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稿:“北京共识”挑战“华盛顿共识”(ZT)

(2006-08-22 18:01:52) 下一个
多维社记者程西编译报道/中美峰会被认为是全球舞台上的两大巨头角力,在海外一些分析家看来,中国正在以其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强大经济实力展现一种”中国模式“的魅力,或者说是以“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在挑战和否定“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这种角力尤其会直接在美国的后院和发展中国家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不要在美国后院为所欲为” 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刊登的驻中国记者刘美远(Melinda Liu)的报道说,让人期待已久的胡锦涛和布什在华盛顿的高峰会在两国掀起外交热潮。最新的发展是,华盛顿的西半球事务所副所长托马斯·香农(Thomas A. Shannon Jr.)于本周胡布会开始前最后一刻,访问北京。本次访问,是身为美国联邦政府拉丁美洲事务第一把手的香农的首次中国行。而他给北京的信息,的确非常强硬:不要在美国的后院为所欲为。 近年,中国不断的在南美地区建立和发展中国在这里的经济和军事关系,扩大影响力,让华盛顿十分忧心。政府发言人简·埃德蒙森(Jan Edmonson)说:“我们要确定使中国尊重拉丁美地区达成的更大的共识:民主是这地区希望拥有和支持的系统。”国会议员,共和党众议院西半球小组委员会主席丹·伯尔顿(Dan Burton)更直接了断地归纳出美国对北京意图的担心:“不让美国的一个潜在敌人在这个地区培植势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从布什于2000年当选总统起,中美两国一直保持着一种复杂,但是友好的关系。而当胡布相会时,双方将盛大地展示友好这一面-握手、21响礼炮到两国“和谐与合作”的赞美诗。胡将喊着“和平发展”的口号降落在华盛顿。布什会点头赞同,然后,轻轻就贸易政策向他的对手施压。 角力影响发展中国家何去何从 但是,专家说,在微笑的背后,中美两国越来越难掩盖双方外交政策上的差异。当布什在过去5年花大部分时间在全球打击恐怖主义,宣传民主,威胁推翻暴君统治时,胡锦涛给中国的外交政策设定一个更务实,或者说更具伦理的道路。在一些北京希望取得自然资源,特别是原油的地方,中国扮演着一个和蔼长辈的角色,拉拢一些被布什憎恨的流氓政权。 从华盛顿的观点来看,更令人不安的是,许多国家,甚至欧洲,都更加认可中国道德中立的方式。而且,对一些落后国家来说,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无疑是表明,华盛顿所鼓吹的“政治、宗教的自由改革是必须的”说法如同废话,中国正是一个最好证据。原国家安全委员会会亚洲问题专家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说:“两国之间肯定有观念上的碰撞。我们能意识到这点,并避免发展成冷战式的冲突,这是非常重要的。” 是否可以把这当成真正的文明冲突呢?过去5年,美国政府一直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花去了大部分时间。威胁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就当美国军队继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与伊斯兰激进派战斗时,华盛顿似乎同时也和北京就贸易政策、人权、全球化和其他问题,展开了一场不显眼,但是,综合性的意志和意识的角力。比试的结果,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哪一种政府系统会更多地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美国要求的逐步升级引发摩擦 虽然目前汽车炸弹占据了新闻头条,但是至少可以认为,就长期而言,像胡锦涛这样外表温文尔雅的中国领袖,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理念是一个更强大的挑战。 显然,布什政府中的保守派就持有这种看法。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军事力量发出的警告,或者国会对中美两国高达2,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逆差表现出来的不满,以及就民主、自由言论和宗教信仰等问题上双方根深蒂固的差异,都是明显的例证。五角大楼于今年2月公布的四年一度的国防评估报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即QDR),视中国为美国利益的潜在威胁。这些都预示,往后中美摩擦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 汉学家和克林顿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说:“白宫想在所有地方都撒播民主的种子。这种观念,对中国人来说形同诅咒,因为这等于在说:『我们的目标是推翻你,改变你的政府』。” 美国官员们称这种诠释太字面化。一名官员解释:“推翻暴君可能要数代人的时间。”尽管如此,中国官员对美国的目的仍然感到不解是情有可原的。克林顿时期,与中国“接触”是首要国策。然后,布什当政的头几年里,政策又变成了,让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例如,加入世贸。在这之后,美国的策略又有最新变化,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提出,应当说服中国成为国际系统里的“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换句话说,就是北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积极与世界列强一起解决棘手的国际问题。 美国这种对中国的要求逐步升级的方式,几乎肯定引发摩擦。中国不可能在像宣传民主,或者快速放宽管制等问题上,与美国保持同样的心思,因为,中美两国仍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人在心理上,既不想多管闲事,也不想被人说教。就像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研究与分析主任哈里·哈丁(Harry Harding)说的那样:“游戏变了,我们在一系列新问题上正在对中国采取强硬的路线。”哈丁举例说,美方就希望中国能更积极的宣传世贸的自由贸易理论,希望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说,他们也可以像中国一样,从全球化中获益。但是,到目前为止,北京一直没有在自由贸易的问题上改口。 中国对美国是一个独特挑战 哈丁说,中国对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挑战,因为,她已经成为一个“多维强国。”冷战期间,苏联对美国来说,就算不是威胁,也是一个挑战,但是,即便是挑战,也只在一个方面:她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当时,苏联的经济还非常软弱。1980年代的日本成为美国需要认真看待的经济竞争者,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军事强国。相比之下,中国不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都越来越强大,并不断的使用她的“软力量”,来达到他们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 而且,中国的崛起,在无意中影响到了美国在一些更危险的地区散播自由贸易和政治自由的公开目的。据称,上周攻击乍得首都的叛军使用的中国造武器就是由苏丹政府提供的。(苏丹否认帮助了叛军。)而苏丹是个盛产原油的中国军火客户。根据一些专家分析,北京还通过向同样盛产原油的安哥拉提供20亿美元的贷款,使得政府减轻了被要求加强经济透明度的压力。津巴布韦恶名昭彰的总统罗伯特·穆加贝(Robert Mugabe)就是依靠中国的贷款和军事支助维持权力的,金钱意味着可以保证黄金和白金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非洲问题专家何文平(He Wenping英译)说:“人们说穆加贝是独裁者。但是,谁的判断才是最终的?穆加贝是靠选举产生的总统,我们应该承认这点。” 中国采取的一种有意的不带偏见的不判断(nonjudgmental)态度,也在阻碍缅甸的政治进程。当地军政府完全要依靠北京的慷慨才能避免他们的经济陷入崩溃。在曼德勒,中国资金帮助他们建造购物中心、新长城旅馆和住宅区,使得当地贫穷的缅甸居民都被赶到市郊。中国官员并不仅仅是因为缅甸在印度洋地区和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战略位置才宠着缅甸军政府的,还有一个理由是,是北京的内在愿望不希望同样的压力施加在其他国家,最终导致他们跟北京疏远。原联合国驻缅甸特使扎利·伊斯梅尔(Rizali Ismail)说:“中国可能是唯一可以在实质上影响军政府,让他们采取改革、步入民主社会的国家。但是,他们一直保持他们的不干涉外国内政的态度。坦白地说,联合国对此非常失望。” 伊朗可能就是中国道德务实主义阻碍华盛顿的“自由议程”(Freedom Agenda)的最好例子。“自由议程”是要使促进民主的努力制度化。就本质而言,布什政府视伊朗为“邪恶的”政权。把提倡人权当成洪水猛兽的北京则视伊朗为原油和天然气资源,并与伊朗签署了一份近1,000亿美元的能源交易。随着华盛顿督促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核项目采取行动,这很显然是两国关系的一大心结。上周,中国向德黑兰派遣特使,试图打消国际社会对伊朗采取封锁的念头。 北京甚至开始侵入美国后院,拉拢美方的传统盟友,与巴西等民主国家展开友好外交。过去5年里,拉丁美洲出口至中国的产品飞涨了600%。同时,中国政府几乎一半的海外直接投资都注入到了拉丁美洲。已退休的美国前驻玻利维亚大使曼纽尔·罗切(V. Manuel Rocha)说:“除了已经解体的苏联外,我从未见过另外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与美国独霸全球的影响力相提并论。但是,这就是中国开始做到了的事情。”现在,罗切就建议拉丁美洲公司考虑投入中国市场。 中国“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模式更有吸引力 中国吸引这些国家的,并不仅仅是资金,中国的“自己活,也让别人活”(live-and-let-live)的态度,以及支□高速成长的中央计划模式,都同样令他们着迷。1980年代和1990年代之间,拉丁美洲国家都非常关注所谓美国由新古典理论推导出的“华盛顿共识”。当时,一系列的市场经济、私有化、自主化和自由贸易理论,被视为经济成长的催发剂。但是,由于当地各种各样的学术和政治问题,“华盛顿共识”没有见效。 现在,从委内瑞拉苏丹到尼泊尔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提出了欣赏“北京共识”的理论,认为这是取代美国改革理论的方案。香港科技大学的汉学家崔大伟(David Zweig)说:“中国有惊人的发展速度,人们都注意到:中国在没有政治改革的情况下成功地完成了经济改革,人们都想知道北京是怎么做到的。” 对美国来说,这绝不仅仅只是丢面子的事情。例如,自2004年以来,北京多次派遣军事代表团前往拉丁美洲国家,进行高规格的军事交流。去年,在国会前作证的美国陆军上将、驻迈阿密的南部指挥部将军布兰茨·克拉多克(Bantz Craddock)就表示,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势力日益增强,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克拉多克把中国在拉丁美地域上升的影响力与布什政府削减向几个拉丁美州政府提供军事资助的政策做比较,并警告说,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华盛顿可能会失去“教导他们有关我们的民主价值、理想和信仰的机会。”上周,南方指挥部就向加勒滨海地域派遣航空运输大队进行军事演习,目的就是让当地盟友宽心,表示华盛顿不会放任中国侵蚀拉丁美洲的运动不管。This is more than a loss of face for the United States. Beijing's armed forces, 另外,一些美国官员嘲笑那些认为北京的道德中立政策投合国际社会心意的观念。一名匿名布什政府官员说:“当我与其他国家的人交谈时,我从来没听人说,『我喜欢中国的版本。』事实上,除了和平与不干涉外政外,中国人没有什么真正的设想。”更重要的是,这些美国官员们认为,北京对不干涉外政的强调只是一种幻想,而不是实际可行的理论。如果中国希望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重要的地位,他们就不可能守住这条原则。胡锦涛的信条是让每个国家寻找自己的道路,用句中国谚语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欧亚集团的哈丁指出,“我们对津巴布韦、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的担忧,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道德主义。其中也有政治风险,而中国也不能脱离这个圈子。他们并不是免疫的。” 就他们看来,北京会争辩说,他们并不想找华盛顿麻烦,也不想把任何理论强加给发展中国家。但是,与此同时,胡锦涛和其他中国领导人强烈的支持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外交部非洲司司长长许镜湖说:“中国认为,发展和民主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这使得某种程度的中美摩擦是必然的。在这场宁静的思想战争变得更公开、更具争议前,将要靠胡锦涛和布什来磨平两国之间的一些棱角,理顺双方关系的一些方面。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