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财经观察 1315 --- 关于公司分析中的管理分析

(2008-09-29 23:49:18) 下一个

关于公司分析中的管理分析 (2008-09-30 09:16:47)

    经济学与管理学是纠缠不清的两大学科分支,这两大学科体系目前水乳交融、彼此借鉴对方的研究方法,但是这两者的区别仍是相当明显的:1)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的外部,将企业视为一个黑箱,而管理学则研究企业内部,认为企业是有个性的,并不是一个黑箱;2)经济学推崇理性经济人假设和完全理性,管理学则更重视人性,认为经济人并非完全理性,而是有界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3)经济学重视和客观规律,见物不见人,而管理学高度重视4)经济学更像科学,而管理学更像艺术。

    记得赵本山导演的连续剧《刘老根II》,里面有一集,其中顾小红问龙泉山庄的经理人员:经营管理是一回事吗?在场的都答不上来。顾小红强调:经营和管理就像两条腿走路,必须交替进行,但经营是龙头,必须迈好第一步、迈出第一步。……经营靠什么?经营靠市场。市场又靠什么?市场靠信誉,可是你们把质检部撤了……总之,就是一句话:企业的生存、发展,靠的就是创新,创新就是企业家的灵魂。

    那个涉嫌诈骗的许嘉也答得好:经营管理在概念上是一个问题吗?不是,经营管理完全是两回事。我们所说的经营,是指经济运营,而管理则是指管辖治理。经营是市场功,是以市场为纲;管理是内功,则是以人为本。我们搞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效益;而管理的目的,则是为了追求效率。在经营上,是绝不允许我们出现一点问题的,搞好了,它就是馅饼,搞不好,它就是陷阱。反过来讲,在管理上我们出现一点错误,则只是一种局部的、内部的问题,一般不会影响大局。

    尽管这是连续剧的一部分,但这些商业思想还是很值得玩味的。细抠经营管理的概念,并无必要,但简言之,经营是讲企业做什么,管理则是讲企业怎么做。理解这一点区别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推崇巴式投资,有人对此进行了总结,将巴式投资策略分为4大部分:业务分析、管理分析、财务分析、价值与价格对比分析。巴式投资的第一大类就是业务分析,即回答3个问题:1)企业的业务是否清晰明了、简单易懂?2)企业的业务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3)企业是否有持之以恒的、稳定的经营史?这其实就是讲经营层面的问题。

    巴式投资将业务分析放在首位,很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一方面突出了简单易懂,强化了能力圈原则;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商业特性,即巴老所反复强调的长期经济特性。我们常言做什么比怎么做重要得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时候个人的能力发挥是很有限的,在一个没有前景的产业中,再优秀的管理层也无可奈何,相反在一些特许权企业中,平庸的管理层也能获得不错的绩效。人从一出生就分为三六九等,而企业也是有血统差别的。

    公司分析把业务分析放在首位,这无可厚非,但是,管理分析也是相当重要的。做一样的事情的时候,不同的公司就产生有不同的绩效,甚至基础好的公司只取得平庸的绩效,而基础差的公司依靠管理层的励精图治,不断脱颖而出。这就是管理团队在起作用。看过《亮剑》就知道,同样的一个独立团,换成李云龙去当团长,就是不一样,一不添人,二不添枪,独立团变得嗷嗷叫,杀气惊人。下象棋也是如此,同样的16颗棋子,在高手手里是有声有色,在庸手手里则是让人叹气。同样的碳元素,可以有不同的组织方式,它能成为金刚石,也可能成为石墨。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两家公司有差不多的资产负债表和硬资源,但经营数年后,两家公司的绩效可能相差甚远,这全在于管理层有不同的德、能、勤、绩,在于有不同的管理团队,在于管理团队对各种资源的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的组织形式。

    总之,人是公司中最活跃的因素,离开对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公司分析。只有经济资源和财务资源,只是资源的堆积,资产只能在组合、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按有关人士对巴式投资策略的总结,管理分析也是为了解决、回答3个问题:1)公司的管理层是否理性?2)公司的管理层对待股东是否坦诚?3)公司的管理层能否拒绝机构的跟风做法?

    个人认为,这3条算是管理分析与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就中国的情形而言,因为中国的国企、民企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别,而西方国家的股权一般较分散,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其他亚洲国家也存在类似的较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因此仅这3条不够细化,操作性也不够。我们可以按公司治理和管理团队这2条主线来分别分析:

 
  
一、分析公司的股权结构及控制权、经营权的定位

    我们首先要分析公司的股权结构,看是一股独大,还是股权相对分散,这一点很重要。投资者普遍评价较高的万科、张裕,就是典型的分散股权结构。尤其是前几大法人股东、机构股东能形成制衡,则更好一些。

    至于控制权与经营权的关系,按巴老的说法,公司治理分为3种类型:

    I类,公司股权分散,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控股股东,公司的管理层是实际控制者;

    II类,公司有控股股东,控股股东亲自参与管理。Berkshire本身就属于这一类型。

    III类,公司有控股股东,但控股股东除保留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外,并不过问公司具体经营事务,而是委托专家管理。

    我们进行公司治理和管理团队的分析,一定要清楚所要分析的公司属于这3类公司治理的哪一类型。

  
 
二、分析公司过去公司治理的历史

    对此我们可以翻阅有关的官方记录及媒体报道,看看是否有负面评价或者争议事项,公司管理层有无侵犯股东利益的事项。

    在全流通之前,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就是职务侵占。

    在全流通之后,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就是低质量的信息披露。

    公司管理层尽管我们不能实际监控,但是公司管理层所作所为,不可能始终天衣无缝,我们应坚持对历史信息的分析,多渠道的印证,肯定能发现不少的线索,以看到冰山以下的部分

    三、分析公司管理团队的构成并评估其稳定性

    依据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同及控制权、经营权的不同定位,公司管理团队有不同的产生方式。这其中又有大量的中国式潜规则,国企好多是任命制,民企则容易是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把持了全部关键职位。而多个控股股东的公司,则要分析关键管理人员是哪一股东派来的。

    公司的稳定性,本身也包括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很难想象,在一个管理层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管理层不断变换、掣肘的公司里,能给股东带来什么像样的回报。

    此外,我们还应该评估管理团队(董事会)的构成,包括关键管理人员的工作经历、专长、性格等。

    也要评估公司事实上的控制权在哪一股东手里,这一股东主营业务是什么,所擅长的领域是哪个领域,能否切实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有无能力帮助上市公司。

    四、分析公司的董事长

    董事长就是公司的舵手和三军之帅,一定要收集关于该公司现任董事长的履历,与前几届董事长的关系,评价该董事长的德行、战略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在中国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不少公司做大了以后,董事长显示出枭雄的本色,这样的人容易我行我素,而且无人能监控他。这其实是一种制度性的缺陷,即巴老所说的“Institutional Imperative”。仅靠个人的道德素质和自觉,很多事情仍是保证不了的,归根结底,还是得有制度保障。

    管理层薪酬,包括董事长薪酬、各类其他待遇,也是评价董事长及管理团队的一个视角。像那类只管给管理层天价薪酬的公司,是很少真正将公司的发展放在心上的。

    五、分析公司以前的重大决策

    这一问题在业务分析部分也会涉及到,这里只是进一步观察管理团队的决策能力,包括是否热衷于跟热门行业、是否有过度投资、好大喜功的倾向。有关内容可以查询公司公告,看重大募资投向,也可以向媒体、公司的竞争对手来证实。

    公司管理团队的实际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公司的绩效,像巴老对公司管理团队的要求就很严格,要求他们才华横溢、像管理自己的财产一样管理股东的财产,巴老即使是少数股权投资,也是出手不菲,力争进入公司董事会谋得席位,这样就能亲自参与公司的部分决策。个人认为,这也是他敢于长期持股的原因之一。

    六、其他定性分析

    借用一份估值模型的说法,我们可以对公司进行一次全面的定性分析并打分。

    对公司的定性分析,可分为4个方面的评估:

    1、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景气度  2) 行业竞争度  3) 行业成长性  4)  产业政策

    2、公司行业地位

           1)   品牌价值  2)市场份额

    3、公司内部软环境

    4、公司内部硬环境

 

           1)业务结构    2)  产品结构   3)  技术优势     4) 营销能力    5)  成本优势    4大部分的评估,当然很多已经超出了公司治理与管理分析的范畴,但却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定性分析框架。

豹豹于2008930日晨

 

           1)企业战略  2)企业文化 3)  组织管理  4) 法人治理结构    5) 公共关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