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寒号鸟的幸福生活

如果您在祖国大陆上的小学,相信你也记得寒号鸟的故事,敬请观看:两只寒号鸟的幸福生活.......
正文

去国怀乡

(2006-12-19 02:19:24) 下一个

这一篇是一直就想写的,迟迟未敢动笔,到底是底气不足。古往今来,这个千古恒绵的话题不知被多少文人骚客颠来倒去地唱啊吟啊,管他万丈豪情的侠客,指点江山的伟人,还是平凡如你我凄凄然一介游子,总放不下心中那一丝对故土的眷恋和牵挂,不经意间就化作那缕缕淡淡的乡愁从心底浮上来,又悄悄地化开,弥漫开,直到把你整个地包裹住;蓦的就觉得眼底有一层雾气也跟随着浮了上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学时候老师讲诗经,单单只记住了这一句,惊为天人。那凄苦悲凉的感受深入骨髓,虽然那时候没有任何生活体验。

去国怀乡——我不知道是先有这些离愁别恨,才有那些千古绝唱;还是因为我们受了这些叫人肝肠寸断的诗句的“毒”,才时不时要发一发病。

我也问过我的房东老周,问她想不想“家乡”,可惜她好像是不想的,起码那种想是称不上“留恋”的。他们的文化里似乎是没有“根”的,更没有所谓“落叶归根”的概念。有时候也很羡慕他们,“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那份轻松和洒脱。曾经以为我也是同他们一样的,没有根,了无羁绊。可是渐渐的明白,我不是。没有办法,我们不是他们,我们是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就像那歌里唱的: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
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我也不知道如果从来没有出国,只是离开家乡,到另一个城市,会不会有这么深的乡愁?或许不会吧。难怪近代思乡的作品大都出自海外华人之手。所以,说到底,这种愁与其说是乡愁,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愁”,是对那上下五千年煌煌文化的敬仰,是对那古老而苦难深重的祖国的爱。国内的人总是厌烦旅居在外的华人满口民主改革、指手划脚、干说不练。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是厌烦的,认为他们对中国的现状缺乏认识、并且自己都已经“逃到”国外了,还有什么资格来说三道四,真爱国就回来啊,不回来就给我闭嘴……不曾想,不经意间就完成了角色转换。自己就变成了那个“满口民主改革、干说不练”的家伙。其实这些家伙们的心是容易理解的,就像小孩子看见别人的妈妈有件漂亮衣裳,也恨不得给自己的妈妈也整一件……急切之中常常就忘了自己妈妈的高矮胖瘦。

记得四五年前,初抵异邦,事事艰难,每每想起家乡亲人,都不禁潸然泪下。那时的思乡之情更多的参杂着孤苦伶仃的愁苦和对父母的思念。记得有一节课上,(是Barry Naughton的中国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史),老师挂了一张中国地图,那位老师讲课声音轻柔,就像讲故事,千百年的苦难,仿佛一下子砸下来,突然眼泪就涌了上来,勉强忍住。以后上课,常常心潮澎湃、难以平复。听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部分就特别自豪;听到“天灾人祸”就特别地痛苦。我常常想如果我们的祖国不是这样苦难深重、人民不是这样的辗转挣扎,我们还会有这么深这么痛苦的“乡愁”吗?我想如果知道她一切安好,我们是可以慢慢放下的。就像如果知道父母身体健康也就不必常常挂在心上,而他们病痛疾苦之时,才是叫我们寝食难安、难以释怀。
不能忘记刚来美国时是多么的defensive,只要有人说中国的不好,就必然要跳起来反击;有人说台湾独立,也要跳起来。记得还是那位Barry Naughton,地图上的中国和台湾竟然不是一个颜色,坐在我旁边的琪琪马上举手指出来,表示这会给同学们不好的暗示。针锋相对,老师一脸无奈。大部分的老美同学莫名其妙。我们看起来事关民族大义,岂能马虎,而老美们则更加抱定了我们是被brainwashed.

想起来某年春晚的一个小品,两组在国外的留学生:一边是大陆,一边是台湾,齐心协力抵制外国教授妄图分裂“祖国”的行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知台湾同学看到,作何感想?估计是要抱头痛哭,祖国统一大计倒是要因此而耽误了。好在他们是不看春晚的。所以才有人敢于把如此荒诞不经的东西搬上银幕吧。

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慢慢地发现,虽然我们反击所有说中国的不好;可是当我们自己讲述中国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其实说的都正是中国的“不好”,尽管我们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只觉得我们正在客观描述。于是突然有一天,咦?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一直在说中国的不好?于是幡然悔悟,渐渐不再做迎头痛击状,渐渐开始只略作解释,渐渐开始觉得自己与祖国已渐行渐远……

于是,生活慢慢安定下来,渐渐的有了安居乐业的意思,渐渐的不再想家,渐渐地以为自己可以再也不必回到那个曾经满目疮痍、现在浮华喧嚣与满目疮痍并存的祖国,以为自己可以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永远安宁快乐的生活下去。

直到有一天,那或许是你端着咖啡、几行写着祖国消息的报纸映入眼帘;也或许是下班回家的路上,开着车,收音机里传出几段关于中国的报道;也或许什么也没有,只不过看到夕阳西下、青山依旧——倏的一下,有什么东西刺进了你的心里,那种痛渐渐弥漫你的全身,那一刻你明白自己“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每到这个时刻,我总感到无比的悲凉,真正的悲从中来:身边这个美丽的新世界到底不是你的家,家永远都在那个遥远的东方,你贪恋新世界的美丽,舍不得离开;你痛恨家的丑陋。可是这一切都改变不了你是那个家的孩子,一个想家的孩子。你想呆下去,可又觉得你总归是要回家的,而你回家的时候,家已经不再是你离开时的那个样子,只因你已离家太久了。

于是,我们都成了无根的人,漂泊着,既无法真正的扎下根,又回不去了。

没有几个中国父母能够做到让孩子不学中文,没有几个父母不希望孩子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我曾经以为孩子只要幸福快乐就好,不必苛求太多,可是到了也要做父母的年纪,我不禁害怕起来,害怕他只看到中国的落后和贫穷,害怕他鄙视自己的同胞,害怕他忘记了自己是龙的传人。我希望他爱中国,理解她,理解她的苦难,包容她的落后,骄傲她灿烂的文化,感动她所走过的每一步哪怕最微小的进步。因为祖国背负着太深太重的历史。

年轻的时候总是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更多的精彩,恨不能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地方都如此不同,只叫你不敢停留,匆匆赶往下一个旅站,看更多一点,再多一点……唯恐错过了什么。其实单单就错过了心的港湾,自己的家园。

唉,教我如何不想她。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