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果

hugodemain@yahoo.fr 博客名 “今日雨果”纯为召唤维克多·雨果代表的一种崇高精神。我名叫“小雨”。
个人资料
正文

★ “莫扎特单簧管,法国手帕,意大利懒人”随想曲(四稿)

(2009-12-20 13:39:58) 下一个

 

莫扎特单簧管,法国手帕,意大利懒人”随想曲
~ 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

"Mozart Concerto pour clarinette, mouchoirs en français et en italien Lazy Boy" Capriccio
~ Mozart 250 d'Anniversaire Commémoration ~

"Concerto per clarinetto di Mozart, fazzoletti francese e italiano Lazy Boy" Capriccio
Mozart 250 ° Anniversario Compleanno Commemorazione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French Handkerchiefs and Italian Lazy Boy” Capriccio
~ Mozart 250 Anniversary Birthday Commemoration ~

作者: 今日雨果


观海角,观山峦,观海洋,观河川,观一切。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399
译者: 今日雨果




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作品K. 622

沃尔夫冈·阿马迪尤斯·莫扎特(W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年)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作品K. 622 号(法文Concert de Clarinet dans A, K. 622 ,英文Clarinet Concerto in A, K. 622 )作于1791101日,这离他逝世(1791125日)仅仅只有两个月。那是怎样的一个深秋啊。。。

若要理解扎特当时的创作动机,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177873日,安娜·玛丽娅·莫扎特,莫扎特的母亲逝世于巴黎。那时莫扎特才只有22岁。莫扎特的母亲对他从小就视若掌上明珠(法文 la prunelle de son oeil ,英文 the apple of her eye)。莫扎特自己说过:“我有一颗远远过份敏感的心”。后来,他还说过自己 "从来不能自在地过日子,自理生活”。1776年,莫扎特二十岁了,在他巡回演出的旅途中,母亲一直陪伴着他,因为惟有自己的母亲才深知: 莫扎特 "对现实中的事物显得鲁莽而从不考虑后果,对他人向他作出的过份夸赞又显得过于轻信,他是一个梦想者(法文 rêveur ,英文 dreamer ),让他一人单独旅行,单独过日子实在太危险”。言语之中,慈母的挚爱油然而现。

1787年,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上演。由于上演以后所引起的“费加罗的挑衅”,部分贵族显然已经不再喜欢他了。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债务,莫扎特夫人康斯坦茨久拖不愈的腿疾,战争的影响,皇位的更换,所有这一切使得莫扎特的处境更为糟糕。

17897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179010月,莫扎特去德国美因兹作为期五天的短期旅行,在那里受到了人们的崇敬,并举办了音乐会。美因兹在18世纪90年代初,比德国其他城市充满更多的法国革命的思想。不久以后,革命思想和法国部队相结合,导致了“美因兹共和国“的建立。这些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不可能没有《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的痕迹。

179012月,莫扎特作客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的告别宴席,海顿应邀将于翌日启程前往伦敦为即将来临的演出季节作曲。他们约定,莫扎特将在海顿之后的一个演出季节去伦敦。在海顿启程那天,莫扎特没有离开海顿一步,在告别时他说了一句具有预见性的话:“今生今世,我们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据说这两个男子汉当时禁不住泪流满颊。海顿之所以流泪,是因为他认为比自己年轻24岁的莫扎特将不久于人世;莫扎特之所以流泪,是因为他预感到了一种双重的离别。此时离他谱写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作品K. 622 号的时间,一年都还不到。

莫扎特的私人友谊经常在其新作品创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莫扎特为其酒友、共济会成员安东·施塔德勒写作这首他惟一的单簧管协奏曲就是例子。莫扎特为安东·施塔德勒创作了这首协奏曲,施塔德勒于两周后在布拉格首演。当时单簧管还是件相当新奇的乐器,施塔德勒是早期演奏大师之一。他与莫扎特于1783年相识,到莫扎特辞世前始终与其保持着友谊。在维也纳有许多利用作曲家的人,施塔德勒应该就是其中一位,借钱从来不还,装作莫扎特的“生意上的伙伴”,而大多数情况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靠这位性情温和而可靠的朋友养活。一些传记作家甚至认为施塔德勒应对莫扎特这首单簧管协奏曲总谱手稿的遗失负责任,他可能还偷窃了莫扎特的其他作品,以自己的名义出版。就莫扎特本人来说,他容忍施塔德勒的偷窃行为,而且喜爱单簧管这种乐器和施塔德勒的演奏,所以和他保持着这种荒唐的友谊。

当时这种新乐器尚未成为管弦乐队的编制内乐器,莫扎特凭着自己的先见之明,尽量利用其最低音附近的音域,以资与高音域对比而产生巧妙的效果。

乐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 快板,A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整个长度超过莫扎特大半的协奏曲。此曲沿袭协奏曲的固有形态,先由乐队呈示主题开始,第一主题由弦乐器引出,接着管乐器加入,然后由主奏单簧管呈示温柔妩媚的第一主题。充分展示出单簧管柔美的音色和力度。

第二乐章 柔板,D大调,3/4拍子,三段体曲式 经典中的经典,极品中的极品。演奏者必须要淋漓尽致将其心中郁闷尽情抒发,一吐为快,勾勒出一幅莫扎特晚年的心境。在A段没有任何的序奏,单簧管开门见山就是这摄人心魂的孤独主题,在弦乐器轻轻的伴奏下,它哀惋轻唱。这其中忽而激愤,忽而倾求,向世间倾求,向天国倾求,然而得到的却是无语。B段面对困境努力挣扎,一次不行再来,仍然不行,行程弥艰,命运如此不公。再现段及结尾段独主题再次奏响却已身心疲惫,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但仍然满怀着对人间的无限眷恋,向世人倾述他脑海中无穷无尽的创作动机,最后。。。第二乐章柔板发挥了单簧管所有的歌唱能力,其主题也许是单簧管曲库中谱写得最美的旋律。由于这首单簧管协奏曲总谱手稿的遗失,因此后人对低声部的弦乐伴奏往往作出各种不同的诠释。比如,笔者手上另有一张CD,由荷塞·奥斯特拉克( José Ostrac )单簧管独奏,莫扎特节日乐团( Mozart Festival Orchestra )协奏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作品K. 622 号的版本,第二乐章柔板中低声部的弦乐伴奏的旋律极其委婉动人,宛如莫扎特的母亲在轻轻地哼唱着摇篮曲,安慰爱子入梦乡。

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A大调,6/8拍子。 这里一改前面慢板沉重的曲调,显得轻松而有趣,它以音域或节奏的对比造成几分幽默的气氛,在表达欢乐光彩的同时又含有一丝淡淡的哀怨。

倾听这首作品我们能体验到莫扎特孤寂抑郁的心境,但又经常反过来,表现为莫扎特欲察人世,与人为善,普天同乐的愿望,还有那说不清,道不尽的千言万语。正如莫扎特严厉的父亲对他所说: ”在你眼中,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金子般的灿烂,别无其他”(法文 “vous regardez sur tout comme or qui s'avère à la fin n'être rien mais comme tresse “,英文 “you look on everything as gold which turns out in the end to be nothing but tinsel”。好似那五月的傍晚,雨后初晴的巴黎卢浮宫,游人尽已散去。只有一位红衣少女在拱门旁仰望着水洗般透明的蓝天,深情地吟唱莫扎特谱写的咏叹调。一旁站着的老师嘴里含着一片膜片,两手十指轻轻地在嘴唇上神奇地拨动,其音色恰似单簧管伴奏。莫扎特则伏在重重叠叠的浓云之上细细聆听,沉思,他赞赏卢浮宫建筑群所呈现出的几何对称的美,他漠视那条无形的“权力中轴线”,他即兴调配出几绺金色的夕阳,将其余辉尽洒人间,给世人以和谐,宽慰,更多的是启示。。。


法国电影《抛开你的手帕》

法国电影《抛开你的手帕》,法语原名为” Préparez  Vos  Mouchoirs ,英语译名为“GET OUT YOUR HANDKERCHIEFS。汉语译名也有人译作《掏出你的手帕》,笔者认为似乎《抛开你的手帕》显得更有内涵。此片曾获19785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由加拿大著名女演员卡洛尔·劳丽( Carole Laure )和法国著名男演员杰拉尔·德帕迪约 ( Gérard Depardieu )主演。

故事的女主人公索朗日非常沮丧:她不再微笑,难以进食,寡言少语,有时甚至几乎不省人事。她的丈夫拉乌尔非常爱她,称她为 ”小小体系结构设计师”  (法文architecte , 英文architect) 。拉乌尔找来一位陌生人斯蒂凡作为她的情人,想通过这种方法来挽救她。斯蒂凡有五千多册精美的藏书,能以惊人的记忆力闭着眼告诉索朗日报出的每个书号相应的书名,想以此来逗她欢笑,斯蒂凡还是莫扎特迷,搜集了很多莫扎特的音乐唱片,特地向索朗日播放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K 622的第二乐章柔板的那如入仙境般的旋律。

斯蒂凡还专程买了这张唱片作为心爱的礼物送给索朗日,在拉乌尔家播放。不知不觉,已是凌晨三时,拉乌尔憧憬着能与莫扎特共进晚餐,邀请莫扎特与爱妻索朗日欢乐为伴,他幻想莫扎特重新复活,衣衫褴褛,在幽黑的大街上恍恍惚惚地散步,迷路了,忽然依稀传来自己作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乐声,循着乐声,莫扎特光临拉乌尔寒舍,屏息聆听现代单簧管演奏家Gervas De Brumer的演奏。而孤独的单身汉斯蒂凡在遇见拉乌尔和索朗日之前,唯一的知心朋友就是莫扎特,每当他心绪败坏时,唯藉从莫扎特的乐曲中得到激励,他憧憬着莫扎特能为索朗日作一首奏鸣曲。甚至他们的邻居,一位频临破产,心理状态几乎要崩溃的卖蔬菜的先生,彻夜难眠,也从莫扎特的乐曲那儿得到了抚慰。影片中的那一段情景,以第二乐章柔板为背景音乐,拍得真实,感人,淡雅,柔美,令人浮想联翩。

然而,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K 622   仍然无法令索朗日快乐。这不是吗?拉乌尔,斯蒂凡,卖蔬菜的先生,三位男士西装毕挺地陪着索朗日一起到玛丽·贝尔剧院(法文Théâtre du Gymnase Marie-Bell)去聆听莫扎特音乐会以搏索朗日一笑。谁知在听到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作品K. 622 号的第二乐章柔板时,索朗日又突然感到窒息胸闷,几乎不省人事,又被急急忙忙送到急诊室去了(请参见参考文献[3]的小插曲附照1)。拉乌尔,斯蒂凡,卖蔬菜的先生,恐怕都还未完全了解莫扎特的身世及内心世界,还未领略莫扎特那段柔板的真谛吧,要知道,悟性再弱的人听了那段柔板也是难以开怀欢笑的。

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三位男士达成共识:索朗日所需要的是一个孩子。于是,三个人一起参与组织了一个儿童夏令营,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克里斯倩,当地一位经理的儿子,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智商158,喜爱数学,摄影,占星学,和语言学,不仅欣赏莫扎特的乐曲,还欣赏舒伯特,海顿,舒曼,勃拉姆斯和贝多芬的乐曲。在夏令营里,克里斯倩时时遭奚弄,感到孤独而窒息。可谁也没料到,正是克里斯倩这孩子让索朗日重现笑脸,索朗日和克里斯倩单独在夏令营宿舍里的深夜对话可说是一段无与伦比的华彩乐段,当您看到克里斯倩那天使般的天真和困惑,索朗日那圣女般的晶莹清纯,无瑕无价的眼神,充满爱怜,使您不禁联想起巴黎卢浮宫巨幅油画馆天顶上的那些仙女(请参见参考文献[4])。。。故事的结局有点令人啼笑皆非,更使重伦理的东方人觉得难以理解。切记住,这仅仅是剧作者一部富于创造发明的,难以预测的,恢谐幽默的喜剧而已。

然而,千真万确的是,当您走出影院时,莫扎特的那段如诗如画般的单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D大调柔板就已经永远铭刻在您的脑海之中,伴您一生了。


意大利童话《“懒人”的学问》

初夏的傍晚,完成了一天的辛勤编程(序)工作,马骏叔叔驾着他心爱的宝马车缓缓行驶在加利福尼亚州海滨的一号公路上,聆听着由KDFC 古典音乐台正在播放的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K 622,浓绿的群山,微波细浪的太平洋,绚丽灿烂的晚霞,任由自己的思绪随着晚风飘荡。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孩子,曾记得,在你的童年,马骏叔叔为你精心挑选的 “意大利童话“配乐朗诵的录音带?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 懒人“的学问 》,是由广受孩子们爱戴的上海儿童艺术剧院资深女演员周谅量老师朗诵的。说的也是在初夏的傍晚,一个意大利的孩子,躺在一棵苹果树下睡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掉在他身上,把他弄醒了。这个孩子在吃苹果的时候就想,“反正树上还有那么多苹果,它们还会掉下来,我还可以睡“,睡呀睡呀,从此这个孩子就再也没醒过来。。。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孩子,曾记得,这故事《“ 懒人“的学问 》的配乐,就是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K 622,第二乐章柔板。马骏叔叔正在探索幼童大脑的奥秘,你能否回忆起来,在你当初五岁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意境,是莫扎特的纯唯美主义(法文Esthétisme,英文Aestheticism)的旋律呢,还是《“ 懒人“的学问 》中隐喻的的哲理呢(法文philosophie,  英文philosophy),或者是两者融合在一起的什么意境呢?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孩子,曾记得,每当你母亲问你是否完成了作业的时候,你常常俏皮地说:“人家正在琢磨‘懒人‘的学问呢。“ 是啊,你马骏叔叔现在就成了名符其实的“懒人“:专门写软件谱(法文,英文都叫code,中文则起了一个挺时尚,挺深奥的专业词汇,叫做“代码“)。你马骏叔叔在给娃娃们上课解释“软件“的概念时,就把软件谱比作钢琴谱,把硬件比作钢琴。写软件谱,为的是让电脑去做本来要由人脑去做的那些最乏味的工作,把人脑解放出来去做那些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懒人“的学问也很难琢磨,你看,弄得不好,就写出数不胜数的“千年虫” 来(法文“Bogue de Y2K,英文 “Y2K  Bug)。全世界所有的“懒人“,包括那些盖世无双的“懒人“们,当然还有你马骏叔叔,谁也不曾察觉。在公元两千年前夕的几年,一下子了不得了,翻箱倒柜,沿用了几十年的软件谱都得重新改写,重新测试,忙得人仰马翻,不亦乐乎。为此公司还向你马骏叔叔颁发了一个酷似卢浮宫广场中心的金字塔的水晶“Y2K金字塔“作为荣誉。在感激公司的人文主义关怀之余,扪心自问,你马骏叔叔那时却难于以此荣誉感到自豪。你可知道,在眼下,“二点零三八千年虫”(法文“Bogue de Y2.038K,英文 “Y2.038K  Bug)正在酝酿,又有几个懒人察觉了呢?当今哪,“一种人是赚今天的钱,指销售市场部;另外一种是赚明天的钱,就是产品开发部门;还有很少一批人是想后天怎么赚钱。”光凭这三种人就够了吗?软件谱,乐谱,它们的本质不都是符号吗?“ 懒人“们所写的软件谱生命周期难道就只能那么短暂,并且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而只有莫扎特那些千锤百炼的乐谱才能被称得上是真正和谐的,永远富有生命力的系统,能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东西南北广为流传,男女老幼喜闻乐见,至今都二百多年了,需要去改其中的一个音符吗?

专门研究艺术中蕴含着的神经学的神经学学者们认为,莫扎特音乐的旋律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长周期的重复,能与大脑皮层很好地产生谐振与共鸣,它还可能与大脑的“编码“ (法文codage,英文coding) 机制有机地关联在一起,有助于我们最终解开大脑的“编码“ 机制。

神经学学者们还认为,莫扎特音乐是极精密地组织起来的作品。其旋律之优美,加上管弦乐作曲法之鲜明辉煌,导致音乐学学者们将它称为--莫扎特音乐的“科学”,他们反复地用到的词汇是--建筑学“,及其衍生的意义  ”体系结构“(法文architecture,英文architecture)。(请参见参考文献[5],第244页)。)  ”体系结构“在电脑科学中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孩子,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真正名符其实的“懒人“,无论是电脑“懒人“,还是其他专业的“懒人“,请记住马骏叔叔的忠告:莫扎特音乐将永远是你最好的老师之一。

愿蓝天之下,世界各地的孩子,战火中的的孩子,在环球温室效应(法文 “Global de Serre Chaude Effet”, 英文 “Global Greenhouse Effect”)引起的自然灾害中已失去家园的以及即将失去家园的孩子,远在穷乡僻壤的的孩子,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孩子,甚至是外星人的孩子,都能有机会以莫扎特的音乐作伴,从莫扎特的音乐中得到安慰,体贴和启示,这就是对莫扎特最好的纪念。


参考文献

[1]

影片《走出非洲》中,女作家卡琳·布里克森策马追赶正在非洲大草原上空展翅翱翔的男主人公丹尼斯,一个身带“三支来复枪,一个月的干粮,还有莫扎特……”,独往独来,漂泊一生的西方式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影片中此时此刻的背景音乐就是莫扎特的那段如诗如画般的单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D大调柔板。

网页:              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与 奥斯卡最佳影片《走出非洲》
编辑:              焦作市教育局信息中心
点击:             http://www.jzzy.jzedu.cn/column.do?op=viewColumnEssay&essayid=49064

[2]
CD
名称: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作品K. 622 号》(Clarinet Concerto in A, K. 622
作曲:             沃尔夫冈·阿马迪尤斯·莫扎特(Wlfgang Amadeus Mozart
单簧管演奏: 理查德·  斯托尔茨曼(Richard Stoltzman
乐队:              英国室内乐乐团(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CD 信息:       RCA 60723
广播:              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DFC 古典音乐电台播于20066261915
                       
On June 26, 2006  7:15pm, broadcasted by  KDFC Radio Station
                       
FM调频频段复盖旧金山,伯克利,硅谷地区,您可用普通收音机收听。
                       
无论您在地球上哪个角落,都可通过电脑上万维网在线实时收听播放的各种古典音乐曲目,24小时从不间断。
点击:     http://new.kdfc.com/2006/whatpiece.cfm?id=3833&header=moreinfo 

[3]

小插曲:请您先仔细观察上面一张1978年的法国电影《抛开你的手帕》中三位男士抬着索朗日正走出剧院的剧照。




再对照上面这两张由小雨20065月拍摄的照片,您就不难判断出电影中该场景的拍摄地点正是玛丽·贝尔剧院。那时节,音乐剧《我的知己雨果》Mon Alter Hugo)正在玛丽·贝尔剧院(Théâtre du Gymnase Marie-Bell)上演。音乐剧详情请见:http://www.billetreduc.com/8906/evt.htm

笔者拍摄玛丽·贝尔剧院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626日聆听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后,再重新观摩法国电影《抛开你的手帕》,才引出这个有关巴黎的意外发现。
近三十年了,剧院的风貌依然不减。啊,巴黎人民就是这样保存文化遗产的呀。。。

[4]

影片《抛开你的手帕》中,克里斯倩那天使般的天真和困惑,索朗日那圣女般的晶莹清纯,无瑕无价的眼神


巴黎卢浮宫巨幅油画馆天顶上的仙女与天使

[5]
书名:           《艺术中的神经学:绘画,音乐,文学》
                    
Neurology of the Arts: Painting, Music, Literature
编辑:            克利福德·罗斯  F. Clifford Rose   
书号:     ISBN    1-86094-368-3
出版:     帝国大学出版社  Imperial College Press

[6]
书名:           《莫扎特画传》
作者:           [] 斯特丹·西格尔特
翻译:    杨建明,王金玲
审校:    郑寿康
书号:    ISBN    7-80603-748-9
出版:    山东画报出版社


稿: 200674
稿 2006812
稿 2006924
稿 20091220
稿 最新稿:始终登载于小雨的博客上,请点击: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12&postID=27571


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若无注明,所有照片及视频均为作者所摄。作者保留文字,照片及视频的版权。
联系:hugodemain@yahoo.fr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