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夫人

有时间就写写,生活是需要记下来的。
正文

让人头晕的称呼

(2006-11-14 10:55:32) 下一个
           昨日收到一封信,信首称我“小姑妈”,印象中习惯上想不起谁会这么称呼我,赶紧看信尾落款,是小安啊!咦?不对啊,小安以往都是叫我“小孃孃”的,这“小孃孃”转化成书面语言也不能就变为“小姑妈”啊?

这里解释一下,“孃孃”是四川话,多重用途,可以是姑妈,也可以是姨妈,还可以是对比自己年纪大多一点的“阿姨”级的女士们的称呼。小安是我堂姐的儿子,按辈份该称呼我是“姨妈”才对啊,所以应该是小安对了辈份而错了称呼了吧我想。

复杂吧?!

            中国最复杂的应该算是称呼了,说起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些都是小菜啦;再来如堂姐、堂妹、表哥、表弟、姑妈、姨妈、伯伯、舅舅也还强勉容易(往后独生子女到了这关应该就不容易过啦因为没有多少运用机会而难以理解);然后就是姑父、姨父、伯母、舅母、堂嫂、表姐夫、外侄、内侄等到这步就很有点难度了,然后……哇!再后我也有点那什么   就不一一举例了,一句话,都是辈份和关系解释起来的难度的复杂。

           来想一想:你的表舅母的妈妈你该怎么称呼?“表亲家母”类太正式也太拗口,一般会被简单地称为“伯母”。但你又称你的伯伯(你爸爸的哥哥)的妻子为“伯母”。当然,如果你爸爸有两个哥哥还好办,因为有“大伯母”和“二伯母”之区分,但倘若只有一个哥哥,一般就简而单之地称呼“伯母”了。那这“伯母”和你的表舅母的妈妈的那个“伯母”就有点混淆了,所以在给别人介绍时就得多出很多的“背景解释”语言。

 再例我:上面说了,我爸爸的哥哥的孩子我堂表姐的孩子叫我“姨妈”,而和这个叫我“姨妈”的孩子关系非常密切的他的妈妈的弟弟我堂哥的孩子却要叫我“姑妈”不同了吧);我弟弟的孩子叫我“姑妈”,我爸爸的哥哥的孩子我堂哥的孩子也叫我“姑妈”,我妈妈的弟弟的孩子我姨表弟的孩子还叫我“姑妈”,只不过一个是“亲”“姑妈”,另一个是“堂表亲”的“姑妈”,而再一个是“姨表亲”的“姑妈”(有区别了吧);我妈妈的姐姐的孩子我姨表姐的孩子叫我“姨妈”,我爸爸的哥哥的孩子我堂表姐的孩子也叫我“姨妈”,我爸爸的姐姐的孩子我姑表姐的孩子还叫我“姨妈”,只不过一个是“姨表亲”的“姨妈”,一个是“堂表亲”的“姨妈”,还有一个是“姑表亲”的“姨妈”(头晕了吧

哈!幸亏我自己没有亲姐姐或妹妹,不然还会添上个“亲”“姨妈”!

这还只是同个辈份上的称呼,还有更多的“上下级”关系的称呼就不用说了。

各地方专有的同辈份的不同专用称呼这里提都不敢提了,免得添乱!

喔!我晕!

这有意思的却让人头晕的中国的传统的称呼!

其实吧我还想多举点例,但只会有更多的“弯弯绕”,说不定我自己都会“绕”糊涂!算了,饶了自己不举例了吧

想到美国人在称呼上还是简单:爸爸、妈妈不说了,哥哥、弟弟一个字brother,姐姐、妹妹一个字sister,表兄弟姐妹辈无论堂的姨的姑的都一个字cousin,侄子辈不管亲的堂的姨的姑的还一个字nephew,伯伯、舅舅辈也一个字uncle,姑妈、姨妈、伯母、舅母辈通一个字aunt!姐夫、嫂嫂怎么办?好办!就那个字brothersister再加个law,一切OK!还有一超简单的:都直呼其名!

但细想还是有点不爽:brother?是哥哥还是弟弟?sister?是姐姐还是妹妹?uncle还有aunt什么的就更“眉毛胡子一把抓”了,直呼其名?总觉得有点那什么哈,那有俺中文来得明确,一听就知道是什么身份地位!

所以还是中文好,复杂就复杂点吧!

但是有时候还是……

彻底晕了!

我歇菜!

我做饭去!萝卜、青菜、猪肉、牛肉一目了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