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红色公主孙维世的秘密

(2007-03-05 19:48:31) 下一个
内容看点

建国后随毛泽东赴苏联访问,任翻译组长。

江青问: "你怎么不去看我?" "有什么事吗?"  
"还不是想问问你和主席去苏联的事。"  孙维世脸也变色了,
但勉强忍住,一辈子一次的大喜日子,决不能为此扫兴。 就顾左右而言它。

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干女儿,早超过养父和养女之间的关系。

当时江青为此打了周恩来的耳光。周恩来一言不发,默默在孙维世的逮捕证上
违心地签下自己的姓名。

于是,孙维世被江青加上了“苏修特务”的罪名,于1968年3月1日戴上手铐,投入狱中,
孙维世被剥的一丝不挂,打得遍体鳞伤。  1968年10月14号,孙维世被活活打死,
死后身上什么都没穿,只有一付手铐依旧锁着双手!家人在她死后发现她头上被
钉进了一个大长钉子。死时仅47岁。

--------------------------------------------------------------------------------
孙维世,女,生于1921年,原名孙光英,曾用名李琳。四川南溪人。   
1936年任天一影片公司演员,在《王先生奇侠传》等影片中扮演角色。   
1937年在联华影业公司主演《镀金的城》。后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赴苏联学习,先后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戏剧学院。   1946年回国,在陕西、山西等地参加土地改革。   
解放战争时期做宣传工作。
建国后随毛泽东赴苏联访问,任翻译组长。   
1950年后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兼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主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总导演、副院长,中国剧协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导演的话剧有《保尔·柯察金》、《万尼亚舅舅》、《西望长安》等。   
1954年编导童话片《小白兔》。著有话剧剧本《初升的太阳》,并译有《一仆二主》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68年死于狱中,她有很多秘密, 有待介绍。   

维世的父亲孙炳文是周恩来的早年战友,1927年在大革命中牺牲,当时孙维世才五岁多。   
后来,孙维世兄妹四个在母亲任锐的艰辛抚养下长大。抗日战争爆发那年,孙维世跑到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申请要去延安,可谁也不认识她,只有16岁的孙维世一个人站在门口哭得很伤心。后来周总理回来了,他不但认了孙维世为干女儿,后来还一直把她带到延安。   

1939年,周总理因为手臂受伤要去苏联治疗,孙维世得到毛主席的批准后也一起去了,她留在苏联学了六年多戏剧,新中国成立后就回国了。   

李立三与林彪结怨,还与戏剧家孙维世有关。   孙维世是周总理1939年从延安带到莫斯科去学习的一位烈士遗孤,后来在莫斯科艺术学院学习戏剧专业。   1946年10月李莎从莫斯科来中国时,随同回到哈尔滨,从此就住在李立三家里。由于孙维世长得很漂亮又未结婚,同时被林彪与 看中,为此争风吃醋。李立三见势不妙,就偷偷地把孙维世用飞机送到延安周恩来那里。因为,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干女儿。把她送走后,总算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把一场风波平息了下来。   谁知事情并未了结。   1949年春,中央机关进驻北平以后,一次李立三在北京饭店理发时,正好周恩来也在那里。在交谈中,周恩来说道:“立三,你这个人就爱管闲事。”李立三不明白周恩来指的什么事情,反问道:“总理,你说我管了什么闲事?”总理说:“在哈尔滨的时候,为孙维世的事情,还值得专门给我发电报,不让她再返回哈尔滨去吗?”李立三忙解释道:“总理呀!我从来没有给你发过这个电报呀!”总理很不满意,严肃地批评说:“怎么没有?我就是收到过你的电报嘛!怎么又不承认呢?”   李立三见总理生气了,不好再作解释。   后来,经过查对,原来是林彪的老婆叶群出于吃醋,生怕林彪把孙维世弄到手后把她遗弃了,就不惜盗用李立三的名字给周恩来发去上述内容的电报。而李立三也不便再为这些琐事去向总理进行解释。   其实,早在5年之前,林彪在苏联养病时,他就单相思爱上了孙维世。   1938年3月2日,林彪在山西被晋军哨兵误以为是日军开枪打伤,于1938年冬在他妻子--“陕北一枝花”张梅的陪同下到苏联养病。   当时,有许多革命先烈的后代和党中央领导人的子女在莫斯科学习,如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孙炳文的女儿孙维世,蔡和森的儿子蔡博,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朱德的女儿朱敏等。这群青年人对“常胜将军”林彪十分崇拜,经常到林彪那里去,请他讲一些井冈山、长征、平型关大战之类的故事。   在他们当中,天生丽质、明艳动人,年已20的孙维世,特别引起林彪的青睐。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林彪趁张梅外出看朋友的机会,单独把孙维世接到疗养院来,直接向孙维世表达了他的爱慕之情,向她诉说了他与张梅之间的“痛苦爱情”,说他和张梅很快要分手,要求马上与孙维世结婚。孙维世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不知所措。林彪也没有逼她马上表态,说:“我真心的很爱您,我等待您的答复……”   1942年1月,林彪准备回国前夕,领着比他小13岁的孙维世在莫斯科河畔散步。林彪告诉孙维世,他已同张梅分手,过几天就要回国了,要求她跟他一块回国。孙维世委婉地拒绝道:“很遗憾,我不能跟你一块儿回国。我正在念导演系,还没有毕业。”林彪也不好再勉强:“那我先回去,我一定等你。”她忙说道: “不,你千万不要等我,我还要学习4年哪!”林彪说:“4年算什么,多长时间我都等你。我决心今后非你不娶。”   林彪回国后并没有遵守他自己的诺言,不久就同叶群结了婚,1945年生下了林立果。   1946年10月,孙维世跟随李莎、林莉回到哈尔滨,出于对林彪的尊重,曾前往林彪住处去进行礼节性拜访。林彪一听说孙维世要到来,破例亲自迎接,热情款待,立即安排极为丰盛的晚宴。   当时,林彪是东北局说一不二、一手遮天的太上皇,他正在谋划着如何才能把孙维世追求到手时,又是不识时务的李立三打破了他的美梦,搅乱了他的如意算盘,把孙维世偷偷用飞机送到远离哈尔滨的延安去了。从此,林彪对李立三恨之入骨。   1967年9月,江青、陈伯达在接见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的时候,两人异口同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孙泱[孙维世之兄]是坏人,是日本特务、苏修特务和国民党特务。几天后,孙泱惨死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地下室里。   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干女儿,早超过养父和养女之间的关系。孙维世按奈不住悲愤,写信给江青,要中央派人去调查;又给周恩来写信。   1967年12月,江青以“特嫌”的罪名,把孙维世的丈夫金山投进了监狱。借搜查金山“罪证”之名,对孙维世进行抄家,抄走孙维世大量信件照片。   江青截获了孙维世给周恩来或者是给毛泽东的一封信。江青拿了这封信去找周恩来,愤怒指责周恩来纵容自己的干女儿反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时江青为此打了周恩来的耳光。周恩来一言不发,默默在孙维世的逮捕证上违心地签下自己的姓名。中央专案组在逮捕要犯或逮捕比较特别的犯人,都要周恩来签字。这时期周恩来签字逮捕的还有他的亲弟弟周恩寿、王光美的哥哥王光琦。   于是,孙维世被江青加上了“苏修特务”的罪名,于1968年3月1日戴上手铐,投入狱中,孙维世被剥的一丝不挂,打得遍体鳞伤。   1968年10月14号,孙维世被活活打死,死后身上什么都没穿,只有一付手铐依旧锁着双手!家人在她死后发现她头上被钉进了一个大长钉子。死时仅47岁。

=======================================
周秉德:     伯父周恩来和父亲周恩寿   
周秉德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曾任中国新闻社副社长,现已退休。她12岁就随伯伯住进了中南海西花厅。本文介绍了她的父亲周恩寿(周同宇)和伯伯周恩来的曲折故事:  六十年代初,爸爸胃溃疡越来越厉害,经常因病不能正常上班。1963年6月,伯伯指示让爸爸提前退休。这以后,爸爸的工资明显减少,  可是家中6个孩子,有4个都在上学,负担很重。于是,伯伯交代秘书每月从他工资里拿出200元,由我拿回去给爸爸妈妈。  1968年,爸爸被捕了,其真正内情,直到“文革”结束后,王金岭才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 那天,公安部长谢富治递给他一份文件,是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的逮捕令:立即逮捕周同宇。旁边周总理还用蝇头小楷注明:其妻:王士琴;三女:周秉德、周秉宜、周秉建;三子:周秉钧、周秉华、周秉和,家住北京机织卫胡同27号。“这是外交部红卫兵报到江青同志那里的一个案子。” 金岭按照谢富治的指示找到傅崇碧。“把你从野战军调来,就是相信你有战斗力!你要敢跟红卫兵干!”一身军装的傅司令员声音洪亮,态度明朗:“这个案子是红卫兵搞起来的,周同宇就是与王光美的哥哥一块吃过几次饭,红卫兵就说是什么阴谋‘聚餐会’,是特务活动!完全是无中生有,无限上纲嘛!谁知案子报到江青那里,她倒动作快,不问青红皂白,一下送到了总理办公室。”  傅司令说,“周总理找我去商量,我立即向他建议,与其让红卫兵乱来,不如由卫戍区出面用拘留的形式把周同宇保护起来,总理接受了我的建议,不过他提笔批示时想了想,把‘拘留’改为‘拘捕’,这是总理想得周到,拘留不能时间太长,而且不能搜查住所,拘捕当然就不同了。”  王金岭非常专注地听取傅司令下达命令:“第一,这案子是红卫兵弄起来的,人抓起来后,还要他们继续介入调查,但你必须左右局面;第二,拘捕周同宇的事,只能你知我知,绝对保密!”  7年后,爸爸出狱,他含泪对我说:“你知道我和什么人关在一起?都是部长以上的大人物!多亏有你伯伯,把我这小舟拴在了大船上,这才闯过险滩,要不早就翻船沉没了!他们整我,目的就是为了整你伯伯,所以,天大的压力,我也要坚强地活下去。” 

周恩寿(1904~1985),周恩来的小弟弟,出生于淮安,字同宇,出生后因皮肤稍黑一些,家里人给他起了乳名“小黑子”,学名恩寿。1921年考入南开学校读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离开了革命队伍,只身前往吉林伯父处,任吉林海拉尔铁路局检查课的课员。1985 年在北京去世。 81岁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生,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