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纪念七七抗战70周年——纪念抗战将领何基沣(图)

(2007-06-26 21:58:35) 下一个

    

纪念七七抗战70周年——纪念抗战将领何基沣

一。

  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结成侵略轴心。战争乌云笼罩欧洲大陆。英、法“绥靖主义”弥漫,美国“孤立主义”盛行。法西斯势力一天天疯狂起来。

    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随后,日军大举增兵,占北平、天津,陷上海、南京,一路疯狂烧杀抢掠。在震惊
 
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我30多万名同胞血流成河。

    卢沟桥上:申仲明顶着枪口倒下 何基沣死要胸膛向前

    1937年7月7日傍晚,永定河畔的宛平城传来了29军战士们的歌声:

    “日本军阀,国民之敌,为国为民,我辈天职……”

    这是29军士兵在吃饭前唱的《吃饭歌》。唱歌的士兵们个个神情悲愤。宛平城外,就是虎视眈眈的日本兵。日本人侵占东北、热河、察哈尔、冀东以后,已经把刺刀伸到了北平的大门口。

    这几天气氛不对,士兵们都感觉到了。一个士兵悄悄地问自己的排长:“日本人是不是想动手了?咱们该怎么办呢?”

    这位219团3营11连的排长叫申仲明。在士兵们眼里,他是个走路能带起一股风、撂下一句话能砸出一个坑的硬汉子。但士兵们并不知道,申仲明在两年前就已经是秘密的共产党员。他斩钉截铁地对士兵们说:“咱们都是热血男儿。日本人想把咱们的父老乡亲全变成亡国奴。咱们不能站出来打鬼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果然,就在这天晚上,日军的枪声在宛平城外打响了。申仲明随即接到命令,带领全排官兵赶到城外的铁路桥东,坚守桥头阵地。

    8日凌晨时分,从回龙庙方向来了一队日军,直逼桥头。申仲明喝道:“站住!”日军有备而来,依旧前行。申仲明拉开枪栓,大喝一声:“什么人?不许动!”

    一名日本军官走上前来,声称要到中国驻军阵地搜寻一名失踪的士兵。在他身后,无数的枪口指向申仲明。

    申仲明岿然不动。双方陷入了紧张的对峙。突然,日军军官喊了一句口令,所有的枪口都向申仲明喷出了火舌……

    申仲明倒下了。他没来得及留下一句话,只有他的手臂还指着桥头的方向,那里是卢沟桥!他是“七七”事变中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员。生前,他们面对卢沟桥誓言:“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申仲明牺牲后,铁路桥和回龙庙相继失守。正在危急关头,一支上千人的援军从西苑方向飞奔而来,一个个身背大刀,系在刀环上的红布在身后飞舞飘扬,气势逼人。

    “何旅长来了!”宛平城头的哨兵发出兴奋的呼声。跑在前面的正是37师110旅旅长何基沣。守卫卢沟桥的部队是何基沣部下的219团。听到卢沟桥的炮声,他马上带着220团赶来增援。

    何基沣决定:组织敢死队,带上手榴弹和大刀,天黑后突袭日军,夺回阵地。

    一支150人的敢死队组织起来。何基沣站在队伍前,大声说道:“我辈是爱国军人,受人民养育,当以死报国。卢沟桥就是我们29军的坟墓!”

    夜幕降临,敢死队背着大刀潜入青纱帐中。半夜12时,敢死队员如猛虎下山,从两面突入日军阵地。一时间,枪声、手榴弹声、喊杀声连成一片。

    一位敢死队员事后这样描述那场战斗:他冲进日军的战壕,先用刺刀扎死一个敌人。还没容他将刺刀拔出,身旁的一个日本兵刺伤了他的左臂。他放开手中的枪,用右手拔出背上的大刀,一刀把刺他的那个日本兵的头劈成两半,接着,又用大刀连续砍死两个敌人。另一位年仅19岁的战士陈永德挥动大刀砍死13个日本兵,生擒1人。中国军人的英勇气魄使侵略者为之胆寒。铁路桥和回龙庙全部收复!

    11月上旬,何基沣率部退守大名府。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众官兵视死如归,与日军激战三天两夜,后终因弹尽援绝而撤退。大名府失守。

    撤退时,何基沣情绪悲愤。他要与敌人决一死战,他要胸膛向前战死在沙场上,他绝不肯在自己的国土上这样一步步地后退。情急之下,副师长硬把他架到马上,撤退到南乐县城。何基沣伤感悲愤之中,竟拔出手枪朝自己的胸部开了一枪,倒在血泊之中。部属来抢救他时,发现他身上有一张墨迹未干的纸条,上面写着:不能打回北平过元旦,无颜以对燕赵父老……

    被部属们抢救过来之后,何基沣被送回后方养伤。养伤期间,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这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抗战中,谁能带领挺起脊梁,走向最后的胜利?他的目光投向了积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节,何基沣在武汉找到了周恩来。周恩来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赞扬道:“南京中山陵前,出了个剖腹明志的续范亭将军;卢沟桥下,出了个坚决抗战的何基沣将军!”

    不久,何基沣悄悄地踏上前往延安的旅程。1939年1月,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淮海战役期间,他与张克侠率国民党军两万余名官兵发动战地起义,回到人民的怀抱。

——————

二。

  名将小传:何基沣(1898—1980年)字芑荪,藁城人。先后在长城抗战和卢沟桥抗战中率部抗击日军,成为一代抗日名将。解放后,先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第一、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

    日军占领北平后扬言要杀何基沣全家

    年近70岁的何玟是抗战名将何基沣的女儿。何玟对记者说,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她才1岁多。她后来听大人们讲,在1933年长城抗战喜峰口一战中,父亲何基沣以29军37师109旅副旅长的身份亲自挥舞着大刀上阵杀敌。何基沣也由此一战成名。

    卢沟桥事变之后,大名府不久也失守了。何玟对记者说,当时父亲拔枪自戕,结果被卫兵挡下,子弹穿胸而过,在前胸与后背各留下一个伤疤。

    何玟说,日军占领北平后扬言要杀何基沣的全家。那时她们家在平安大道校场胡同。很快,父亲派人来护送全家转移,什么东西都没有让动,母亲只带了几件孩子的换洗衣服,就这样一家妇孺匆匆逃离了北平。何家从北平转道陕西到了武汉,全家狼狈极了。

    后来,日本人又开始轰炸武汉,何基沣又派人让她们坐轮船去四川投奔大伯父何基鸿(为当时著名法学教授)。何玟说,当时逃难的人非常多,船票很不好买。她们一家人好不容易上了船,但是混迹逃难人群中的汉奸却采取手段故意暴露目标,让日军的飞机来轰炸。这时她们家人发现外婆找不到了,一家人就欲投江。后来,在岸上,找到了外婆。就这样,何家九死一生逃到了四川。

    孩子们不许穿鲜艳衣服以免成为空袭目标

    在大伯父何基鸿的帮助下,何玟一家人被安置在了成都郊区金牛坝一带。在那里,何家的孩子陆续上了小学。

    何玟说,那时生活特别艰苦,法币贬值很快,父亲一寄了钱来,母亲就赶快买成大米等食物。她上小学后,穿的都是童子军统一的工作裙、工作裤。这些衣服都是深色的,那时都不允许穿鲜艳的衣服,主要是避免被敌机发现,成为空袭的目标。而上课的时候,空袭也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正上着课,空袭警报就拉响了。老师就组织学生按照已经演练熟悉的防空袭流程,躲到附近茂密的竹林中去。1943年抗战的相持阶段,何玟与母亲到了父亲部队驻扎的湖北南漳县。分离多年后,何玟终于同父亲在一起了。何基沣此时任第33集团军77军副军长,77军的番号正是为了纪念七七事变。在何玟的眼中,那时的父亲非常会打仗,足智多谋,用兵神奇,带兵非常像八路军。而且,父亲治兵很严,也非常讲究孝道,让官兵们发了军饷就寄给父母,不让喝酒乱花。

    在南漳县,何玟见证了抗战的胜利。

    被遣返的日本人队伍整齐神情严肃

    日本投降的那天,何玟放学后,就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一路跑回了家。见到父亲,何玟兴奋地说:“日本鬼子投降了,咱们胜利了1看到女儿兴奋的样子,何基沣说:“傻丫头,小日本早就该投降了。”

    日军投降后,南漳县的当地老百姓就开始斗汉奸。老百姓恨日本人,更恨汉奸,因为很多坏事都是汉奸告密、带领日本人干的。何玟曾亲眼看到,一个被判刑处决的汉奸被五花大绑着带往刑场,结果在半路上,这个汉奸就被老百姓打死了。

    之后,77军奉命接收徐州。何玟说,这个时候,蒋介石对何基沣不信任,就任命他为第三绥靖区副司令,明升暗降,削去了他的军权。

    后来,在徐州的日本人被遣返回国。何玟看到那些遣返的日本人排着整齐的队伍,表情都非常严肃,队伍中有些小孩,也被父母打扮得非常精神,那时天已经很冷了,而男孩穿着短裤,女孩穿着短裙。他们给何玟的印象非常深刻,完全没有那种亡国奴的感觉。现在想来,何玟觉得就这一点来说,日本人是一个很不简单的民族。(记者于德清)

——————

三。

拼将热血报中华——忆抗日爱国将领何基沣将军
 
于健

  今年是七七事变70周年。70年前,在中华民族处于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的危急关头,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何基沣率部在卢沟桥畔奋勇抗敌,由此揭开了慷慨悲壮、可歌可泣的全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篇章。

  时间过去了70年,然而流逝的岁月磨不去英雄的光彩。当年何基沣将军大义凛然、蔑视强敌的民族气节,满腔赤诚、誓死报国的爱国精神,忠勇机智、浴血杀敌的英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光辉史册,为后人所铭记和敬仰。

  我们在此刊登两篇文章,以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编  者

    一

    何基沣,1898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现改为市)。青年时期立志报国,投笔从戎。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北平陆军大学。后投身于由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曾参加过“首都革命”和五原誓师,由于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受到提拔任用。1930年,西北军于中原大战失败后解体,其一小部分退入山西南部,被改编为第29军,由宋哲元任军长。何基沣任第29军第37师109旅副旅长,旅长是七七事变初为国捐躯的赵登禹将军。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纵容下,继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又向热河大举进犯。1933年1月3日山海关陷落,3月3日日军进占热河省会承德,随后继续南下,进逼长城一线。中国驻军奋起抗击,在长城各口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当时任第三军团总指挥的宋哲元将军,奉命指挥第29军防守冷口至马兰峪一线长达300余华里的长城各口。何基沣奉宋哲元之命率两个骑兵营为先头部队奔赴前线,随即接防喜峰口。3月9日下午,当原守军万福麟部溃败,日军已控制喜峰口的危急时刻,何基沣率部及时赶到,立即投入战斗。阵前,何基沣慷慨陈词:“国家多难!民族多难!吾辈受人民养育深恩之军人,当以死报国,笑卧沙场,何惧马革裹尸,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何基沣身先士卒,率领大刀队直扑已占据有利地形的日军,与敌人展开激战。夜间,何基沣命所部由喜峰口两侧出击,夺取高地,终于压住了敌人的攻势。午夜,何基沣在电话里向宋哲元军长报告了喜峰口战况,宋哲元指示:一定要守住喜峰口,并告知已命赵登禹、王治邦、佟泽光三个旅赶赴增援。次日早晨,赵登禹等率援军赶到。敌我双方竟日激战,几处高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杀声震天。11日,29军将士再度以手榴弹、大刀冲杀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何基沣在战斗中看到敌人炮火十分猛烈,我方武器装备差,如此拼杀下去,对我方不利。就和赵登禹旅长研究制定了运用29军长于近战、夜战的特点,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作战方案。经宋哲元军长批准后,兵分两路,深夜偷袭敌人。拂晓前完成包抄,将士们随即挥刀杀向了侵略者。敌人万万没有想到29军雪夜突袭,一个个身首异处,成为我军刀下之鬼。

    战斗结束后,在清查战利品时,副营长过家芳发现一张日军在长城的兵力配备详图,立即呈送何基沣副旅长。何基沣认真审图获悉日军将于两日内进攻我防守薄弱的罗文峪,他当机立断,星夜将图送交总指挥部,宋哲元军长火速派兵加强罗文峪防守,并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

    喜峰口大捷,29军以大刀片与武器精良的日军肉搏,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歼敌达6000人左右,毙敌少佐以上军官53人。29军爱国将士“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口号声响彻长城内外。这是自“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首次胜利。它震惊中外,鼓舞了全国军队的士气,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喜峰口战役后,因战功卓著,何基沣晋升为110旅旅长。不久,南京国民政府与侵华日军签订《塘沽协定》,划长城沿线为非武装区,实际是承认热河、察北、冀东等地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轰动一时的长城抗战即告结束。

    1935年,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控制华北,以中国当局破坏《塘沽协定》为借口,派兵入关。7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方达成《何梅协定》,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更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这年9月下旬,第29军37师奉命调防北平,何基沣率110旅负责防守宛平县城、丰台镇、丰台车站和平汉线通道卢沟桥一带。这一地区既是南北交通要道,又系北平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时,日军为进一步实现其侵略野心,在丰台车站东侧与29军防地相距400米处,派驻一个混成营,日军士兵经常对我值班站岗士兵挑衅。一次,日军以军马丢失为借口冲入29军营房,何基沣得知当即命令守军抢修工事,加强戒备,并对日军形成包围之势,日军见形势不利,被迫退回。

    日本侵略者一面伺机发动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一面采取各种手段妄图瓦解29军骨干的抗日斗志。1936年6月6日,在冀察政务委员会举行的招待日军驻北平部队连长以上军官的宴会上,狂妄的日本军官始而舞蹈、唱歌,继而舞刀,炫耀“武士道”精神。应邀出席的29军在平团以上军官个个义愤填膺,争相出场与日军一决高下。38师114旅旅长董升堂首先跳到席间打了一套八卦掌,紧接着独立第26旅旅长李致远也打了一套拳。此时,何基沣也按捺不住满腔激愤,纵身跳上一张桌子唱了一支《黄族歌》,随着“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的激昂的歌声,29军军官们斗志昂扬,有力地震慑了日本侵略者。

    二

    1936年日军制造事端,借机增派军队控制丰台,随后把攻击目标指向了北平的西南门户———卢沟桥。1937年6月底,卢沟桥的形势日趋紧张。日军在卢沟桥一带频繁“演习”,6月29日并向卢沟桥街里进行实弹射击。我守军一面向日军提出抗议,一面也以实弹演习相对抗。7月6日,日军携重炮到卢沟桥“演习”,并要求通过宛平县城到长辛店演习。面对一触即发的形势,身负防守重任的何基沣坚决命令:一、不准日军进城;二、如日军武力侵犯则坚决回击;三、我军守土有责,决不退让,放弃阵地,军法从事。7月7日日军包围宛平城。当夜,日军称有一人演习中“失踪”,欲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遂开枪向宛平城发起进攻,29军第110旅219团官兵奋起还击。8日黎明何基沣即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并向所部官兵发出了与卢沟桥共存亡的命令。战斗开始不久,平汉线铁路桥及其附近龙王庙曾被敌人攻占。8日下午何基沣亲率突击队从长辛店以北及八宝山以南一齐向敌人发起反攻,并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终于打退了敌人,夺回了铁路桥及龙王庙等地。当日军诡称和谈以待援军时,何基沣毅然受命与日军谈判。会上,日方代表樱井等公然提出要中方撤出宛平县城、撤换有关军政指挥官,并向日方赔礼道歉的无理要求。何基沣听了拍案而起,怒斥樱井:“中国人不是好欺侮的,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让人践踏!这次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有预谋、有计划的侵略行动,是日方集结军队向宛平首先开火,明明是侵略行为,应向我方赔礼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侵略,否则就消灭你们。”说罢拔出手枪往桌上一拍,樱井等人面面相觑再不敢开口。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中共地下组织立即领导组织起北平各界抗敌后援会,发动广大群众援助第29军抗战,前方将士士气益加振奋。本来何基沣主张抓住敌人大部兵力尚未开到的有利时机,一举歼灭盘踞丰台的敌人,但在“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下,这一计划未能实行,卢沟桥的战事日渐被动。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大批援军自东北源源开入关内,日军飞机每天在北平上空及平汉路沿线盘旋侦察。7月21日日军援军集结后对宛平县城及长辛店一带29军发起炮击,25日夜袭击我廊坊驻军,以飞机大炮肆行轰炸。26日晚,又袭击我广安门驻军,27日又向我南苑、北苑兵营进攻,同时向宋哲元提出最后通牒,限我29军37师于28日正午以前完全撤出北平地区。至此,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我华北,进而吞并全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暴露,激起29军将士的无比义愤,宋哲元严正拒绝日军最后通牒,发出自卫守土通电,并配备城防部队,准备固守北平。

    7月28日,日军向南苑发起大举进攻。在南苑战斗中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以身殉国。由于寡不敌众,29军伤亡极大,被迫撤离北平。何基沣满怀悲愤指挥所部在掩护各部撤退完毕之后,于30日晚间与当地群众洒泪而别,由宛平至八宝山一线撤退到长辛店。

    8月初,何基沣率部沿津浦线边打边撤,阻滞了日军的推进。此时29军奉命改编为第一集团军,宋哲元任总司令,下辖59军、77军和68军。何基沣升任77军179师师长。10月,日军调集大批兵力疯狂向南进犯,第一集团军将士节节抵抗,在津浦线沧州、泊头、德州等地与日军展开血战。11月上旬,何基沣率部退守大名府,与大举围攻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何基沣亲临前线,将士们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三天两夜,终因弹尽援绝而失守。何基沣悲愤已极,仰天长叹:“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抵抗政策。”他痛感报国无门,在被部下强拽上马撤到南乐县城后,拔枪自戕,不惜一死以谢天下。当时何基沣左胸中弹,倒在血泊中,幸得部属及时抢救方得脱险。

    三

    1938年,何基沣离军养伤期间,认真思考探索救国之路,终于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当时经中共地下党员李萨南介绍,何基沣了解了八路军和解放区的真实情况,并阅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产生了到“共区”亲自去看看的念头。在武汉经过故友的介绍,他会见了西北军故旧、共产党人赖亚力,通过赖亚力于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并经周恩来介绍于1938年2月秘密到达延安。当晚,毛泽东亲自去探望,赞扬了他抗日的功绩。何基沣向毛泽东详述了喜峰口、卢沟桥、大名府等各次战役,还应毛泽东的邀请在抗大作了一次报告。在延安一个月零五天的时间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多次和何基沣交谈,使他深受教益,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开延安前夕,他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其中写道:“我是国民党军队里的旧军人。过去,我总认为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人人廉洁奉公,我们的国家就会富强起来。现在懂得,没有共产党中国无望。我恳求收下我这个新战士。”当时,党中央决定他回到国民党军队去工作。1939年1月,何基沣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实现了由一名爱国军人到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

    何基沣入党后,仍回到国民党第77军任副军长。他在党的领导下,将这支旧军队引导到抗日救国进步的道路上来。在八年抗战期间,何基沣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一次次抵制、挫败蒋介石制造分裂的反共阴谋,坚持到抗日战争的胜利。1948年11月8日,他终于在淮海战役的前线上与张克侠将军率领77军和59军起义,尔后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直取南京,为解放全中国立了新功。新中国成立后,何基沣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出了全部的精力。1980年1月20日何基沣与世长辞。按照他的遗愿,骨灰一半洒在卢沟桥畔,一半洒在当年的淮海战场上。

    当年长城抗战的杀声,卢沟桥畔的烽火,早已成为了历史。然而何基沣将军和爱国志士们所表现的以身报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