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欢迎大家来坐坐,聊聊
个人资料
悟空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一个俗人的眼里的“果因观”

(2012-01-27 15:44:40) 下一个

 

 

 

我无意介入因果轮回的争论,因为我无论如何解释,这样的争论都集中在宗教层面,一个宗教的信仰者和不信仰者争论这样的话题不但是徒劳的,也是无聊的。

我尊重一切宗教的和非宗教的信仰,哪怕今天人们信仰马列毛泽东,主要是真心实意的,且行动上没有伤害到其他人,我都尊重他们的选择。

我想探讨的是一个俗人在哲学和社会的层面对“因果”的一些思考和困惑。

也许你注意到了,我标题把“因果”变成了“果因”,这是因为我觉得到,一个特定的“因”不一定就是另一个特定的“果”的充分必要条件。有了“因”,不一定会有“果”,但是“果”必定有一个对应的“因”,可是我们往往不从因果逻辑出发,却直接从“果”出发,捏造一个“因”。

所以我们平时说的“因果”,不是从“因”出发推演出“果”,而是直接从“果”捏造一个“因”。

——因的确有些拉郎配:凡是一个坏的“果”,不问青红皂白的就和一个坏的“因”联系起来,没有在因和果之间建立一个逻辑关系,这样的因果是没有说服力的。

比如看到一个罪犯因病死在监狱里,就得出了因果报应的结论。那么一个人做了坏事和得病死亡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哪里?如果没有逻辑关系,谈什么因果?坏人作恶自然是“因”,但这里的“果”是被绳之以法,而不是得病死亡。

被法律制裁这个“果”,一定有一个“因”,那就是做了坏事;但做了坏事,却不一定会受到惩罚,不是所有的“因”都会造就“果”。

同理,得病一定有一个“因”,这个“因”只有用科学去证明,比如细菌病毒或细胞变异,而不是想当然胡子眉毛一把抓。即使同样的“因” (病毒),在某些人身上会立马造成“果”,但对于另一些人,永远也不会有“果”。

有人会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那么这“时候”什么时候才到?有的恶人,荣华富贵一辈子无疾而终,有的善人,贫困潦倒,一身病痛英年早逝,这又如何解释?如果你硬要往因果上靠,岂不是对善人极大的不公平和不尊重?所以,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吃喝嫖赌抽大烟的张学良活到103岁,临死还有美人陪伴身旁;而不贪吃,不贪喝,不嫖不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只活了20来岁?就别提什么焦裕禄,孔繁森了,他们又是得到了什么报应呢?那位欠了一身风流债的赌王,又为何90高龄还妻妾成群颐享天年?

因果报应假如只是局限在同一个人身上的“现报”和“速报”,而且能有统计意义的事例作为证据,我是愿意相信的,但是要让一个人的“来世”,甚至和你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他人来承担你自己的过失,这样的生命之轻就难以承受了。甚至,让一个人在六道轮回中担负一个畜牲前世作的恶,这人不做也罢。

因为,一个个体生命的精神、思想和灵魂的独立,是我坚信的普世价值观,我不能接受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其它个体的过错而遭受任何的“报应”,如果这种“报应”让一个刚出娘胎的孩子患上不治之症,我是要谴责这样的“报应”的;如果有谁把南京大屠杀,唐山大地震这样的人间惨剧也看成因果报应的话,那我只有请孔和尚用排比句来回答了。

“报应”使得我们这个习惯了二分法的民族更加的“爱憎分明”,只要是一个“恶人”遭到了“报应”就是“天谴”,就是“罪有应得”,全然没有一点宽容和理解,更别说怜悯和慈悲了。难怪我们缺乏妥协协商的精神,总是你死我活地斗争,所以我们也不能理解美国人为什么给杀人犯赵承熙点上一支蜡烛,放飞一只气球。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文革中的打倒牛鬼蛇神,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那样的“革命气概”,因为只要有了“牛鬼蛇神”这个“因”,什么样的“果”都是合情合理的了。这种思维其实是一贯的。

文革中,有红小将炮制了一个传单:“特大喜讯,人民公敌蒋介石死啦!哈哈!”

今天,得知金正日的死讯,我们首先不是为朝鲜人民的未来担忧,而是表达出某种幸灾乐祸的欢喜,面对一个生命的逝去,难道只要找到死亡这个“果”的“因”就有理由不对刚刚逝去的生命表达一点点敬意了吗?

同样,面对他人的痛苦,无论有何恩怨谁都没有权利用他人的痛苦来给自己制造快乐,我敢肯定,说出“司马南的脑袋被夹了,大过节的现世报,太喜庆了,哈哈哈哈!”的人是并不懂得报应的,其内心也不会有真正的平等和博爱精神。如果真的有报应,嗬,就不能说了。

总之,有因,不一定有果。撒一把种子下去,不会所有的种子都发芽。即使我们看到了果,“因”也不是像“果”那样显而易见的,这需要我们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去辨别。

无论如何,影响我们个人命运的“因”(种子)其实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每个人为自己的未来辛勤播种,但是“果”往往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能够左右的,我们要有勇气以行动为自己的“果”创造条件,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因”,同时有勇气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因”,也接受既成事实的“果”。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智慧区别什么是能改变的“因”,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因”。

明白了因果的逻辑关系,我们就不会把因果报应看成是“神迹”,而是当成一种美好的企盼,看成是行善的动力与遏制邪念的警示,只是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永远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让我们拥抱善远离恶,好好活着,好好生活。即便当我们面对困苦或死亡,也没有必要看成是什么“报应”;死亡,不也是人生的一个无法摆脱的部分吗?既然我们追求“无欲无求”“六根清净”,又何必在乎什么荣华富贵,万寿无疆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旧约约伯记中约伯遭难时,他的朋友安慰他,说一定是因为因果效应. 约伯不服,祷告问神.

最后上帝指责那几个朋友说的不对, 但是没有直接告诉约伯为什么人生有苦难,有不公平. 却告诉他世界是神创造的,因此很多事情你不了解是很正常的. 但是约伯记的开头,告诉了读者,这是为了考验约伯是否真的信仰纯正,在恶劣打击下也能够坚定信心.

看来似乎是,人生的某一个具体时间段并不是按照因果效应安排的,但从出生一直到上帝最后的裁决,最终是会有个公平的,除非神施恩对真信他信救主基督的人主动赦免了过错的罪责.

把茶坛的跟帖搬到这里和孙兄探讨.
仲伯由序 回复 悄悄话 待我再看时,已于最初的一版有所不同。没有了“排比”一词,却没有损失丝毫“排比”的气势。显得自然多了。说的还是那点心得,却有了稍许的进步。值得鼓励。
人在异乡为异客 回复 悄悄话 一只蚂蚁想写一本"我所理解的宇宙".
这是唯物主义者的通病.
niersi 回复 悄悄话 所谓善人,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一个善人一生可能杀了或吃了无数动物。对动物来说,他可能是很大的恶。

还有比如你看了88回的小说,在这个人生你只看了一回。
三国里你只看杀曹操的爹,却没看到下一回曹操报仇。

你只能看得到 1 回,有什么理由证据说其他87回不存在
yuan6411abc 回复 悄悄话 因果率,是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客观规律。哪有什么逻辑,宗教的区别,说在宗教概念里的因果是一种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更是糊度,为什么正信的宗教都会教导人们要有爱心,善举,因为这样才会有好结果。
yuan6411abc 回复 悄悄话 楼主愿意思考,在现今社会实属不易。
无名男英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小艾妈妈的评论:
谢谢您的夸奖。
猴哥犯的错误,是文科学生经常犯的在讨论问题前,对讨论的事物定义模糊不清。
在宗教概念里的因果是一种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在逻辑学概念里的因果,是谈论两件前后发生,独立事件的可能联系;而日常生活概念里的因果,则没有统一的定义。猴哥把这三件同一名称下的不同定义的东西,混在一起讲,只能是越讲越糊涂。
小艾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无名男英雄的评论:
您悟性有所提高啊,不错:)
小元 回复 悄悄话 赞!
无名男英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仲伯由序的评论:
说的还真对,如果不用“逻辑”、“逻辑关系”、“排比”、“哲学”和“宗教”等大词,读起来容易了很多。猴哥,您能不能用大众化的语言讲道理啊?

而且你讲因果,一会是在宗教的概念里,一会是在逻辑学的概念里,一会又跑到日常生活概念里,来回随意切换,搞得我是头晕眼花的,感觉比看张大导演的《金陵十三钗》还大杂烩。虽说现在穿衣讲究混搭,但写文章也这样,您可是咱文学城头一号。
秋色满院 回复 悄悄话 圣经中的约伯,什么罪都没犯,总是敬畏上帝,却经历了全家死去,全身得病得遭遇,他得朋友指责他一定是犯了罪得原因。但他不这样认为,上帝也不认可他朋友得结论。去读一下这一章,可能对你得探讨有帮助。神学家一直在研究这一章,因为有约伯直接与上帝得对话。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很有见地!
仲伯由序 回复 悄悄话 一不留神,竟然看懂了你所表达的意思。对于我这等屁民,实属不易。
提个建议:如果不用“逻辑”、“逻辑关系”、“排比”、“哲学”和“宗教”等,这类词美化你的学识和文字,倒显得文章富有逻辑,具有排比的气势,更兼有哲学的渊博和宗教般的魅力。一旦你用了这些词,就必须有支撑这些词的内容存在,否则,就有“打着红旗反红旗”之嫌。
只是路过,看着标题怪标新立异的,就冒昧的进来读过,并留下了这些话。因果,改成果因的创新,是要有勇气的。不知道,你认为逻辑关系清晰明了,哲学意味浓烈的刺鼻,这种效果,达到了没有。
书,是要做下来,静心读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