部却依然比骨盆还宽,这不能不让人对她的年龄产生质疑。

  而对于一个有过生育经历的已婚妇女来说,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奇怪了,因为生育,会使女子腹部皮肤变松弛,脂肪也更容易在此堆积。 如果女尸真是一个已婚的女子,那么她究竟是什么人?

  为此,我们请来故宫博物院的有关专家对女尸的服装做了全面鉴定,结果专家们一致认为,如果按照服装判断,这个女子应该是一位一品诰命夫人。







殷安妮:这霞帔和衣服应该是一个一品武官的女眷的服饰。

  按照医学专家对尸体的分析和文物专家对服装的论断,她应该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一品诰命夫人,是一位一品武官的妻子。可是,既然拥有如此显赫的身份,当地为何没有关于她的任何记载呢?终于,人们在她的棺材上发现了问题!

  苏肇平:现在我们地方的棺材和她这个棺材相当不一样。

  同样是棺材,难道还有地域差别?带着这个疑剩?钦咦叻昧说钡氐哪静募庸こА?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砀山女尸所使用的楠木棺材,无论从式样上还是颜色上都与当地的棺材明显不同。

  记者:是由于年代的原因还是地域的差别?

  苏肇平:应该是地域差别,我们这个当地的棺材,这个都是协直墙,这么多年来都是延续下来这么一种形势,这种形势明显不是本地做的。

  既然棺材不是本地的,尸体会不会也是从外地运来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要在一个人死后将她的尸体运到异地埋葬呢?

  主持人:一个死后要将尸体运到异地埋葬,我想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理解,似乎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为了落叶归根!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砀山籍的女子,可是却嫁到了异地,或者随她的丈夫在朝为官而远离了故土,那么死后她希望能落叶归根、回到家乡。于是,家人就在她死后将她的尸体成殓好,运回家乡,精心地埋葬了。

  那么由此我们推断,这个女子的死亡时间肯定是在冬天,由于这个时候气温较低,尸体不会很快腐败,这样才有可能辗转异地埋葬之后,还能保持完好。可是,如果这种可能性成立,那么,她贵为一品夫人,当地县志为什么对她没有记载呢?我们猜想,首先可能是因为她离乡多年,当地人对她的身份并不熟悉,而她也仅仅是死后才把尸体运回来埋葬;其次,那个时代是男尊女卑,如果是当地的男子考取了功名在朝为官,哪怕级别很低,县志中也有记载,而女子就不同了。记者曾经查阅过当地县志,发现能够被载入史册的女子,都是一些封建社会所谓的贞节烈女,而这种夫贵妇荣的例子我们还没看到。

  按照这种思路,无论是找不到她的墓碑,还是当地史料没有关于她的记载,我们觉得都可以理解了。但是唯独有一点我们无论如何解释不了,那就是,一个拥有这般显赫身份的女子,一个能被如此厚葬的女子,颈部为何带着这么一个足以致命的T型伤口呢?

  这诡异的伤口究竟是不是女子的致命原因?如果是,那么,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夫人为何招来这杀身之祸?如果不是,那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尸体解剖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原来,不同的食物种类在人体内的消化时间也有所不同。水份多的食物2小时左右就可以完全消化,油腻的和硬的食物一般4小时左右也可以消化完了,因此,胃的排空时间大约是4小时,但是,胃排空后,食物还要在小肠继续消化 ,小肠将食物中的养分充分吸收后再将残渣排入大肠,大肠又分为盲肠,结肠与直肠三部分,食物残渣要到达结肠形成粪便才能最终排出体外。

  陈幽婷:一般来讲就是说我们吃进去东西以后,就是到了胰脏结肠,形成粪便以后,就储存在胰脏结肠里面,然后由神经调节经过直肠排出体外。

  可是,结肠内还有残存的消化物,对于一具尸体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陈幽婷:如果胰脏结肠里面存留粪便的话,最起码说,非常保守的时间段,应该绝对不会超过24小时这段之前她吃过东西的,这个常识告诉我们,你饿了两天肚子里面是空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这里面的粪便都应该是排出去了。

  去世前能正常进食,出土时肌肤白皙丰满,显然,这个女子不像是死于某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她的死因很有可能是某种突如其来的原因!而这个原因究竟是急性发作的疾病,还是致命的外伤呢?

  一个横向13厘米、切断了颈部动脉,纵向9厘米、切开了气管的伤口,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为了最终确认它形成的时间,我们找到了中国刑警学院著名的伤口鉴定专家依伟力。

  如果是生前造成的,那么,能够造成这样一个横向13厘米、切断了颈部动脉,纵向9厘米、切开了气管的伤口,显然不会是自杀,而是他杀!如果是有人在她死后所为,那么将一具尸体的颈部切成这样,又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如果是在人活着的时候受的外伤,因为皮肤有弹性,会形成一定牵拉,因此伤口边缘是向外翻的,尤其是在人的颈部,因为颈部上面有一块肌肉叫做颈扩肌,拉力是向上的,如果有横向将它切断,那么,切口一定会翻开。而女尸颈部的伤口边缘能够如此整齐,显然是在她死后形成的!

  主持人:把一具尸体的颈部弄开这么大的两个切口,这究竟是什么人所为?而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埃及木乃伊的制作方法就是在人死后,剖开尸体腹部,取出内脏,吸干脑髓,再用一系列特殊的方法处理尸体,使其脱水后不会腐烂。

  那么砀山女尸的伤口,会不会也是当时为了进行尸体处理形成的呢?据我们分析,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第一,尸体出土时湿尸,木乃伊那种方法是为了制作干尸,况且经过解剖,女尸的内脏还在腹腔内,因此医学专家断定这具尸体没有做过特殊防腐处理;第二,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的传统观念,叫做死者为大,那么,人都死了,怎么还能如此破坏尸体的外观呢?何况是她这样一个有着显赫身份,又被如此精心厚葬的人呢?

  而女尸出土时衣冠整齐、面容安详,棺材完好、随葬品众多,显然没有被盗过墓,伤口也就不能是在埋葬期间造成的。那么,如此分析之后,造成伤口的时间就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女尸出土之后!

  让我们再回到2001年3月的那个下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的人们终于打开了女尸的棺盖,然而,对罕见女尸的好奇并没有持续,他们就把贪婪的双手伸向了女尸身旁陪葬的金银珠宝……

  抢夺一翻后,女尸被弃尸荒野。可是,有人还不甘心,趁着夜幕,他们再次带着工具来到现场,肆无忌惮地撬开女尸的嘴巴、割开女尸的喉咙,试图最后寻找含在口内的珠宝!

  就这样,一个无辜的女子,就这样失去了人们煞费苦心为她保持了二百七十年的美丽容颜!

  如今,这痛苦的表情永远凝固在了她的脸上,似乎有万般的悲哀和无奈,这里真的是她苦苦思念的家乡吗?这对她伸出无情黑手的,真的是她的子孙后人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