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欢迎大家来坐坐,聊聊
个人资料
悟空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修道的王羲之

(2021-04-10 10:41:46) 下一个

立大神的书法龙飞凤舞,让茶轩蓬荜生辉。可惜本人才疏学浅,看了几幅没看懂,恍惚间有如看梵高的画,梵大师的“癫“,立大神的”狂“都叫人头晕目眩,就再不去看了。 

论书法,自然会联想到王羲之,他的兰亭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王羲之书法的成就,与道家的渊源是分不开的。 王羲之曾隐居修性于道教胜地“第二十七洞天”,与道士共修服食,采药石炼仙丹,慨叹“我卒当乐死”。 

仔细观察兰亭序的每一个字,不难发现,那流畅的笔触和整篇宏大的气势,非修炼之人不可为。正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那种激情那种豪迈,仙气跃然纸上。李白的“仙”离不开酒,这个众人皆知,而王羲之的小秘密却一直被隐藏起来。 

道家炼丹吃药其实并不是秘密,王羲之热衷的是五石散。张仲景发明的五石散最初用来治疗疟疾,后来演变成辅助房中术的春药,再后来就是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的“休闲”食品了。“ 服五石散非唯治病,并觉神明开朗。”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群贤雅士相聚,三五壶绍兴黄酒,一两包五石散,吟诗作赋,信可乐也! 

鲁迅对五石散有关非常形象的描述: 

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行散”。走了之后,全身发烧,发烧之后又发冷。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吃药后的发冷刚刚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倘穿衣多而食热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石散一名寒食散。只有一样不必冷吃的,就是酒。 
 
吃了散之后,衣服要脱掉,用冷水浇身;吃冷东西;饮热酒。这样看起来,五石散吃的人多,穿厚衣的人就少;比方在广东提倡,一年以后,穿西装的人就没有了。因为皮肉发烧之故,不能穿窄衣。为豫防皮肤被衣服擦伤,就非穿宽大的衣服不可。现在有许多人以为晋人轻裘缓带,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他们是吃药的缘故。一班名人都吃药,穿的衣都宽大,于是不吃药的也跟着名人,把衣服宽大起来了! 
 
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我们看晋人的画像或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更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 

针对五石散,孙思邈曾经警告:“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王羲之的《得示帖》笔锋遒劲,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是深究其文字内容,令人诧异,原来,这是他写给一位“药友”的: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我的情况也很糟糕,……要等五石散药性发散)

他还在给妻弟的书信《服食帖》里,以自己嗑药感受尊尊告诫: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王羲之晚年的《寒切帖》书法水平达到极致,但此时他显然病入膏肓:“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具。羲之报。”

终于,一代书圣英年早逝,如果王羲之不嗑药,再长寿一些,或许能写出比兰亭序更伟大的作品,但是他如果不嗑药,恐怕也根本就没有兰亭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