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赠同乡万老师家乡贴: 有一首歌

(2006-10-09 08:20:04) 下一个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一直是我心中的珍爱,它有着自然质朴的真情厚意和醇美流畅的词曲,把静中有动的草原氛围与波澜起伏的思乡情感融合得天衣无缝,听起来辽阔悠扬又婉转抒情;诗一般优美的歌词在视觉上勾勒出一幅地方风格浓郁的草原美景,把一望无际塞外风光的雄浑、博大和多彩多姿描绘得淋漓尽致。
可能因为我不是草原人,无论是聆听其它的草原歌曲,还是拜读老舍文中对被他誉为“天下第一曲水”草原莫日格勒河的描述,还是观看冯小宁原景实地拍摄的草原电影《嘎达梅林》,都不曾对那些美轮美奂的美景有过多少深情。而对这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觉却截然不同,我狂热喜欢这首草原歌曲不仅因为它大气大美也兼顾雅致细节,远胜别的思乡民歌,还因为它总能让我想起我的家乡。




话说“千人千歌”,不同的人对同一首歌的感触不完全相同,我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倾心投入去感受去诠释这首歌,基本上都已是脱离它原来的草原场境了,只是抽象借用了它的基调和零碎的美景元素作素材,一番拼凑出自己的家乡风貌:那一大片微微波动的碧绿上,缓缓滑动漂浮着白色___这就是我心中的家乡轮廓,温馨的细节自然也是歌中唱到的茵茵绿草、朵朵白云、淡淡微风、、还有碧波、晚霞、鲜花、悠扬的歌声、淳朴美丽的姑娘、如洗的蓝天。。甚至还能超越这首歌曲感觉到歌中没有的更多更美的风俗琐事和乡土情景。
由歌而生的家乡的意境,在我的脑海中不是如歌描绘的那样平坦水平,只在草原地上的,而是冬春秋夏四季分明,顺着时针方向缓缓转动的..它犹如一架无形的汲水风车,把那一股股浓郁的家乡风情从故土汲来泼洒在异乡,滋润着离人的心田.



每当我一听到那熟悉的优美旋律响起,脑海里并不是浮现歌里那一望无边的绿草,和蓝天交汇的地平线以及流荡在草海里风吹草低忽闪忽现的雪白牛羊____而是家乡残冬将尽初春来临的江面,此时的江水已有绿意,虽然不是李商隐笔下的“柳色绿浸江“般的葱郁,仅仅只是初春草色一样的远看成绿近时无,倒也有些快活灵动的春意了。这时候,江面上旅游的客船渐渐多起来,一齐溜的白色的客轮汽笛长鸣地航行在初春绿意宽阔的波面上,一层层白浪连翻带滚追逐于后,大多奔着秀美的三峡方向探春去,放眼远望江面去,那些客轮和波浪与草原上奔跑的乳白牛羊还真有那么几分神似.
江浪回旋起落拍着江岸,冲上黑色鼓胀的塑料袋,白色的泡沫一次性饭盒等杂物来堆积,江边天蓝色的垃圾槽车的怪味也混在一股股咸腥的江风里,这些并不让人清爽,但也挡不住勤快的大娘掖着旧围裙坐在江边的小竹凳上包皮蛋,几盆浅青绿皮的鸭蛋,一堆松灰和碎麦秸,赶紧包好放熟去集市卖个好价,清爽的黄瓜拌皮蛋和豆腐虎皮青椒皮蛋都是春天佳肴.几个贤惠的大姐则端着竹萝,白米如珠江水淘,乳白的淘米水随着波浪一漾一漾泅散开,招来一些饥荒一冬的小鱼虾贪恋追逐. 江边地下永远是湿漉漉的,地苔深浅透着春天的青色.冷寂多时的江边随着春天将近总算有了点活色生香,岸边曲虬歪扭的古老海棠下,一树绯红的花蕾隐隐绽现,几个素瓷清花般白净妩媚的少女在树下悄立低笑.


阳春三月的家乡,歌里意境中那一片广阔的绿色和游动的白色早就顺时针旋转了90度立了起来____那是儿时记忆中的一长溜的看不到墙砖底色的高墙,幼年的时候我站在墙根仰望它,总是要往后跌个坐墩,尽管我长大了,那墙看起来不那么壮观,可是脑海里还总有儿时恢宏的印象.春季绿色葱郁,遍布藤蔓,就像一张巨大的竖起的绿草毯,数百朵高低不均白色的喇叭花拼命向上攀援,风拂叶动似乎在为它们鼓劲,那些粉白的牵牛花也接受鼓舞争先恐后,一天一个样.
记忆中家乡的春天不仅是明媚有生趣,而且还是让人非常有食欲的.记得春游的时候在山顶往下看,一切都那么的小巧精致,令人垂涎欲滴:一丛丛枝繁叶茂的绿树总觉得是1朵朵的碧绿的西洋花菜;林荫道两旁修剪好树冠的梧桐,就像1颗颗滚圆的淡绿豌豆;那条斑马线清晰分明的长路也成了我们眼中的喷香银色长带鱼.
总也忘不了200X在异国他乡求学的那个春天,春寒料峭凄风冷雨中从学校回来,房东端出的晚饭是一盘冰冷梆硬的煮葫豆和几根菜叶1片面包,叉子在盘子来回追叉死硬滑动的大灰葫豆,恼恨之余自然想起了家乡春天的嫩葫豆___豆皮浅绿豆瓤翠绿,一小抹淡褐灰的豆牙痕在葫豆的底部将豆皮豆瓤抿紧,热锅热油几铲一炒,油汪热腾香气扑鼻, 嫩葫豆们个个皮开肉绽翻豆沙….更可气的是那张简陋的饭桌上,不知什么时候躲躲闪闪爬来1只大蟑螂,贼亮滴溜的眼光远远的瞟来端详葫豆,几根触须微微颤动,两条纤细的前足不时对搓,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看的我差点没作呕.再也无法下咽半口. 又气又饿,两行热泪不由自主的淌了下来. ..想起了亲爱的家人温馨洁净的家,想起家乡的春天.



秋高气爽的时节,歌里的那番绿白景致就又顺时旋转90度,在天上和地面平行了,四川的秋天,天高云并不淡,碧色无边的长空上,朵朵白云匆匆忙忙赶路,下班的人挤在公车上,也爱从窗口探出身来仰望它,乘着车都怎么也追不上.那时候的小小的我经常下午下课沿着江边跑步回家,脑后的发辫左右甩,手肘前后动,鞋底上下翻,一路小跑追着天上的白云,总希望有朝一日能随它去远方.
秋天也是开校的季节,8月中,学校就要请民工来清理操场上的杂草,先割下堆成堆,然后一把火烧掉.那些日子空气中总会弥漫着烧茅的焦味,学生们一闻到,就知道秋天来了,马上要开学了.
那些割草的民工们就在操场边搭个简易棚子居住,点煤油灯,粗泥搭灶,操场枯干的野草作柴烧饭,锅里长期少油,隐约的几圈锈迹不要紧,他们很少炒菜常吃蒸的饭食.乡下背来的木头鼓风机吭哧猛拉几下,竹篾大锅盖一掀,满棚馒头香,腾腾白蒸汽中脸膛红朴的妇人抄只大碗舀水,噗的泼在没燃烬的柴草上灭熄火苗后,就开饭了.


到了家乡的夏季,那首歌里的场景又再顺转90度,和地面垂直了___夏季的大巴山区,重岩叠嶂满目葱郁,可是却深藏着危险,时不时看见长长的碧绿竖坡上散乱静止的白色石头阵____那是滑坡的结果,有一次还真远远见过从山顶上崩腾而下的煞白乱石,气势凶猛,震撼人心,犹如广袤的草原上万马奔腾之式__只不过是竖起来的.
记忆中的夏晚,有时是在宿舍楼下院里摆出卡拉ok的设备,大家兴致勃勃欢歌曼舞,尽管那时非常落后,最早时候的卡拉ok录像带,景物人像都静止,只有歌词可变化,后来先进一些,也莫过于无论什么歌都是三点式泳装女郎在游泳池或海边走来走去搔头弄姿,带着墨镜手表,金戒指金项链金大耳环,兰花手指捏一顶阔边系绸带的大草帽.



..........

歌声飞扬,总之这首经久不衰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很多人由衷地感觉真象是跨跃了胡天八月的万里苍茫,徜徉融入了坦荡如砥的绿色草海里,呼吸着沁人心脾的夹着青草和新鲜牛奶的清新空气,心中一切溽热和俗尘都被一涤而净。对于我来说,更愿意把它当成自己的歌,一个四川人的思乡曲,它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每当一听到它神游家乡一番,心里就会很宁静放松。
在这首个动人的旋律里,包裹在春夏秋冬围成的圆筒中,我从筒口的一端出生之地渐渐走向另一端往生之处,历经风雨,参透人事世态,走过人生百年,从无到有,直到极至又无.


————————————————————————————————————————————————————————————————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简介:

这是一首曾在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編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2000年又荣获国际金奖、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内蒙草原歌曲
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乐段的节奏均匀、稳健;第二乐段从弱拍起唱,使原本平稳的节奏带有了起伏的律动感。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并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在流畅的旋律线条中穿插三四度的跳动,节奏平稳匀称而旋律优美细腻。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它.草原就象绿色的海,毡包就象白莲花.
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
啊--嗨--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