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宋晓军:上合军演看到的中俄军事装备差距

(2007-08-18 05:00:30) 下一个
上合军演看到的中俄军事装备差距

2007年08月17日 宋晓军


我在上一篇博客“美俄“新冷战”对中国安全有何影响?”中,没有给出我的答案。其实看看那些照片至少能得出一个答案:实力。我的答案是:我们不要期望历史再给中国一次“鹬蚌相争”机会,巴望着做得利的渔翁。

此次上合演习,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但是从军事实力上看,我们与俄罗斯的差距还是很大。我们装备的亮点就是轮式步兵战车、输送车和100突击炮,这是惟一统一551底盘的战车,在远征作战中备件大部分可以互用,可以保证在这种作战地幅确定但行动地点不确定的特种战术集团作战中的作战效能。

而俄罗斯的第34摩布师,并不是俄罗斯拥有最新装备的部队,从镜头上看,他们演习中仍然使用的是BMP2步兵战车,而在他们的院子里的水泥台上,装备73滑膛炮的BMP1已经变成了“历史”。但是我们摩步师的主要装备仍然是仿制的BMP1。

即使是34摩步师装备的BMP2步兵战车(俄军有些部队已经装备了更先进的BMP3),其30毫米炮与伞兵战车、火力支援车、防空炮都是通用的。而我们92轮式步兵战车上是25炮,伞兵战车上却是30炮,至少备件和弹种是不能互用的。在军博展览的新式步兵战车,炮塔也是仿制俄罗斯很多摩步师已经装备了的BMP3的。

再看直升机,据说俄罗斯此次出动了两架米-28,但是镜头中似乎没有发现。但是至少他们武装直升机米-24和运输直升机米-17减速箱与发动机是通用的,而我们的武装直升机直-9是仿制法国的,而运输直升机是俄罗斯的米-17。在战术集团于特殊地域独立作战时,装备作战效能显然是不一样的。

再看攻击机,俄罗斯苏-25是标准的对地攻击机,其航速与米-24匹配的很好,在实施强击机与武装直升机配合的“突击——急袭”作战时,能发挥较好的作战效能,有利于后面的侦查——突击群发起冲击。而我们的歼轰7与直-9相比,速度偏快,低空性能也与苏-25有差距。俄罗斯军事专家在这次演习评前价歼轰7时,应该说是比较客气,认为该机已经装备了地形跟踪雷达,具有较好的低空攻击性能。但是俄专家也明确说了俄罗斯曾经拒绝为歼轰7提供AL-31F涡扇发动机和美国拒绝向歼轰7提供F-100和F110发动的信息。这至少说明了俄罗斯人对我们的航空涡扇发动机研制水平有质疑。

其实中国在武器装备方面,从1949年至今,已经给俄罗斯做了两次学生。中间曾经有几年试图引进西方的技术,但最终没有成功。90年代后只能再次引进俄罗斯的技术,但是这次引进与第一次156个援助项目(44项军工、90多项配套)已经完全不同了,应该说是完全按照市场甚至更高的价格购买的。因为当时我们本来就不成熟的自主军重工体系,除了航天、地地导弹外,已经因为大面积转产而破败,但需求又要按照海湾战争后的标准,因此只好再走一次引进、吸收、消化的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看,我们与俄罗斯的差距是军重工系统的差距。昨天新闻联播中的“17大人物”介绍了沈飞的一位女副总设计师,在电视画面上看,这位82年毕业的副总设计师的工作场面应该是仿制的苏-27。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努力的方向。

我记得8月6日我在一个研究机构给新来的研究生大学生做参加工作前教育课中的关于中国军事装备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报告,去年的同时期我也去过。他们的领导我认识,是一位80年代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目前是我国的海军作战系统专家,今年也刚刚选上了17大代表。我记得我一开始,就讲到了这次上合演习中的中俄武器装备系统差距的问题,我希望看到在一批优秀的80年代毕业的专家带领下,这些刚刚从各个著名院校毕业的年轻人,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军队未来在国外参加军事演习时,使用上完全自主研发的、成系统的国产武器装备。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