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1955年授勋全记录:有人欢喜有人愁的评将工作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个
毛泽东说:“要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呀!”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不当元帅,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谢辞大将,罗荣桓、许光达等人请求降衔。   叶剑英说:“要是叶挺还在,新四军就可以出两个元帅。”贺龙说:“周副主席也该授衔。”   1955年9月27日,是中国军人不能忘记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自己的元帅和将军,金光闪闪的徽章使中国军人着实神气起来了。中国大地上随之掀起一阵不小的军人崇拜热潮,男孩子为能有一套军装而兴奋,女青年择偶也有了“一个豆太小(少尉),四个豆太老(大尉),三个豆(上尉)正好”的说法。   40多年的光阴一闪而过,当时在怀仁堂接受军衔的十大元帅和十员大将都已作古,仍健在的上将也成了凤毛麟角。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次授衔在中国史册上却熠熠生辉……   最近,笔者采访了几位参与我军第一次正式授衔时的老同志。听他们讲起了当时的情境,颇受感染,于是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中央军委正式下发《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由罗荣桓负责的总政治部和总干部部全面展开工作……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的国家正处于莺歌燕舞蓬勃发展的时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更使我国军民激动不已……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的决策层正酝酿着一个大的举措。   1955年的早春,中央军委正式下发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文件——《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   1955年2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毛泽东主席正式签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正式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的条件、来源、军衔、奖励、权利和义务等问题。同时中央军委决定,要在1955年内全部结束对现役军官的授衔工作。   这一系列文件像一缕春风,吹遍了军内外,并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   “太好了!我们也可以授衔了。”   “这也是军队正规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评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授衔的事在军队和国家的高层酝酿已久。中央军委发出指示的时候,总政治部和总干部部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戴眼镜的罗荣桓同志当时身兼两职——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他和几位副主任、副部长忙得不可开交。按照权限,授元帅和大将衔的由军委决定;授少将至上将衔的名单分别由总干部部和总政治部提出,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授校官的名单由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提出,报总干部部和总政干部部在全军统一衡量。   对于授中将和上将的200多人的名单,都是罗荣桓亲自主持讨论的。对少将一级,罗荣桓委托赖传珠、徐立清、肖华和王宗槐负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再由罗荣桓主持会议解决。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战争年代,我们的军队没有军衔,只是在解放战争初期搞过一次临时授衔。那是为了协调与苏军行动,中央临时决定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授予伍修权少将军衔。与苏军的协调工作结束后,又收回了军衔。现在要正式在全军授衔,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世间的一切,人的关系最为复杂。给数以千计的人评军衔谈何容易?要评衔的人当中,多数是红军时期的老同志,也有不少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还有少数民族干部和起义将领。同时还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军干部的平衡问题……   宋任穷同志当时在总干部部当副部长,他回忆说:“我记得那个时候除了处理其他日常工作外,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搞这个平衡工作。在排队平衡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军委于9月初召开了总结会。罗荣桓主持,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都出席了会议。至此,评衔工作基本就绪。   毛泽东说:“要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呀!”   军队要授军衔,最高统帅怎么办?   这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个年代向苏联学习,斯大林可是苏联的大元帅啊!   按照军官服役条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是应该授衔的。在人们的议论中,在初步的方案中,大家一致认为毛泽东应该授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应该授元帅。   据说,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摇摇手说:“我不当那个大元帅!”   此事在高层引起纷纷议论。   一次人大常委会开会,不少民主人士纷纷发言,认为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创建者,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应该给他们授衔授勋。尤其是毛主席功劳最大,应该授予大元帅,授三个一级勋章。   那天的会议很有点要形成决议的样子。主持会议的刘少奇知道毛泽东的态度,他说,还是不作结论好。   一位留胡子的民主人士说:“我们人大作了决定,他有什么办法。”   刘少奇笑笑说:“人大可以作决定,但他是国家主席,要他签署命令才行啊!”   “人大作了决定,国家主席就得签署命令。”   ……   争论来争论去,刘少奇只好说:“你们不是经常可以见到毛主席吗?你们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我们这次先不作决定。”   此后不久,彭德怀、罗荣桓、宋任穷、赖传珠等人去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工作,毛泽东说:“你们搞评衔,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多不方便呀!依我看哪,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为好。”   毛泽东的这种态度,在当时确实起到了表率作用,军工厂为他准备的大元帅服,也就只能永远放在博物馆里了。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不当元帅,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谢辞大将,罗荣桓、许光达等人请求降衔。   毛泽东的态度明确,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又是什么意见呢?   也正是在那次会上,毛泽东对刘少奇说:“你也在部队搞过,你也应该评元帅!”   刘少奇挥了挥手,说:“不要评了,我现在不在军队工作了。”   毛泽东又问周恩来和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   周恩来连连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邓小平笑笑说:“当什么元帅哟,早不带兵了。”   毛泽东又看看李先念、邓子恢、张鼎丞等人,很有几分幽默地说:“你们几位的大将军衔还要不要啊?”   李先念操着还浓重的湖北口音说:“我没想过当大将,我也不要评大将。”   张鼎丞和邓子恢也直摆手,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   罗荣桓是较早知道他自己要被评为元帅的。那天,他回到家里,当晚就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极诚恳的信,他说,我参加革命时间比较短,对革命的贡献也很小,给我授元帅衔当之有愧,我恳请不要给我元帅军衔……   装甲兵司令许光达是在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建军28周年的国防部招待会后才知道自己要被授大将军衔的。回家以后,他把自己关进了书房。家人都觉得奇怪,大过节的,他是怎么回事?   他当夜给毛泽东和军委的其他同志写了报告,他把自己和有关同志作了比较,然后郑重请求:   给我授大将军衔高了,希望降为上将……   正是在他们的表率作用下,使那些本来想争一争、评高一点的人,不好再讲话了。   自然也还有个别同志自恃功高、资深,觉得应该得到更高的荣誉和奖赏,而组织给自己评的衔低了,甚至公开说自己应该评什么军衔。   还有的人因为评衔闹起了情绪,流下了眼泪。要不,毛泽东怎么会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有那么一位老同志,我们就称他W吧,他参加革命时间长,功劳也的确不小,但进城后犯了错误,受到处分。他认为评衔是论功行赏的事情,期望值较高。当他知道只能评为中将的时候,心中很是忿忿不平,便给有关军委领导提意见……   罗荣桓亲自找他谈话,和他谈心,告诉他评为中将是比较公正的,并且严肃指出他的问题。   经过耐心细致地工作,他的思想通了……   叶剑英说:“要是叶挺还在,新四军就可以出两个元帅。”   贺龙说:“周副主席也该授衔。”   1955年9月27日。   下午4时一过,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驶进了中南海,停在了怀仁堂前的广场上。   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等都身着海蓝色的元帅服,个个精神抖擞地走下车来,就连一向严肃寡言的徐向前,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已经整整28年了。这些老帅们戎马倥偬,征战南北,立下了屡屡奇功,才赢来了今天这个日子。然而,又有多少同样是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有名的无名的英烈,悲壮地、默默无闻地战死沙场。因此,细心的人们会看得出,元帅们此时的心情是沉重的。   “我们的总司令来喽!”是陈毅老总的声音。   只见朱老总健步走进休息室,身着元帅服的朱总司令显得特别魁梧,神采奕奕。   “各位早来了!”   朱老总双手抱拳,向大家致意。见大家站了起来,他忙说:“免礼了!”   陈毅站在朱德面前,上下端详着说:   “老总哎,穿起这行头好漂亮哟!比南昌起义时还年轻嘛!”   大家都笑了起来。   陈毅转过身,用浓重的四川口音问贺龙:   “贺老总,你想没想过今天能当元帅呀?”贺老总摸了摸他独特的一字形的黑髭须,沉思了一下说:   “别说想当元帅,那时连打响的是第一枪也没想过呢!就是一心想把那一枪打好!”   老帅们被贺龙的直率逗得哈哈大笑。   说到“八一”南昌起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另一位起义的领导人——叶挺。   “要是叶挺还在,你们新四军就会出两个元帅。”一向沉稳的叶剑英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给原来其乐融融的气氛点缀了一束冷色调的康乃馨,把老帅们又一次拉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   “叶挺要是还健在,能看到今天该多好啊!他要在,我一定要把元帅的桂冠奉送给叶军长!”   陈毅的语调,充满了深情。   “如果新四军中有两个元帅的话,十大元帅中该是两个叶帅喽!”   诗人的机智不仅表现在诗中,而且是无处不在。陈毅的一句话,又将老帅们的思绪从几十年前拉了回来。   只有彭德怀似乎仍然在沉思。他面带微笑,眼睛却望着窗外很远很远的地方……   “哟,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祝贺大家!”   不知何时,周总理已走进了休息室。望着面前几位身穿海蓝色元帅服的老战友,多少感慨系在他的眉宇间。   “我们的周副主席来了。”叶剑英拱手相迎。   “我们的周副主席也应该受衔嘛!”贺老总真诚地说。   周总理身穿灰色中山装,左手习惯性地弯在胸前。给人的印象总是那样随和,谦逊。他笑着摆了摆手,说:“我是政府工作人员,是为诸位元帅服务的,当好你们的后勤嘛。”   正说着,会场的铃声响了,那庄严的时刻就要到来了,他们陆续走出休息室。   不穿军服的毛泽东,亲自把元帅军衔命令状送到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战友们手中。   那天,好多人在等候毛泽东的到来。   他们要看看毛泽东今天会穿什么样的衣服,他真的不要大元帅的军衔吗?虽然最高层已经作了决定,但更多的人并不知道内情。   毛泽东来了,他仍旧坐着那辆黑色的吉普车,依然穿着那身灰色的中山装,依然是那般慈祥地微笑着和大家招手。   时针指到下午5时整,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沈均儒、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李维汉、陈叔同、陈云、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内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典礼局局长余心清宣布典礼开始的话音刚落,那气势磅礴的乐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在中南海的上空奏响。   会场的气氛庄严而肃穆。   “同志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他的声音高昂而富有激情。十分安静的会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毛泽东主席站起身来,他要亲手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分别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有功人员,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领导原国民党军队起义的有功人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功人员,以及对和平解放西藏地区的有功人员。——这些人跟随毛泽东浴血奋战,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这勋章,是对他们所做贡献的最高奖赏。   第一个走上台来的是朱德元帅。他走到毛泽东面前,端端正正地行了一个军礼,伸出双手接过毛泽东主席授予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的手有些微微的颤抖。毛泽东和朱德握手时,他俩的目光都是那样凝重。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会师第一次握手至今,他们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军队,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这一次握手来得不易呀!   紧接着走上台的是彭德怀元帅。他今天的表情更加严肃。这位很有个性的元帅在中国革命的长河中,曾经多次出生入死,不是有过这样的诗句吗:“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他双手接过毛泽东授给他的元帅军衔,还了一个十分正规的军礼。一切尽在不言中,他还需要和毛泽东说什么呢?   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在如雷的掌声中依次走上台来,从最高统帅手中接过了金光闪闪的勋章。   整个授衔的过程中,毛泽东的表情是严肃的。他那紧抿的嘴唇说明了什么?   ……   授衔、授勋典礼在《胜利进行曲》的军乐声中宣告完成。这时,记者镜头里的老帅们,人人兴高采烈,脸上洋溢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与欢欣。   秋天的中南海,傍晚很是迷人的。太阳的光芒从红彤彤的云朵的间隙散射出来。墨绿色的水面在晚霞的照耀下,似有无数片锦鳞在畅游;岸边垂柳依依,宛若仙境。元帅、将军们金光闪烁的勋章和灿烂的笑脸与这些景物交相辉映,使这个傍晚更加迷人。   这一天的怀仁堂北草坪很特别,草坪上摆了一片木桌,木桌上又摆了丰富的冷餐和水酒。所有参加活动的人,都自拿碗碟,自己动手。穿着海蓝色礼服、佩戴着金色勋章的元帅和将军们、政府高级官员也都如此。   周恩来总理的祝酒辞热烈而激动人心:“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胜利,为毛主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为元帅们、为将军们和所有荣获勋章的有功人员的健康而干杯!”   在一片欢呼声中,将帅们共同举起了酒杯,将无限的幸福一饮而尽。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