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名桥泸定桥 (图)

(2007-03-16 01:07:51) 下一个


中国名桥泸定桥

  公元1705元,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才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院批准泸定铁索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为了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50周年,让后人记住这一历史时刻,1984年,泸定人民开始筹建纪念碑。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为“红军飞夺沪定桥纪念碑”题写了碑名,台阶左右两侧碑体上有用汉藏两种文体刻下的、由聂荣臻元帅亲自撰写的碑文。由两位老一辈革命家同时题名撰文的纪念碑,全国仅此一座。

  纪念碑由主体碑、底座铜像、碑基平台及地下室三个部分组成。碑台基面积720m2,碑基建地下室95m2,纪念碑碑高30.35米,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的,碑台阶高2.15米,正面大门上方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名。碑体为铁索抽象几何体造型,错落有致。远观此碑大家看其造型象什么?对,就象一支凌空发射的手枪,它象征着毛泽东同志所论述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武装斗争理论。近看碑体呢,棱角凹凸有致,线条环环紧扣铁索链。与碑体紧紧相连的前部平台上,耸立着两尊重约四吨,屈身高4米的红军战土铜像,在铁索上攀缘前进冲向敌人,一个在举枪射击,一个在挥臂投弹。铜像采用爆炸成型新工艺,用470块铜片特殊处理而成。这雕塑的姿态再现了当年夺桥激战中红军战士的雄姿英骨。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